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a可与e反应生成b
B.b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
C.为检验e中是否混有b,可以先加KSCN溶液,再加H2O2,观察是否有血红色出现
D.可存在b→c→d→e→b的循环转化关系
2.如图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相应实验,装置和现象均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比较Cu2+、Fe3+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2蒸馏海水得到淡水
C.图3制备少量Fe(OH)2沉淀
D.图4除甲烷中的乙烯
3.根据以下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气体是CO2
B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一定含Na+不含K+
C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 向某溶液中加入几滴BaCl2溶液,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A.A B.B C.C D.D
4.已知Si+2NaOH+H2O=Na2SiO3+2H2↑,2Al+2NaOH+2H2O=2NaAlO2+3H2↑。有一粗铝(仅含铁和硅两种杂质)样品,甲、乙两同学各取a克样品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稀NaOH溶液中,完全反应后,甲、乙两同学均收集到bLH2(已换算为标准状况),则该粗铝样品中铁和硅的质量比是
A.4:1 B.2:1 C.1:4 D.1:1
5.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还含有杂质和)提取氧化铝并冶炼的操作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B.滤渣A是SiO2,滤渣B的化学式为Fe(OH)3
C.步骤Ⅲ中X为C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 CO2 +2H2O = Al(OH)3↓+HCO
D.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金属氯化物来冶炼活泼金属单质(如镁、铝等)
6.25 ℃时,在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7.将和的混合气体通入的混合溶液中,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可以循环利用的离子只有
B.过程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在图示转化关系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只有O和S
D.从上述转化过程可以得出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8.现代工艺冶金过程中会产生导致水污染的CN-,在碱性条件下,H2O2可将其转化为碳酸盐和一种无毒气体。关于该转化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氰化物有毒,CN-易与人体内的Fe2+、Fe3+络合
B.处理1molCN-,消耗2.5molH2O2
C.反应中每转移10mol电子生成22.4L无毒气体
D.用H2O2处理后的废水不可直接排放
9.取某食品包装袋内的脱氧剂Fe粉(部分变质)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的稀盐酸,当滴加的稀盐酸为时,固体中含铁元素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溶液,使恰好完全沉淀,过滤,小心加热沉淀,直到水分蒸干,再灼烧到质量不再变化(剩余固体为),此时的质量为
A. B. C. D.
10.下图是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有关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A.能和水蒸气反应生成
B.常用作红色颜料
C.均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
D.a与的阳离子反应生成的阳离子,转移的电子数为
11.向2L某稀硝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铁粉完全溶解后,放出22.4L(标准状况下)NO气体,同时溶液质量增加37.2g。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投入铁粉的物质的量是1.2mol
B.原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
C.反应后的溶液中
D.反应后的溶液中还可溶解11.2g Fe
12.向含有1 mol 和1 mol 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至过量,溶液中金属阳离子a、b与所加铁粉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稀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a表示的关系曲线 B.
C.P点时, D.向P点溶液中加入铜粉,最多可溶解14.4g
13.一种利用废旧镀锌铁皮制备纳米粒子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及其化合物与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碱洗”的目的是为了去除废旧镀锌铁皮表面的油污及锌
B.“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氧化”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金属阳离子:
D.“加热沉铁”时通入是防止空气中的对产品造成影响
14.冰晶石(Na3AlF6)微溶于水,工业上用萤石(CaF2含量为96%)、二氧化硅为原料,采用氟硅酸钠法制备冰晶石,其工艺流程如图:
据此分析,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滤渣A主要成分为CaSO4 ,可能含有SiO2
B.“操作i”可用硅酸盐质设备进行分离
C.上述流程中,所涉及的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D.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H2SO4、SiO2外,滤液B经浓缩后也能循环使用
二、非选择题
15.自古至今,铁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
(2)由于Fe(OH)2易被氧化,所以制备时常隔绝空气制备,写出Fe(OH)2露置在空气中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
(3)某工业废渣wg (主要含二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镁)中提取氧化铁的工业流程如图(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提示:二氧化硅不溶于稀硫酸。
①验证硫酸亚铁溶液中是否存在Fe3+的常用的试剂是 (填化学式)。
②步骤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提取过程中铁元素的损耗忽略不计,最终获得n g的氧化铁。则废渣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6.许多颜料在缤纷的世界扮演了重要角色。如历史悠久的铅白[]、安全环保的钛白()、稳定的铁红()等。完成下列填空:
(1)铅白[]二价铅经过长时间空气(含有)的侵蚀会生成黑色的PbS。若将PbS转变为白色的,即可复原,请选择适合的药品___________。
A.Fe B. C. D.
(2)纳米级的钛白可先由与大量水加热反应制得,再焙烧得到,请写出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天工开物》记载了通过焙烧绿矾(主要成分)制备铁红()。隔绝空气焙烧绿矾过程中还生成了含硫物质,某学生对含硫物质做出三种假设:①;②;③和。从上述三种假设中挑选一种不合理的,做出解释: ,写出无水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 。
(4)记号笔通常分水性和油性两种,二者所使用的颜料分别为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使用时发现,水性笔书写在白板上的笔迹用湿抹布即可擦去,而油性笔的笔迹则需要用汽油等有机溶剂才能擦掉,试解释原因 。
(5)铁黄(FeOOH)是一种无机颜料也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向溶液中加入氨水并在空气中反应可制得铁黄(FeOOH)晶体,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7.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K2FeO4是常见的水处理剂,净水原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高铁酸钾(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过程a中K2FeO4体现 (填“氧化”或“还原”)性,反应过程中转移5.418×1022个电子,需要 mol K2FeO4。
(2)碱性条件下用Fe(OH)3和KClO反应制备K2FeO4。配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_____Fe(OH)3+_______KOH+_______KClO=_______ K2FeO4+_______KCl+_______H2O
(3)干法制备高铁酸钠的主要反应为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生产1mol的高铁酸钠,需要消耗Na2O2的物质的量是 mol。
(4)将铝箔放入NaOH稀溶液中,开始时无气体生成,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反应片刻后,可观察到有气体产生。
18.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研究亚铁盐与溶液的反应。
【实验1】试剂:酸化的溶液(),溶液()
操作 现象
取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滴溶液 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稍后,产生气泡。测得反应后溶液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溶液 溶液变红
(1)上述实验中溶液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
【实验Ⅱ】试剂:未酸化的溶液(),溶液()
操作 现象
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滴上述溶液 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产生大量气泡,并放热,反应混合物颜色加深且有浑浊。测得反应后溶液
(3)将上述混合物分离,得到棕黄色沉淀和红褐色胶体。取部分棕黄色沉淀洗净,加盐酸,沉淀溶解得到黄色溶液。初步判断该沉淀中含有,经检验还含有。检验棕黄色沉淀中的方法是 。
(4)对于生成红褐色胶体的原因,提出两种假设:
ⅰ.溶液氧化消耗
ⅱ.氧化的产物发生了水解
①根据实验Ⅱ记录否定假设ⅰ,理由是 。
②实验验证假设ⅱ:取 ,加热,溶液变为红褐色,下降,证明假设ⅱ成立。
(5)将溶液加入溶液后,产生红褐色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a为铁单质,b为亚铁盐,c为,d为,e为铁盐。
【详解】A.根据化合价的变化规律,铁单质和铁盐可以发生反应生成亚铁盐:,A正确;
B.b含有,为中间价态,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B正确;
C.检验中是否含有,若先加入,溶液变成红色,无法证明的存在,C错误;
D.根据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可以存在,D正确;
故选C。
2.D
【详解】A.图1实验中,阴离子不同,过氧化氢的浓度不同,没有控制变量,故不能比较Cu2+、Fe3+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A错误;
B.图2装置中温度计的位置应该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故B错误;
C.图3装置中应将盛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与盛装盐酸和铁粉的试管交换位置,才能制备少量Fe(OH)2沉淀,故C错误;
D.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能用溴水除甲烷中的乙烯,故D正确。
答案为:D。
3.C
【详解】A.CO2或SO2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故该气体不一定是CO2,A错误;
B.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一定含Na+,但不能确定是否含K+,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是否呈紫色,B错误;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Fe2+被氯气氧化为Fe3+,Fe3+遇KSCN溶液显红色,C正确;
D.加入几滴BaCl2溶液,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可能含中的一种或几种,D错误;
故选C。
4.A
【详解】甲同学操作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乙同学操作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完全反应后,甲、乙两同学收集的氢气的量相同,对比两同学反应可知n(Si)=2n(Fe),根据m=nM,假设硅的物质的量为1mol,其质量为28g,则铁的物质的量为2mol,其质量为112g,所以铁和硅的质量比为4:1;
综上,B、C、D错误,答案选A。
5.D
【分析】铝土矿(主要成分为,还含有杂质和),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三氧化二铝溶解为铝离子,氧化铁溶解生成三价铁,二氧化硅不反应,过滤后得到滤渣A为二氧化硅,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铁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即滤渣B,铝转化为偏铝酸钠,向电解偏铝酸钠中加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过滤后灼烧得到三氧化二铝,电解三氧化铝制得单质铝。
【详解】A.结合上述分析,步骤Ⅰ的实验操作是过滤,故A正确;
B.滤渣A是SiO2 ,滤渣B的化学式为Fe(OH)3,B正确;
C.步骤Ⅲ中X为C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 CO2 +2H2O = Al(OH)3↓+HCO,C正确;
D.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金属氯化物来冶炼活泼金属单质(如镁、钠),电解熔融态的三氧化铝冶炼金属铝,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无自由移动离子,故D错误。
答案为:D。
6.C
【详解】A. 、会反应、氢离子过量时可生成气体,不能够大量共存,A错误;
B.铁离子呈棕黄色,、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化铁,不能够大量共存,B错误;
C. 、、、均无色,且互不反应、可以共存,C正确;
D.铜离子呈蓝色,、反应产生沉淀,不能够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C。
7.D
【详解】A.整个过程可以循环利用的离子有Fe3+、Fe2+、Cu2+三种离子,A错误;
B.H2S为弱电解质不拆,过程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B错误;
C.在图示转化关系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O、S、Fe,C错误;
D.根据反应I,氧化性O2>Fe3+,根据反应Ⅲ,氧化性Fe3+>S,氧化性强弱顺序为O2>Fe3+>S,D正确;
故答案为:D。
8.C
【详解】A.人体内含有Fe3+、Fe2+,易与CN-络合形成络合物,A项正确;
B.在碱性条件下,CN-被H2O2氧化,生成CO和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N-+5H2O2+2OH-=2CO+N2↑+6H2O,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处理1molCN-,消耗2.5molH2O2,B项正确;
C.气体所处状况未知,不能准确得出气体体积,C项错误;
D.用H2O2处理后的废水含有碳酸盐,有较强的碱性,不可直接排放,D项正确;
故选C。
9.B
【详解】脱氧剂Fe粉(部分变质)与200mL、0.1mol/L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之后,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说名此时溶质恰好为,,所以,由Fe元素守恒可得:,所以,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0.B
【详解】A.a为铁单质,能和水蒸气加热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亚铁,A错误;
B.d为红色氧化铁固体,常用作红色颜料,B正确;
C.d氧化铁为不溶性金属氧化物,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铁e,氢氧化铁能盐酸等反应转化为铁盐f,C错误;
D.a铁单质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c:,,生成的阳离子,转移的电子数为,D错误;
故选B。
11.D
【分析】标况下22.4LNO的物质的量为,NO的质量为30g。根据,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为。由题意,可得离子方程式(未配平),设的系数为x;的系数为y,则根据化合价升降法可得关系①,反应过程中引进了Fe元素,失去了NO,溶液总体质量增加,根据差量法可知加进来的Fe的质量为67.2g,物质的量为1.2mol,则有②。联立①②,解得,。故反应后的溶液中。
【详解】A.经计算,原溶液中投入的铁粉的物质的量为1.2mol,故A正确;
B.硝酸部分被还原为NO,其余以和分别存在于溶液中,物质的量均为0.6mol,根据N原子守恒,原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为,其浓度为,故B正确;
C.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故C正确;
D.反应后的溶液中只有能与Fe反应,根据反应可知,可消耗0.3mol Fe,其质量为,故D不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A.该反应可以看作两步:①Fe+4H++=Fe3++NO↑+2H2O,过量,H+不足;②2Fe3++Fe=3Fe2+,A表示Fe3+的关系曲线,故A正确;
B.向含有1mol HNO3和1mol 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至过量,先是和H+以及反应,能将Fe氧化为Fe3+,自身还原为NO,方程式为Fe+4H++═Fe3++NO↑+2H2O,1mol HNO3和1mol H2SO4共有3mol H+,1mol的完全氧化需要4mol H+,H+离子完全消耗,产生Fe3+离子为0.75mol,即n1=0.75mol,B项正确;
C.当铁过量,会有:2Fe3++Fe=3Fe2+,设Fe3+被还原x mol,,n2点时候Fe3+和Fe2+的物质的量相同,即0.75-x=1.5x,x=0.3,此时Fe3+的为0.45,所以p点时,n(Fe2+)=0.45mol,C项错误;
D.向P点溶液中加Cu:2Fe3++Cu=3Fe2++Cu2+,设加入铜的质量是y,,解得y=14.4,即最多可溶解14.4gCu粉,D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3.C
【分析】向废旧镀锌铁皮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锌,过滤向固体中加入稀硫酸,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次氯酸钠溶液,将一部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发生反应:2Fe2++ClO-+2H+=2Fe3++Cl-+H2O,先通入氮气排尽空气(防止后续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胶体,分离得到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灼烧得到四氧化三铁。
【详解】A.由分析可知,“碱洗”是为了除去锌,生成Na2ZnO2,同时除去油污,故A正确;
B.“氧化”时,亚铁离子与次氯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2H+=2Fe3++Cl-+H2O,故B正确;
C.“氧化”时,部分亚铁离子与次氯酸根离子发生反应:2Fe2++ClO-+2H+=2Fe3++Cl-+H2O,故溶液中金属阳离子主要有Fe2+、Fe3+、Na+,故C错误;
D.最后一步“反应”中N2的作用是保护气,防止Fe2+被O2氧化,故D正确;
故选:C。
14.B
【分析】萤石二氧化硅在硫酸酸浸中生成H2SiF6,还生成硫酸钙,过滤分离,滤渣A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可能含有二氧化硅等。H2SiF6再与硫酸钠反应生成Na2SiF6和硫酸,硫酸可以循环使用,Na2SiF6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氟化钠和氟化铵和二氧化硅,操作i过滤分离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也循环使用,反应③发生2NaF+4NH4F+NaAlO2+2H2O=Na3AlF6+4NH3·H2O或2NaF+4NH4F+NaAlO2=Na3AlF6+4NH3+2H2O,滤液B含氨水,可循环使用,操作ⅱ过滤分离出冰晶石。
【详解】A.由分析知,滤渣A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可能含有二氧化硅等,A正确;
B.溶液中的氟离子水解生成氟化氢,腐蚀硅酸盐质设备,B错误;
C.所有反应都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都为非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操作i过滤分离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也循环使用,反应③发生2NaF+4NH4F+NaAlO2+2H2O=Na3AlF6+4NH3·H2O或2NaF+4NH4F+NaAlO2=Na3AlF6+4NH3+2H2O,滤液B含氨水,可循环使用,D正确;
故选B。
15.(1)Fe3O4
(2)4Fe(OH)2 +O2 + 2H2O = 4Fe(OH)3
(3) KSCN 4FeCO3 + O22Fe2O3 + 4CO2
【详解】(1)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则司南是由天然的磁石Fe3O4制成的,故答案为: Fe3O4;
(2)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成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 +O2 + 2H2O = 4Fe(OH)3,故答案为: 4Fe(OH)2 +O2 + 2H2O = 4Fe(OH)3;
(3)①
铁离子遇到硫氰化钾溶液变红,故验证硫酸亚铁溶液中是否存在Fe3+的常用的试剂是KSCN,
故答案为: KSCN;
②步骤Ⅴ中的反应为碳酸亚铁在空气中煅烧,生成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碳,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3 + O22Fe2O3 + 4CO2,故答案为: 4FeCO3 + O22Fe2O3 + 4CO2;
③根据铁元素守恒,废渣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1)C
(2)
(3) 焙烧绿矾制备铁红,铁元素化合价升高,则应该有元素化合价降低,故应该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假设②不合理
(4)油性记号笔所使用的颜料为有机颜料,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
(5)
【详解】(1)将PbS转变为白色的,需要加入氧化剂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因此选择;
(2)纳米级的钛白可先由与大量水加热反应制得,再焙烧得到,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焙烧绿矾制备铁红,铁元素化合价升高,则应该有元素化合价降低,故应该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假设②不合理,无水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
(4)水性笔书写在白板上的笔迹用湿抹布即可擦去,而油性笔的笔迹则需要用汽油等有机溶剂才能擦掉,油性记号笔所使用的颜料为有机颜料,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
(5)向溶液中加入氨水并在空气中反应可制得铁黄(FeOOH)晶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7.(1) +6 氧化 0.03
(2)2Fe(OH)3+4KOH+3KClO=2K2FeO4+3KCl+5H2O
(3) Na2O2、FeSO4 3
(4)
【分析】高铁酸钠具有氧化性,可以用于杀菌消毒;其还原产物为Fe3+,水解可得Fe(OH)3胶体,可以用于净水。
【详解】(1)高铁酸钾中K:+1价,O:-2价,有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以算得Fe为+6价;
(2)过程a中Fe由+6转变为+3价,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
1molFe原子得到3mol电子,所以需要=0.03molK2FeO4;
Fe(OH)3→K2FeO4失3e-,KClO→KCl得2e-,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原子守恒有2Fe(OH)3+4KOH+3KClO=2K2FeO4+3KCl+5H2O;
(3)该反应中Na2O2中O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Na2O2为氧化剂,FeSO4中Fe元素化合价升高,Na2O2中O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FeSO4和Na2O2为还原剂;
由方程可知,产生1mol高铁酸钠,需要3molNa2O2;
(4)铝表面有氧化铝薄膜,与NaOH反应物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氧化铝消耗完毕铝开始于NaOH反应,有气体生成。方程为。
18.(1)
(2)Fe3+催化下分解生成O2
(3)取加入盐酸后的黄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棕黄色沉淀中含有
(4) 根据实验Ⅱ 记录反应后溶液pH = 1.4,酸性增强,假设ⅰ中消耗氢离子,酸性减弱,pH 应增大,故不合理 溶液
(5)
【详解】(1)溶液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过氧化氢在铁离子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故产生气泡;
(3)硫酸根离子用酸化的氯化钡检验,故检验棕黄色沉淀中的方法:取加入盐酸后的黄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棕黄色沉淀中含有;
(4)①根据实验Ⅱ 记录反应后溶液pH = 1.4,酸性增强,假设ⅰ中消耗氢离子,酸性减弱,pH 应增大,故不合理;②根据假设ⅱ,氧化的产物发生了水解,铁离子水解,验证硫酸铁溶液中铁离子的水解平衡即可,取溶液,加热,溶液变为红褐色,pH下降,证明假设ⅱ成立;
(5)将溶液加入溶液后,产生红褐色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