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所选的《马诗》是一首五言绝句,诗歌借马喻人,抒发志士仁人怀才不遇的愤慨和不平。全诗写的是骏马,但诗人所真正要抒发的感情并非骏马,而是自己的志向、才能及不受重用的愤慨。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感悟诗的意境和韵味,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4.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具有诗情画意的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咏马、喻人的诗句。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激趣:说说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2. 导入:在我国唐代,诗人们常常借助于所喜爱的物象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情怀。马,就是诗人们经常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李贺写的专门咏马的小诗。板书课题:马诗。
3. 解读:“马诗”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4. 简介李贺(课件出示简介)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 初读课文(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圈出不懂的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 再读课文(指名读):读通顺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3. 三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诗写了什么?(边读边想)
4. 四读课文(说一说):结合对诗的理解,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教师相机指导)
5. 朗读(齐声读):把诗句读流利。
6. 记诵:把喜欢的诗句背下来。
7. 默读: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感悟意境
1. 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课件理解)
2. 如果你骑在一匹骏马上,看到满眼是美丽的景色,心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除了心旷神怡外还有什么样的感觉?——喜悦、兴奋)板书:喜悦兴奋)
3. 过渡:诗人李贺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心中又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再回到课文中仔细地品读这首诗。(自由朗读)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
4. 重点理解:“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为什么不用“像”而用“如”“似”?在燕山和沙漠这样的景致中,诗人看到了什么?这匹马在连绵起伏的燕山脚下,在一望无垠的大沙漠中有没有更快地奔跑呢?引导学生想象、思考并适时朗读。评读结合,相机指导:抓住“如”“似”,反复吟诵,边读边悟。在学生充分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体会“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意境——月夜下的沙漠如铺上了一层雪白的地毯(相机出示有关的图片),而在连绵起伏的燕山脚下悬挂着一个如银钩般的弯月,这样的画面是多么的空旷和辽远!现在你心中一定升腾起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受吧!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月夜沙白、山峻、月弯的画面,从而深入感悟马在沙漠中奔跑的壮美情景,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板书:景美)
5. 设身处地:假如你是一位怀才不遇、身处逆境的诗人,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与诗人共情)诗人李贺也心怀壮志、才智过人,他也想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但时代背景使他的才华得不到赏识,抱负无法实现。此时此刻,他把自己的心境寄托于骏马,他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读诗句)
6. 体会写法:这首诗的前两句直接写景,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后两句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通过景物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感受,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7. 朗读:带着对这首诗的感悟,再次朗读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
1.讨论:同样是写马,为什么李贺写了“马如雪、月似钩”,而杜甫却写了“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呢?(引导体会两位诗人不同的心境和志趣)
2.拓展:课外积累有关咏物抒怀的诗句,办一期咏物抒怀的古诗小报。
六、教学总结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会了基本的诗歌诵读技巧,了解了诗人李贺的人生境遇和志向。通过对诗句的深入解读,学生们体会到了借物抒怀的艺术手法和诗人李贺的高尚情怀。通过拓展延伸环节,学生们学会了对比不同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提高了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七、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马诗》。
2. 搜集其他咏物抒怀的诗句,整理成笔记。
3.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使学生能够自主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美。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时间安排略显紧张,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仍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通过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