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09 16:30:23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试题
1.(2023三上·福田期中)水的蒸发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以下不完全属于水的蒸发过程的是(  )
A.拖完地后,过一会儿,地板变干了
B.烧开水时,不断向上冒“白汽”、“白雾”
C.洗完衣服,放在阳台上晾干
【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凝结
【解析】【分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分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拖完地后,过一会儿,地板变干了、洗完衣服,放在阳台上晾干属于水的蒸发现象;烧开水时,不断向上冒“白汽”、“白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不完全属于水的蒸发过程。
2.(2023三上·福田期中)液态水和水蒸气是不同形态的水,下列(  )是它们的相同点.
A.无色无味 B.有固定的形状 C.肉眼可见
【答案】A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水是液态形式,会流动,无色无味透明;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所以都是无色、会流动的。
3.(2023三上·福田期中)小峰和小芸想要探究“水在加热至沸腾过程中的变化”,他们可以选择的加热工具是(  )。
A.酒精灯 B.烧杯 C.温度计
【答案】A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很多问题,工具就会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工具用起来省时间省力气,工具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们。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小峰和小芸想要探究“水在加热至沸腾过程中的变化”,他们可以选择的加热工具是酒精灯;烧杯、温度计都不能加热。
4.(2023三上·福田期中)小芸用温度计测量深圳9月份的常温水的温度,可能的结果是(  )
A.-5℃ B.80℃ C.28℃
【答案】C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专用工具,要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不同的工具有着不同的用途,科学地运用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快捷地解决很多问题。9月份是秋天,深圳位于中国的南方,气温较高,小芸用温度计测量深圳9月份的常温水的温度,可能的结果是28℃。
5.(2023三上·福田期中)以下是小峰记录的“水在加热至沸腾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有错误的是(  )。
A.水中出现了一些气泡
B.水面上方有“白汽”、“白雾”
C.水温不断升高,最后达到了温度计的上限值110℃
【答案】C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水在自然界中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给水加热时,温度上升到100℃时,水开始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水沸腾后,水变成水蒸气蒸发了,烧杯中的水会不断减少。选项C符合题意。
6.(2023三上·福田期中)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候严寒,冰天雪地,人们将河水结成的冰块取出,雕刻出各种各样形状,形成冰雕艺术。冰雕利用了冰(  )的性质。
A.可以流动 B.有固定形状 C.无味
【答案】B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固体的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冰是固体,不会流动,有固定的形状。冰是固态的水,冰雕就是利用冰有固定形状的特性制作的。
7.(2023三上·福田期中)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很快会融化,是由于两种环境的(  )不同。
A.温度 B.体积 C.质量
【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冰箱中取出雪糕,环境温度高,实验很快会融化。
8.(2023三上·福田期中)将相同大小的三个冰块放在不同环境中,在(  )的冰块融化得最快。
A.室外阳光照射处 B.室内阴凉处 C.冰箱冷藏室
【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光与热
【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将相同大小的三个冰块放在不同环境中,温度高的地方冰块融化得快。分析选项可知,在室外阳光照射处的冰块融化得最快。
9.(2023三上·福田期中)以下属于溶解现象的是(  )。
A.河里的石子沉在水底
B.鸡汤上漂浮着一些油
C.用奶粉冲泡牛奶
【答案】C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分析选项可知,用奶粉冲泡生奶属于溶解现象,河里的石子沉在水底、鸡汤上漂浮着一些油,都不属于溶解现象。
10.(2023三上·福田期中)为了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小峰和小芸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以下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准备两杯同样多的清水
B.将食盐和小苏打都分成一小份一小份的,每份的质量都相同
C.取一小份食盐和小苏打分别加入两杯清水中,不用等全部溶解,就加入第二份第三份.....
【答案】C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为了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小峰和小芸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应该准备两杯同样多的清水,将食盐和小苏打都分成一小份一小份的,每份的质量都相同,取一小份食盐和小苏打分别加入两杯清水中,等全部溶解,再加入第二份第三份.....C符合题意。
11.(2023三上·福田期中)小峰准备了三杯100毫升的红糖水,让小芸猜哪一杯溶解的红糖多,下列做法中无法帮助小芸的是(  ).
A.观察三杯红糖水的颜色
B.品尝三杯红糖水的味道
C.测量三杯红糖水的温度
【答案】C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能够被溶解的程度,物体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搅拌、温度等因素有关。小峰准备了三杯100毫升的红糖水,测量三杯红糖水的温度,温度高的一杯溶解的红糖多。
12.(2023三上·福田期中)在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中加水、搅拌,再过滤,就可以把沙子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这是因为(  )。
A.食盐和沙子的颜色不一
B.食盐和沙子的颗粒大小完全不同
C.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沙子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要学会分离混合物。在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水,让食盐溶解在水中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沙子。因为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沙子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13.(2023三上·福田期中)下列方法可以把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的是(  )
A.蒸发 B.搅拌 C.过滤
【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根据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把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应选用的方法是蒸发,水受热容易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去,食盐不会随着水分一块蒸发掉,而是结晶出食盐晶体,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14.(2023三上·福田期中)小峰和小芸寻找“空气真实存在”"的证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塑料袋装空气,袋子鼓鼓的
B.天空飘着像棉花.一样的云朵
C.打开风扇,有风吹过
【答案】B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能占据空间,空气无色、无味、透明,空气有质量,但是很轻,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具有流动性。
A.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能占据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具有流动性。小峰和小芸寻找“空气真实存在”的证据,用塑料袋装空气,袋子鼓鼓的,能证明空气是真实存在的,说法正确;
B.天空飘着像棉花一样的云朵与寻找“空气真实存在”的证据无关,说法错误;
C.打开风扇,有风吹过,是因为空气流动形成了风,说法正确。
15.(2023三上·福田期中)科学课上,小芸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小魔术:将蜡烛点燃放在水面上,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方,轻轻将蜡烛按入水中,蜡烛没有熄灭。以下最符合这个魔术的科学原理的是(  )。
A.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B.空气可以被压缩
C.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答案】C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将蜡烛点燃放在水面上,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方,轻轻将蜡烛按入水中,蜡烛没有熄灭。玻璃杯中充满了空气,当玻璃杯与水面接触后,杯中的空气会将水排开,使蜡烛仍处于杯中的水面之上。这时,蜡烛还没有被水淹灭,还在依靠玻璃杯中的空气继续在水底燃烧,说明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16.(2023三上·福田期中)给两个相同的气球分别打10筒、5筒空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气球含有空气的质量不同
B.两个气球占据的空间大小是相同的
C.两个气球的弹性是相同的
【答案】A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有一定的重量,
A.空气很轻,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给两个相同的气球分别打10筒、5简空气,两个气球含有空气的质量不同,打10筒的气球质量大,说法正确;
B.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两个相同的气球分别打10筒、5筒空气,两个气球占据的空间大小不相同,打10筒的气球占据的空间大,说法错误;
C.空气能占据空间、易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给两个相同的气球分别打10筒、5筒空气,两个气球的弹性是不相同的,打10筒的气球弹性大,说法错误。
17.(2023三上·福田期中)用两个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一样多的空气和水,堵住注射器管口,慢慢用力拉活塞,我们会发现(  )。
A.空气和水都无法拉伸
B.空气比水更容易拉伸
C.空气和水都容易拉伸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和水没有固定的形状,都具有流动性,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或者拉伸,水不容易被压缩.
根据对空气和水的性质特征的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容易被压缩或扩大;而水虽然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是有一定的体积,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或拉伸,而水不容易被压缩。用两个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一样多的空气和水,堵住注射聚管口,慢慢用力拉活塞,我们会发现空气比水更容易拉伸或压缩。故B选项正确。
18.(2023三上·福田期中)小峰和小芸在“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时,最好选择(  )作为标准物。
A.玻璃弹珠 B.乒乓球 C.绿豆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有一定的质量,但是很轻。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能占据空间、有一定的质量,但是很轻。小峰和小芸在“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时,最好选择绿豆作为标准物,因为空气很轻,绿豆的质量和很轻,故C正确,AB错误。
19.(2023三上·福田期中)小峰和小芸在“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不检查天平的平衡,直接挂上皮球
B.给皮球打了5筒空气,再放回天平,天平仍然平衡,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C.为了让实验结果准确可靠,我们可以多次实验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很轻,但是有一定的质量。20筒空气与一定量的回形针、绿豆等轻小物体质量相当,说明空气有质量,但空气的质量很轻。小峰和小芸在“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的实验操作中,为了让实验结果准确可靠,我们可以多次实验C是正确的选项;需要检查天平的平衡,再挂上皮球;给皮球打了5筒空气,再放回天平,天平仍然平衡,说明空气质量很轻。
20.(2023三上·福田期中)空气和水都是生命存在必须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
B.空气和水都有质量
C.空气和水占据的空间大小都无法轻易改变
【答案】C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水和空气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物质,生物都离不开它们。都是占据空间的。都有一定的重量.
A.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故A正确;
B.水有质量,空气虽然很轻,也是有质量的,故B正确;
C.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占据的空间大小可以变化,而水有一定的体积,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
21.(2023三上·福田期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下端不能碰到烧杯的底部和杯壁。(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专用工具,要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22.(2023三上·福田期中)为了读数方便,可以将温度计从水中取出,再读数。(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漫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23.(2023三上·福田期中)可以用嘴吹的方法熄灭酒精灯。(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正确安全使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时,不得倾斜灯体引火,要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物体应放在外焰上加热;熄灭时,不能用口吹,应该用灯帽盖灭。盖灭后,再提起灯帽重新盖上,防止下次使用时无法打开。根据安全使用酒精灯的方法,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用灯帽盖灭,禁止用嘴吹灭。
24.(2023三上·福田期中)沙子的颗粒有大有小,所以筛子没办法完全分离沙子和食盐的混合物。(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物质的分离是通过得当的办法,把混淆物中的各组成物质相互分开,而且恢复到种种物质的原来形态,分别得到纯净物的。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要学会分离混合物。在沙子和食盐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水,让食盐溶解在水中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沙子。沙子的颗粒有大有小,所以筛子没办法完全分离沙子和食盐的混合物。
25.(2023三上·福田期中)食盐溶解在水中后,无法再分离出来。(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各种混合物,也要学会分离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要学会分离混合物。盐水可以加热分离,食盐不会随着水分一块蒸发,从而能分离盐水中的食盐与水,留下了晶体盐。
26.(2023三上·福田期中)用超轻黏土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只是改变了它们的形状,物质本身没有变化。(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超轻黏土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只是改变了它们的形状,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7.(2023三上·福田期中)白糖溶解在水中后,就和水变成同一种物质了(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白糖溶解在水中后,属于物理变化,水中还是有水和白糖。
28.(2023三上·福田期中)一个皮球的质量包括皮球本身的质量和里面空气的质量。(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有一定的重量。一个充满气的皮球的质量就是皮球本身的质量加空气的质量。
29.(2023三上·福田期中)通过压缩注射器内的空气,可以改变它占据的空间大小。(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它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压缩。空气可以压缩,通过压缩注射器内的空气,可以改变它占据的空间大小。
30.(2023三上·福田期中)虽然我们看不见空气,但是可以找到很多“空气存在”的证据。(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无处不在,人类生活的空间、水中、地下都充满了空气。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但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需要借助一些物体来感受它的存在。在一个水盆里放入适量水,再把饮料执放入水中,向其中装水,会看到口处冒出气泡,证明饮料并中有空气,即空气是存在的。取一个不漏气的塑料,打开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塑料袋会鼓起来,袋中的气体就是空气,即空气是存在的。
31.(2023三上·福田期中)小峰和小芸在研究水和空气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科学实验仪器。请你将仪器图片和对应的名称连接起来。
【答案】
【知识点】温度计;酒精灯的使用;天平
【解析】【分析】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很多问题,工具就会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工具用起来省时间省力气,工具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们。
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随着新技术的产生,人们在不断发明新的工具。分析图片可知,第一幅是酒精灯,第二幅是试管,第三幅是三脚架,第四幅是烧杯,第五幅是温度计,第六幅是天平。
32.(2023三上·福田期中)请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将对应的温度写在横线上。
   、   、    
【答案】96℃;-3℃;39℃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专用工具,要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温度计1个小格代表1℃,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分析图片可知,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96℃、-3℃、39℃。
33.(2023三上·福田期中)生活中的水以哪些形式存在呢 小峰和小芸设计了以下两套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为了观测水在沸腾时的温度,他们可以选择(  ) 做实验。
A.装置一 B.装置二
(2)在装置一的实验中,水不可能以(  ) 的形式存在。
A.液态 B.固态 C.气态
(3)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 .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4)为了让装置二的实验顺利进行,小峰在冰块中加了一些食盐,他可以观察到试管中的水在(  )时开始结冰。
A.10℃ B.100℃ C.0℃
(5)小芸观察到装置二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体积变大了,因此她认为水和冰不是同一种物质,你同意她的看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A
(2)B
(3)C
(4)C
(5)不同意,因为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当水蒸发后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如果把水加热至摄氏一百度,水便会沸腾,迅速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把水冷却至摄氏零度的低温下,水便会凝结成固态的冰块。冰块受了热,又会融化为液态的水了。
(1)水在加热过程中,水会因为获得热量,水的温度会逐渐升高。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并不停地翻腾起来,气泡上升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这种现象叫做沸腾,装置一观测水在沸腾时的温度的实验。
(2)在装置一的实验中,由于加热,温度高,水不可能以固态冰的形式存在。
(3)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水在4%以上也具有这种性质。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大。
(4)水刚结冰时的温度是0℃,这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水和冰是相同的物质,只是形态不同。
34.(2023三上·福田期中)小峰和小芸用方糖研究溶解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这是一个(  ) 实验.
A.对比 B.模拟
(2)实验改变的因素是(  ) .
A.方糖的大小 B.水的温度 C.是否搅拌
(3)为保证公平,实验不改变的因素是(  )。(可多选)
A.用水量的多少 B.方糖的大小 C.加方糖的时间
(4)实验现象:(  )中的方糖溶解得更快.
A.冷水 B.热水
(5)除了本实验中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请你帮帮他们。
方法一:    
方法二:   
【答案】(1)A
(2)B
(3)A;B;C
(4)B
(5)将方糖弄碎;用筷子搅拌
【知识点】溶解;加快溶解;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可溶性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搅拌、颗粒物大小等因素有关,所以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有: 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
(1)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小峰和小芸用方糖研究溶解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
(2)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样。本实验改变的因素是水的温度。
(3)为保证公平,用方糖研究溶解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不改变的因素是用水量的多少、方糖的大小、加方糖的时间。
(4)分析实验可知,热水中的方糖溶解得更快。
(5)影响物质溶解快慢因素有温度、是否搅拌、颗粒大小等。除了本实验中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将方糖弄碎、用筷子搅拌等方法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
35.(2023三上·福田期中)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么研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请完善以下实验记录。
(1)如图1,请给下列打乱的实验操作排序:   . (写序号即可)
①观察杯内水位并记录 ②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入水槽中
③在塑料杯底部粘一个纸团 ④取出纸团,记录干湿状态;图1中的纸团   (选填“会”或“不会”)湿,因为塑料杯里的空间被   占据了。
(2)如图2,在塑料杯底部扎小孔后,手指堵住小孔,将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入水槽中,然后移开手指,会发现杯内的水位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纸团   
(选填“变湿"或“没变湿”),说明杯内的空间被   占据了。
(3)如图3,用打气筒从杯底向塑料杯内打入空气,会发现杯内的水位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因为   重新占据了杯内的空间。.
【答案】(1)③②①④;不会;空气
(2)上升;变湿;水
(3)下降;空气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1)根据研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的实验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在塑料杯底部粘一个纸团,②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入水槽中;①观察杯内水位并记录;④取出纸团,记录干湿状态。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图1中的纸团不会湿,因为塑料杯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水不能进入杯子。
(2)如图2所示,在塑料杯底部扎小孔后,手指堵住小孔,将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入水槽中,然后移开手指,会发现杯内的水位上升,纸团变湿,最后纸团会变湿,这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泄漏出去,然后水填补了原来被空气占据的空间。
(3)如图3所示,用打气筒从杯底向塑料杯内打入空气,会发现杯内的水位下降,因为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空气重新占据了杯内的空间。
1 / 1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试题
1.(2023三上·福田期中)水的蒸发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以下不完全属于水的蒸发过程的是(  )
A.拖完地后,过一会儿,地板变干了
B.烧开水时,不断向上冒“白汽”、“白雾”
C.洗完衣服,放在阳台上晾干
2.(2023三上·福田期中)液态水和水蒸气是不同形态的水,下列(  )是它们的相同点.
A.无色无味 B.有固定的形状 C.肉眼可见
3.(2023三上·福田期中)小峰和小芸想要探究“水在加热至沸腾过程中的变化”,他们可以选择的加热工具是(  )。
A.酒精灯 B.烧杯 C.温度计
4.(2023三上·福田期中)小芸用温度计测量深圳9月份的常温水的温度,可能的结果是(  )
A.-5℃ B.80℃ C.28℃
5.(2023三上·福田期中)以下是小峰记录的“水在加热至沸腾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有错误的是(  )。
A.水中出现了一些气泡
B.水面上方有“白汽”、“白雾”
C.水温不断升高,最后达到了温度计的上限值110℃
6.(2023三上·福田期中)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候严寒,冰天雪地,人们将河水结成的冰块取出,雕刻出各种各样形状,形成冰雕艺术。冰雕利用了冰(  )的性质。
A.可以流动 B.有固定形状 C.无味
7.(2023三上·福田期中)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很快会融化,是由于两种环境的(  )不同。
A.温度 B.体积 C.质量
8.(2023三上·福田期中)将相同大小的三个冰块放在不同环境中,在(  )的冰块融化得最快。
A.室外阳光照射处 B.室内阴凉处 C.冰箱冷藏室
9.(2023三上·福田期中)以下属于溶解现象的是(  )。
A.河里的石子沉在水底
B.鸡汤上漂浮着一些油
C.用奶粉冲泡牛奶
10.(2023三上·福田期中)为了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小峰和小芸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以下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准备两杯同样多的清水
B.将食盐和小苏打都分成一小份一小份的,每份的质量都相同
C.取一小份食盐和小苏打分别加入两杯清水中,不用等全部溶解,就加入第二份第三份.....
11.(2023三上·福田期中)小峰准备了三杯100毫升的红糖水,让小芸猜哪一杯溶解的红糖多,下列做法中无法帮助小芸的是(  ).
A.观察三杯红糖水的颜色
B.品尝三杯红糖水的味道
C.测量三杯红糖水的温度
12.(2023三上·福田期中)在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中加水、搅拌,再过滤,就可以把沙子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这是因为(  )。
A.食盐和沙子的颜色不一
B.食盐和沙子的颗粒大小完全不同
C.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沙子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13.(2023三上·福田期中)下列方法可以把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的是(  )
A.蒸发 B.搅拌 C.过滤
14.(2023三上·福田期中)小峰和小芸寻找“空气真实存在”"的证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塑料袋装空气,袋子鼓鼓的
B.天空飘着像棉花.一样的云朵
C.打开风扇,有风吹过
15.(2023三上·福田期中)科学课上,小芸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小魔术:将蜡烛点燃放在水面上,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方,轻轻将蜡烛按入水中,蜡烛没有熄灭。以下最符合这个魔术的科学原理的是(  )。
A.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B.空气可以被压缩
C.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16.(2023三上·福田期中)给两个相同的气球分别打10筒、5筒空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气球含有空气的质量不同
B.两个气球占据的空间大小是相同的
C.两个气球的弹性是相同的
17.(2023三上·福田期中)用两个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一样多的空气和水,堵住注射器管口,慢慢用力拉活塞,我们会发现(  )。
A.空气和水都无法拉伸
B.空气比水更容易拉伸
C.空气和水都容易拉伸
18.(2023三上·福田期中)小峰和小芸在“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时,最好选择(  )作为标准物。
A.玻璃弹珠 B.乒乓球 C.绿豆
19.(2023三上·福田期中)小峰和小芸在“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不检查天平的平衡,直接挂上皮球
B.给皮球打了5筒空气,再放回天平,天平仍然平衡,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C.为了让实验结果准确可靠,我们可以多次实验
20.(2023三上·福田期中)空气和水都是生命存在必须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
B.空气和水都有质量
C.空气和水占据的空间大小都无法轻易改变
21.(2023三上·福田期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下端不能碰到烧杯的底部和杯壁。(  )
22.(2023三上·福田期中)为了读数方便,可以将温度计从水中取出,再读数。(  )
23.(2023三上·福田期中)可以用嘴吹的方法熄灭酒精灯。(  )
24.(2023三上·福田期中)沙子的颗粒有大有小,所以筛子没办法完全分离沙子和食盐的混合物。(  )
25.(2023三上·福田期中)食盐溶解在水中后,无法再分离出来。(  )
26.(2023三上·福田期中)用超轻黏土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只是改变了它们的形状,物质本身没有变化。(  )
27.(2023三上·福田期中)白糖溶解在水中后,就和水变成同一种物质了(  )
28.(2023三上·福田期中)一个皮球的质量包括皮球本身的质量和里面空气的质量。(  )
29.(2023三上·福田期中)通过压缩注射器内的空气,可以改变它占据的空间大小。(  )
30.(2023三上·福田期中)虽然我们看不见空气,但是可以找到很多“空气存在”的证据。(  )
31.(2023三上·福田期中)小峰和小芸在研究水和空气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科学实验仪器。请你将仪器图片和对应的名称连接起来。
32.(2023三上·福田期中)请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将对应的温度写在横线上。
   、   、    
33.(2023三上·福田期中)生活中的水以哪些形式存在呢 小峰和小芸设计了以下两套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为了观测水在沸腾时的温度,他们可以选择(  ) 做实验。
A.装置一 B.装置二
(2)在装置一的实验中,水不可能以(  ) 的形式存在。
A.液态 B.固态 C.气态
(3)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 .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4)为了让装置二的实验顺利进行,小峰在冰块中加了一些食盐,他可以观察到试管中的水在(  )时开始结冰。
A.10℃ B.100℃ C.0℃
(5)小芸观察到装置二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体积变大了,因此她认为水和冰不是同一种物质,你同意她的看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34.(2023三上·福田期中)小峰和小芸用方糖研究溶解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这是一个(  ) 实验.
A.对比 B.模拟
(2)实验改变的因素是(  ) .
A.方糖的大小 B.水的温度 C.是否搅拌
(3)为保证公平,实验不改变的因素是(  )。(可多选)
A.用水量的多少 B.方糖的大小 C.加方糖的时间
(4)实验现象:(  )中的方糖溶解得更快.
A.冷水 B.热水
(5)除了本实验中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请你帮帮他们。
方法一:    
方法二:   
35.(2023三上·福田期中)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么研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请完善以下实验记录。
(1)如图1,请给下列打乱的实验操作排序:   . (写序号即可)
①观察杯内水位并记录 ②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入水槽中
③在塑料杯底部粘一个纸团 ④取出纸团,记录干湿状态;图1中的纸团   (选填“会”或“不会”)湿,因为塑料杯里的空间被   占据了。
(2)如图2,在塑料杯底部扎小孔后,手指堵住小孔,将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入水槽中,然后移开手指,会发现杯内的水位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纸团   
(选填“变湿"或“没变湿”),说明杯内的空间被   占据了。
(3)如图3,用打气筒从杯底向塑料杯内打入空气,会发现杯内的水位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因为   重新占据了杯内的空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凝结
【解析】【分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分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拖完地后,过一会儿,地板变干了、洗完衣服,放在阳台上晾干属于水的蒸发现象;烧开水时,不断向上冒“白汽”、“白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不完全属于水的蒸发过程。
2.【答案】A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水是液态形式,会流动,无色无味透明;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所以都是无色、会流动的。
3.【答案】A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很多问题,工具就会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工具用起来省时间省力气,工具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们。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小峰和小芸想要探究“水在加热至沸腾过程中的变化”,他们可以选择的加热工具是酒精灯;烧杯、温度计都不能加热。
4.【答案】C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专用工具,要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不同的工具有着不同的用途,科学地运用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快捷地解决很多问题。9月份是秋天,深圳位于中国的南方,气温较高,小芸用温度计测量深圳9月份的常温水的温度,可能的结果是28℃。
5.【答案】C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水在自然界中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给水加热时,温度上升到100℃时,水开始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水沸腾后,水变成水蒸气蒸发了,烧杯中的水会不断减少。选项C符合题意。
6.【答案】B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固体的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冰是固体,不会流动,有固定的形状。冰是固态的水,冰雕就是利用冰有固定形状的特性制作的。
7.【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冰箱中取出雪糕,环境温度高,实验很快会融化。
8.【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光与热
【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将相同大小的三个冰块放在不同环境中,温度高的地方冰块融化得快。分析选项可知,在室外阳光照射处的冰块融化得最快。
9.【答案】C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分析选项可知,用奶粉冲泡生奶属于溶解现象,河里的石子沉在水底、鸡汤上漂浮着一些油,都不属于溶解现象。
10.【答案】C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为了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小峰和小芸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应该准备两杯同样多的清水,将食盐和小苏打都分成一小份一小份的,每份的质量都相同,取一小份食盐和小苏打分别加入两杯清水中,等全部溶解,再加入第二份第三份.....C符合题意。
11.【答案】C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能够被溶解的程度,物体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搅拌、温度等因素有关。小峰准备了三杯100毫升的红糖水,测量三杯红糖水的温度,温度高的一杯溶解的红糖多。
12.【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要学会分离混合物。在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水,让食盐溶解在水中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沙子。因为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沙子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13.【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根据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把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应选用的方法是蒸发,水受热容易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去,食盐不会随着水分一块蒸发掉,而是结晶出食盐晶体,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14.【答案】B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能占据空间,空气无色、无味、透明,空气有质量,但是很轻,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具有流动性。
A.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能占据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具有流动性。小峰和小芸寻找“空气真实存在”的证据,用塑料袋装空气,袋子鼓鼓的,能证明空气是真实存在的,说法正确;
B.天空飘着像棉花一样的云朵与寻找“空气真实存在”的证据无关,说法错误;
C.打开风扇,有风吹过,是因为空气流动形成了风,说法正确。
15.【答案】C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将蜡烛点燃放在水面上,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方,轻轻将蜡烛按入水中,蜡烛没有熄灭。玻璃杯中充满了空气,当玻璃杯与水面接触后,杯中的空气会将水排开,使蜡烛仍处于杯中的水面之上。这时,蜡烛还没有被水淹灭,还在依靠玻璃杯中的空气继续在水底燃烧,说明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16.【答案】A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有一定的重量,
A.空气很轻,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给两个相同的气球分别打10筒、5简空气,两个气球含有空气的质量不同,打10筒的气球质量大,说法正确;
B.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两个相同的气球分别打10筒、5筒空气,两个气球占据的空间大小不相同,打10筒的气球占据的空间大,说法错误;
C.空气能占据空间、易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给两个相同的气球分别打10筒、5筒空气,两个气球的弹性是不相同的,打10筒的气球弹性大,说法错误。
17.【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和水没有固定的形状,都具有流动性,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或者拉伸,水不容易被压缩.
根据对空气和水的性质特征的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容易被压缩或扩大;而水虽然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是有一定的体积,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或拉伸,而水不容易被压缩。用两个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一样多的空气和水,堵住注射聚管口,慢慢用力拉活塞,我们会发现空气比水更容易拉伸或压缩。故B选项正确。
18.【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有一定的质量,但是很轻。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能占据空间、有一定的质量,但是很轻。小峰和小芸在“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时,最好选择绿豆作为标准物,因为空气很轻,绿豆的质量和很轻,故C正确,AB错误。
19.【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很轻,但是有一定的质量。20筒空气与一定量的回形针、绿豆等轻小物体质量相当,说明空气有质量,但空气的质量很轻。小峰和小芸在“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的实验操作中,为了让实验结果准确可靠,我们可以多次实验C是正确的选项;需要检查天平的平衡,再挂上皮球;给皮球打了5筒空气,再放回天平,天平仍然平衡,说明空气质量很轻。
20.【答案】C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水和空气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物质,生物都离不开它们。都是占据空间的。都有一定的重量.
A.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故A正确;
B.水有质量,空气虽然很轻,也是有质量的,故B正确;
C.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占据的空间大小可以变化,而水有一定的体积,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专用工具,要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漫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正确安全使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时,不得倾斜灯体引火,要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物体应放在外焰上加热;熄灭时,不能用口吹,应该用灯帽盖灭。盖灭后,再提起灯帽重新盖上,防止下次使用时无法打开。根据安全使用酒精灯的方法,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用灯帽盖灭,禁止用嘴吹灭。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物质的分离是通过得当的办法,把混淆物中的各组成物质相互分开,而且恢复到种种物质的原来形态,分别得到纯净物的。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要学会分离混合物。在沙子和食盐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水,让食盐溶解在水中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沙子。沙子的颗粒有大有小,所以筛子没办法完全分离沙子和食盐的混合物。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各种混合物,也要学会分离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要学会分离混合物。盐水可以加热分离,食盐不会随着水分一块蒸发,从而能分离盐水中的食盐与水,留下了晶体盐。
26.【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超轻黏土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只是改变了它们的形状,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7.【答案】错误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白糖溶解在水中后,属于物理变化,水中还是有水和白糖。
28.【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有一定的重量。一个充满气的皮球的质量就是皮球本身的质量加空气的质量。
29.【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它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压缩。空气可以压缩,通过压缩注射器内的空气,可以改变它占据的空间大小。
30.【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无处不在,人类生活的空间、水中、地下都充满了空气。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但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需要借助一些物体来感受它的存在。在一个水盆里放入适量水,再把饮料执放入水中,向其中装水,会看到口处冒出气泡,证明饮料并中有空气,即空气是存在的。取一个不漏气的塑料,打开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塑料袋会鼓起来,袋中的气体就是空气,即空气是存在的。
31.【答案】
【知识点】温度计;酒精灯的使用;天平
【解析】【分析】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很多问题,工具就会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工具用起来省时间省力气,工具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们。
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随着新技术的产生,人们在不断发明新的工具。分析图片可知,第一幅是酒精灯,第二幅是试管,第三幅是三脚架,第四幅是烧杯,第五幅是温度计,第六幅是天平。
32.【答案】96℃;-3℃;39℃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专用工具,要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温度计1个小格代表1℃,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分析图片可知,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96℃、-3℃、39℃。
33.【答案】(1)A
(2)B
(3)C
(4)C
(5)不同意,因为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当水蒸发后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如果把水加热至摄氏一百度,水便会沸腾,迅速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把水冷却至摄氏零度的低温下,水便会凝结成固态的冰块。冰块受了热,又会融化为液态的水了。
(1)水在加热过程中,水会因为获得热量,水的温度会逐渐升高。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并不停地翻腾起来,气泡上升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这种现象叫做沸腾,装置一观测水在沸腾时的温度的实验。
(2)在装置一的实验中,由于加热,温度高,水不可能以固态冰的形式存在。
(3)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水在4%以上也具有这种性质。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大。
(4)水刚结冰时的温度是0℃,这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水和冰是相同的物质,只是形态不同。
34.【答案】(1)A
(2)B
(3)A;B;C
(4)B
(5)将方糖弄碎;用筷子搅拌
【知识点】溶解;加快溶解;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可溶性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搅拌、颗粒物大小等因素有关,所以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有: 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
(1)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小峰和小芸用方糖研究溶解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
(2)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样。本实验改变的因素是水的温度。
(3)为保证公平,用方糖研究溶解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不改变的因素是用水量的多少、方糖的大小、加方糖的时间。
(4)分析实验可知,热水中的方糖溶解得更快。
(5)影响物质溶解快慢因素有温度、是否搅拌、颗粒大小等。除了本实验中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将方糖弄碎、用筷子搅拌等方法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
35.【答案】(1)③②①④;不会;空气
(2)上升;变湿;水
(3)下降;空气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1)根据研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的实验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在塑料杯底部粘一个纸团,②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入水槽中;①观察杯内水位并记录;④取出纸团,记录干湿状态。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图1中的纸团不会湿,因为塑料杯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水不能进入杯子。
(2)如图2所示,在塑料杯底部扎小孔后,手指堵住小孔,将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入水槽中,然后移开手指,会发现杯内的水位上升,纸团变湿,最后纸团会变湿,这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泄漏出去,然后水填补了原来被空气占据的空间。
(3)如图3所示,用打气筒从杯底向塑料杯内打入空气,会发现杯内的水位下降,因为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空气重新占据了杯内的空间。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