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高三上学期1月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据统计,从1753年至2018年,全球范围内已经有571种种子植物在野外灭绝。一种植物的消失,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单一物种的消亡,也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植物的大量灭绝将会动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塔基。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而引起的粮食安全事件。拥有相同基因的植物,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有专家认为,从野生植物的基因中或许能找到解决办法。如籼稻是由野生稻驯化而来的,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籼稻获得了人们所期望的性状,但也失去了部分野生稻特有的基因,其中包括抗病虫、抗逆、高蛋白含量等优良基因。因此,对于育种专家而言,不适合食用的野生稻可以为改良栽培稻储备丰富的基因源,对解决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诺亚方舟”的方法,将野生植物的种子提前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而坐落于云南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种质资源是指有活力、有生命力、可以传递给后代的遗传资源,如植物的种子。种子大约出现在3.6亿年前,是陆地植物在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出的高度复杂而精妙的结构,包含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通常,成熟的种子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但有时,种子也会因进入休眠状态而无法萌发。造成种子休眠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种子自身的原因,如胚还需要继续发育或被种皮密封而未能获得足够的水分和空气;另一种则是外部原因,种子已充分成熟,只因环境不具备萌发所必须的条件而被迫处于暂时停顿状态。这两种因素既可以单独作用,也可以复合作用,使种子进入不同深浅程度的休眠状态。种子的休眠特性是一种植物特有的生存策略,可以让植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种子库、通过保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
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种子采集通常从容易采集的区域入手,逐渐延伸到更偏远的地区。种子被采集回来后,还要对其“验明正身”,核查种子与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并初查种子的质量状况。其次,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将种子保存起来,尽可能使它们“延年益寿”,以便日后需要的时候再次利用。对于大多数种子而言,高温高湿环境会加速其萌发过程,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加速物质代谢,也会导致出现霉变等问题。相比之下,种子更喜欢干燥低温的贮藏环境。大量实践数据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种子的含水量每降低1%或储藏温度每降低5℃,种子的储藏寿命可延长一倍。实际操作中,种子会被放置在空气相对湿度为15%的干燥间进行脱水,这样做是为了让种子的含水量下降到安全范围之内。如果种子的含水量超过安全范围,过多的水分就可能成了种子的“心腹之患”,在低温下形成大冰晶,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种子失去活性。
保存种子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够重新使用,也就是把“沉睡”的种子“唤醒”,使原本处于休眠期的种子正常萌发。为此,要周期性地给种子做萌发实验。一般情况下,在种子送入冷库一周后,就可进行初次萌发实验,萌发率在75%以上即视为合格。接下来,每隔5-10年,就要从冷库中取出一部分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监测种子的活力情况。
理论上,对于冷库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只要打破休眠条件,就能刺激种子萌发。但实际上,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的种子,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反应。比如一种叫白楸的植物,它的种子冷藏后便不能萌发。遇到这种情况,研究人员会先利用能将活细胞代谢产物染色的化学试剂进行染色实验,判断种子是否还具有活力。染色结果显示,白楸种子并没有失活。切片观察后发现,原来白楸种子的含油量特别高。冷藏之后,种子细胞内的油脂发生凝固,而在进行萌发实验的25℃的条件下,凝固的油脂没有熔化。当把环境温度升高至45℃时,种子细胞内的油脂仍处于凝固状态。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种子才逐渐萌发。简单地说,这类种子被冻僵了,需要给它“泡热水澡”,才能够苏醒过来。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植物原始的生长环境。比如,青藏高原的昼夜温差大,所以要把来自这一地区的种子放在培养箱里面,模拟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的环境,通过变换温度,让它们能够萌发。
总之,我们希望种子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又希望它们在需要的时候能被轻松“唤醒”。这一点无论对种子还是对现有的保存技术而言,都充满挑战。直到现在,种子库中还有某些种子处于“一睡不醒”的状态,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但这也正是物种保护工作的乐趣之一——通过工作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进一步了解自己要保护的对象,窥探大自然的秘密。
(摘编自谭治刚蔡杰《种子库:植物的“诺亚方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军覆没”在文中指有相同基因的植物受疾病侵袭,导致其伴生物种消失的现象。
B.“验明正身”在文中指的是初步检查种子的质量状况,是种子入库前的第一道程序。
C.“心腹之患”在文中指种子的内部含水量过多,种子在低温时有失去活性的潜在危险。
D.“一睡不醒”在文中指我们希望种子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
2.根据材料中对种子库工作流程的介绍,下列填入方框中的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健康饱满,或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
B.种子在不具备萌发条件时会选择休眠
C.在安全范围内,创造干燥低温的储藏环境
D.打破种子休眠条件,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
3.根据材料中白楸种子萌发实验的相关图文,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冷藏后白楸种子的细胞内油脂凝固,由此可见,现有保存技术在改变种子外部环境的同时,也有可能引发其内在状态的变化。
B.温度为45℃时白楸种子不萌发,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它才开始萌发,因而当种子未被“唤醒”时,不能简单判断其已失活。
C.白楸种子被“唤醒”后的萌发率即使达到最高值,也较冷藏前明显下降,这提示我们有必要在采集时确保种子的数量足够多。
D.实验中白楸种子的萌发率在55℃时最高,然后随温度上升而下降,这说明种子在萌发时若超过一定温度会再次进入休眠状态。
4.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讲述顺序,并分析为什么这样安排。(4分)
5.本文兼具科学性与社会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锻炼
艾芜
第一封信
姐姐:
我又静下来跟你写信了!姐姐,我从来还没有这么喜欢过!我觉得这几天来活着的每一分钟都值得赞美。你想,当一个人从危难和死亡中逃出来而又觉着自己真正安全了的时候,这是没法子忍着快乐的。姐姐,我怕告诉你,但又忍不住不告诉你,我们那个沦陷了几年的家乡,弟弟冒险回去过一趟。
我们部队一探到日本兵夜里把粮食运到江边,又把子弹搬上来,便决定去公路拦截。知道夜袭的地方就在我家乡,我兴奋得不得了。可惜那一夜太黑了,想要在大地上看出什么来,是很不容易的。
不过,我渐渐感觉出了。水浸着芦苇的小塘,就是我同爸爸垂钓过的那个小塘;高出在小河上的拱桥,就是我和姐姐看过捕鱼的那个拱桥;穿在田野中的村路,两旁镶着青青的小棉花地的,就是我读书倦了常常踏着夕阳去散步的那些村路……当我感觉出来时,真有说不出来的喜悦,但同时又多么难过呵!四年前,我们还可以对着田野大声唱歌,现在却连咳嗽也不敢;四年前,我们还可以随意在小河边上,抛着石头打野鸭,现在却连沾在草鞋底下的泥土,都怕落在水里。我和我的同伴,伏在林子里面,想着想着,心里禁不住疼痛起来--故乡呵,是多么亲切,却又多么生疏……
不久,队长叫我们格外注意,这才打断了我的沉思,一心一意倾听着远处驰来的汽车的声音。
姐姐,写到这里,突然接到日本兵又来袭击村子的消息,我们又得立刻移动了,不能再从容不迫地给你写信了。
弟弟青牧
六月三十日
第二封信
姐姐:
部队现在已移到山里了。今晚大伙都下山夜袭去了。他们要我静养几天,我便继续写前次尚未写完的信。
那次夜袭,起初全把日本兵打散了,但因搬运粮食和军火,耽搁了时间,就遭了敌人反攻,竟至陷入包围。有些人突围跑了,有些人打死了。幸赖这些地方是我的故乡,先前走得熟得不能再熟。我便趁着地里棉花枝叶的遮掩,向我们那个院子爬去,天亮时,便趁着四下没人,大胆走进门去。
当年逃难让帮忙看家的佃户阿长,看出是我,连忙请我进屋,又到门外去瞧瞧,看有没有人尾来。
我的书房仍和先前一样,书架和书桌,都摆得好好的。我向阿长表明谢意,他说这是他儿子阿宁保管的,并带着骄傲的神情,夸奖阿宁,说他已进了中学,书读得很好,不错,难怪书桌上摆有代数、地理、历史的教本,以及我先前并未留下的,如翻译的短篇小说集那类的书。接着就有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穿着一身学生制服,走进来向我打招呼,脸上却带着惊奇而又欢喜的样子。唉,谁还能认出这就是我们从小看大的,那个拖鼻涕的看牛孩子呢?
这几年的田租,除了一部分花给阿宁的教育费上,当然还有许多剩下的,我想捐些钱给部队,便讲了出来。你知道,我们部队没有饷,全靠人民养活,阿长只推说日本人捐税很重。我说我这几年最关心的,是打退敌人,顺着这句话,我同他讲国家大事来。
阿长神情很冷静,既不搭话,也没现出什么感动。
我难受起来:“阿长老爹,这用不着你劳多大神,敌人有什么动静,你留心看在眼里,我们这边有人来,你就告诉他……”
阿长老头子现出害怕的神情说:“要是日本人知道了呢?”
阿宁一直带着兴奋的神情在旁听,忍不住插嘴道:“爸爸,我看这没什么要紧的。”
阿长老头子却恶狠狠地骂道:“有你讲的了!出去!”
阿宁脸上显得很痛苦,眼里含着泪。
见他儿子出去,阿长老头子便立即走来拍拍我的肩膀,小声地说:“你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只是我儿子在旁,我不好说的,老实说一句,我比谁都要恨日本人些……以后,你们队伍要我做什么,只通知我一个人好了。”
姐姐,我入世太浅,完全受了骗。晚间当我睡着的时候,他就去引日本兵抓我来了。
写到这里,夜袭的弟兄已经回来了,他们这次得到很大的胜利,我没法写下去了,明天再继续吧!
弟弟青牧
七月三日
第三封信
姐姐:
谁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长老家伙的儿子阿宁,那一夜,他背叛了父亲,同我一道走了。
这个年轻人,不仅因为救过我,我就格外喜欢他,而是他带来了无限的光明,展现出更年轻的另一代人,即使完全受了敌人的奴化教育,也还心向着祖国。那一夜,我们悄悄地穿过田野,越过小河,走了二十多里路的时候,才敢小声地谈起话来。
我记起在他书桌上摆的那本翻译的短篇小说了,问他道:“你还读别的书没有?”
他连忙回答道:“有的,有的!暗中我们还读了好些书。那些都是学校严厉禁止的,说来真觉得奇怪,他们越禁止,我们就越偷读得热心。我常常做梦都在想,我能到我们中国自由的地方去,那多好呀!……呃,总是找不着门路……现在总算碰着你了!”声音有些兴奋得颤抖起来,“现在请你告诉我,到我们中国人可以自由的地方,还有多远?”
我告诉他不要性急:“这里还是作战区域,不过有我们中国军队的地方,就有自由!”
姐姐,这年轻人到了部队,便受到极大的欢迎,人人都喊他“小英雄”。他高中还没毕业,我主张他再去读书,他不愿意,眼红我们这里武装起来的年轻弟兄。他指着他们说:“我也要像他们一样,要一支手枪,两颗手榴弹。”
现在我写这封信时,他就正坐在我旁边。我写完这封信,递给他读,他快乐得脸红起来,要我附上一笔,说他阿宁问你的好!
弟弟青牧
七月五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乡沦陷——与姐姐逃难——加入部队——同部队回乡作战
B.部队陷入包围——我逃回小院——争取阿长支持——轻信阿长而被骗
C.被阿宁解救——写第一封信——回到部队——部队转移到山上
D.部队下山夜袭——写第二封信——部队夜袭成功——写第三封信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中伏击的情节中,插入“我”对过往生活片段的联想,这既舒缓了小说的节奏,又赋予小说象征意味。
B.从“老爹”到“老头子”,再到“老家伙”,称谓变化反映“我”在不同情境与心境下对阿长情感态度的变化。
C.“翻译的短篇小说”在文中出现两次,前后呼应,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同时也表现出阿宁对自由进步的追求。
D.小说以“锻炼”为题,既指“我”在战争生活中获得的人生历练,也指阿宁从放牛娃到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
8.阿宁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9.小说由“我”写给姐姐的三封信组成,这样处理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初,选人李公义陈言,请为铁龙爪以浚河。其法用铁数斤为龙爪形沈之水底系絙以船曳之而行。宫官黄怀信以为铁爪,只列干木下如耙状,以石压之,两旁系大絙,两端钉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革车绞之,去来挠荡泥沙,已,又移船而浚之。事下大名安抚司,安抚司令金提司管勾官范子渊与通判、知县共试验之,皆言不可用。会子渊入京师,王介甫问子渊:“浚川铁耙、龙爪法甚善,何故不可用?”子渊因变言: “此诚善法,但当时同官议不合耳。”介甫大喜,即除子渊都水外监丞,置浚川司,使行其法。子渊乃于河上令指使分督役卒,用二物疏浚,书其课曰:“某日以扫疏若干步,深若干尺。”其实水深则耙不能及底,虚曳去来,水浅则齿碍泥沙,曳之不动。会都水监丞程昉于大名河曲开直河,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昉从之。是时,天下皆言浚川耙如儿戏,适足以资谈笑,王介甫亦颇闻之,更下河北安抚司,令保奏。会介甫罢相,文璐公上言:“河水浩大,非耙可浚,秋涸故其常理,虽河滨甚愚之人,皆知浚川耙无益于事。臣不敢雷同保奏,共为欺罔。” 奏上,上不悦,命知制诰熊本与都水、转运司共按视。诸扫人言:“水皆夏溢秋复,不惟此一年。” 乃奏:“水落实非耙所致。”上又命内供奉官冯宗道试浚川耙于汴水。每料测量,有深于旧者,有不增不减者,大率三分各居其一。宗道每日据实奏闻,上意稍悟。会荥泽河堤涨急,诏判都水监俞充往治之,河危将决,赖用浚川耙疏导得免,具图以闻。上嘉之。
(节选自《涑水记闻》)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标号涂黑。涂对一处得1分,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
其 法 用 铁 数 斤 为 龙 爪 形 沈 之 水 底 系 絙 以 船 曳 之 而 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已,又移船而浚之”的“已”,意为停止,与成语“无法自已”的“已”意思不同。
B.课,原意为根据一定标准对官吏进行考核,文中指范子渊记录下来以备考核的业绩。
C.“资谈笑”的“资”,意为供给,与《谏逐客书》中“逐客以资敌国”的“资”意思相同。
D.“共为欺罔”的“罔”,意为欺骗,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候补官员李公义提议用铁龙爪疏浚黄河河道,宰相王安石认为这种浚河的方法很好,于是他设置浚川司,并派范子渊前去依法施行。
B.宫官黄怀信在铁龙爪的基础上,以铁、木、石为材料,制作了更为大型的浚川耙,配合绞车同时使用,可以高效地疏浚黄河河道。
C.王安石推行使用浚川耙,但是百姓都认为这并不奏效,王安石又把浚川之事交由河北安抚司负责,要求推荐有能力的官员去实施。
D.荥泽河的水位上涨,情势危急,判都水监俞充前往治理,他使用浚川耙疏通河道,成功地避免了决堤,上报朝廷后受到皇上赞赏。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昉从之。
14.对于新工具浚川耙效用的争议,皇上体现出明君应有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遣兴
陆游
辙迹当年遍九州,晚归始解卧林丘。
爱身每戒玉抵鹊①,养气要如刀解牛。
柔橹摇残天镜月,短筇②领尽石帆③秋。
尽言未办常扃户④,竟是吾身得自由。
[注]①玉抵鹊,亦作“玉抵禽”。用玉石投掷禽鸟,意谓物多则贱。此处转喻肆意挥霍。②短筇:竹子做成的手杖。③石帆,指石帆山。④扃户,指闭户。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晚年怀念过往,回忆自己的人生足迹,走向归隐山林的人生归宿。
B.“玉抵鹊”“刀解牛”运用典故,写出了诗人晚归生活的状态和认识,启迪深远。
C.颈联精于炼字,“摇残”“领尽”等词语用语精准,描绘出空旷悲凉的意境。
D.全诗叙议结合,描写形象,以境寄情,首尾呼应,体现出整饬谨严的章法。
16.本诗作于陆游晚年安居绍兴故园之时。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诗人写了哪些人生感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对后世文人影响很大,在《赤壁赋》开头,苏轼就写了自己与朋友泛舟于赤壁之上,朗诵《诗经》中的诗句,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国君决心改变士大夫们养成的种种陋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招致众人的强烈反对。
(3)古诗词中,作者往往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来寄寓情感。其中,三国人物故事就经常被引用,如唐诗中“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如今,伴随新媒体的流行,一些年轻的戏曲演员,开始把手机屏幕当成一方舞台,以“直播”的方式,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并收获了流量。对此,有人颇有微词,认为戏曲演员对着镜头又唱又舞,过度曝光和商业化,有失艺术家的尊严。殊不知,对于大部分戏曲院团而言,创排新戏乃至巡回演出,基本是靠财政补助,罕有“市场”。如果还担心过度商业化而拒绝一个上佳的宣传手段,实在是 ① 。
戏曲要遵循传统,但不能 ② 。戏曲传播载体的网络化、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没有直播,也会有其他传播手段。这些年,戏曲也一直在谋求“破圈”。京剧裘派传人裘继戎的《惊·鸿》,在B站跨年晚会惊艳了许多年轻人;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则又让大江南北的年轻人迷上了粤剧。窃以为,这不只是破圈,更是对戏曲生态的一种良性修复,是“破茧重生”。
当然,戏曲直播只是手段,是戏曲回归市场路径的创新。而创新是为了守正,守正才能创新。一个年轻戏曲人,通过直播收获流量,这是可喜现象;收获了不菲的打赏,这也 ③ ;但戏曲演员若丢掉了线下舞台,沉湎于手机屏幕,甚至“吆喝求赏钱”,那就成了乞儿行径。毕竟,戏曲是“唱念做打”的艺术,不能只有手机屏幕上的一个个老唱段。与此同时,中国戏曲的薪火相传,是源于《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等一个个经典剧目的世代流传。戏曲直播,还需要在流量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含量,才能实现创新与守正平衡下的持续发展。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与文段中“窃”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足下一人独处,夜深不寐,得无畏怖耶
B.日后舍弟成名,举家感戴,没齿不忘也。
C.玄德曰:“久闻大夫高名,如雷贯耳啊!”
D.仔细看来,令爱这幅画作的确颇有意趣。
20.请结合第三自然段的相关内容,给参与“直播”的戏曲演员拟写一条职业发展的提醒。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怎样读《红楼梦》?这绝不是只有一种答案。读的方法,可以因人因条件而异,不必拘于一途,你完全可以另辟蹊径,抵达书中绝妙深奥之处。但这不等于说,就不需要去听别人的指点。①_________________,问刚从山上下来的人或游过此山的人,他的指点切实可靠得多。
就我多年的阅读经验而言,知人论世是读《红楼梦》的起点。曹雪芹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怎样的特点……②_________________,你可能无法理解作者、读懂作品。对一般的读者,要知人论世,读一些红学家的研究成果就可以了;对想要深入研究的读者,那就必须读相关的原著,如《清史稿》《清实录》。
读《红楼梦》,自然还应该认真地反复地读,浮光掠影地读一二遍,是不可能对此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苏东坡读书有“八面受敌法”,在他看来,每一书都要读之数遍,每次应精读一项,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击破,在读了若干遍后,方有其成。这样看起来似乎有点笨,耗时耗力,③_________________,读成之后就能经得住各方面的考验。这与不作深入钻研的读书方法比较起来,效果会更胜一筹。
这样说来,读《红楼梦》又只能拘于一途,听人所指、融我所思,即能有所悟、有所得。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请你运用“八面受敌法”,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拟定阅读计划要点。
要求:结合《红楼梦》具体内容,完成下表;句式整齐,表达简洁。(4分)
“八面受敌”读红楼
① ,逐一突破 首读:读宝黛爱情,悲喜交织
次读:读 ②
再读:读四大家族,盘根错节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外交官华春莹曾在推特上发出以下对比资料,引发广泛关注。
过去 现在
1900年,北京的东便门角楼被八国联军炮轰,冒出滚滚浓烟。 2022年,北京的东便门角楼巍然矗立,车辆在繁华的城市里穿梭。
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2022年,中国的天宫空间站正在建设当中。
1980年,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冬奥会。 2022年,北京成为唯一一座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1994年,在上海浦东陆家嘴,东方明珠塔正在建设。 2022年,陆家嘴高楼林立,灯火辉煌。
2018年,云南一位母亲抱着孩子通过溜索横渡怒江。 2020年,怒江上架起大桥,昔日的溜索已成为游客体验景点。
复兴中学将举办“观变谋新”主题论坛,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参与者,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篇发言稿与你的同学和老师分享。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
1.【理解分析】 C(A项,“全军覆没”在文中只是指受疾病侵袭的有相同基因的植物可能会全部消失的现象,并不包括伴生物种;B项,“验明正身”并不仅是检查种子的质量状况,还包括检查与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等方面;D项,“一睡不醒”在文中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的种子无法唤醒的状态。)
2.【分析推断】A(“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不当,文中“种质资源是指有活力、有生命力、可以传递给后代的遗传资源”,并没有改良基因的要求。)
3.【分析运用】D(“再次进入休眠”有误。)
4.【理解分析】①首先介绍了种子库建立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其次讲述了保存种子的过程与方法,最后表达面对挑战的积极态度;②这样安排既能全面、有条理性地介绍种子库,符合公众认知规律,也更易于科学普及。
5.【运用探究】①本文通过呈现实证研究的科学结果,用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介绍种子库的相关知识,具有科学性;②本文聚焦物种保护的时代关切,提供解决生物多样性问题的中国方案,普及种子库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彰显科学探索精神,因而具有了社会性。
现代文阅读Ⅱ(18分)
6.C “写第一封信——回到部队”错。原文“你想,当一个人从危难和死亡中逃出来而又觉着自己真正安全了的时候,这是没法子忍着快乐的”可知,“我”先回到部队,再写的第一封信。
7. A 对过往生活的联想,不能赋予象征意味。
8. ①阿宁出手解救“我”,从而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变化。
②“我”的形象在阿宁的衬托下更为鲜明,阿长、阿宁父子也在对比中凸显差别。
③通过阿宁和对阿宁一家的叙说,揭示沦陷区百姓被压迫、奴役的生活,勾勒了人物活动的背景。
④阿宁是更年轻的另一代人,他的觉悟和成长,象征抗战精神的接续,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意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谁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长老家伙的儿子阿宁,那一夜,他背叛了父亲,同我一道走了”可知,情节上,通过阿宁解救我的行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由原文“‘敌人有什么动静,你留心看在眼里我们这边有人来,你就告诉他……阿宁脸上显得很痛苦,眼里含着泪”“晚间当我睡着的时候,他就去引日本兵抓我来了”“谁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长老家伙的儿子阿宁”可知,人物塑造上,“我”的形象在阿宁的衬托下更为鲜明,阿长、阿宁父子也在对比中凸显差别。
由原文“这几年的田租,除了一部分花给阿宁的教育费上,当然还有许多剩下的,我想捐些钱给部队……我说我这几年最关心的,是打退敌人,顺着这句话,我同他讲国家大事来”可知,通过阿宁和对阿宁一家的叙说,揭示了沦陷区百姓被压迫、奴役的生活,勾勒了人物活动的背景。
由原文“这个年轻人,不仅因为救过我,我就格外喜欢他,而是他带来了无限的光明,展现出更年轻的另一代人,即使完全受了敌人的奴化教育,也还心向着祖国”“暗中我们还读了好些书。那些都是学校严厉禁止的,说来真觉得奇怪,他们越禁止,我们就越偷读得热心。我常常做梦都在想,我能到我们中国自由的地方去……现在总算碰着你了!”“这年轻人到了部队,便受到极大的欢迎,人人都喊他‘小英雄’。他高中还没毕业,我主张他再去读书,他不愿意,眼红我们这里武装起来的年轻弟兄。他指着他们说:‘我也要像他们一样,要一支手枪,两颗手榴弹。’”可知,主题表达上,阿宁是更年轻的另一代人,他的觉悟和成长,象征抗战精神的接续,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意义。
9. ①采用书信形式,贴合动荡不安、亲人离散的抗战背景,真实还原“我”的战斗生活。
②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叙事更加集中。
③可直诉内心感受,引发读者的代入感和共鸣,也增添了小说的抒彩。
④书信呈现的断续状态,形成许多悬念与留白,可激发阅读兴趣,引人遐思。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由原文“水浸着芦苇的小塘,就是我同爸爸垂钓过的那个小塘;高出在小河上的拱桥,就是我和姐姐看过捕鱼的那个拱桥……”可知,采用书信形式,贴合动荡不安、亲人离散的抗战背景,真实还原“我”的战斗生活。
由原文“我又静下来跟你写信了!姐姐,我从来还没有这么喜欢过!我觉得这几天来活着的每一分钟都值得赞美”“部队现在已移到山里了。今晚大伙都下山夜袭去了。他们要我静养几天,我便继续写前次尚未写完的信”“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长老家伙的儿子阿宁,那一夜,他背叛了父亲,同我一道走了”可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叙事更加集中。
由原文“我从来还没有这么喜欢过!我觉得这几天来活着的每一分钟都值得赞美……这是没法子忍着快乐的。姐姐,我怕告诉你,但又忍不住不告诉你”“我兴奋得不得了”“这才打断了我的沉思”“故乡呵,是多么亲切,却又多么生疏……”“姐姐,我入世太浅,完全受了骗”“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长老家伙的儿子阿宁”“我写完这封信,递给他读,他快乐得脸红起来”可知,可直诉内心感受,引发读者的代入感和共鸣,也增添了小说的抒彩。
由原文“部队现在已移到山里了。今晚大伙都下山夜袭去了。他们要我静养几天,我便继续写前次尚未写完的信”“姐姐,写到这里,突然接到日本兵又来袭击村子的消息,我们又得立刻移动了,不能再从容不迫地给你写信了”可知,书信呈现的断续状态,形成许多悬念与留白,可激发阅读兴趣,引人遐思。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10.J N P(其法用铁数斤为龙爪形,沈之水底,系絙,以船曳之而行)
11.A (A项意思相同,均为停止。D“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为迷惑、迷茫)
12.B (“以石为材料”不当,“高效地疏浚黄河河道”不当。)
13.(1)君主广泛地听取和吸纳意见与建议,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并且下面的信息也能够畅通地到达君主。[4分。大意2分,“拥蔽”“通”各1分。]
(2)范子渊叮嘱程昉说直河水浅,可上报文书给浚川司,用浚川耙疏通河道,程昉听从了他的建议。[4分。大意2分,“属”“牒”各1分。]
14.①皇上没有偏信文璐公的上奏,②而是先安排了熊本去视察,又排遣冯宗道去汴水做试验。
15.C (“摇残”表现了水中倒影被涟漪冲散的景象,“领尽”指诗人拄着短杖踏遍了绍兴城郊的每一个角落,全句描写出深邃、悠然的意境,表现悠然、恬淡的心境。)
16.①淡泊宁静;“晚归始解卧林丘”,人生短暂,人到晚年,无须太看重名利,学会放下无法实现的的抱负,回归淡泊。
②修身养性;“爱身每戒玉抵鹊,养气要如刀解牛”,爱惜身体,不可肆意挥霍健康,安贫乐道;注意修身养性,懂得养身之道,顺其自然。
③热爱生活;“柔橹摇残天镜月,短筇领尽石帆秋”,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经常泛舟远足,以排遣烦闷,保持心情畅快。
④超脱世俗;“尽言未办常扃户,竟是吾身得自由”,说多做少,闭门不出,也可以让身心自由,获得自我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
(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3点满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得出感悟1分。感悟出“追求精神自由”得1分,感悟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不得分。)
17.(1)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2)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3)示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8.①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因噎废食
补充:“杞人忧天”“矫枉过正”不得分。
②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③无可厚非
补充:“无可非议”“无可指摘”“不足为奇”“情有可原”不得分。
19.B “窃”,句中意思为“私自,私下”,谦辞,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时的自谦 。A 项“足下” ,敬辞,是对对方的尊称 。C 项,“高名”,敬辞。询问人姓名的客气用语。D 项,“令爱”,敬辞,多用于称呼对方的女儿。B 项,舍弟,谦辞,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与“窃”的用法一致,故选 B 项。
20.因为戏曲是“唱念做打”的艺术,且需要注入更多文化含量以获得持续发展,所以戏曲演员不能丢了线下舞台,沉湎于手机屏幕,误入职业穷途。
21.①譬如登山 ②不弄清这些问题 ③但读得扎实
22.【名著阅读 整句句式】(4分)
①示例:反复通读
②示例(1):女性形象,万艳同悲
示例(2):诗词歌赋,隐喻命运
[每处2分;内容具体1分,句式整齐1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做才算明智?怎样做才会昏庸?”魏征回答说:“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会作出明智的决断;偏听偏信,就会昏庸。君主广泛地听取和吸纳意见与建议,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并且下面的信息也能够畅通地到达君主。”唐太宗说:“说得对!”
材料二:
起初,候选官员李公义上奏,请求用铁龙爪来疏浚黄河。具体做法是使用几斤铁打造为龙爪一样的形状,系上绳索沉入水底,用大船拖拽着前进。宦官黄怀信依据李公义的构想打造了铁龙爪,并将铁爪一只只排列在一根大木杆下面,成为一个耙子的形状,又用石头压住,两边系上粗大的绳索,绳子的两头又钉在大船上,两条船间隔八十步远,分别在船上用大车轮来卷扬牵引,让大耙子在水里搅动泥沙(来疏通河道),一个地方操作结束后,便又把船挪动地方再来疏浚。这件事被布置给大名府的安抚司来负责督办,安抚司命令金提司的管勾官范子渊和当地的通判、知县一起来实际验证,结果都说这个方法不行。恰逢范子渊进京城述职,王安石问他:浚川的铁耙和铁龙爪的方法很好啊,为什么说没有用呢?范子渊于是更改了说法,说: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只是当时我的意见与其他官员不一致。王安石听了后非常高兴,当即就升任范子渊作都水外监丞,专门设置了浚川司,要求推行铁耙龙爪的方法来疏通河道。范子渊于是在黄河上命令手下的指使们分别统领役卒,用铁耙和龙爪来疏通河道,并且作为考功政绩详细地记录下来:某某日,用铁耙龙爪疏通了多少步地河道,深度为多少尺。其实,如果河道水深,铁耙就不能沉到河底,只能在水中徒劳地拖来拖去,如果水浅,铁耙的齿就会陷入泥中,拖拽不动。刚好都水监丞程昉在大名河的迂曲河段开凿直河,范子渊告诉程昉说直河水浅,可上报文书给浚川司,用浚川耙疏通河道,程昉听从了他的建议。在当时,天下人都说用浚川耙来治水就像小孩闹着玩,只能用来作为大家的笑料,王安石也多有听说,于是又把铁耙浚川的事布置给河北安抚司,命令河北安抚司向朝廷推荐专人负责并给予担保。刚好不久王安石被罢相,文彦博上奏说:黄河的水流浩大,浚川耙不能疏通河道,黄河在秋天进入枯水期本来就是一般的规律,即使是黄河边的傻子都知道浚川耙没什么用。我不敢随声附和来推荐人去负责疏浚,一起来欺骗皇上。文彦博的奏章送到皇上的手上,皇上很不开心,命令知制诰熊本与都水和转运衙门的官员一起调查这件事。那些负责浚川耙清淤的人都说:黄河水都是夏季水涨秋季水退,不是今年才是这样。熊本于是上奏:黄河水退的确不是浚川耙起的作用,皇上又命令内供奉官冯宗道在汴水河里实验浚川耙。冯宗道每次去测量河道水深,有的比以前深,有的没有变化,大概加深、变浅、不变三种情况各占三分之一,冯宗道每天根据实情奏报给皇上,皇上的心里逐渐明白了。刚好不久荥泽河河水暴涨,情势危急,皇上下诏让都水监俞充前往治水,河堤即将溃口,靠着使用浚川耙清淤,没有溃堤,俞充详细地绘制了图表汇报给皇上。皇上表彰了俞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