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2023五上·庆云期中)我国传统的皮影戏实际上是利用了( )的原理。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具有能量 C.小孔成像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光源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在传播途中被不透明的“皮影”挡住,在皮影后面的屏幕上,形成与皮影形状完全相同的影子,这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2023五上·庆云期中)一位同学要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他需要( )面镜子。
A.1 B.2 C.3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一位同学要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他需要2面镜子,运用了平面镜反光的性质,所以B符合题意。
3.(2023五上·兰溪期中)潜望镜是利用( )的原理制作而成的。
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
4.(2023五上·庆云期中)下表是四个城市的天气情况,其中最有可能会下雪的是( )。
云量 最低温度 最高温度
甲城市 少 10℃ 19℃
乙城市 多 20℃ 27℃
丙城市 多 -8℃ 1℃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测量气温;云量
【解析】【分析】雨和雪的形成与气温有关系,雨是小水珠,雪是小冰晶。下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当温度达到零下温度是才会形成阅读表格可知,城市丙最低气温在0℃以下,云量多,最有可能会下雪;城市甲和乙气温在0℃以上,不会下雪;城市丁气温在0℃以下,云量少,有可能不下雪。
5.(2023五上·庆云期中)在厨房点燃气炉烧水,下列现象中属于热传导的是( )。
A.炉子上水壶温度逐渐升高了
B.站在炉旁边的人感到热起来
C.水壶周围的空气逐渐热了起来
【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有三种传递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炉子上的水壶温度逐渐升高属于热传导,站在炉子旁边的人感到热,属于热辐射,水壶周围的空气逐渐热了起来属于热对流。
6.(2022五上·邹城期中)热对流实验中,水中加木屑是为了( )
A.加快热对流
B.看清热传递的路线
C.防止水沸腾飞溅出来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热对流实验中: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而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对流。做热对流实验,木屑随水的运动而流动。故实验中加木屑是为了看清热传递的路线。
7.(2023五上·庆云期中)下列现象中,与热对流有关的是( )。
A.冬天在室外用手摸铁棒和木棒,觉得铁棒比木棒凉
B.炎热的夏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
C.将纸质的小风车放在台灯(白炽灯)灯罩的上沿,小风车会旋转起来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
选项A冬天在室外用手摸铁棒和木棒,觉得铁棒比木棒凉,属于热传导现象;
选项B炎热的夏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属于热辐射现象;
选项C将纸质的小风车放在台灯(白炽灯)灯的上沿,小风车会旋转起来,属于热对流现象。
8.(2023五上·庆云期中)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了地球引力的是( )。
A.向上抛的球落回到地上
B.磁铁吸起曲别针
C.踢毽子时毽子落向地面
【答案】B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向上抛的球落回到地上、踢毽子时毽子落向地面都是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落的,磁铁吸引曲别针是磁力作用,不是利用地球引力。
9.(2023五上·庆云期中)科学家利用监测到的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了推测,地球最内层是(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科学家可以利用监测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推测,从地面到地心(即地球的半径)约6378千米,最外面的是地壳,厚度小,温度低;地壳下面是地幔,厚度较大,温度较高;地核是地球内部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温度最高的一层。
10.(2023五上·庆云期中)看展时,有一片树叶落到了小科身边,小科认为这是地球引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下列选项中地球引力对我们生活的不利影响是( )。
A.能够在地球上站立
B.提起重物很费劲
C.东西可以平稳的放在固定位置
【答案】B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和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个力叫地球引力,它的方向是指向地心的。能够在地球上站立、东西可以平稳的放在固定位置,这都是因为地球引力。在生活中,提起重物很费劲,属于地球引力对我们生活的不利影响。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1.(2023五上·庆云期中)太阳、月亮、镜子、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源是指能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点燃的蜡烛是光源,月亮、镜子不是光源月亮是依靠反射太阳光发亮,镜子也是依靠反射其他光源的光放光。故该判断是错误的。
12.(2023五上·庆云期中)一靠近炭火,人会感觉暖和,是因为炭火产生了空气热对流。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对流;热传递
【解析】【分析】 燃料燃烧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实质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冬天一靠近炭火,人会感觉暖和,这是因为炭火的热量向周围发射传递,传热的方式是热辐射。
13.(2023五上·庆云期中)自然界中的雾、霜、雨、露、雪等是水在自然界中不同的存在状态。(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天气现象;降水形式;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等,也就是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水的状态变化是吸收热量或者散发热量的过程。
14.(2023五上·庆云期中)“立竿见影”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影子
【解析】【分析】立竿见影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物理现象。立竿见影是由于竿子遮住了光线的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它也是一种光学现象。
15.(2023五上·庆云期中)冬天带口罩时间比较长的时候,在口罩内侧会出现小水滴,这是人体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三种状态,液态、气态和固态,我们戴口罩时,呼吸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冷会凝结为小水滴。题目说法正确。
16.(2023五上·庆云期中)为了实现空调的制冷功能,一般把空调安装在房间的底部。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制冷空调一般在高一点的地方,取暖器在低一点的地方,便于空气对流。
17.凡是方向向下的力都是重力。
【答案】错误
【知识点】重力
【解析】【解答】如通过定滑轮拉物体时,拉力方向向下。所以方向向下的力不一定是重力。
【分析】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但竖直向下的力不一定全都是重力。
18.(2022五上·青岛期中)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科学家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19.(2023五上·庆云期中)空气对流是因为同体积的冷空气比热空气轻。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对流
【解析】【分析】同体积的空气,温度高则密度小,质量轻。所以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比热空气要重。
20.(2023五上·庆云期中)在黑暗的屋子里,虽然睁着眼却看不到任何物体,是因为没有光射进屋子。(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中。在黑暗的屋子里,虽然睁着眼,却看不到任何物体,是因为没有光射进人眼里。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书写满分3分。)
21.(2023五上·庆云期中)阳光照射强烈时,某些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等反射的光形成的光污染属于 。
【答案】光的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光线照射在光滑的玻璃幕墙上时会发生镜面反射。阳光照射强烈时,某些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等反射的光形成的光污染属于光的反射。
22.(2023五上·庆云期中)“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说明 和 形成的过程相似。
【答案】云;雾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高空中,形成了雾,在高空形成云。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雾和云都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只是雾是在低空形成的,接触地面,而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
23.(2023五上·庆云期中)比较实验中测得的数值,找出数值变化的原因,得出结论,就是在 。
【答案】分析数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 根据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认识,比较实验中测得的温度数值,找出数值变化的原因,得出结论,就是在分析数据。
24.(2023五上·庆云期中)夏天运转的空调是靠 使房间都冷却下来的。
【答案】热对流
【知识点】对流;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比如夏天运转的空调是靠热对流使房间都冷却下来的。
25.(2023五上·庆云期中)把一黑一白两个罐子这在太阳底下照射一段时间,我们发现 色罐子的温度更高。
【答案】黑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分析】物体表现的颜色就是物体本身所反射的光。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强,所以太阳下,黑色的罐子吸热多,温度高。而白色的罐子吸热少,比黑色的温度低。
26.(2023五上·庆云期中)在探究物体下落实验时,如果移走磁铁,曲别针会向 运动。
【答案】下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即地球吸引物体的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会改变,所以在探究物体下落实验时,如果移走磁铁,曲别针会向下运动。
27.(2023五上·庆云期中)探究“霜”是怎样形成的实验中,向冰块上撒盐,可以让温度 。
【答案】降低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向冰块上加入盐后,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要低,因而最低温度的下限也就下降了,因吸热而降低的温度就更多。
28.(2023五上·微山期中)热在液体中主要是以 的方式传递,在固体中是以 的方式传递。
【答案】对流;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气体和液体中主要以对流的方式传热,固体中主要以传导的方式传热,而真空中则以辐射的方式传热。
四、科学探究(每空1分,共10分)(书写满分3分。)
29.(2023五上·庆云期中)回忆《热的传递》和《材料的导热性》实验:
如图所示,铜棒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火柴棒抹上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上,保持间距一致,用清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现象。
(1)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____。
A.传导 B.辐射 C.对流
(2)实验中火柴的作用是____。
A.火柴会燃烧,能帮助我们看清热的传递过程
B.火柴掉下的顺序,能帮助我们看清传热的方向。
C.火柴的颜色会改变,能帮助我们看清传热的方向
(3)上图实验中,做实验的同学采用术夹夹住试管的方法加热,其原因是木头是热的
(“良”或“不良”)导体。同样道理,在生活中,一般情况下,我们用铁或铝做锅,用塑料做锅把手,是因为铁或铝的导热性比较 (“强"或“弱”),塑料的导热性比较 (“强”或“弱”)。
(4)如上图,这是一条呈“M”型的铜条,如果在“H"点加热,点的火柴棒会最先掉落。
下图所示是某小组做的一个拓展实验,加热试管上部的水,水中的小金鱼是否能存活?
(5)关于酒精灯的使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为省事,用燃着的酒精灯互相点燃
(6)如果短时间加热,金鱼会怎样?
如果长时间加热,金鱼会怎样?
出现以上预测实验现象的原因包括:水是热的不良导体,热传递的方向主要是 (“向上”或“向下”)等。
【答案】(1)A
(2)B
(3)不良;强;弱
(4)不能
(5)B
(6)能活;不能活;向下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棒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火柴棒抹上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上,保持间距一致,用酒灯加热棒的一端,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利用的是热传导,热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中,所以A符合题意。
(2)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热在铜棒中的传递方向是向左传递。
(3)像金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我们用铁或铝做锅是因为铁或铝的导热性比较强,铁或铝是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用塑料做误把手,因为塑料的导热性比较弱,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4)呈“M”型的铜条,如果在“H”点加热,距离H点最近的店会先脱了,距离H点最远的点会最后脱落。
热除了热传导外,还有热对流和热辐射两种传递方式,加热试管上部,热会传递到试管下部,金鱼不能活。
(5)使用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去点没点燃的酒精灯。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6)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向上流动,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热对流。
如果短时间加热,水的温度不会对流到很高,所以金鱼还会成活。
如果长时间加热,水的温度会逐渐升高,那么金鱼就不会成活。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传递的方向是向下的。
五、生活与科学(每空1分,共10分)(书写满分4分。)
30.(2023五上·庆云期中)模拟雨形成的实验:
(1)实验中在烧杯的上面放一个冰袋,冰袋的作用是 ;为了使烧瓶能均匀受热,要在烧瓶的下面放置 。
(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
(3)点燃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的外焰为烧瓶中的水加热。
(4)根据实验推想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水循环示意图
海洋中的小水滴通过 变成水蒸气,进入空中,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形成 ,它们凝结在一起形成 ,当其 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来越多,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形成 落下来。当然,海洋上空的云还会通过 进入陆地上空,陆地上空的云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形成 落下来,河流、湖泊、土壤里的小水滴又会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形成循环。陆地上的水还会通过 或地表径流流回海洋。所以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 之间不断循环。
【答案】(1)制造低温;石棉网
(2)√
(3)√
(4)阳光照射;小水滴;云;雨;风;雨;地下河;海陆
【知识点】水的蒸发;酒精灯的使用;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地面上的水在太阳照射下,变成水蒸气升到高空中,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落下来,形成雨。
(1)实验中在烧杯的上面放一个冰袋,冰袋的作用是制造低温,模高空中的低温环境,为了使烧瓶能均匀受热,要在烧瓶的下面放置石棉网。
(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
(3)点燃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的外焰为烧瓶中的水加热,因为酒精灯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4) 根据实验可知,水蒸气冷发生凝结现象,当水珠到一定程度时会降落下来,推想自然界中的雨的形成是:地面上的水在太阳照射下,变成水蒸气升到高空中,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落下来,形成雨。
1 / 1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2023五上·庆云期中)我国传统的皮影戏实际上是利用了( )的原理。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具有能量 C.小孔成像
2.(2023五上·庆云期中)一位同学要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他需要( )面镜子。
A.1 B.2 C.3
3.(2023五上·兰溪期中)潜望镜是利用( )的原理制作而成的。
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4.(2023五上·庆云期中)下表是四个城市的天气情况,其中最有可能会下雪的是( )。
云量 最低温度 最高温度
甲城市 少 10℃ 19℃
乙城市 多 20℃ 27℃
丙城市 多 -8℃ 1℃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5.(2023五上·庆云期中)在厨房点燃气炉烧水,下列现象中属于热传导的是( )。
A.炉子上水壶温度逐渐升高了
B.站在炉旁边的人感到热起来
C.水壶周围的空气逐渐热了起来
6.(2022五上·邹城期中)热对流实验中,水中加木屑是为了( )
A.加快热对流
B.看清热传递的路线
C.防止水沸腾飞溅出来
7.(2023五上·庆云期中)下列现象中,与热对流有关的是( )。
A.冬天在室外用手摸铁棒和木棒,觉得铁棒比木棒凉
B.炎热的夏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
C.将纸质的小风车放在台灯(白炽灯)灯罩的上沿,小风车会旋转起来
8.(2023五上·庆云期中)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了地球引力的是( )。
A.向上抛的球落回到地上
B.磁铁吸起曲别针
C.踢毽子时毽子落向地面
9.(2023五上·庆云期中)科学家利用监测到的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了推测,地球最内层是(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10.(2023五上·庆云期中)看展时,有一片树叶落到了小科身边,小科认为这是地球引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下列选项中地球引力对我们生活的不利影响是( )。
A.能够在地球上站立
B.提起重物很费劲
C.东西可以平稳的放在固定位置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1.(2023五上·庆云期中)太阳、月亮、镜子、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 ( )
12.(2023五上·庆云期中)一靠近炭火,人会感觉暖和,是因为炭火产生了空气热对流。 ( )
13.(2023五上·庆云期中)自然界中的雾、霜、雨、露、雪等是水在自然界中不同的存在状态。( )
14.(2023五上·庆云期中)“立竿见影”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 )
15.(2023五上·庆云期中)冬天带口罩时间比较长的时候,在口罩内侧会出现小水滴,这是人体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 )
16.(2023五上·庆云期中)为了实现空调的制冷功能,一般把空调安装在房间的底部。 ( )
17.凡是方向向下的力都是重力。
18.(2022五上·青岛期中)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
19.(2023五上·庆云期中)空气对流是因为同体积的冷空气比热空气轻。 ( )
20.(2023五上·庆云期中)在黑暗的屋子里,虽然睁着眼却看不到任何物体,是因为没有光射进屋子。( )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书写满分3分。)
21.(2023五上·庆云期中)阳光照射强烈时,某些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等反射的光形成的光污染属于 。
22.(2023五上·庆云期中)“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说明 和 形成的过程相似。
23.(2023五上·庆云期中)比较实验中测得的数值,找出数值变化的原因,得出结论,就是在 。
24.(2023五上·庆云期中)夏天运转的空调是靠 使房间都冷却下来的。
25.(2023五上·庆云期中)把一黑一白两个罐子这在太阳底下照射一段时间,我们发现 色罐子的温度更高。
26.(2023五上·庆云期中)在探究物体下落实验时,如果移走磁铁,曲别针会向 运动。
27.(2023五上·庆云期中)探究“霜”是怎样形成的实验中,向冰块上撒盐,可以让温度 。
28.(2023五上·微山期中)热在液体中主要是以 的方式传递,在固体中是以 的方式传递。
四、科学探究(每空1分,共10分)(书写满分3分。)
29.(2023五上·庆云期中)回忆《热的传递》和《材料的导热性》实验:
如图所示,铜棒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火柴棒抹上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上,保持间距一致,用清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现象。
(1)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____。
A.传导 B.辐射 C.对流
(2)实验中火柴的作用是____。
A.火柴会燃烧,能帮助我们看清热的传递过程
B.火柴掉下的顺序,能帮助我们看清传热的方向。
C.火柴的颜色会改变,能帮助我们看清传热的方向
(3)上图实验中,做实验的同学采用术夹夹住试管的方法加热,其原因是木头是热的
(“良”或“不良”)导体。同样道理,在生活中,一般情况下,我们用铁或铝做锅,用塑料做锅把手,是因为铁或铝的导热性比较 (“强"或“弱”),塑料的导热性比较 (“强”或“弱”)。
(4)如上图,这是一条呈“M”型的铜条,如果在“H"点加热,点的火柴棒会最先掉落。
下图所示是某小组做的一个拓展实验,加热试管上部的水,水中的小金鱼是否能存活?
(5)关于酒精灯的使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为省事,用燃着的酒精灯互相点燃
(6)如果短时间加热,金鱼会怎样?
如果长时间加热,金鱼会怎样?
出现以上预测实验现象的原因包括:水是热的不良导体,热传递的方向主要是 (“向上”或“向下”)等。
五、生活与科学(每空1分,共10分)(书写满分4分。)
30.(2023五上·庆云期中)模拟雨形成的实验:
(1)实验中在烧杯的上面放一个冰袋,冰袋的作用是 ;为了使烧瓶能均匀受热,要在烧瓶的下面放置 。
(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
(3)点燃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的外焰为烧瓶中的水加热。
(4)根据实验推想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水循环示意图
海洋中的小水滴通过 变成水蒸气,进入空中,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形成 ,它们凝结在一起形成 ,当其 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来越多,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形成 落下来。当然,海洋上空的云还会通过 进入陆地上空,陆地上空的云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形成 落下来,河流、湖泊、土壤里的小水滴又会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形成循环。陆地上的水还会通过 或地表径流流回海洋。所以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 之间不断循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光源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在传播途中被不透明的“皮影”挡住,在皮影后面的屏幕上,形成与皮影形状完全相同的影子,这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一位同学要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他需要2面镜子,运用了平面镜反光的性质,所以B符合题意。
3.【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
4.【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测量气温;云量
【解析】【分析】雨和雪的形成与气温有关系,雨是小水珠,雪是小冰晶。下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当温度达到零下温度是才会形成阅读表格可知,城市丙最低气温在0℃以下,云量多,最有可能会下雪;城市甲和乙气温在0℃以上,不会下雪;城市丁气温在0℃以下,云量少,有可能不下雪。
5.【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有三种传递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炉子上的水壶温度逐渐升高属于热传导,站在炉子旁边的人感到热,属于热辐射,水壶周围的空气逐渐热了起来属于热对流。
6.【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热对流实验中: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而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对流。做热对流实验,木屑随水的运动而流动。故实验中加木屑是为了看清热传递的路线。
7.【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
选项A冬天在室外用手摸铁棒和木棒,觉得铁棒比木棒凉,属于热传导现象;
选项B炎热的夏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属于热辐射现象;
选项C将纸质的小风车放在台灯(白炽灯)灯的上沿,小风车会旋转起来,属于热对流现象。
8.【答案】B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向上抛的球落回到地上、踢毽子时毽子落向地面都是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落的,磁铁吸引曲别针是磁力作用,不是利用地球引力。
9.【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科学家可以利用监测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推测,从地面到地心(即地球的半径)约6378千米,最外面的是地壳,厚度小,温度低;地壳下面是地幔,厚度较大,温度较高;地核是地球内部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温度最高的一层。
10.【答案】B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和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个力叫地球引力,它的方向是指向地心的。能够在地球上站立、东西可以平稳的放在固定位置,这都是因为地球引力。在生活中,提起重物很费劲,属于地球引力对我们生活的不利影响。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源是指能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点燃的蜡烛是光源,月亮、镜子不是光源月亮是依靠反射太阳光发亮,镜子也是依靠反射其他光源的光放光。故该判断是错误的。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对流;热传递
【解析】【分析】 燃料燃烧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实质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冬天一靠近炭火,人会感觉暖和,这是因为炭火的热量向周围发射传递,传热的方式是热辐射。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天气现象;降水形式;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等,也就是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水的状态变化是吸收热量或者散发热量的过程。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影子
【解析】【分析】立竿见影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物理现象。立竿见影是由于竿子遮住了光线的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它也是一种光学现象。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三种状态,液态、气态和固态,我们戴口罩时,呼吸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冷会凝结为小水滴。题目说法正确。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制冷空调一般在高一点的地方,取暖器在低一点的地方,便于空气对流。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重力
【解析】【解答】如通过定滑轮拉物体时,拉力方向向下。所以方向向下的力不一定是重力。
【分析】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但竖直向下的力不一定全都是重力。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科学家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对流
【解析】【分析】同体积的空气,温度高则密度小,质量轻。所以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比热空气要重。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中。在黑暗的屋子里,虽然睁着眼,却看不到任何物体,是因为没有光射进人眼里。
21.【答案】光的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光线照射在光滑的玻璃幕墙上时会发生镜面反射。阳光照射强烈时,某些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等反射的光形成的光污染属于光的反射。
22.【答案】云;雾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高空中,形成了雾,在高空形成云。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雾和云都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只是雾是在低空形成的,接触地面,而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
23.【答案】分析数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 根据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认识,比较实验中测得的温度数值,找出数值变化的原因,得出结论,就是在分析数据。
24.【答案】热对流
【知识点】对流;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比如夏天运转的空调是靠热对流使房间都冷却下来的。
25.【答案】黑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分析】物体表现的颜色就是物体本身所反射的光。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强,所以太阳下,黑色的罐子吸热多,温度高。而白色的罐子吸热少,比黑色的温度低。
26.【答案】下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即地球吸引物体的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会改变,所以在探究物体下落实验时,如果移走磁铁,曲别针会向下运动。
27.【答案】降低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向冰块上加入盐后,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要低,因而最低温度的下限也就下降了,因吸热而降低的温度就更多。
28.【答案】对流;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气体和液体中主要以对流的方式传热,固体中主要以传导的方式传热,而真空中则以辐射的方式传热。
29.【答案】(1)A
(2)B
(3)不良;强;弱
(4)不能
(5)B
(6)能活;不能活;向下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棒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火柴棒抹上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上,保持间距一致,用酒灯加热棒的一端,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利用的是热传导,热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中,所以A符合题意。
(2)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热在铜棒中的传递方向是向左传递。
(3)像金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我们用铁或铝做锅是因为铁或铝的导热性比较强,铁或铝是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用塑料做误把手,因为塑料的导热性比较弱,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4)呈“M”型的铜条,如果在“H”点加热,距离H点最近的店会先脱了,距离H点最远的点会最后脱落。
热除了热传导外,还有热对流和热辐射两种传递方式,加热试管上部,热会传递到试管下部,金鱼不能活。
(5)使用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去点没点燃的酒精灯。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6)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向上流动,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热对流。
如果短时间加热,水的温度不会对流到很高,所以金鱼还会成活。
如果长时间加热,水的温度会逐渐升高,那么金鱼就不会成活。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传递的方向是向下的。
30.【答案】(1)制造低温;石棉网
(2)√
(3)√
(4)阳光照射;小水滴;云;雨;风;雨;地下河;海陆
【知识点】水的蒸发;酒精灯的使用;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地面上的水在太阳照射下,变成水蒸气升到高空中,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落下来,形成雨。
(1)实验中在烧杯的上面放一个冰袋,冰袋的作用是制造低温,模高空中的低温环境,为了使烧瓶能均匀受热,要在烧瓶的下面放置石棉网。
(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
(3)点燃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的外焰为烧瓶中的水加热,因为酒精灯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4) 根据实验可知,水蒸气冷发生凝结现象,当水珠到一定程度时会降落下来,推想自然界中的雨的形成是:地面上的水在太阳照射下,变成水蒸气升到高空中,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落下来,形成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