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浙江农林大学附属小学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1.(2023四上·临安月考)下列诗句中描述的声音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是( )。
A.两个黄鹏鸣翠柳 B.谁家玉笛暗飞声 C.两岸猿声啼不住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A、两个黄鸭鸣翠柳,黄鹏的叫声是通过鸣膜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谁家玉笛暗飞声,笛子的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两岸猿声啼不住,猿所发出的声音是其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2.(2023四上·临安月考)看电视时,调节电视机的声音按钮,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音量 B.音高 C.音色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 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幅度大小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声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发声越弱。电视声音的强弱由声音旋钮控制,调节电视机的声音旋钮,改变的是声音的音量。
3.(2023四上·临安月考)古时候,为防止城外的敌人从地下挖地道来进攻城内,城内的人就在地面上挖一个坑,埋进一个大腹小口的坛子(器),找一个耳朵很灵敏的人伏在地上侦听(右图)。就能知道敌人挖地道的位置,从而找到对策对付敌人。这就是“伏器而听”的典故,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
A.固体传声效果比液体好
B.气体传声效果比固体好
C.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如图,古代人经常用“伏婴而听”的方法侦听城外的敌人是否在挖地道。这种方法利用的是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效果好的原理。
4.(2023四上·临安月考)手机里传出的钢琴声是( )发出的。
A.钢琴 B.空气 C.喇叭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手机里传来的钢琴声是由收音机里的喇叭振动产生的,是电流强度大小引发喇叭振动,发出声音,与琴弦和空气无关,故C正确。
5.(2023四上·临安月考)右图,用小棒在相同位置敲击3个盛有不同水量的同种烧杯,( )烧杯发出的声音最低。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三个相同的烧杯,说明材质、大小、形状、厚度等一致。敲击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由于第一个烧杯是水少,所以敲击第一个烧杯后声源振动频率最高。
6.(2023四上·临安月考)在做“尺子伸出桌面不同长度与声音变化”的实验时,我们发现( )。
A.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B.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C.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低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拨动伸出桌面钢尺或塑料尺的实验中,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7.(2023四上·临安月考)右图,我们向热水瓶中倒水时,声音会随着水位上升而(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不变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低。向暖水瓶中倒水时,声音会随水位的上升,越来越高。
8.(2023四上·临安月考)右图,在两个纸杯之间连一根细绳,当( )时声音传播的效果最好。
A.细绳中间挂一个小钩码
B.细绳松软
C.细绳中间无阻挡且拉直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圆和小西在做“土电话”的实验(如图),在两个纸杯之间连一根绳子,当绳子中间没东西且拉直时,声音传播的效果最好。
9.(2023四上·临安月考)右图,蔽击宽度和厚度相同,长度不同的钢片,( )发出的声音最高。
A.1号 B.3号 C.6号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的快慢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敲打厚度、宽度相同,长度不同的钢片,发音最高的是1号,钢片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A选项符合题意。
10.(2023四上·临安月考)右图,小科给家里的椅子脚装上软垫,楼下的住户就会感觉楼上移动椅子的声音会轻一点,小科加软垫的作用是( )。
A.挡住椅脚产生的声音
B.使椅脚更光滑,不发生振动
C.减弱椅脚和地面产生的振动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减弱物体的振动就能降低声音,为了减弱楼上移动桌椅的噪音,在桌脚贴软垫、轻拿轻放,减少振动发声,加软垫可以减弱凳角与地面碰撞产生的振动。
11.(2023四上·临安月考)右图,听诊器中的听诊头和我们耳朵中的( )作用类似。
A.耳郭 B.鼓膜 C.耳蜗
【答案】A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耳朵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为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耳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中耳有鼓膜、听小骨、咽鼓管,内有耳蜗、前庭、半规管,起着传递声音的作用,声音传到耳蜗,通过听神经传到听觉中枢、读图可知,图中听诊器的听诊头和人的耳郭作用一致,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故A正确。
12.(2023四上·临安月考)( )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答案】B
【知识点】叶的作用;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绿叶是物的“食品加工厂”,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一养料。绿叶中含有很多叶绿素,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可以把根吸收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所以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13.(2023四上·临安月考)下列对于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大力蔽时音又发出的声高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赫兹,用Hz表示。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敲击同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A符合题意。
14.(2023四上·临安月考)右图,在玻璃罩内悬挂一个电铃,打开电铃,逐渐抽去罩内的空气,我们会听到铃声( )。
A.越来越强 B.越来越弱 C.不变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时,玻璃罩内是(接近)真空的,虽然闹钟仍在响,却不能从玻璃罩传出来了.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15.(2023四上·临安月考)小明和小强都用深呼吸的方法比赛吹爆相同的气球,小明用了8口气吹爆气球,小强用了10日气吹爆气球,他们的肺活量比较( )。
A.小明的肺活量大
B.小强的肺活量大
C.他们的肺活量一一样大
【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人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气体的总量,完全相同的两个气球,小明用8口气吹爆,小强用10口气吹爆,说明小明的肺活量大。
16.(2023四上·临安月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相同时间内呼吸次数和呼吸深度都会增加
B.呼吸功能弱会导致身体各部位无法正常工作
C.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测量肺活量时,选择居中的数值作为我们的肺活量数据
【答案】C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 A.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相同时间内呼吸次数和呼吸深度都会增加,选项说法正确;
B.人体维持生命活动需要氧气,氧气是由呼吸系统供给的,呼吸功能弱会导致身体各部分无法正常工作,选项正确;
C.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测量肺活量时,我们进行测量三次,取三次的平均值作为我们的肺活量数据,说法错误。
17.(2023四上·临安月考)为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
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
B.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外出时正确佩戴口罩,学会科学洗手
C.紧闭门窗,避免病原体入侵室内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有三个,一要管理好传染源,防止病源体扩散二要切断传染途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三要保护好易感人群。为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我们可以加强体育锻炼、外出时带好口罩等。天冷时,紧闭门窗不能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反而可能会加速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因为没有新鲜空气流通。
18.(2023四上·临安月考)下列行为能保护我们呼吸器官的是( )。
A.经常性挖鼻孔
B.蒙头睡觉
C.流感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A.经常挖鼻孔,有损鼻黏膜,故A错误;
B.经常蒙头睡觉,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对呼吸器官是一种损伤,故B错误;
C.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佩戴口罩出行,能够降低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是一种保护呼吸器官的有效措施,故C正确。
19.(2023四上·临安月考)我们在课堂上给一天的食物进行分类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对食物名称的辨认
B.方便对食物的存储
C.方便对食物的研究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记录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比较科学的方法是按每餐分别记关于将一天的食物进行分类,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
20.(2023四上·临安月考)小科将鱼、牛奶、鸡蛋分为一类,黄瓜、四季豆、梨子分为一类,由此可见,他是根据( )来给食物进行分类的。
A.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
B.生食食物和熟食食物
C.主食和副食
【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生活中我们常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也可按食物来源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根据食用方法分为生食和熟食。按食物来源食物可以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小科将鱼、牛奶、鸡蛋分为一类,黄瓜、四季豆、梨子分为一类。由此可见,她是根据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来进行分类的。
21.(2023四上·临安月考)无论走路、 玩耍、学习还是睡觉, 我们的身体都在和外界 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 我们的生命活动是一直持续到死亡的,无论是走路玩耍、学习还是睡眠,我们的身体都在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题目说法正确。
22.(2023四上·临安月考)“隔墙有耳”是指耳朵贴着墙能偷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把耳朵贴在墙面,就可以听到隔壁房间人的说话声或移动室内物品的声音,声音是通过墙和空气传入人耳的,说明固体和气体都能传声。
23.(2023四上·临安月考)我们在做“土电话”实验时,用细金属丝代替细棉线,听到的声音会更清晰响亮,说明细金属丝比棉线传播声音的速度更快。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细钢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唯一的原因肯定就是细钢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24.(2023四上·临安月考)耳朵中的“耵聍”(耳屎)会阻碍我们的听力,我们要将它清理干净。
【答案】错误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保护听力
【解析】【分析】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掌握保护听力的方法,不要随意掏耳朵根据对保护听力的认识,频繁掏耳朵坏处多。比如:划伤外耳道皮肤,引发感染等。为了保护听力,我们不能随便挖耳朵。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5.(2023四上·临安月考)小科练吉他时发现,有根弦的声音偏低了,可以把琴弦调紧一点。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用吉他进行演奏时,要想让它发出的声音更高一些,应该把言他的琴弦调紧一些。该说法是正确的。
26.(2023四上·临安月考)吸气时, 气体依次经过的呼吸器官是:肺支气管→气管→鼻。
【答案】错误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过程是从鼻腔吸进新鲜的空气氧气,通过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肺泡)里,被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从全身各处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被血液运回肺(肺泡)内,经支气管、气管、喉、鼻腔排出体外。人体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气体通过鼻、咽、喉进入人体,通过气管、支气管到达肺。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题目说法错误。
27.(2023四上·临安月考)口腔可以参与呼吸,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
【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对人体呼吸的认识,口腔可以参与呼吸,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8.(2023四上·临安月考)我们呼吸时,吸进的只有氧气,呼出的只有二氧化碳。
【答案】错误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绝大多数生物进行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也不例外;但是人体呼吸时,吸进的是空气,并不都是氧气,呼出的也是空气,只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了。
29.(2023四上·临安月考)小学四年级学生,男生的肺活量一定比女生的肺活量大。
【答案】错误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肺功能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肺活量大就意味着呼吸系统强大,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的单位是毫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14年修订)》中规定: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1100-2600室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900-2000毫升。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一般高于女生的肺活量。
30.(2023四上·临安月考)食物是我们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 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是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
31.(2023四上·临安月考)将人耳的结构名称填在下图中的方框内
【听小骨、听觉神经、耳蜗、鼓膜、外耳道、耳郭】
【答案】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对人耳结构的认识,图中的结构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32.(2023四上·临安月考)在下图方框内写出呼吸器官的名称
【肺、膈肌.气管、鼻腔】
【答案】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通常称鼻、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为下呼吸道。由图可知,图中从上到下依次为鼻腔、气管、肺、膈肌。
33.(2023四上·临安月考)右图所示,小科用气球皮蒙住塑料杯口,在气球皮上放少量碎纸屑,用音叉在气球皮上方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模拟( )的实验。
A.鼓膜振动 B.听诊器 C.振动产生声音
(2)敲击音叉产生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气球皮上的。
A.塑料杯 B.空气 C.气球皮
(3)敲击音叉后靠近气球皮,我们会看到纸屑( )。
A.无变化 B.在跳动 C.飘走了
(4)如果在相同的距离上,用更大的力度蔽击音又,会看到( )。
A.纸屑跳动幅度更大 B.纸屑跳动幅度更小 C.纸屑跳动速度更快
(5)我们敲击音又后,音叉会持续发出“叮......”的声音,是因为( )。
A.空气还在振动 B.人的耳朵很灵敏 C.音又还在振动
(6)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我们的耳朵里有一个( ),它很薄而且有弹性,时时刻刻都在接收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A.耳蜗 B.听小骨 C.鼓膜
【答案】(1)A
(2)B
(3)B
(4)A
(5)A
(6)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由大脑去识别这些声音的意义,人就产生了听觉。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这个实验模拟的是鼓膜振动实验。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敲击的音叉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气皮球上。
(3)在音叉与气球皮距离固定的情况下,用力散击音叉,音又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气球皮的振动明显,纸片跳动明显。
(4)用力的大小会改变声音的强弱,声音强弱会引起纸片跳动高度的变化,如果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纸屑跳动幅度会更大。
(5)我们敲击音又后,音叉会持续发出“叮......”的声音,是因为空气还在振动。
(6)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推测人的耳朵之所以可以听见声音,是由于鼓膜的振动引起的。
34.(2023四上·临安月考)小科在一支试管中加适量水,在管口吹奏,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如右图)。
(1)小科吹奏试管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A.水 B.空气 C.玻璃
(2)小科朝着同一个试管轻轻吹气和用力吹气,我们听到声音的( )不同。
A.高任 B.强弱 C.快慢
(3)在相同的试管中加入不同量的水后,吹奏时声音会有高低变化。请在下面四支试管中画出相应的水量,使从左往右吹奏试管时,发出的声音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4)吹奏这四个试管,发出的声音“有高有低”,原因是什么?
【答案】(1)B
(2)B
(3)
(4)水位高低影响声音高低,水位高,声音高。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的物体由于材质、形状、大小、质量、体积等的从不同,振动时产生的声音高低、强弱不同。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1)在试管口吹气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试管中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小明取其中一支试管,先轻轻吹奏,声音较弱,然后用力吹素,声音较强。故B正确,AC选项错误。
(3)试管内水位越低,空气柱越长,声音月低,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声音越高。
(4)因为吹试管时,主要是依靠空气振动产生声音的,试管发出的声音高低和试管中空气柱长短有关,试管内水量越多,空气柱就越短,空气柱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35.(2023四上·临安月考)下表是小科和小明同学在不同情况下的呼吸次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平静时呼吸次数 跑800米呼吸次数 跑好休息3分钟后呼吸次数
小科 23 48 35
小明 20 41 28
(1)从表中可以看出,运动后两人的呼吸次数明显 (填“增加、减少”), 经过休息后呼吸次数又逐渐 (填“增加、减少”)。
(2)对比两人休息3分钟后呼吸的次数,我们可以看出: 更快恢复平静,说明他的
更大。
(3)下列措施不能增强呼吸功能的是( )。
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B.经常进行深呼吸 C.蒙头睡觉
【答案】(1)增加;减少
(2)小明;肺活量
(3)C
【知识点】呼吸次数;测量肺活量;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1)通过表中数据可知,平静状态下和运动状态下呼吸次数不一样,运动后两人的呼吸次数明显增加,经过休息后,呼吸次数又明显下降。
(2)不同的人运动后恢复时间长短不一样,小科运动后恢复时间比小明要的长,小明更快恢复平静。这是由于小明的肺活量大。
(3) 正常下,一分钟呼吸的次数与年龄、健康状况、劳动强度等有关,坚持跑步、经常游泳能增强呼吸功能,蒙头睡觉不能增强呼吸功能。
36.(2023四上·临安月考)下面是小科记录的昨天自己吃过的食物,请回答问题。
食物类别 食物名称
早餐 牛奶、面条
午餐 米饭、西红柿炒鸡蛋、炒西蓝花
晚餐 米饭、清蒸鲈鱼、冬瓜
零食 香蕉、橘子
(1)这天小科一共吃了( )种食物。
A.9 B.10 C.11
(2)这天小科吃得最多的食物是( )。
A.米饭 B.面条 C.鲈鱼
类别 食物名称
植物类食物
动物类食物
(3)按下面的标准给小科这一天吃的食物进行分类。
【答案】(1)B
(2)A
(3)牛奶、鸡蛋、鲈鱼;
面条、米饭、西红柿、西蓝花、冬瓜、香蕉、橘子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 (1)记录食物种类时,每一种食物算一种,而不是每一道菜算一种。早餐2种食物,午餐4种食物,晚餐3种食物,零食2种食物,其中米饭重复,所以共有10种食物。
(2)观察表中数据可知,这一天中小科吃得最多的是米饭。
(3)根据食物来源我们可以将食物分为动物食物和植物食物,这些食物中,面条、米饭、西红柿、西蓝花、冬瓜、香蕉、橘子属于植物食物;牛奶、鸡蛋、鲈鱼属于动物食物。
1 / 1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浙江农林大学附属小学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1.(2023四上·临安月考)下列诗句中描述的声音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是( )。
A.两个黄鹏鸣翠柳 B.谁家玉笛暗飞声 C.两岸猿声啼不住
2.(2023四上·临安月考)看电视时,调节电视机的声音按钮,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音量 B.音高 C.音色
3.(2023四上·临安月考)古时候,为防止城外的敌人从地下挖地道来进攻城内,城内的人就在地面上挖一个坑,埋进一个大腹小口的坛子(器),找一个耳朵很灵敏的人伏在地上侦听(右图)。就能知道敌人挖地道的位置,从而找到对策对付敌人。这就是“伏器而听”的典故,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
A.固体传声效果比液体好
B.气体传声效果比固体好
C.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4.(2023四上·临安月考)手机里传出的钢琴声是( )发出的。
A.钢琴 B.空气 C.喇叭
5.(2023四上·临安月考)右图,用小棒在相同位置敲击3个盛有不同水量的同种烧杯,( )烧杯发出的声音最低。
A. B. C.
6.(2023四上·临安月考)在做“尺子伸出桌面不同长度与声音变化”的实验时,我们发现( )。
A.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B.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C.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低
7.(2023四上·临安月考)右图,我们向热水瓶中倒水时,声音会随着水位上升而(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不变
8.(2023四上·临安月考)右图,在两个纸杯之间连一根细绳,当( )时声音传播的效果最好。
A.细绳中间挂一个小钩码
B.细绳松软
C.细绳中间无阻挡且拉直
9.(2023四上·临安月考)右图,蔽击宽度和厚度相同,长度不同的钢片,( )发出的声音最高。
A.1号 B.3号 C.6号
10.(2023四上·临安月考)右图,小科给家里的椅子脚装上软垫,楼下的住户就会感觉楼上移动椅子的声音会轻一点,小科加软垫的作用是( )。
A.挡住椅脚产生的声音
B.使椅脚更光滑,不发生振动
C.减弱椅脚和地面产生的振动
11.(2023四上·临安月考)右图,听诊器中的听诊头和我们耳朵中的( )作用类似。
A.耳郭 B.鼓膜 C.耳蜗
12.(2023四上·临安月考)( )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13.(2023四上·临安月考)下列对于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大力蔽时音又发出的声高
14.(2023四上·临安月考)右图,在玻璃罩内悬挂一个电铃,打开电铃,逐渐抽去罩内的空气,我们会听到铃声( )。
A.越来越强 B.越来越弱 C.不变
15.(2023四上·临安月考)小明和小强都用深呼吸的方法比赛吹爆相同的气球,小明用了8口气吹爆气球,小强用了10日气吹爆气球,他们的肺活量比较( )。
A.小明的肺活量大
B.小强的肺活量大
C.他们的肺活量一一样大
16.(2023四上·临安月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相同时间内呼吸次数和呼吸深度都会增加
B.呼吸功能弱会导致身体各部位无法正常工作
C.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测量肺活量时,选择居中的数值作为我们的肺活量数据
17.(2023四上·临安月考)为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
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
B.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外出时正确佩戴口罩,学会科学洗手
C.紧闭门窗,避免病原体入侵室内
18.(2023四上·临安月考)下列行为能保护我们呼吸器官的是( )。
A.经常性挖鼻孔
B.蒙头睡觉
C.流感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19.(2023四上·临安月考)我们在课堂上给一天的食物进行分类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对食物名称的辨认
B.方便对食物的存储
C.方便对食物的研究
20.(2023四上·临安月考)小科将鱼、牛奶、鸡蛋分为一类,黄瓜、四季豆、梨子分为一类,由此可见,他是根据( )来给食物进行分类的。
A.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
B.生食食物和熟食食物
C.主食和副食
21.(2023四上·临安月考)无论走路、 玩耍、学习还是睡觉, 我们的身体都在和外界 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2.(2023四上·临安月考)“隔墙有耳”是指耳朵贴着墙能偷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23.(2023四上·临安月考)我们在做“土电话”实验时,用细金属丝代替细棉线,听到的声音会更清晰响亮,说明细金属丝比棉线传播声音的速度更快。
24.(2023四上·临安月考)耳朵中的“耵聍”(耳屎)会阻碍我们的听力,我们要将它清理干净。
25.(2023四上·临安月考)小科练吉他时发现,有根弦的声音偏低了,可以把琴弦调紧一点。
26.(2023四上·临安月考)吸气时, 气体依次经过的呼吸器官是:肺支气管→气管→鼻。
27.(2023四上·临安月考)口腔可以参与呼吸,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
28.(2023四上·临安月考)我们呼吸时,吸进的只有氧气,呼出的只有二氧化碳。
29.(2023四上·临安月考)小学四年级学生,男生的肺活量一定比女生的肺活量大。
30.(2023四上·临安月考)食物是我们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
31.(2023四上·临安月考)将人耳的结构名称填在下图中的方框内
【听小骨、听觉神经、耳蜗、鼓膜、外耳道、耳郭】
32.(2023四上·临安月考)在下图方框内写出呼吸器官的名称
【肺、膈肌.气管、鼻腔】
33.(2023四上·临安月考)右图所示,小科用气球皮蒙住塑料杯口,在气球皮上放少量碎纸屑,用音叉在气球皮上方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模拟( )的实验。
A.鼓膜振动 B.听诊器 C.振动产生声音
(2)敲击音叉产生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气球皮上的。
A.塑料杯 B.空气 C.气球皮
(3)敲击音叉后靠近气球皮,我们会看到纸屑( )。
A.无变化 B.在跳动 C.飘走了
(4)如果在相同的距离上,用更大的力度蔽击音又,会看到( )。
A.纸屑跳动幅度更大 B.纸屑跳动幅度更小 C.纸屑跳动速度更快
(5)我们敲击音又后,音叉会持续发出“叮......”的声音,是因为( )。
A.空气还在振动 B.人的耳朵很灵敏 C.音又还在振动
(6)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我们的耳朵里有一个( ),它很薄而且有弹性,时时刻刻都在接收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A.耳蜗 B.听小骨 C.鼓膜
34.(2023四上·临安月考)小科在一支试管中加适量水,在管口吹奏,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如右图)。
(1)小科吹奏试管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A.水 B.空气 C.玻璃
(2)小科朝着同一个试管轻轻吹气和用力吹气,我们听到声音的( )不同。
A.高任 B.强弱 C.快慢
(3)在相同的试管中加入不同量的水后,吹奏时声音会有高低变化。请在下面四支试管中画出相应的水量,使从左往右吹奏试管时,发出的声音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4)吹奏这四个试管,发出的声音“有高有低”,原因是什么?
35.(2023四上·临安月考)下表是小科和小明同学在不同情况下的呼吸次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平静时呼吸次数 跑800米呼吸次数 跑好休息3分钟后呼吸次数
小科 23 48 35
小明 20 41 28
(1)从表中可以看出,运动后两人的呼吸次数明显 (填“增加、减少”), 经过休息后呼吸次数又逐渐 (填“增加、减少”)。
(2)对比两人休息3分钟后呼吸的次数,我们可以看出: 更快恢复平静,说明他的
更大。
(3)下列措施不能增强呼吸功能的是( )。
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B.经常进行深呼吸 C.蒙头睡觉
36.(2023四上·临安月考)下面是小科记录的昨天自己吃过的食物,请回答问题。
食物类别 食物名称
早餐 牛奶、面条
午餐 米饭、西红柿炒鸡蛋、炒西蓝花
晚餐 米饭、清蒸鲈鱼、冬瓜
零食 香蕉、橘子
(1)这天小科一共吃了( )种食物。
A.9 B.10 C.11
(2)这天小科吃得最多的食物是( )。
A.米饭 B.面条 C.鲈鱼
类别 食物名称
植物类食物
动物类食物
(3)按下面的标准给小科这一天吃的食物进行分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A、两个黄鸭鸣翠柳,黄鹏的叫声是通过鸣膜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谁家玉笛暗飞声,笛子的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两岸猿声啼不住,猿所发出的声音是其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2.【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 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幅度大小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声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发声越弱。电视声音的强弱由声音旋钮控制,调节电视机的声音旋钮,改变的是声音的音量。
3.【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如图,古代人经常用“伏婴而听”的方法侦听城外的敌人是否在挖地道。这种方法利用的是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效果好的原理。
4.【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手机里传来的钢琴声是由收音机里的喇叭振动产生的,是电流强度大小引发喇叭振动,发出声音,与琴弦和空气无关,故C正确。
5.【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三个相同的烧杯,说明材质、大小、形状、厚度等一致。敲击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由于第一个烧杯是水少,所以敲击第一个烧杯后声源振动频率最高。
6.【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拨动伸出桌面钢尺或塑料尺的实验中,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7.【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低。向暖水瓶中倒水时,声音会随水位的上升,越来越高。
8.【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圆和小西在做“土电话”的实验(如图),在两个纸杯之间连一根绳子,当绳子中间没东西且拉直时,声音传播的效果最好。
9.【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的快慢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敲打厚度、宽度相同,长度不同的钢片,发音最高的是1号,钢片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A选项符合题意。
10.【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减弱物体的振动就能降低声音,为了减弱楼上移动桌椅的噪音,在桌脚贴软垫、轻拿轻放,减少振动发声,加软垫可以减弱凳角与地面碰撞产生的振动。
11.【答案】A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耳朵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为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耳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中耳有鼓膜、听小骨、咽鼓管,内有耳蜗、前庭、半规管,起着传递声音的作用,声音传到耳蜗,通过听神经传到听觉中枢、读图可知,图中听诊器的听诊头和人的耳郭作用一致,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故A正确。
12.【答案】B
【知识点】叶的作用;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绿叶是物的“食品加工厂”,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一养料。绿叶中含有很多叶绿素,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可以把根吸收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所以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13.【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赫兹,用Hz表示。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敲击同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A符合题意。
14.【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时,玻璃罩内是(接近)真空的,虽然闹钟仍在响,却不能从玻璃罩传出来了.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15.【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人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气体的总量,完全相同的两个气球,小明用8口气吹爆,小强用10口气吹爆,说明小明的肺活量大。
16.【答案】C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 A.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相同时间内呼吸次数和呼吸深度都会增加,选项说法正确;
B.人体维持生命活动需要氧气,氧气是由呼吸系统供给的,呼吸功能弱会导致身体各部分无法正常工作,选项正确;
C.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测量肺活量时,我们进行测量三次,取三次的平均值作为我们的肺活量数据,说法错误。
17.【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有三个,一要管理好传染源,防止病源体扩散二要切断传染途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三要保护好易感人群。为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我们可以加强体育锻炼、外出时带好口罩等。天冷时,紧闭门窗不能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反而可能会加速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因为没有新鲜空气流通。
18.【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A.经常挖鼻孔,有损鼻黏膜,故A错误;
B.经常蒙头睡觉,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对呼吸器官是一种损伤,故B错误;
C.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佩戴口罩出行,能够降低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是一种保护呼吸器官的有效措施,故C正确。
19.【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记录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比较科学的方法是按每餐分别记关于将一天的食物进行分类,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
20.【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生活中我们常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也可按食物来源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根据食用方法分为生食和熟食。按食物来源食物可以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小科将鱼、牛奶、鸡蛋分为一类,黄瓜、四季豆、梨子分为一类。由此可见,她是根据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来进行分类的。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 我们的生命活动是一直持续到死亡的,无论是走路玩耍、学习还是睡眠,我们的身体都在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题目说法正确。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把耳朵贴在墙面,就可以听到隔壁房间人的说话声或移动室内物品的声音,声音是通过墙和空气传入人耳的,说明固体和气体都能传声。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细钢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唯一的原因肯定就是细钢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保护听力
【解析】【分析】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掌握保护听力的方法,不要随意掏耳朵根据对保护听力的认识,频繁掏耳朵坏处多。比如:划伤外耳道皮肤,引发感染等。为了保护听力,我们不能随便挖耳朵。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5.【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用吉他进行演奏时,要想让它发出的声音更高一些,应该把言他的琴弦调紧一些。该说法是正确的。
26.【答案】错误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过程是从鼻腔吸进新鲜的空气氧气,通过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肺泡)里,被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从全身各处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被血液运回肺(肺泡)内,经支气管、气管、喉、鼻腔排出体外。人体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气体通过鼻、咽、喉进入人体,通过气管、支气管到达肺。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题目说法错误。
27.【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对人体呼吸的认识,口腔可以参与呼吸,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8.【答案】错误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绝大多数生物进行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也不例外;但是人体呼吸时,吸进的是空气,并不都是氧气,呼出的也是空气,只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了。
29.【答案】错误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肺功能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肺活量大就意味着呼吸系统强大,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的单位是毫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14年修订)》中规定: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1100-2600室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900-2000毫升。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一般高于女生的肺活量。
30.【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 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是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
31.【答案】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对人耳结构的认识,图中的结构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32.【答案】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通常称鼻、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为下呼吸道。由图可知,图中从上到下依次为鼻腔、气管、肺、膈肌。
33.【答案】(1)A
(2)B
(3)B
(4)A
(5)A
(6)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由大脑去识别这些声音的意义,人就产生了听觉。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这个实验模拟的是鼓膜振动实验。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敲击的音叉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气皮球上。
(3)在音叉与气球皮距离固定的情况下,用力散击音叉,音又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气球皮的振动明显,纸片跳动明显。
(4)用力的大小会改变声音的强弱,声音强弱会引起纸片跳动高度的变化,如果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纸屑跳动幅度会更大。
(5)我们敲击音又后,音叉会持续发出“叮......”的声音,是因为空气还在振动。
(6)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推测人的耳朵之所以可以听见声音,是由于鼓膜的振动引起的。
34.【答案】(1)B
(2)B
(3)
(4)水位高低影响声音高低,水位高,声音高。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的物体由于材质、形状、大小、质量、体积等的从不同,振动时产生的声音高低、强弱不同。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1)在试管口吹气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试管中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小明取其中一支试管,先轻轻吹奏,声音较弱,然后用力吹素,声音较强。故B正确,AC选项错误。
(3)试管内水位越低,空气柱越长,声音月低,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声音越高。
(4)因为吹试管时,主要是依靠空气振动产生声音的,试管发出的声音高低和试管中空气柱长短有关,试管内水量越多,空气柱就越短,空气柱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35.【答案】(1)增加;减少
(2)小明;肺活量
(3)C
【知识点】呼吸次数;测量肺活量;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1)通过表中数据可知,平静状态下和运动状态下呼吸次数不一样,运动后两人的呼吸次数明显增加,经过休息后,呼吸次数又明显下降。
(2)不同的人运动后恢复时间长短不一样,小科运动后恢复时间比小明要的长,小明更快恢复平静。这是由于小明的肺活量大。
(3) 正常下,一分钟呼吸的次数与年龄、健康状况、劳动强度等有关,坚持跑步、经常游泳能增强呼吸功能,蒙头睡觉不能增强呼吸功能。
36.【答案】(1)B
(2)A
(3)牛奶、鸡蛋、鲈鱼;
面条、米饭、西红柿、西蓝花、冬瓜、香蕉、橘子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 (1)记录食物种类时,每一种食物算一种,而不是每一道菜算一种。早餐2种食物,午餐4种食物,晚餐3种食物,零食2种食物,其中米饭重复,所以共有10种食物。
(2)观察表中数据可知,这一天中小科吃得最多的是米饭。
(3)根据食物来源我们可以将食物分为动物食物和植物食物,这些食物中,面条、米饭、西红柿、西蓝花、冬瓜、香蕉、橘子属于植物食物;牛奶、鸡蛋、鲈鱼属于动物食物。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