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酒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9 18:2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酒泉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以人为本”目前可见最早的文字记戟,出自《管子》一书中《霸言》篇:“夫霸王之所始也,以
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是托名春秋时期齐国著名宰相管仲撰写,其主要内
容成书在战国至秦汉时期。两汉之际,由于儒学盛行,人本思想成为政治社会的共识。两汉之
后,在《晋书《唐书》等史料中,以人为本已成为固定格式,一直延续下来,成为历代王朝施政的
基本认识。
从史学上看,人本思想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湖到西周时期。殷周之际是中国社会思想开始脱
离宗教神学的时期,殷商敬事鬼神,行事无不卜筮,却最终走向灭亡。周灭商后,为避免重蹈殷
商的覆辙,对殷商灭亡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反映在《尚书》中的《君奭》《无逸》等周初的文献
中。《君爽》对天命进行了系统阐释,认识到了殷商之所亡不在于鬼神。《无逸》篇则论述了周的
崛起在于“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而《君奭》中“惟用闵于天越民”则将天命与民心向背联
系在一起,最终构成了周初“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虽受限于时代,但用“民情可见”的观点解
释天命,把天命理解为可以认识的容体,无疑是一种进步。在我国古代议语中,人民多指黎民百
姓,“人”与“民”时常连用成为合成词组。如,《诗经·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
虞”。告减统治者要善待人民,慎用刑罚。因此“敬天保民”的思想实际上开启了后代人本思想
的先河。
春秋时期,孔子以“仁”为儒学思想核心和基础,为人本思想加入了更多世俗化的内容。《论
语》中多处涉及“仁”的论述,如,“颜渊问仁,子曰,仁者爱人”(《论语·颜渊》)。孔子认为“夫仁
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孔子还提出
“仁者人也”(《中庸·第二十章》),深刻阐明“仁”的核心在于人。孔子的思想虽然是责族团体的
立场,但周游列国的经历让他体会到了“苛政猛于虎”,使他成为了人本思想的忠实倡导者。如
《论语·乡党》中描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由此可见孔子对人的生命安全的
重视。
【高二期末考试·语文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