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植被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4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5.1 植被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4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09 19:1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植被
第五章 第一节
2017年8月中旬,智利北部最大沙漠阿塔卡马沙漠出现罕见的降水。之后奇迹出现了,曾经的不毛之地,遍地野花绽放,俨然称为花的海洋。这平常几乎看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为什么短时间变成花的海洋?其他沙漠中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吗?
新课导入
通过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类型。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学习,体会珍惜爱护天然植被、因地制宜营造人工植被的重要性。
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单一的一株植物是不是植被?
思考:
NO
一、植被与环境
(一)植被的定义
(二)植被的分类
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森林
草原
荒漠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人工花卉
人工草场
经济林
(三)植被的形成过程
裸地上有少数种的植物生长
更多的植物生长,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
植物生长过程中
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四)植被的垂直结构
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规律: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植被
光照强度


图5.2 森林中的成层现象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一般而言:
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自森林顶端至地面,光照越来越弱。适应一定光照强度的植物,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在森林中形成若干层。
(五)植被对环境的适应性
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世界气候分布
世界植被分布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
海洋性气候
热带
季风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
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
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极地苔原带
极地冰原带
温带
荒漠带
第五章 第一节
植 被
活动
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
从植被与环境的关系角度看,我校的绿化是否合理?你有何合理化建议?
校园树木
森林植被类型多样,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可以通过观察森林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认识不同森林的差异,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世界森林植被覆盖率分布图
二、森林
(一)热带雨林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分布区气候特点: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典型区域: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马来群岛等。
世界热带[季]雨林植被分布图
世界气候分布图
巴西亚马逊河热带雨林景观
印度乞拉朋齐热带季雨林景观
特征①: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特征②:有数量丰富的藤本、附生植物。
特征③:常见茎花、板根现象。
茎花现象
板根现象
(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分布区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典型区域:我国南方地区,美国南部地区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分布图
世界气候分布图
中国广西南岭常绿阔叶林景观
特点: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杜鹃花科-吊钟花属
壳斗科-锥属
山茶科-山茶属
灯笼树
华南锥
油茶树
(三)温带落叶阔叶林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分布区气候特点:夏季炎热或温暖,生长季节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
典型区域:我国北方地区,欧洲西部、美国东北部地区等。
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分布图
世界气候分布图
中国大兴安岭落叶阔叶林景观
植被特征:春季发芽,秋冬季节落叶
白桦树
辽椴树
山杨树
(四)亚寒带针叶林带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分布区气候特点: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植被特征:发育了以松、杉等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亚寒带针叶林植被分布图
世界气候分布图
加拿大落基山脉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
活动
红树林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
1.针对红树林植物的特点,分析说明其适应的环境条件。
2.说明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图5.7 巴西北部河口地区的红树林
2.防风浪,保护海岸;促淤造陆;净化海水和空气;维持生物多样性
支柱根和板状根
呼吸根
胎生
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
适应防止风浪冲击
涨潮时甚至潮水淹没时用以通气,促淤保滩,净化空气
适应滩涂和海流,增强生存能力
适应海水浸泡,净化海水
1.
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
植被景观
三、草原与荒漠
(一)热带草原
分布区域:热带草原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
分布区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草原葱绿。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世界热带萨瓦纳草原植被分布图
世界气候分布图
植被特征: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为热带稀树草原。
典型区域:东非高原、巴西高原、印度等地。
热带草原景观
东非高原热带萨瓦纳稀树草原景观
(二)温带草原
分布区域: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
分布区气候特点: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
世界亚热带温带半干旱草原植被分布图
亚热带温带半干旱草原
世界气候分布图
植被特征: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典型区域:中亚,我国内蒙古高原等地区。
温带草原景观
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温带草原景观
(三)荒漠植被
分布区域:从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地区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气候特点: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世界沙漠和干灌木丛植被分布图
世界气候分布图
植被特征: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
荒漠植被景观
非洲北部撒哈拉热带沙漠景观
中亚哈萨克斯坦温带干旱荒漠景观
2002年,在北京市精品公园评比中,皇城根遗址公园入选。皇城根为什么能成为精品中的精品呢
从生态效益的角度看,皇城根遗址公
园的绿化设计有四个方面值得称道。第
一全部选用当地树种;第二,多树种混栽;
第三,乔灌草结合。;第四,绿化率高。
公园总体绿化率在90%以上,改变了城市公园多大面积硬地广场的设计。
皇城根遗址公园的绿化设计和良好的生态效益,为广大地区的植树造林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自学窗
精品公园“精”在何处
图5.12 皇城根遗址公园景观
植被
植被与环境
植被的定义
植被的分类
植被的形成过程
植被的垂直结构
植被对环境的适应性
森林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带
草原与荒漠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荒漠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