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3版高中化学 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课时作业(含解析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3版高中化学 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课时作业(含解析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0 00:30:54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13 糖类
1.下面是某化学活动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探究葡萄糖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时设计并完成的一组实验,分别取2mL下列四种液体,然后分别加入到2mL新制Cu(OH)2悬浊液中,充分振荡,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物质 葡萄糖溶液 乙醇 甘油(丙三醇) 水
实验现象 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呈绛蓝色 氢氧化铜不溶解,混合物蓝色变浅 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呈绛蓝色 氢氧化铜不溶解,混合物蓝色变浅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葡萄糖分子中可能含有醛基
B.葡萄糖分子中可能含有多个羟基
C.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
D.葡萄糖分子的碳链呈锯齿形
2.口香糖中常用木糖醇作甜味剂,木糖醇可以防止龋齿,木糖醇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木糖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糖醇是一种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B.木糖醇易溶解于水,能发生酯化反应
C.木糖醇在口腔中易被氧化为酸
D.木糖醇脱去三分子水可得糠醛
3.通过实验来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还原糖,其实验包括下列一些操作过程,这些操作过程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①取少量淀粉加水配成溶液 ②加热 ③加入碱液至呈碱性 ④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 ⑤加入几滴稀H2SO4 ⑥再加热
A.①②⑤⑥④③B.①⑤②④⑥③
C.①⑤②③④⑥D.①⑥④⑤③②
4.苏糖核酸分子与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相近。苏糖核酸简称TNA,是DNA和RNA的“近亲”。已知苏糖的结构简式为,以下有关苏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苏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B.苏糖与甲酸甲酯所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
C.苏糖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或取代反应
D.苏糖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5.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还原银氨溶液,这说明(  )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D.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6.下列反应中能用于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的是(  )
A.加金属钠看是否有氢气放出
B.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共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C.与醋酸和浓H2SO4共热,观察是否有果香味物质生成
D.加入酸性KMnO4溶液,看溶液是否褪色
7.有机物X能实现下列转化,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
有机物X―→CH2OH(CHOH)4CHO―→有机物Y―→CH3CHO
A.有机物X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
B.有机物Y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一定发生消去反应
C.有机物Y―→乙醛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有机物X分子中可能含有醛基
8.木糖醇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晶体,分子式为C5H12O5,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H2OH,下列有关木糖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糖醇与葡萄糖、果糖不一样,它不属于单糖
B.木糖醇不能跟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C.木糖醇与乙醇属于同系物
D.木糖醇是一种五元醇,可以与羧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9.3.42g蔗糖与3.24g淀粉混合并完全水解,若共生成mg葡萄糖和ng果糖,则m∶n为(  )
A.1∶3B.1∶5
C.5∶1D.3∶1
10.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Ⅰ.在某些酶的催化下,人体内葡萄糖的代谢有如下过程:
(1)过程①是____________反应,过程②是__________反应,过程③是__________反应(填写反应类型的名称)。
(2)上述物质中________和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填写字母代号)。
Ⅱ.葡萄糖被氧化后生成葡萄糖酸,形成内酯(具有六元环酯结构)。葡萄糖酸内酯简称GDL,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超市中见到的内酯豆腐就是用它点成的。方法是把GDL和CaSO4(或其他凝固剂)按1∶3~2∶3配比混合使用。用它点出的豆腐更加细微,营养价值也高。
(3)葡萄糖酸的分子式为________。
(4)葡萄糖酸内酯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的水浴加热5~6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甲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
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1)写出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甲和乙是为了探究________对淀粉水解的影响,设计甲和丙是为了探究________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3)实验1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3中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结论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
b.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却后的水解液中直接加碘
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
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实验1可能出现预期的现象
12.成熟的苹果中含有淀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证明某些成分的存在,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
(1)用小试管取少量的苹果汁,加入______(填名称),溶液变蓝,则苹果中含有淀粉。
(2)利用含淀粉的物质可以生产醋酸。下面是生产醋酸的流程,根据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
B是日常生活中有特殊香味的常见有机物,在有些饮料中含有B。
①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B与醋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②可用于检验A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苹果中含有苹果酸,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取0.02mol苹果酸,使其完全燃烧,将燃烧后的产物先后通过足量的无水CaCl2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1.08g和3.52g。则分子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苹果酸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制糖厂以甘蔗为原料制糖,同时得到大量的甘蔗渣,对甘蔗渣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防止环境污染,现按下列方式进行综合利用。
已知H是具有香味的液体。
(1)A的名称是________,H的名称是________,H的同类同分异构体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结构简式)。
(2)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B―→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13 糖类
1.答案:B
2.答案:B
3.解析: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还原糖的实验,大体可分以下两步:第一步是先使淀粉水解(稀H2SO4作催化剂加热);第二步是验证淀粉的水解产物为还原糖[加新制Cu(OH)2悬浊液前要先加过量的NaOH溶液,以中和稀H2SO4加热]。
答案:C
4.解析:有—CHO能发生银镜反应,A正确;苏糖与甲酸甲酯的最简式相同,B正确;有—CHO能发生加成反应,有—OH能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苏糖与葡萄糖的分子式不相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D错。
答案:D
5.解析:青苹果汁中含淀粉较多,熟苹果汁中含葡萄糖较多。
答案:C
6.解析:检验葡萄糖可利用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将其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混合后共热,看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来判定,也可借助银镜反应来检验葡萄糖。
答案:B
7.解析:由题意可知,有机物X可以是二糖或多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后,再分解为乙醇,乙醇被氧化为乙醛。乙醇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加热至不同温度,可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也可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的反应,故B错误。
答案:B
8.解析:单糖是多羟基醛或酮,而木糖醇为五元醇,不含醛基,乙醇为一元醇,故A、B、D正确,C不正确。
答案:C
9.解析:由方程式C12H22O11(蔗糖)+H2O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可知:3.42g蔗糖(0.01mol)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各0.01mol,3.24g淀粉生成葡萄糖0.02mol,生成葡萄糖和果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质量比为3∶1。
答案:D
10.解析:(2)由结构简式可以看出A、C互为同分异构体。(3)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CHO)被氧化为羧基(—COOH),所以葡萄糖酸的分子式为C6H12O7。(4)葡萄糖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和羧基,分子内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具有六元环结构的内酯,结构简式为OOHHOHOOOH。
答案:(1)消去 加成 氧化 (2)A C
(3)C6H12O7 (4)OOHHOHOOOH
11.解析:(1)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最终水解生成葡萄糖,化学方程式是(C6H10O5)n+nH2OnC6H12O6;(2)甲与乙的反应物均相同,但甲加热,乙未加热,所以甲乙实验是探究温度对淀粉水解的影响;甲中有稀硫酸,而丙中无稀硫酸,所以甲、丙是探究催化剂对淀粉水解的影响;(3)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是在酸性条件下,而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时应在碱性条件下,所以应先加入氢氧化钠中和酸后,再加入氢氧化铜,所以实验1无现象;(4)加入的碘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碘无法与淀粉反应,所以溶液变化不明显;(5)a.根据实验可知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正确;b.因为碘易升华,所以冷却后加入碘,可判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正确;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根据砖红色沉淀的产生判断产物的还原性,正确;d.唾液中含有淀粉酶,且为中性,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所以可用唾液替代稀硫酸进行实验1,可达到预期的现象,正确,答案选abcd。
答案:(1)(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
(2)温度 催化剂
(3)没有加入碱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稀硫酸
(4)氢氧化钠与碘反应
(5)abcd
12.解析:(1)淀粉遇碘变蓝色,利用此性质可检验淀粉的存在。(2)淀粉水解得葡萄糖,B是日常生活中有特殊香味的常见有机物,在有些饮料中含有B,可知B为乙醇,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得乙醇。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得乙酸乙酯,乙醇催化氧化可得乙醛。检验葡萄糖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3)无水CaCl2和碱石灰分别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二者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6mol、0.08mol,则分子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2∶3。1mol该有机物中含有碳原子4mol,氢原子6mol,设分子式为C4H6Ox,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求得x=5,则分子式为C4H6O5。
答案:(1)碘水
(2)①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取代(或酯化)
2CH3CH2OH+O22CH3CHO+2H2O 氧化
②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
(3)2∶3 C4H6O5
13.解析:(1)甘蔗渣成分是纤维素,因此A为纤维素,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醇,乙醇和氧化铜在加热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被氧化成乙酸,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乙酸乙酯,H的名称为乙酸乙酯,与其同为酯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HCOOCH2CH2CH3、HCOOCH(CH3)2、CH3CH2COOCH3。(2)根据(1)的分析,乙醇和氧化铜发生氧化反应,把羟基氧化成醛基,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CuOCH3CHO+Cu+H2O。葡萄糖是多羟基醛,能被银氨溶液氧化,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H2OH(CHOH)4CHO+2[Ag(NH3)2]++2OH-CH2OH(CHOH)4COO-+NH+2Ag↓+3NH3↑+H2O。
答案:(1)纤维素 乙酸乙酯 HCOOCH2CH2CH3、
HCOOCH(CH3)2、CH3CH2COOCH3
(2)CH3CH2OH+CuOCH3CHO+Cu+H2O
CH2OH(CHOH)4CHO+2[Ag(NH3)2]++2OH-
CH2OH(CHOH)4COO-+NH+2Ag↓+3NH3↑+H2O课时作业14 蛋白质
1.
如图是某仅含有C、H、O、N的有机物简易球棍模型。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3H8NO2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C.不能和盐酸溶液反应
D.不能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2.“克隆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找到一些特殊的酶,这些酶能激活普通体细胞,使之能像生殖细胞一样发育成个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酶具有催化作用
B.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
C.高温或重金属盐能降低酶的活性
D.酶只有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3.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及人本身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都能水解而被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制品 ④蚕丝制品 ⑤涤纶制品 ⑥锦纶制品
A.①②③B.②④
C.③④⑤D.③⑤⑥
4.将淀粉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玻璃纸袋中,扎好袋口,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相当一段时间后,取袋内液体分别与碘水、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和浓硝酸(微热)作用,其现象分别是(  )
A.显蓝色、无明显现象、显黄色
B.显蓝色、红色沉淀、无明显现象
C.无明显现象、变黑色、显黄色
D.无明显现象、红色沉淀、无明显现象
5.百服宁口服液为解热镇痛药,主要用于治疗头痛、发烧。其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该有机物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8H10NO2
B.该有机物属于α-氨基酸
C.其属于α-氨基酸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D.该有机物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6.某天然蛋白质充分水解后,能分离出有机物R,R可与等物质的量的KOH或盐酸完全反应,4.45gR可与50mL1mol·L-1的NaOH完全中和,则R的结构简式为(  )
7.酶是生物制造出来的催化剂,能在许多有机反应中发挥作用。如图所示的是温度T与反应速率v的关系曲线,其中表示有酶参加的反应是(  )
8.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
①氨基酸 ②C、H、O、N等元素 ③氨基酸脱水缩合 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 ⑤多肽 ⑥蛋白质
A.②→①→③→④→⑥→⑤
B.①→②→③→④→⑥→⑤
C.②→①→⑥→③→④→⑤
D.②→①→③→⑤→④→⑥
9.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能增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力,能控制艾滋病病毒的蔓延。已知半胱氨酸的键线式为,下列关于半胱氨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溶于水
B.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
C.与高半胱氨酸()互为同系物
D.官能团不变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
10.(1)近几年来研究认为褪黑素与人的寿命长短有关,有人把褪黑素和克隆技术并称为“二十世纪生命科学的两大发现”。褪黑素的结构简式为
,写出它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淀粉和蛋白质胶体的混合液,要检验其中蛋白质的存在,可取混合液少许,向其中加入1mL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现象是________,说明存在蛋白质;要检验其中淀粉的存在,可取混合液少许,加入________,溶液呈明显的________,说明淀粉存在;要把淀粉和蛋白质分离开,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有机物X是天然蛋白质的水解产物,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5,分子中N与C的原子个数比为1∶9,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X中所含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
(3)X分子中苯环上仅有一个侧链,且含有一个—CH2—,一个,则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X可以发生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填字母)。
A.酯化反应B.加成反应
C.消去反应D.水解反应
(4)有机反应常发生在官能团处,写出X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分子式为C18H18O2N2)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酪氨酸是一种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它的结构简式如下:
(1)酪氨酸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有________(填字母)。
A.取代反应B.氧化反应
C.酯化反应D.中和反应
(2)在酪氨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的,除酪氨酸外还有______种。
①属于氨基酸且“碳骨架”与酪氨酸相同;②与氯化铁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③氨基(—NH2)不与苯环直接相连。
(3)已知氨基酸能与碱反应,写出酪氨酸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是某蛋白质的结构片段:
(1)上述蛋白质的结构片段的水解产物中不属于α-氨基酸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蛋白质的结构片段水解后的氨基酸中,某氨基酸碳、氢原子数比值最大。
①该氨基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分子该氨基酸缩合形成环状物质的分子式为________。
③该氨基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硝基化合物且苯环上除硝基外只有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
(3)已知上述蛋白质结构片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4,则水解生成的各种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为________。
课时作业14 蛋白质
1.解析:根据C、H、O、N各原子的成键特点,该化合物为α-氨基丙酸,其分子式为C3H7N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因为分子中含有氨基,可以与盐酸反应;因为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综上所述,B项正确。
答案:B
2.答案:D
3.解析:加酶洗衣粉中加入的少量碱性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而被除去,因此,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的毛织品和蚕丝制品,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
答案:B
4.解析: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加入碘水后无明显现象,葡萄糖透过玻璃纸,而淀粉酶留在袋内,新制Cu(OH)2悬浊液受热分解显黑色,淀粉酶遇浓HNO3发生显色反应显黄色。
答案:C
5.解析:由所给结构简式知其分子式为C8H9NO2,A项错;结构中的官能团为羟基和肽键,不含—COOH和—NH2,B项错;属于α-氨基酸的同分异构体只有一种,即,C项错;因结构中含酚羟基,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项对。
答案:D
6.解析:有机物R可与等物质的量的KOH或盐酸完全反应,说明R分子中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n(R)=n(NaOH)=c(NaOH)·V(NaOH)=1mol·L-1×0.05L=0.05mol,M(R)===89g·mol-1,即此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9,因R是天然蛋白质水解的产物,故其是α-氨基酸,分子结构中应含有“”,结合相对分子质量可求得其残基的相对质量为89-74=15,显然只能是甲基(—CH3),从而确定有机物R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B
7.解析:酶在室温下对某些有机反应发挥催化作用,在30~50℃活性最强,而在稍高温度下会变性而失去催化作用,因此D图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
答案:D
8.解析:氨基酸是由C、H、O、N等元素组成的,氨基酸通过缩合而成多肽,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而形成蛋白质。
答案:D
9.解析:D错,半胱氨酸官能团不变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SH与—NH2换位,—SH和—NH2同在α C上或同在β C上。
答案:D
10.解析:(1)在酸、碱或酶存在的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2)浓硝酸是强酸,加入浓HNO3会使蛋白质变性而沉淀析出,加热时因发生显色反应而显黄色;淀粉遇碘变蓝色,实验中常利用这一性质进行淀粉的检验;利用盐析法分离,提纯蛋白质,利用渗析法提纯淀粉。
答案:(1)
(2)浓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沉淀变黄色 碘水 蓝色 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H4)2SO4或Na2SO4溶液,使蛋白质发生盐析而沉淀析出,然后过滤,从而使蛋白质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将混合液进行渗析可得纯净的淀粉胶体
11.解析:(1)由题意知X是α-氨基酸,分子中N与C的原子个数比为1∶9,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65,则1个X分子中含9个碳原子,1个氮原子,从而确定X的分子式为C9H11NO2或C9H11O2N;(3)X是α-氨基酸,—NH2与—COOH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仅有一个侧链,且含有一个—CH2—,一个,则X的结构简式为,X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1)C9H11O2N(或C9H11NO2)
(2)羧基、氨基
(3) AB
(4)
12.解析:(1)由酪氨酸的分子结构可知,分子中含有氨基、羧基、酚羟基及苯环,因此酪氨酸应该具有氨基酸、酚、羧酸所具有的性质,能发生中和反应、酯化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2)由于碳骨架相同,且含有酚羟基,侧链不变,将酪氨酸中的羟基置于邻位、间位,有2种,侧链变为“”后与—OH处于邻、间、对位的有3种,总共5种。(3)酚羟基与羧基均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答案:(1)ABCD (2)5
(3)
13.解析:(1)根据蛋白质的水解规律,可得该蛋白质的结构片段水解生成的氨基酸如下:
、H2NCH2COOH,其中不属于α-氨基酸。
(2)分子中碳、氢原子数比值最大,其分子式为C8H9NO2,两分子缩合形成环状物质时应脱去两分子H2O,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所得缩合物的分子式为C16H14N2O2;满足题意的同分异构体应有6种,分别是(六个位置上是硝基)。(3)水解生成了4种氨基酸,相应地增加了4个H2O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即水解生成的各种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为364+72=436。
答案:(1)
(2)①
②C16H14N2O2 ③6
(3)436课时作业15 核酸
1.下列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淀粉B.油脂
C.纤维素D.核酸
2.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据,下列关于核酸的结构和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核酸是一种无机酸
B.核酸的性质与蛋白质相似,不会变性
C.组成核酸的元素有C、H、O、N、P等
D.核酸是生物小分子化合物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α 氨基酸
B.利用盐析可以分离和提纯蛋白质
C.DNA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
D.R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它根据DNA提供的信息控制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4.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酸对生物体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大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B.核酸指挥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分裂,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C.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大量存在于细胞核中,决定蛋白质的合成
D.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RNA,大量存在于细胞质中,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5.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核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的单体由戊糖、磷酸基和含氮碱基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和核酸均是高分子化合物
B.NaClO溶液用作消毒剂,是因为NaClO能使病毒蛋白变性
C.蛋白质中含C、H、O、N等元素
D.戊糖(C5H10O5)与葡萄糖(C6H12O6)互为同系物
6.如图表示生物体内核酸的基本组成单元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③是尿嘧啶,则此图是组成RNA的原料
B.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③的种类
C.若②为脱氧核糖,则与②相连的③有五种
D.DNA和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
7.核酸有两种:含核糖的是核糖核酸(RNA),含脱氧核糖的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人类的基因组通过从细胞核里的DNA向蛋白质的合成机制发出生产蛋白质的指令运作,这些指令通过mRNA传送。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常见的两种核糖结构简式为环式核糖、链式核糖CH2OH—CHOH—CHOH—CHOH—CHO。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链式核糖和环式核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它们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链式核糖属于单糖
D.由链式核糖→脱氧核糖(CH2OH—CHOH—CHOH—CH2—CHO)可看成是一个氧化过程
8.如图是关于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__________;DNA水解得到__________种碱基。
(2)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促进人体胃肠蠕动的物质c是________。
(3)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时,产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肽键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9.如图为C、H、O、N、P等元素构成大分子物质甲~丙的示意图。
(1)若图中物质甲能与碘液发生反应显蓝色,则单体3为________,由物质甲生成单体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丁是由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组成的细胞器,则单体1为____________,单体2为____________。
(3)若物质丙可控制物质乙的合成,则物质丙通常为________,物质丙水解得到的糖为________。
课时作业15 核酸
1.答案:B
2.答案:C
3.解析: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答案:D
4.答案:C
5.解析: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通过肽键等相互连接形成的一类生物大分子,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单体形成的聚合物,故A正确;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病毒蛋白变性,故B正确;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有的还有P、S等,故C正确;戊糖(C5H10O5)与葡萄糖(C6H12O6)分子组成相差1个CH2O,不符合同系物的定义,故D错误。
答案:D
6.答案:A
7.解析:A项,它们的分子式相同,都为C5H10O5,但结构不同,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分子结构中都有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C项,链式核糖不能再水解,属于单糖;D项,链式核糖(C5H10O5)→脱氧核糖(C5H10O4)少一个氧,应为还原过程。
答案:D
8.解析:(1)据图分析,图中a是RNA,b是蛋白质,c是多糖。RNA是核糖核酸的缩写;DNA水解得到的碱基有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2)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多糖是淀粉,促进肠道蠕动的多糖是纤维素。(3)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和水,形成的化学键是肽键,结构简式为。
答案:(1)核糖核酸 4 (2)淀粉 纤维素
(3)H2O 二肽 
9.解析:(1)由题图可知,单体3由C、H、O组成,则可能是某种单糖,物质甲是多糖,若题图中物质甲能与碘液发生反应显蓝色,则甲为淀粉,单体3为葡萄糖;(2)若题图中丁由核糖核酸和蛋白质构成,根据所含元素可知物质乙为蛋白质,单体1为氨基酸,物质丙为核糖核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3)物质丙(DNA)可控制物质乙(蛋白质)的合成,则丙可以表示DNA,水解得到脱氧核糖。
答案:(1)葡萄糖
(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 葡萄糖
(2)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3)DNA 脱氧核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