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向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向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09 19:38:02

文档简介

向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如图为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一处地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变质作用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
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下图为“某月印度洋局部地区的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图中洋流流向,推断该月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影响M,N两处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A.东北季风、地形地势 B.东北信风、海陆轮廓
C.季风环流、海陆轮廓 D.地形地势、地转偏向力
北京时间2023年4月24日8时41分在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发生7.2级地震(如图),震源深度30千米。完成下面小题。
5、☆地震发生时,当地时间是( )
A.2023年4月24日12时41分 B.2023年4月23日04时41分
C.2023年4月25日04时41分 D.2023年4月23日12时41分
6、☆本次地震震源位于( )
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下地幔
7、☆与甲海域相比,震中附近海域表层海水( )
A.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大
C.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D.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小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绿洲周边存在绿洲风。读我国西北某地区夏季逆湿出现概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地区,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 )
A.绿洲中心 B.荒漠中心 C.绿洲边缘的荒漠 D.荒漠边缘的绿洲
9、☆夜晚逆湿出现概率大,原因是夜晚( )
A.绿洲风最弱,水汽不容易消散 B.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易凝结
C.绿洲风最强,由绿洲输送的水汽多 D.地表温度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多
10、☆我国西北地区的逆湿现象可能( )
A.导致沙漠扩大 B.改善土壤条件 C.加剧风力侵蚀 D.导致降水增多
读某地涌泉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如果涌泉水质变坏,最有可能的是( )
A.图中城市排放的废水下渗所致 B.游客向涌泉乱扔垃圾所致
C.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所致 D.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
12、☆☆前些年,涌泉曾一度断流,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
① 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增雨 ② 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
③ 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 ④ 绿化南部山区
A.① ② B.② ③ C.③ ④ D.① ④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大兴安岭余脉的黄岗岭,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0-1℃,一年中有150-200天在0℃上下波动。由花岗岩组成的山岭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北部是与云南路南石林相似但又有差异的地貌景观—阿斯塔图石林,其沿山脊线延伸,岩层像“千层饼”状错落有致,成为鸟类的“天堂”;而南部有大大小小数百个石臼(坑穴)。某科考团队经过十多年跟踪记录,发现倒塌的石林都是向东倒塌,而石臼在不断扩大;石林东侧较西侧植被更茂盛。
(1)☆☆阿斯塔图石林并非与云南路南石林一样属喀斯特地貌,请从岩石类型、气候条件印证以上观点。(6分)
(2)☆☆简述阿斯塔图石林对当地动植物生存创造的有利条件。(4分)
(3)☆☆☆水在自然界中固、液态变化深刻影响着岩石。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推测大青山石臼扩大的原因。(6分)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白鲸主要集中于环北冰洋地区,是北极地区人类社会的重要商品,为当地原住民提供了食物、燃油、皮革等物资。白鲸主要在河口附近海面或近海面活动,食物广泛,具有季节迁徙性,但其游行速度缓慢,大致每年夏季携幼鲸从北极迁徙到纬度较高的河口或海湾中,圣劳伦斯湾是白鲸主要迁徙目的地。
材料二:圣劳伦斯湾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月底海冰开始解冻,5月至9月这里是世界最佳的赏鲸地之一。湾岸曲折,多暗礁、浅滩,海湾连通圣劳伦斯河,成为加拿大腹地通往大西洋的一条重要水道。图7示意圣劳伦斯湾地理位置及洋流分布状况。
(1)☆上图中纽芬兰渔场是世界著名渔场,分析其形成条件。(4分)
(2)☆指出白鲸夏季沿陆地边缘南下的有利条件。(4分)
(3)☆☆分析圣劳伦斯湾海水发生分层现象的原因。(6分)
(4)☆☆说明圣劳伦斯湾发展航运的不利自然条件。(8分)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雨水收集系统是指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五大环节,即通过雨水收集管道收集雨水一弃流截污一雨水收集池储存雨水一过滤消毒一净化回用。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用途。下图示意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过程。
(1)☆☆分析雨水收集系统给当地水循环带来的影响。(8分)
(2)☆☆简述雨水收集和利用对城市水环境的积极意义。(6分)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我国西南地区有大量的石灰岩分布,长期受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喀斯特地貌。图中的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2、答案:C
解析:①喀斯特地貌的岩石为可溶性岩石,所以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故①正确。
②喀斯特地貌为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所以降水越多,气候越湿润,流水作用越强烈,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故②正确。
③气温愈高,越有利于加快化学反应,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故③正确。
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有关系,生物丰富,生物酸多,越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故④错误。
综上,正确的是①②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C。
3、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洋流流向,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北半球是夏季,推断该月最可能是7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答案:C
解析:图中M、N两处洋流受夏季风西南季风影响向东流,且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故影响M、N两处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季风环流、海陆轮廓,C正确;此时两地洋流受西南季风影响,AB错误;地形地势对洋流流向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C。
5、答案:A
解析:北京时间2023年4月24日8时41分在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发生7.2级地震,由图可知,地震震中的位置时区为西12区,比北京时间晚20小时,时间应为2023年4月23日12时41分,但因为自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加一天,因此可计算当地的时间为2023年4月24日12时41分,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答案:B
解析:震源深度为30千米,且位于海域,海域的地壳厚度大约为5-10千米,故震源位于岩石圈,B正确,A错误;软流层深度在80—400km之间,C错误;下地幔深度比软流层更深,D错误,故选B。
7、答案:C
解析:与甲海域相比,震中附近海域纬度更高,水温更低,地处副热带海区,盐度更高,纬度更高,密度更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逆湿表现为下湿上干的大气结构(空气为水平运动)。根据材料,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从热力环流角度可知绿洲风在近地面是从绿洲吹向荒漠,绿洲的水汽带向绿洲边缘的荒漠,使其最容易出现下湿上干的逆湿现象。绿洲中心和荒漠中心空气非水平运动,水汽表现为蒸发过程,且绿洲中心和荒漠边缘的绿洲大气层上下水汽都充足,荒漠中心上下水汽都缺乏。故选C。
9、答案:B
解析:绿洲风弱会导致水汽输送量小,逆湿出现概率会降低,因此不选A;夜间荒漠气温下降快,与绿洲之间气压差减小,绿洲风较白天弱,因此C选项表述错误,不选C;绿洲边缘的荒漠中的水汽来自于绿洲风携带的水汽,地表温度低会导致绿洲风减弱,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小,因此不选D;相比于绿洲,荒漠比热容小,夜间地温和近地面气温下降快,地表和土壤中水汽更易冷却凝结,水汽向上输送的蒸发过程减弱,从而增大逆湿出现概率,故选B。
10、答案:B
解析:逆湿现象把绿洲水汽带向边缘荒漠,出现水汽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的逆湿现象,可以使该地区的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加,从而使土壤更进一步的发育,也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改善土壤条件,故选B,而AC错误。逆湿产生的条件是大气水平运动,降水(一般指垂直降水)一般与气流上升有关,观D错误。故选B。
D;
C
解析:11.由图可知,涌泉是断层处处于两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承压流出而形成的, 其污染最有可能是南部山区的补给区受污染所导致的。
12.由图可知,涌泉断流应为地下水减少导致的,因此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绿化南部山区、增加下渗等,均可补充地下水。故选③④。
13、答案:(1)阿斯塔图石林属于花岗岩,路南石林属于石灰岩;阿斯塔图石林所在地区海拔、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阿斯塔图石林属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带,年降水量较少。
(2)错落有致的岩层形成天然洞穴,在背风坡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冬季阻挡了寒冷的西北风,为动植物提供了温暖的生长环境。
(3)当地晴天较多,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岩石多裂隙;偏西风强劲,携带湖泊水汽进入岩石缝隙中,在凹陷处汇集;气温多在0℃左右,缝隙中的水易产生冻融现象(或冰劈作用),结冰时撑开了石臼缝隙,融冰时水进一步渗入岩石缝隙中,如此循环往复,使石臼不断扩大。
解析:(1)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与岩石类型、气温、降水均有关。根据材料,黄岗岭由花岗岩组成,而喀斯特地貌的岩石类型为石灰岩;气温方面,阿斯塔图石林海拔、纬度均较高,气温较低,溶蚀作用速度较慢;阿斯塔图石林大致位于(117.5°E,43.5°N),属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带,年降水量较少,溶蚀作用弱。
(2)岩层错落有致,成为鸟类的“避风港”,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冬季阻挡西北风,为动植物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温度。
(3)当地年降水量较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岩石风化作用强;根据材料,倒塌的石林都是向东倒塌,说明当地盛行风向为西风,西风裹挟湖泊水汽在石臼坑穴汇集,由于当地气温常在0℃上下波动,水分不断冻、融,冻时体积增大撑开缝隙,融时侵入细小缝隙,循环往复,慢慢使石臼不断扩大。
14、答案:(1)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使深层营养物质上泛,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同时形成水障,使鱼类在此集聚,形成渔场。
(2)白鲸游行速度慢,可借助洋流节省体力;该洋流为寒流,为白鲸提供冷水环境;陆地边缘沿岸食物比较充足。
(3)圣劳伦斯河注入,表层海水含盐量较低,密度小;深层海水含盐量较高,密度大;上下层海水不易交融,出现分层现象。
(4)纬度高,冬季冰封,通航期短;海湾内有浮冰,影响航运安全;湾岸曲折,多暗礁、浅滩,影响航行安全;常年浓雾,影响航行视线。
解析:(1)由图可知,纽芬兰渔场位于北上的暖流与南下的寒流的交汇处,导致表层海水扰动,使深层营养盐类物质上泛,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同时形成水障,使各种鱼类在此集聚,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
(2)白鲸夏季沿陆地边缘南下的有利条件有:读图可知,图中虚线所示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水温较低,性质为寒流,根据材料提示“白鲸主要集中于环北冰洋地区”可知,其喜冷水环境,夏季沿陆地边缘有寒流经过,寒流为白鲸提供了适宜的冷水环境;根据材料提示“但其游行速度缓慢,大致每年夏季携幼鲸从北极迁徙到纬度较高的河口或海湾中,圣劳伦斯湾是白鲸主要迁徙目的地”可知,白鲸游动速度缓慢,因此白鲸可顺洋流游动,节省体力,提高游动的速度;根据材料提示“白鲸主要在河口附近海面或近海面活动,食物广泛”又读图可知圣劳伦斯河注入圣劳伦斯湾(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饵料丰富)可知,陆地边缘沿岸食物比较充足。
(3)结合所学知识,圣劳伦斯湾海水具有分层现象的原因:圣劳伦斯河为河水,河水是淡水,盐度低,密度小;圣劳伦斯河注入海洋,主要分布在海水表层,使表层海水盐度明显降低,而深层海水盐度含盐量较高,密度大,使圣劳伦斯湾海水具有分层现象。
(4)由图可知,圣劳伦斯湾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冬季冰封时间长,通航期短;海湾内有从高纬来的浮冰,影响航运安全;由图可知圣劳伦斯湾,湾岸曲折,多暗礁、浅滩,影响航行安全;沿岸寒暖流交汇,常年浓雾,影响航行视线。
15、答案:(1)减少街道地表径流;增强植物蒸腾作用;增强地表下渗能力;地下径流变大等。
(2)可以调蓄城市积水,减轻内涝压力;有利于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可以有效降低城市雨污合流;减轻城市污水处理压力;可以节约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等。
解析:(1)雨水收集系统给当地水循环带来的影响应从地表径流、蒸腾、下渗、地下径流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雨水收集系统通过雨水收集管道收集雨水一弃流截污一雨水收集池储存雨水一过滤消毒一净化回用。大量雨水并没有形成径流,因此可以减少街道地表径流;材料信息表明,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绿化带生态用水,从而增强植物蒸腾作用;材料信息表明,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因此增强地表下渗能力;由于下渗增强,所以地下径流变大等。
(2)雨水收集和利用对城市水环境的积极意义应从内涝、污染、水资源等角度进行叙述。材料信息表明,雨水收集系统通过雨水收集管道收集雨水一弃流截污一雨水收集池储存雨水一过滤消毒一净化回用。大量雨水并没有形成城市径流,因此雨水收集和利用可以调蓄城市积水,减轻内涝压力,城市地表积水减少,有利于减轻城市排水压力;由于大量城市雨水没有形成城市地表径流,因此可以有效降低城市雨污合流;雨水收集系统对雨水有过滤、净化作用,因此可以减轻城市污水处理压力;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雨水可以有多种用途,从而可以节约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