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脚特点,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吟咏诗韵,掌握诗中运用不同手法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3.品味意境,体会李凭演奏的高超技艺,感知诗歌瑰诡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吟咏诗韵,掌握诗中运用不同手法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难点:因声求气,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会诗歌瑰诡的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
教法:问题引导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圈点批注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一门动人的艺术,无影无形,却能传情达意。两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为他们奏响了一段高山流水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位迁谪的诗人和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为他们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绝唱《琵琶行》,在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笔下,箜篌又能演奏出怎样的神奇之音呢
二、走进诗人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独树一帜的诗人,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最后因抑郁而死,年仅27岁。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世,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贺是一个非常勤奋的诗人,据李商隐《李长吉小传》记载,李贺每天都要骑着毛驴外出游览,遇有所得,便写在纸上,投入身锦囊中。晚上在灯下取出,再仔细修改。 虽只活了二十七岁,但对当时、后世影响都很大。他十八岁时写的诗《雁门太守行》,让一代文豪韩愈读后也不由肃然起敬。
三、标题解读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身价之高,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箜篌:又名“坎侯”、“空侯”,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四、品读诗歌
(一)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关注韵脚变化。
(二)出示导学问题
(三)学生自主学习
(四)朗读展示
(五)点评小结
预设:本诗十四句,句句有韵,韵脚(四次换韵):秋、流、愁、篌/叫、笑/光、皇/处、雨、妪、舞、树、兔。韵脚变化体现了乐曲的变化,高低起伏,动人心弦;旋律变化的背后是情感的起伏。
诵读方法:借助节奏停连、语调的轻重、高低、快慢、长短五个方面的处理,体现四声音调平上去入多重变化,产生音乐节奏和韵律的变化,表达丰富的情感,尤其是诗歌的韵律美更是如此表达出来的。
吴丝蜀桐/(短、低)张/(高、短)高秋/(高、长),空山凝云/(短、低)颓/(低、长)不流。江娥/(短)啼竹/(低、长)素女/愁(长、低),李凭/(高、短)中国/(短)弹/(高、短)/箜篌(快、高)。
(六)这场演奏会举办的成功吗?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听众的反应如何?
空山凝云颓不流
优美悦耳的箜篌声一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颓”显得无力,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江娥啼竹素女愁
音乐变得愁苦郁闷,幽怨低回,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我们仿佛听到娥皇和女英在湘江边为舜痛哭不己,泪尽,继之以血,将湘江之竹尽染绯红;又仿佛看到素女听闻箜篌愁容,令人悲不自禁……
十二门前融冷光
长安为都城,繁华热闹,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如今清冷的箜篌曲一经传出,长安十二道城门全被箜篌清冷之声所笼罩,或者说整个长安城都笼罩在一片凄风苦雨之中。化虚为实,以视觉写听觉,写出李凭所奏之凄音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
二十三丝动紫皇
“紫皇”是传说中地位最高的神仙,二十三根丝弦高弹轻拨,连紫皇也被乐声吸引。“紫皇” 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承上启下,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世扩大到仙府。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那激越的声响,那撼人心肺的力量,震破了女娲所补的苍天,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想象大胆新奇,又感人肺腑。 秋雨密密匝匝的坠落声,可以摹状乐声的急促,也可以唤起连绵不绝的忧郁形象。“以声类声” ,“以形类声” ,乐曲在这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老、瘦: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舞蹈完成,乐曲结束。但是,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还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去。听众入了迷,曲已终而意未尽。
(七)李凭的箜篌演奏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魔力,作者通过描写听众的感受来写音乐,使用的是什么手法呢?
侧面烘托: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
这种手法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优势?
①侧面描写能激发想象力,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②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③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或事物特征。
陌上桑(汉乐府)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手法: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分析: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罗敷的美貌,
效果: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八)本诗除了写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演奏技艺的高超之外,有没有正面描写音乐的句子,又写出了音乐怎样的特点呢?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昆山玉碎: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愉。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这两句正面摹写乐声,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 “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以声类声(比喻),以形类声(通感)、拟人等手法的运用既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又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正面描写:比喻、通感、拟人
五、手法归纳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通感 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
(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比喻(以声写声)
声音描摹法(运用拟声词)
(3)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听者反应法
(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环境渲染法
六、比较阅读
回顾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有何异同点。
琵 琶 行(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月秋月白。
《琵琶行》
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正面描写的手法,段末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烘托琵琶声的妙绝入神,表现音乐终结后,听众沉浸在音乐带来的情绪中久久不能脱出。
《李凭箜篌引》
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为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浮云驻足、江娥啼哭、素女哀愁、紫皇感动等这些“听众”的各种反应烘托了箜篌曲调的不同凡响和李凭弹奏技艺的高超。只有“昆山…… 笑”两句为正面描写。
七、拓展提升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听颖师弹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诗论家)方扶南
听颖师弹琴(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这首诗描摹音乐,从整体上看运用了什么手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前十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摹写琴声的起落变化,并且描摹出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是直接描写;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利用小儿女的窃窃私语,勇猛的将士的挥戈跃马冲入敌阵之声,天朗气清,风和日丽的优美之音,百鸟齐鸣,凤凰引吭,以声写声,写出音乐的起伏刚柔等变换之美。
后八句写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侧面摹写声音。自己不懂音乐,被琴声深深感动,先起坐不安,继泪雨滂沱,直至推手制止,不忍卒听,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末二句,夸张写听乐感受,让人一会儿欢乐,一会儿痛苦,冰炭同炉一般。“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写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作者在比喻自己境遇,本要革除弊端,励精图治,但屡遭贬斥。“湿衣泪滂滂”一句,直接将作者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
八、学以致用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本诗在音乐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①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诗人听琴时的感受,衬托琴师技艺的高超、音乐的魅力。②比喻。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把乐声比喻成流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③用典。运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余响入霜钟”也是用典,写琴音与钟声交响,兼寓知音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