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中学2023-2024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进入原始农业社会以后,即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 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B.铁犁牛耕的广泛应用
C.手工业的形成与发展 D.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
☆《汉谟拉比法典》中多次出现耕犁、耕牛等词汇。此外,对有关出租和耕耘土地、放牧和管理牲畜以及修建、管理果园等,该法典也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这反映出( )
A.阿拉伯帝国以畜牧业为生 B.古代埃及农业体系形成
C.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兴盛 D.古巴比伦农业较为发达
☆古埃及某历史时期保留了大量带有象形文字铭文的石碑,其中之一记载了阿蒙神庙的僧人以神的名义宣布把他购买来的556斯塔特(约合1.5 平方千米)土地转让给他的儿子,这些土地的卖主多数是农民、士兵和市民。这说明古埃及( )
A.象形文字在大众中得到普及 B.神庙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
C.社会上存在土地兼并的现象 D.阶级分化催生最早的契约
☆玉米作为旱田作物,1531 年传入广西。《建始县志》记载,“居民倍增,稻谷不给,则于山上种苞谷、洋芋或蕨薯之类,深林幽谷,开辟无遗”;在乾隆至道光年间(1736—1850)已有 20 省 354 处府州县在种植玉米。据此分析,玉米的传入和种植( )
A.促进了区域经济分工 B.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C.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D.标志着农耕文明达到了新高度
☆公元前15——前14世纪,赫梯人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铁器,凭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占领了米坦尼的大部分领土,并和埃及争夺叙利亚。之后亚述人在征服赫梯人之后,迅速吸收了赫梯的铁器技术,成为当时著名的铁器技术王国,一度占领了整个近东地区。这反映了( )
A.生产力进步推动文明扩张 B.文明传播导致了战争频发
C.铁器生产决定了军事实力 D.对外征服促进了经济交流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箕”的记述。( )
A.手工业生产 B.农业播种
C.谷物清选 D.盛放物品
☆19 世纪初期,英格兰需要按时上班的人付费雇用“敲门人”来叫醒自己。 “敲门人”会按约定好的时间,拿着摇铃在门前一直摇到吵醒客户并回应了自己之后,才肯离开。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钟表的发明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B.技术变革导致人们时间观念加强
C.资本家严格厂规使阶级矛盾加剧 D.工业革命危害了产业工人的健康
☆依据下表中的信息,确定最恰当的主题是( )
A.技术变革改变了社会生活 B.工业文明推动民主化进程
C.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进程 D.工业文明推动近代化进程
☆作为计算机技术的分支,人工智能正在融入金融、医疗、教育、农业、零售等各行各业,如7×24小时的智能客服服务、无人便利店、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等。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是科技的变革,也是社会的变革。这表明人工智能( )
A.打破了经济发展的困局 B.加剧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C.削弱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D.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史载,春秋战国时期出产铁矿石的山有3609 座。在山东省淄博市发现的春秋时期的冶铁遗址,面积有10多万平方米;在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采矿遗址,有井巷支架,还有运输、通风、排水等设施。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A.铁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 B.矿冶业获得较大发展
C.区域技术交流日益频繁 D.政府垄断经营矿冶业
☆☆☆魏晋时期,北人以宗族乡党为单位,“峻险阪,杜蹊径,修壁坞,树藩障”,筑坞以自守;“考功庸,计丈尺,均劳逸,通有无”,耕种以自给。 “坞”的劳动方式是( )
A.农业家庭式劳作 B.农业庄园式劳作
C.手工业家庭式劳作 D.手工业作坊式劳作
☆☆☆1895 年清政府发出了“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上谕,鼓励民族资本参与开矿、办厂、修路等实业;1903 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同时鼓励各地设立商会,并制定了奖励工商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措施的实施( )
A.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便于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C.挽救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D.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唐朝前期,政府沿用隋朝的粮仓,并在洛阳附近营建大型国家粮仓。其中含嘉仓规模最大,粮窖有400 余座。第 160号粮窖还保存有一窖已炭化的谷子,约50万斤。仓窑所储粮食主要是从华北地区运来的租粟和江南地区运来的租糙米。仓城设有专门管理机构,并有驻军守护。地下储粮采用低温密封的科学原理。
——摘编自《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王恺考古文集》等
材料二 袁隆平(1930—2021),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60年代,杂交水稻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袁隆平却说:“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于是,他通过一点一点地观察、寻找、研究,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成果自 1976 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几十年来,他带领团队一次次刷新杂交稻亩产量。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 3 000 斤的攻关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为80 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 14 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 目前全球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 “造福全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的梦想,也是全中国人的梦想。袁隆平用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身体力行,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之崛起与创造,也是全世界、全人类之福。
——摘编自吴双江《袁隆平:初心依旧,梦想不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前期国家粮仓分布的特点并概括当时国家粮仓得以大规模兴建的条件。(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隆平研究推广杂交水稻的意义并概括袁隆平的作为所体现的时代精神。(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等。
材料二 “在旧世界,没有哪个大规模的人类群体比中国人更快地接纳了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可以在土质糟糕到令人惊讶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快速生长,其成熟时间比大麦、小麦和粟都短。甘薯则能在连玉米都不能生长的地方种植,它甚至不需要太多阳光。16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小冰期的两个高峰,福建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饥荒。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向福建巡抚展示了甘薯,并受命进行试验性种植,结果“秋收大获,远近食裕,荒不为害”。如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甘薯种植国,产量超过全球总量的二分之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物种交换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物全球化的认识。(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发明 概况
风筝、飞机 相传中国的墨子用木头制作了一个风筝,称为“木鸢”。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上绘有人们放风筝的情形。13世纪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将风筝传入欧洲。美国的莱特兄弟制作了双翼飞机造型的盒装风筝,用来实验在飞行状态下的飞机控制原理,从而帮助他们实现了飞行梦,人类从此开启了飞翔时代
听诊器 1816年,法国医生雷奈克找人制作了一根空心木管,后将其分为两段,并以螺纹旋转连接,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个听诊器。由于听诊器的发明,雷奈克能诊断出许多不同的胸腔疾病
移动支付工具 移动支付指使用手机完成支付或确认支付,而不是用现金、银行卡或支票支付。2021年中国银联发布的《2020 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研究报告》中显示,2020年平均每人每天使用移动支付3次
提取表中信息,围绕“科技与生活”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向明中学2023-2024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
参考答案
1-5.ADCCA 6-10.CBDDB 11-12.BA
13.(1)特点:临黄河或大运河;集中在政治经济中心附近。(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条件:农耕技术的进步和工具的改进提高了粮食产量;江南成为粮食重要生产地;大运河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掌握了低温密封的科学原理,储粮技术提高;制定粮仓管理制度;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赋税来源较为稳定。(答对一点得2分,共6分)
(2)意义: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推动了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地位;突破传统科技的束缚,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答对一点得2分,共6分)
时代精神:不忘初心;以人民为中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破传统,敢于创新;宽广的世界胸怀。(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14.(1)特点:种类多;以食物为主;范围广,涉及欧亚非美各洲;双向交流,既有美洲作物品种外传,也有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推广。 (答对一点得2分,共6分)
(2)原因:玉米等外来作物产量高,对土地要求低;中国人口大量增长,人地矛盾突出;政府鼓励发展农业;市场扩大,农产品商品化加强;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中外作物交流。 (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影响: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缓解了人口增长压力;优化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和流动;推动了农产品生产商品化;专业化农业区出现,造成地方市场扩大。(答对一点得2分,共6分)
(3)认识:农作物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助推全球经济发展;有助于全球化的发展。 (4分)
15.示例
论题:科技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2分)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发明了木鸢,放风筝因此成为古代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莱特兄弟利用风筝原理做出了飞机模型,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为后来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世纪初,法国医生雷奈克发明的听诊器,增强了胸腔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应运而生,推动了贸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8分)
总之,科技发明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