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二章 第二节(第2课时)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边的度假小屋发生一起谋杀案。警察根据线索很快抓住两个嫌疑犯甲和乙。警察问他们案发当晚两个人在哪里,甲说:“当晚我在海边漫步,海风迎面吹来,让我觉得心旷神怡,整个晚上我都在吹海风。”乙说:“我站在沙滩上望着大海想心事,感觉凉风从后背袭来,阴风阵阵,确实让人害怕。”
两个嫌疑人口供中的矛盾点是什么?
如果说谎的人是凶手,请问凶手是哪个?
新课导入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风的形成和风向规律。
三、大气热力环流
(一)大气运动
制冷空调往往采用壁挂式,暖气往往安装在靠近地面的位置。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热力环流
通过图片中气流的运动方向,我们可以得知: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受冷则收缩下沉。
热
冷
冷
热
冷
冷
第一步
冷热不均
空气的垂直运动
热
冷
冷
B
A
C
E
D
F
第二步
空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高度出现气压差
气压:单位面积空气柱产生的压力,单位为百帕hPa。
单位面积
大气柱中空气的重量就是图中单位面积近地面的气压 。
A
B
比较A处与B处的气压大小。
PA>PB
当地面受热均匀时,空气没有相对上升和相对下沉的运动。等压面平行于地面,气压自地面向高空降低。
等压面
热
冷
冷
气压升高
B
A
C
气压降低
气压降低
E
D
F
气压升高
气压升高
气压降低
第二步
空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高度出现气压差
气压高
气压低
气压低
气压高
气压低
气压高
由于同一水平高度气压的变化,等压面发生变形。
气压高
气压低
气压低
C
F
气压高
A
D
气压低
B
E
气压高
B
A
C
E
D
F
气压高
气压低
气压低
气压高
气压低
气压高
第三步
同一水平高度出现气压差
大气的水平运动
热
冷
冷
大气的垂直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压高
气压低
气压高
气压高
气压低
气压低
热力环流
E处:近地面空气收缩下沉,导致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D处: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在高空聚积,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F处:近地面空气收缩下沉,导致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B处: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A处: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后,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C处: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面
冷热不均
气流垂直
方向运动
同一水平面产生
气压差异
(气压梯度)
气流水平
方向运动
①
②
③
④
热力环流形成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形成直接原因
热力环流
气温、气压、气流三者之间的关系。
气温差异 气压差异 气流方向
导致
决定
近地面的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流总是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思考
完成以下内容:
1.用“冷”和“热”标注市区和郊区之间的温度差异。
2.分析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温度差异的原因。
3.绘制城市中心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4.思考城市热力环流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三)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城市风
热
冷
冷
形成: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1.在图2.13a上,按如下步骤完成白天海陆间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图。
(1)标出海洋和陆地温度的高低。
(2)根据海陆温度的高低,画出海洋与海洋上空、陆地与陆地上空气流垂直运动的方向。
(3)根据气流垂直运动的方向,标出海洋、陆地表面气压的高低,再标出海洋、陆地上空气压的高低。
(4)画出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水平运动的方向,完成热力环流模式图。
(三)常见热力环流形式——海陆风
活动
绘制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模式图
海洋
陆地
热
冷
气压低
气压高
气压高
气压低
2.在图2.1b上,按1的步骤完成夜晚海陆间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图。
活动
绘制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模式图
海洋
陆地
热
冷
气压高
气压低
气压低
气压高
海洋
陆地
热
冷
气压高
气压低
气压低
气压高
警察问他们案发当晚两个人在哪里,甲说:“当晚我在海边漫步,海风迎面吹来,让我觉得心旷神怡,整个晚上我都在吹海风。”乙说:“我站在沙滩上望着大海想心事,感觉凉风从后背袭来,阴风阵阵,确实让人害怕。"
据图判断甲、乙两人证词的正误。
思考
甲错误。
3.分析夏季大气热力环流对滨海地区气温的调节作用。
活动
绘制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模式图
海风
陆风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暖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由同一水平面的气压梯度产生的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气压梯度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一)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A
B
(百帕)
1010
1020
1030
(高压)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010hpa
1000hpa
1005hpa
A
B
看图比较A、B两点的气压梯度力大小。
气压差相等,看等压线的疏密,密大疏小。
A大于B
由于地球自转,促使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图例
原运动方向
偏转的方向
N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赤道上不偏转
南左北右赤不偏
(一)影响风的三个力——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
地转偏向力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百帕)
北半球
垂直于空气运动的方向
改变风向
不改变风力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
地转偏向力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百帕)
摩擦力
北半球
(一)影响风的三个力——摩擦力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大小取决于地表的粗糙程度
高空大气运动时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百帕)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影响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左)偏90o,与等压线平行
(二)高空风的形成过程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百帕)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影响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左)偏约45°
摩擦力
(三)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
南半球近地面相对等压线的风向如何表示呢?
思考
甲地气压梯度大于乙地。因为甲地等压线密集,说明单位距离气压差异大,气压梯度大;乙地等压线稀疏,说明气压梯度小。
活动
1.比较甲、乙两地的气压梯度大小,并说明理由。
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和风速
甲地吹西北风(偏北风),乙地吹东北风(偏东风)。
活动
2.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
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和风速
甲地风速大,因为甲地附近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活动
3.比较甲、乙两地风速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和风速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2课时)
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常见热力环流形式
影响风的三个力
高空风的形成过程
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