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海水的运动
第三章 第三节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战役。1944年,盟军在英国集结,计划在夜间横跨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地区。此战涉及多兵种的合作,海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低时行动,便于爆破队破坏德军在海岸带布置的障碍物,保护登陆舰安全靠岸;陆军登陆部队要求在海水水位最高时行动,减少士兵在海滩上暴露的时间;空降部队要求行动时有明亮的月光,便于识别地面目标。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日(农历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为什么选择这一天
新课导入
了解海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浪、潮汐和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利用海水运动规律开发海洋的主要途径。
海水运动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
海 浪
潮 汐
洋 流
一、海浪
概念:海里的波浪。
类型:风浪(最常见)、涌浪
海浪
(一)海浪概述
波峰:海浪周期性运动的高处部分。
波谷:海浪周期性运动的低处部分。
波长:相邻波峰之间的水平距离。
波高:相邻波峰到波谷之间的垂直距离。
描述要素:波峰、波谷、波长等
1.风力吹拂:是海浪最常见的成因
风浪——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二)海浪的成因
你能说出“无风不起浪”和“无风三尺浪”是怎么回事吗
思考
海浪
海上波浪、巨浪→海啸
海啸
海啸袭击沿海地区
地震时海啸开始
2.海底地质灾害: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水下滑坡、坍塌
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
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
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国家、沿海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
3.风暴潮:强风使近岸海面水位急剧升降。
风暴潮
冲浪等活动需要选择浪较高的时候进行,可以增加挑战性
出海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处于安全考虑,需要选择浪小的时候。
在海上活动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三)海浪与人类活动
1.影响人们在海滨和海上的活动
冲浪
出海捕捞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2.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海啸
风暴潮
第三章 第一节
海 水 的 运 动
荷兰地势低平,近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历史上多次遭受海水侵袭。
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强风引发了风暴潮,适逢涨潮,大浪与上涨的潮水叠加,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由于风暴潮发生在夜间,熟睡中的居民未能及时接到警报进行撤离。海浪涌过多处海防堤坝,侵入内陆。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在洪水和海浪的夹击下,无数房屋被毁, 1800余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
此次灾害后,荷兰加强对风暴潮的研究,立即着手建造多层挡潮闸以减轻风暴潮的威胁;其他温带沿海国家也开始重视对风暴潮的防御。
案例
1953年荷兰遭风暴潮袭击
海蚀柱
海蚀崖
海蚀拱桥
海蚀洞
3.海浪是营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如何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
思考
海岸防护措施
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为了保护海岸线而修建的海堤—青岛的海堤
1958年8月23日,福建厦门曾遭受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袭击,12级台风由正面向厦门沿海登陆,随之产生的强大而凶猛的风暴潮,几乎吞没了整个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但在离厦门不远的龙海县角尾乡海滩上,因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红树林,结果该地区的堤岸安然无恙,农田村舍损失甚微。
海岸卫士---红树林
(一)概念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二、潮汐
(二)变化规律
日变化:通常,一天中,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
月变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
大潮和小潮各出现两次。大潮出现在朔和望的时候,即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小潮出现在上弦和下弦月,即农历初七、八和二十二、二十三前后。
(三)潮汐运动特点
沿海各地,每日潮涨潮落的时间准确、可查
周期性
1.利用潮间带采集和养殖
在潮间带养殖紫菜,潮水落去时紫菜出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潮水涨起时,紫菜浸入海水中,可以吸收养分。一举两得。
福建霞浦潮间带紫菜养殖场
(四)潮汐对人类的影响
2.潮汐发电
潮汐不仅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而且还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潮汐发电的原理是在潮差较大的河流入海口和海湾处筑坝形成水库,利用涨潮和落潮时潮水进出水库推动水轮发动机组发电。
潮汐能的能量与潮差大小和潮水量成正比。潮汐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人们称之为“蓝色能源”。
至今,我国沿海各地建造了数十座中小型潮汐电站,其中规模最大、运行较好的是于1980年建成的浙江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000千瓦,年发电量达700万千瓦时。
航拍江岭江厦潮汐发电站
3.为军事作战提供参考
6月6日是农历十五,潮汐现象最明显,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海军在夜晚潮水水位最低时先登陆,展开爆破,破坏海岸障碍物;陆军在潮水水位最高时隐蔽登陆;空军利用明亮的月光识别地面目标。
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胜小,外口宽度达100千米;溯江而上,河道越来越窄,在海宁附近河道急刷收缩,宽度已不足3千米。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水体涌积,后浪与前浪层层相叠,水位暴涨。
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海水上涨势头更猛烈,往往能形成形如立墙、势若冲天的大潮。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又逢东南风盛行,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相遇,风助潮涌,潮借风威,于是就发生了“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这一时段,浙江海宁一带会吸引众多游客来观看这一天下奇观。
案例
钱塘江大潮
图3.25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景观
图3.24 钱塘江口位置示意
为什么钱塘大潮在农历八月十八最为壮观?
活动
钱塘大潮在农历八月十八最为壮观的原因。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一)定义
世界洋流分布
三、洋流
按海水温度,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二)按性质分类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叫做寒流。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叫做暖流。
海洋表层温度
N
S
10℃
15℃
20℃
20℃
15℃
10℃
暖流
暖流
寒流
寒流
②低来寒,高来暖:即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洋流为寒流,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三)根据海水等温线判读洋流性质
①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度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度海区
③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出的方向为洋流的流向
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型渔场。
海洋生物
北海渔场
寒暖流交汇
纽芬兰渔场
寒暖流交汇
北海道渔场
寒暖流交汇
秘鲁渔场
上升流影响
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此外极地寒流会带来两极海冰,对海上航行不利。
2.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海洋航行
有利影响:洋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不利影响: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
海洋污染
3.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纽芬兰岛位于北美大陆的东海岸(图3.27),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早在16世纪,这里鳕鱼群
非常密集,人们甚至用“可以踩着鳕鱼背在
海面上行走”来形容;纽芬兰渔场也被誉为
“大西洋的巨大金矿”。
经过几个世纪的开发,特别是20世纪50
年代过度捕捞之后,纽芬兰渔场的鱼群数量
急剧下降。1992年,加拿大政府严令禁止捕
捞鳕鱼,以保护海洋生态。
案例
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落
图3.27 纽芬兰岛位置示意图
海水的运动
海浪
海浪概述
海浪的成因
海浪与人类活动
潮汐
概念
变化规律
潮汐运动特点
潮汐对人类的影响
洋流
定义
按性质分类
根据等温线判读洋流性质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