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10.《马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10.《马诗》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9 21:4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马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马诗》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的一篇古诗,这首诗通过咏马表现了诗人对唐朝重武轻文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愤慨。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的秋野和挂甲执刀的将军,烘托出战马嘶呜、尘烟飞腾的激烈战斗场面,后两句则描绘了战马被束缚在槽枥间,空有雄心却无法驰骋、一展雄风的苦闷。全诗寄寓深远,写的是马,但更多的是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形象地表达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壮志难酬的痛苦。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2.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深入理解古诗,通过感悟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读中感悟,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课件。
2. 学生搜集有关古诗背景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使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故事大致内容:一个穷困潦倒的诗人,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一个人牵着一匹瘦弱不堪的马行进在新疆的旷野上。迎着瑟瑟的秋风,诗人不禁吟出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样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马诗》。)揭示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如:为什么不用“咏马”而用“马诗”为题?“马诗”是什么意思?“马诗”里头有哪些内容?)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小组合作交流:通过查阅工具书,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词不理解?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派代表逐句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理解情况相机进行点拨、指导。(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理解诗句的意思。)适时出示句式训练:(填空)
(1)“_____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它还可以与这样的词语互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其中“不”也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踏”还可以与____________互换。
4. 教师引导学生将诗句意思连起来说说,回顾整首诗的内容。鼓励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5. 教师引导学生将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回顾整首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三)细读诗句,深化理解
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首诗中的马在什么地方?是一匹怎样的马?它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觉得这是一匹怎样(怎样的一匹马)的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指导朗读并板书重点词语。(“沙如雪”、“月似钩”、“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教师小结:李贺通过写马表现自己心怀壮志无处可以倾诉的苦闷和悲愤之情以及对浪费人才的统治阶级的不满情绪。唐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像李贺一样有才华的人却不能为国家效力,这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和怎样的不幸啊!这种怀才不遇的感情不是李贺一个人的痛苦,而是许多有才学的人们的共同感受。齐读古诗并背诵。
3. 教师引导:是的,“江山不幸诗人幸”。诗人李贺虽然不能驰骋疆场,但他的爱国之心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四处漂泊之时他仍然用笔诉说自己的悲愤,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这首《马诗》写于他居长安、漂泊生活中的一段即景之作,诗人以马来写自己,通过描写马的命运来抒发自己的抱负,通过“快走踏清秋”的描述,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全诗意境雄浑,风格豪放,语言凝练,耐人寻味。
(四)朗读背诵,积累运用
1. 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完成课后作业:摘录《马诗》中自己喜欢的诗句并默写。
(五)拓展延伸,作业设计
1. 拓展延伸:搜集一些与马有关的诗句或成语、名句,试着与同学交流并体会其中的含义。
2.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作业中相应练习。
(2)背诵并默写《马诗》。
(3)完成一篇以“珍惜生命”为主题的短文。
(六)课堂总结
《马诗》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诗篇。诗人通过对马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全诗意境深远、语言精炼、韵味无穷。同学们回家后要将这首优美的古诗背给家长听哦!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练笔完成课堂作业本上与这首诗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 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激发兴趣:通过故事导入和激疑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3. 重视诵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
4. 注重引导: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通过描绘诗句中展现的画面来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拓展延伸:教学中注重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诗句、成语、名句等资料进行交流和讨论,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积淀和阅读量。
6.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合理,既有巩固所学知识的练习题,又有拓展延伸的短文写作,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7.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对个别学生的发言指导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堂调控和指导能力。同时还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