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9 21:1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欣赏歌曲四季歌你知道下列诗句是写哪个季节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你知道下列诗句是写哪个季节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往高出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蝌蚪甩着尾巴游泳,春天就已经来临。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能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概括要点。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有关物候的科学知识;
理请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
积累词语,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优美特点,学习运用生动语言说明事物。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自然科学、地理学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读课文,积累重点词语。
翩然 孕育
簌簌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农谚
纬度 连翘
piānyùnsùnìzàiyànwěiqiáo衰草连天    ——— 鬓毛衰
连翘   ———翘尾巴
差异  ——差遣  ——差劲  ——参差
观测   ——道观
播种     耕种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shuāicuīqiáoqiàochāchāichàcīguānguànzhǒngzhòngluòlàlào本课出现的重点多音字 用5分钟的时间自由读课文,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男女同学分为两组,进行本课相关知识竞赛。大家都来动动脑必 答 题 (每题10分)什么叫物候?
什么叫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
本文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请说出理由。
1、什么叫物候?
必答题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2、什么叫物候学?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5、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6、本文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请说出理由。 是事理说明文 本文说明了什么是物候,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以及观测物候对农业生产的意义。7、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下定义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8、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9、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引用10、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是为了使说明对象的特征鲜明突出,或直观醒目,或准确生动。说明方法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多种说明方法综合使用。大家都来抢一抢要求:每人皆可抢答。答对该组加20分。 一、文章开头,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过程,里面涉及的“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如:“冰雪融化”就是一个本段哪些事物属于“大自然的语言”?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花开放
候鸟归来
植物孕育果实
果实成熟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昆虫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二、把标题改作《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大自然的语言”这个题目把大自然拟人化,用“大自然的语言”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不能。
这里运用了逻辑顺序。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
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三、第7—10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文中的顺序能否打乱?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概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现象本质逻辑顺序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 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越往高处越迟。“人问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这一点。岑参《白雪歌》写塞外风光: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请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说明,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纬度的差异。“胡天”是指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越往北,冬天来得越早,气温也越低。
南半球反之。夏天人们往往到下列地方去避暑,根据本课知识说一说为什么?北戴河
大连
青岛
庐山
昆明处于海滨,由于经度差异,夏季比内陆凉爽。海拔较高,由于高下差异,温度比低处低。选用三个以上课堂上积累的词语,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所包含的物候知识。如:“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大家都来齐动手蚯蚓路上爬,出门要赤脚。
蚱蜢扑脸,大雨不远。
泥鳅疯癫,大风暴雨在眼前。
蜘蛛添丝天放晴,蜘蛛结网大风起。
腊梅花向下开,大风卷雪登门来。
燕低飞,披蓑衣。
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雨就到。
蜻蜓高,晒得焦,晴蜓低,带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