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邓稼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9 15:5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邓稼先杨振宁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在新疆罗布泊,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
2.学习通过对比塑造人物、叙中有议的写作手法。
3.学习邓稼先的超高情操。
预习问题一1.初读课文,自查生字词。
2.听范读,注意字音与停顿。谈谈你对邓稼先的认识。
3.速读课文,概括:
(1)六部分的内容,并说说六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文章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热泪盈眶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彷 徨

殷红 鲜红
殷切 鲜为人知kuàngqìcuìpáng huángyānyīnxiānxiǎn词语记诵宰割:比喻侵害,压迫,剥削。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仰慕: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承当得起,不愧这个称号。
元勋:立了大功的人。
铤:疾走。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懂得。
妇孺皆知:妇女儿童都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的力量。已:停止 成语积累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 层出不穷 马革裹尸◆六部分的内容及联系
一、历史背景
二、生平简介
三、人物对比
四、感情震荡
五、沙漠创业
六、热情赞颂
——引子——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二部分的和扩展——第二部分的具体化——总结全文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2.文中的小标题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提示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例?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⑥一封短短的信⑦1982年,“我不能走”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没有私心真诚坦白
从不骄傲
最高奉献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朴实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总结归纳
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 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质朴无华 甘于奉献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没有私心 光明磊落
身先士卒 不怕牺牲
胸怀祖国 心系人民两弹元勋永恒的骄傲邓稼先以小见大预习问题二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奉献精神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本文除了运用大量的褒义词表达作者感情外,在语言上还有哪些特色?排比句的运用长短句的结合 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 结合起来用,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精神或品质值得终身学习?小 结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