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中学2023年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地 理
注意: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表1为金星和地球的数据资料,据此完成1-2小题。
表1:
行星 质量 体积 密度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表面温度/℃ 大气压/hPa
金星 0.82 0.856 5.26 224.7天 243天 475 93
地球 1.00 1.000 5.52 1年 23小时56分 15 1
1.金星成为地球的“姊妹星”的特殊相似性主要表现为
A.公转方向 B.公转轨道 C.自转周期 D.质量体积
2.若我国向金星发射探测器,将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①金星距离遥远,难以到达
②金星自转周期过长,探测器无法利用太阳能
③金星表面极端高温,影响探测器的仪器工作
④金星的超强大气压,易损坏探测器的仪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提高了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的研究能力。图1是“羲和号”卫星运行轨道示意图,轨道高度约517千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完成3-4小题。
3. 与地面观测相比,“羲和号”卫星观测太阳的优点有
A. 距离太阳近 B. 流星威胁少
C. 大气影响小 D. 能源供应足
4. 太阳活动对“羲和号”卫星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A. 耀斑改变运行轨道
B. 极光缩短使用寿命
C. 日珥影响无线电通讯
D. 日冕物质抛射影响电子设备
图2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据此完成5-6小题。
5. ②对应的地质年代是
A. 前寒武纪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6. 下列关于不同地质年代演化历程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是主要成煤期
B. ②蓝细菌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
C. ②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D. ③地球各块陆地汇聚成一个整体,成为联合古陆
图3中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完成7-8小题。
7.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生物的出现 B.水体的运动
C.风的形成 D.火山的喷发
8.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上海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7日晚,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喷发(如图4)。当地时间28日,火山灰云已经离开主岛向东北方向扩散。图5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9-10小题。
9.冒纳罗亚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球内部迁移的顺序是
A.地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B.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幔—岩石圈
C.软流层—莫霍界面—地壳—岩石圈 D.软流层—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地壳
10.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大气圈,低层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B.②是水圈,是各种水体组成的不连续圈层
C.③是地壳,大陆部分较薄、大洋部分较厚
D.④是生物圈,是地球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
图6为某大气层顶部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11-12小题。
11. 图中曲线最可能表示
A. 大气圈顶部 B. 对流层顶部
C. 平流层顶部 D. 电离层顶部
12. 对图中甲、乙所处大气层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层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短波辐射
B. 乙层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
C. 甲层大气密度、水汽含量高于乙层
D. 甲、乙两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相同
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太行山东麓某气象站所在地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图7为该气象站记录的某日风向和风速变化图,图中正值代表偏西风,负值代表偏东风。据此完成13-14小题。
13. 该气象站山风、谷风的对比,正确的是
A. 山风—偏西风 风速较快
B. 山风—偏东风 风速较慢
C. 谷风—偏西风 风速较慢
D. 谷风—偏东风 风速较快
14. 图8是四位同学绘制的该气象站附近山谷风
环流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图9为某网友拍摄的草莓大棚场景,可见白色塑料大棚下,一粒粒红草莓长在覆盖黑色地膜的土地上,图10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小题。
15.关于草莓大棚所体现的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增强了A辐射 B.截留了B辐射
C.削弱了C辐射 D.减弱了D作用
16.与白色地膜相比,图中草莓种植覆盖黑色地膜突出作用是
A.美观 B.除草 C.保湿 D.保温
冰雾俗称“冒白烟”。在冬季,当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即形成冰雾。为减轻冰雾带来的灾害,某地设计了日光温室,保障喜温作物越冬。该温室屋面上覆盖了透明薄膜和草苫等保温材料。图11甲为新疆某地冰雾出现的概率日变化示意图,图12为该地日光温室景观图。据此完成17-18小题。
17.一天中,该地上午9时前后最易出现冰雾,其原因可能是此时
①空气湿度大 ②降温最快 ③风速较强 ④气温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若某日出现冰雾,为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下列掀起和盖上草苫的时间合理的是
A.20时前后掀起、14时前后盖上 B.正午前后掀起、日落前后盖上
C.日出前后掀起、14时前后盖上 D.10时前后掀起、12时前后盖上
2022年6月,我国北方多地高温热浪持续肆虐,局地地表温度高达70℃,连日高温导致北京某地水泥路面“热断”。据此完成19-20小题。
19.该地近日水泥路面“热断”的原因可能是
①气温高,上升气流旺盛 ②白天太阳辐射强烈 ③道路伸缩缝设置不当 ④天气晴热少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地表温度高的地区往往气温也较高,主要是因为大气吸收了大量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雨水花园(图13)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地面的雨水。近年来雨水花园在建设海绵城市中有效解决了雨水形成地表径流处理的难题。我国自然环境多样,为应对某些地区的特殊环境,相关研究人员设计了错置型雨水花园(图14)。据此完成21-22小题。
21.采用错置型雨水花园的地区,环境的特殊性体现在
A.地势起伏大,降水较集中 B.河网稠密,污染严重
C.植被覆盖少,土地盐碱化 D.地势低平,内涝多发
22.与常规雨水花园相比,错置型雨水花园
A.可种植的植物种类更多 B.雨水汇水范围更大
C.汇集净化雨水能力更强 D.维护和管理更方便
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大潮”。图15为“杭州湾至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图16为“日、地、月三者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23-25小题。
23.导致钱塘江大潮最为壮观的主要因素有
①洋流 ② 夏季风 ③海湾形状 ④天体引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的位置位于
A.甲或乙 B.甲或丙 C.丙或丁 D.乙或丁
25.若仅考虑潮差因素,图15中四个潮水站最适合建潮汐发电站的是
A.七堡 B.盐官 C.澉浦 D.乍浦
地下水库是修建于地下并以含水层为调蓄空间的蓄水实体,用以缓解当地缺水问题。图17为我国某处滨海地下水库示意图,据此完成26-27小题。
26.该处滨海地下水库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长三角地区 B.珠三角地区
C.渤海湾沿岸 D.北部湾沿岸
27.该处地下水坝能够起到提高库区水质作用的原因是
A.抬升水库水位,增大蓄水量
B.水坝内外地下水流动性增强
C.受地表污染物影响减少
D.阻挡海水入侵,降低地下水的盐度
图18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图19为沿30°N海域甲—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28-30小题。
28. 图18中乙海域的深度可能是
A.50米 B.1000米 C.150米 D.200米
29.图19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①表层盐度 ②底层盐度 ③表层温度 ④底层温度
B.①表层盐度 ②底层盐度 ③底层温度 ④表层温度
C.①底层盐度 ②表层盐度 ③表层温度 ④底层温度
D.①底层盐度 ②表层盐度 ③底层温度 ④表层温度
30.与丙海域相比,甲海域冬季表层、底层海水温度相近的主要原因是
A.密度小 B.水深浅 C.距离陆地近 D.受暖流影响大
二、综合题(本题共三大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地球有大气,而月球没有大气。图20为地球和月球表面的辐射过程示意图。
(1)观察地球和月球表面的辐射过程示意图,找出地球比月球多了哪些辐射途径。5分
(2)说明上述辐射途径对地球昼夜温差的影响。5分
(3)说明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的原因。3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气压的空间分布称为气压场。通常以海平面图上的等压线显示气压水平分布形势,不同高度等压面上的等位势高度线来描绘空间气压分布形势。夏季,青藏高原在热力作用下会形成一种独特的高原涡旋气压场。图21为青藏高原7月600hpa空间气压分布形势(1988—2017年)。
(1)据图描述青藏高原夏季气压场的分布特点。4分
(2)比较A、B两地600hpa的高度差异,并画出A、B两地近地面的风向。3分
(3)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说明夏季青藏高原温度场与气压场的关系。6分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材料二 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表2)(单位:mm)。
表2:
不同地区 年平均降水量 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 转化为地表 径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 年平均 蒸发量
城市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44.5 267 96 171 377.5
比较该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年降水量的差异,并从热力环流角度说明原因。(4分)
从水循环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4分)
(3)试分析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措施。(6分)2023年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C D C D D B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D C B B B B B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B D C C D C A B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3分)
(1)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等削弱作用(1分);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1分);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1分)。夜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1分);大气逆辐射(1分)。
(2)白天太阳辐射被大气反射、吸收(削弱作用),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能全部到达地面(1分 答到削弱作用即给分),使地球表面温度不会太高(1分)。夜晚大部分地面辐射被近地面大气吸收,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1分 答到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即给分),使地球表面降温减慢(1分)。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小(1分)。
(3)月球没有大气(1分),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面,使月球表面温度迅速升高(1分),夜晚,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温度下降速度很快。(1分)
32.(13分)
(1)夏季,青藏高原西部形成低压中心(2分);由低压中心向四周气压升高(2分)。
(2)B高于A(或A为4356米,B为4362米)(1分),作图如下: (2分)
(3)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青藏高原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弱,地面增温快;(2分)与周边同高度大气相比,高原大气离地面近,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形成独特的高原高温中心(2分);受热力作用影响,在青藏高原形成低压中心(2分)。
33.(14分)
(1)城市中心区降水量多于郊外平原区(2分);城市中心气温高,形成上升气流(2分)。
(2)城市中心区降水多(1分),下渗量少(1分),转化为地表径流多(1分),超过了排水能力,形成内涝(1分)。
(3)增加城市绿地(2分);使用透水砖(增加通透式路面)(2分);改善城市排水系统(2分)。(意思正确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