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孙权劝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9 16:5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 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莅临指导!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曹 操 孙 权刘 备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请同学们找出本文要积累的文学常识《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司马光 , 字君实 , 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世称涑水先生。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文中人物简介: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吕蒙(178-220) ,东吴国大将。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吕蒙卿当 涂 邪(通假字,“耶”) 涉猎 即 ménɡqīnɡtúdānɡyéshèjí岂qǐ 孰shú更ɡēnɡ合作探究1、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批注,划出读不懂的句子。
2、质疑,共同讨论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
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
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
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你执政,掌权推托难道研究儒家经典粗略的阅读了解谁比得上我(事务多)?于是,就从事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古义: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一种学位名
古义:指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
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
蒙母,结友而别。
到了……的时候到才干和谋略重新认清事物于是,就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又有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孰若孤? 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 检查学习效果(解释划线词并译全句)1、卿今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 )
2、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 )
3、但 当涉猎,见 往事 耳。( )( )
掌权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研究经书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历史 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在吴县时的那个吕蒙!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
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看清事物
这么迟呢?鲁肃赞学
请归纳本文两个成语: 吴下阿蒙: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
“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4、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孙权劝学 详 吕蒙就学
略鲁肃赞学 侧面学理清思路1.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孙权吕蒙 鲁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知错能改,谦虚好学,
有军人的坦诚豪爽。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劝赞 问题探究2.文中的中心人物是孙权、吕蒙、还是鲁肃?为什么?中心人物是吕蒙。因为写孙权是为了写孙权劝学,是吕蒙发奋学习的动因;写鲁肃是为了证明吕蒙发奋学习的效果,即才学突飞猛进。吕蒙 (坚决,关心)(自信,自得)(吃惊,赞叹)孙权鲁肃君臣同僚对话为主,言简意丰知识梳理不可不学孙权吕蒙鲁肃非吴下阿蒙劝乃使就学学刮目相待豪
启示?惊启示: 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方仲永吕蒙当涂掌事
乃始就学五岁能诗、
贤于材人远矣
年长乃学
学有所成少年不学
一事无成 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联系现实你有什么样的启示?延伸迁移1、《资治通鉴》是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到______共_____年的史事。 编年战国1362司马光2、司马光是北宋_____家、______家。政治史学五代当堂训练2、选出红色词的正确意思。
(1)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A、告诉,对……说
B、叫做,称为
C、认为,以为 D、所谓 (2)卿今当涂掌事 A. 沿途掌管做事
B.在安徽省当涂县做事
C.掌权管事
(3)蒙辞以军中多务。
A.告辞 B.推辞 C.辞谢(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过水去打猎
B 粗略地阅读
C.干涉别人打猎
(5)卿今者才略 A.谋略 B.略微 C.省略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兄弟为什么发现事情这么晚呢
B.长兄为什么了解这件事这么晚啊
C.兄长识别事实多么迟啊
B(1)文章刻画人物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对话(语言)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
涉猎,见往事耳4、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朱熹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劝学名言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 -杜甫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孔子


劝学名言结语:
吕蒙的变化让我们认识到学习对于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吕蒙正是通过学习,才从一介武夫转变成通经书,懂谋略的儒将的,才受到大谋士鲁肃的敬重,愿与之结交。因此在今后,我们也一定要更努力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 再见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光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