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专题12:名著阅读
期末专题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人物 简介
寿镜吾 他是鲁迅在三味书屋的老师,是一个非常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对知识有着深厚的热爱,对教育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的形象让鲁迅对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长妈妈 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是一个非常朴实、仁慈、迷信的人。 她为鲁迅寻购《山海经》,并赠给他,展示了她的善良。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农村妇女的特点,也承载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衍太太 她是鲁迅家乡的一位妇人,因为行为不端,被鲁迅所不耻。 在《琐记》这篇文章中,衍太太被描绘为一个自私自利、喜欢搬弄是非的人,她的行为对鲁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范爱农 他是鲁迅的一位同学和挚友,性格耿直、孤傲,对权贵不屑一顾。 在文章中,范爱农的经历和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鲁迅对他的同情和尊重也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父亲 在《五猖会》中,鲁迅塑造了一个严厉的父亲形象。 他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他的决定常常让孩子感到沮丧和痛苦。
藤野先生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刻画了一个非常正直、热忱、严谨的老师形象。他对鲁迅的学习非常关心,并给予了真诚的指导和帮助。藤野先生的形象承载了鲁迅对教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无常 在《无常》中,鲁迅描述了无常这个形象,他正直善良,为人耿直。这个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的生活状态和命运。
人物形象与作品主旨的关系: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展现了鲁迅对家乡、亲人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和城市的社会风貌。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与作品主题紧密相连,通过对他们的刻画和描写,鲁迅先生表达了他对旧社会的反思和对新时代的探索。同时,这些人物形象也丰富了整部作品的情节和情感,为读者带来了更加深入的阅读体验。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人物 性格特点 相关故事情节
孙悟空 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一副钢筋铁骨,又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他生性桀骜不驯,爱憎分明,敢于挑战天宫的权威,不惮于跟十万天兵天将对阵。后来,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忠诚不贰,制服了无数的妖魔鬼怪,为取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缺点:脾气暴躁,争强好胜;好“戴高帽”,喜欢搞恶作剧。 勇闯水帘洞、闹龙宫地府、大闹天宫、囚禁五行山、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大战红孩儿、大闹黑风山、车迟国斗法、四探无底洞等。
唐僧 目标执着,信念坚定;西天取经,一路历经磨难,但无论是妖魔的威胁恐吓,还是俗世的美色与权势,都不曾动摇唐僧的取经之心;乐善好施,慈悲心怀:每遇弱者受难,他都难免悲伤落泪;每遇生灵涂炭,他都想方设法加以解救,足见其悲天悯人之心;一路西行,“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足见其对佛祖的虔敬之心。不近女色,严持佛法。但是,胆小怕事,懦弱无能;优柔寡断,没有主见;迂腐固执,是非不分。 女儿国唐僧入赘、
四圣试禅心、
三打白骨精、
黑松林逢魔等。
猪八戒 猪八戒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样子。他有很多缺点,如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说谎,贪恋女色,一遇到困难就嚷嚷着散伙等。但猪八戒也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时,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而且能干脏活累活,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憨厚淳朴,能知错就改,是一个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 猪八戒背媳妇、天庭戏嫦娥、大战流沙河、四圣试禅心、智激美猴王、大战青龙山。
沙僧 优点:少言寡语,任劳任怨;正直忠厚,信念坚定;谨守戒律,知错就改。缺点:生气不足,缺乏主见。 被贬流沙河、大战流沙河、大战青龙山、大战黄袍怪。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经典简答题
序号 答案
1 有人说《朝花夕拾》中有“小鲁迅温馨的回忆,大鲁迅理性的批判。”请结合《朝花夕拾》相关篇目内容,简析这样评价的依据。
温馨的回忆:(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2)《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3)《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2)《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3)《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2 《朝花夕拾》里除了有对人和事的颂扬,还有冷静的批判。请从《五猖会》或《二十四孝图》中举出一例,指出作者批判的内容。
示例一:《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对于“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强烈反感,他用此来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的悲惨处境。
示例二:《五猖会》中写“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心情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消失殆尽,内心痛苦,鲁迅借此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经典简答题
序号 答案
3 有人评价《朝花夕拾》“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追忆往昔,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审视过去”。请从下面两篇文章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①《五猖会》 ②《狗 猫 鼠》
示例一:《五猖会》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写“我”儿时盼望观看五猖会的急切与兴奋,以及被父亲强迫背书时的失落和苦恼;另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加以审视,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示例二:《狗 猫 鼠》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追忆童年时期“我”的小隐鼠遭受摧残的经历,交代了“我”讨厌猫的原因;另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加以审视,表达了对弱小的同情,对当权者的讽刺和憎恨。
4 《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讲述了作者的成长经历,也透露出鲁迅求学和职业的两次选择。请写出鲁迅的两次选择,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鲁迅的人生选择给了你哪些启示
①第一次他到日本学习医学,第二次是在日本看电影之后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开始弃医从文。
②启示:一个有志青年所做的人生选择,往往不是个人的选择,而是要把个人的人生和民族的前途、国家的未来结合来考忘。
5 作家钟敬文评论《朝花夕拾》:“在这些散文里,能够明显看到鲁迅清醒的理智,感觉到战斗的光芒。”请结合原著内容,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在《藤野先生》里,鲁迅写道:“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鲁迅清醒地认识到国民的麻木。还有“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表现了鲁迅坚决揭露丑陋的社会的决心和敢于战斗的精神。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经典简答题
序号 答案
1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请你结合《西游记》相关情节举一个“神魔”或“精魅”具有“人”的特性的例子。。
(1)黄狮精心存善意,开宴会需要猪羊,不是去抢,而是让两名小妖带银子去凡人的集市买;他把小妖当亲人,几次战斗之后,闻知洞府被烧,小妖被打死,悲伤过度,居然要撞崖自杀。(答出一点即可)(2)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走了定海神针,当龙王知道定海神针是宝物时又反悔,百般刁难,可以看出龙王的虚伪、吝啬。(3)无底洞的耗子精拜托塔天王为义父,是找靠山。(4)女儿国的蝎子精、狮驼岭的孔雀精、天竺的玉兔精都想嫁给唐僧,体现了人的七情六欲。(5)黄袍怪痴情于公主,如凡人一般动心动情。(6)猪八戒好吃懒做,意志不坚定,又爱占便宜,贪女色,自私自利。(7)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众猴按约定拥戴他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讲信义。
2 有同学发现:读《西游记》就像从照妖镜中看人类世界,请结合内容,说说该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读《西游记》就像从照妖镜中看人类世界。因为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手法,表现了一个千奇百怪的神魔世界,映射了现实世界。如,各种妖魔中,从天上下界为恶的非常多,让读者联想到统治阶段中残害民众的恶人。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经典简答题
序号 答案
3 《西游记》中有很多人物既保持着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请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示例一:孙悟空:动物性:长得一副猴相,雷公嘴、毛脸,具有猴子机敏乖巧、好动的习性;神的本领(神性):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神奇本领;人的特点(人性):心高气傲,容易冲动,爱捉弄人,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
示例二:猪八戒:动物性:猪八戒嘴脸和猪相似,有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等特点;神的本领(神性):天蓬元帅出身,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人的特点(人性):爱耍小聪明,爱在师父面前进孙悟空的谗言、动不动就说“散伙”等。
4 贾植芳评价《西游记》:“我把它看成一部人生的教科书……它给人以大眼光、大境界、大省悟、大触动。”结合这句话和你阅读《西游记》的体会,在公众号的平台上为《西游记》写一段80字左右的推荐语。
示例一:一部神魔小说,为何能家喻户晓,流传至今?一个四人团队,为何能历经磨难,取得真经?神魔故事揭示大现实,师徒四人渡化妖魔,成就自我成长。还等什么,快快进入《西游记》的精彩世界吧。
示例二:本期公众号向同学们推荐《西游记》。书中师徒四人虽然性格各异,但个个忠诚、勇敢,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取得真经。这是一本激励人斗志的好书,值得一读。
示例三:《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他们降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要像唐僧师徒四人一样勇往直前,才能取得生活和学习中的“真经”,快来读读吧。
精选专练
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和《西游记》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的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不平的情感。
B.第一次借扇,悟空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无影无踪,他只得向观音菩萨讨得定风丹。后来悟空再变成虫子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逼她交出了扇子,却是假扇。
C.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行者——弼马温——齐天大圣——孙悟空——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D.鲁迅和范爱农是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范爱农也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两人在东京初次见面时,因为政见相同,便成了好朋友。
【答案】A
【解析】B.有误,定风丹是灵吉菩萨给的;C.有误,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D.有误,鲁迅和范爱农初次见面时,政见并不相同。故选:A。
精选专练
2.下面对名著《朝花夕拾》《西游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有生活情趣的篇章,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
B.《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是鲁迅幼年时的保姆,鲁迅在《狗 猫 鼠》和《阿长与<山海经>》中都提到了她害死隐鼠之事。
C.《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伏魔的故事。
D.孙悟空在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路上,一直忠心不二,意志坚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离开取经队伍。
【答案】D
【解析】D.有误,“从来没有离开取经队伍”错误,孙悟空有三次离开取经队伍:第一次是孙悟空刚拜唐僧为师的时候,因为他杀了六个强盗,唐僧不满,责怪于他,悟空一气之下离开唐僧;第二次是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唐僧却受猪八戒的撺掇,认为悟空害的是好人,将悟空逐走;第三次是“真假美猴王”一回,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强盗,被唐僧逐走,后来六耳猕猴假扮悟空攻击唐僧,最后被如来佛祖识破。故选:D。
3.《朝花夕拾》中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内容,下面这段文字所属的篇名是( )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A.《父亲的病》B.《五猖会》 C.《范爱农》D.《藤野先生》
【答案】B
【解析】根据选段中父亲要求“我”背书的情节可知,文段出自《五猖会》。故选:B。
精选专练
4.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虽然都很粗拙,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B.在《父亲的病》中,名医陈莲河愚昧迷信、贪财求名。他的药方总是很奇特,比如要原配蟋蟀一对、败鼓皮丸等。医治无效后又归咎于前世的冤愆。
C.《五猖会》中,作者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借此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D.《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集,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答案】C
【解析】C.有误,《五猖会》中,鲁迅先生想表达的是:不要强制孩子读死书、死读书,不要摧残孩子们玩乐的天性。《无常》中,无常表达了作者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故选:C。
精选专练
5.对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B.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
C.《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
D.《朝花夕拾》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不多,最突出的是衍太太,刻画了一个文化水平低但善良、质朴的农村妇女形象。
【答案】D
【解析】D.有误,衍太太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都有提及。衍太太让鲁迅看到了人性中的丑陋和阴险、伪善和欺骗,她是一个阴险狡诈、自私自利、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人。选项中“一个文化水平低但善良、质朴的农村妇女形象”有误。故选:D。
精选专练
6.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吴承恩创作的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B.《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散文集,收录其创作的10篇散文。
C.《西游记》: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宋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D.《朝花夕拾》: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
【答案】C
【解析】C.有误,“宋代”有误,应为:唐代。故选:C。
精选专练
7.下面是对《朝花夕拾》内容或主题的理解,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朝花夕拾》写的虽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
B.长妈妈对鲁迅倾听美女蛇故事的专注神情印象深刻,后又见鲁迅痴迷于神话图像,于是托人买来了绘图的《山海经》,以此补偿杀死隐鼠之过。
C.表达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喜爱、对儿童天性被束缚的无奈和厌烦。
D.批判封建社会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答案】B
【解析】B.阿长主要出现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深切关爱着鲁迅,亲自为他买来了《山海经》,并非是“托人买来”的,也不是为了以此补偿杀死隐鼠之过;
故选:B。
精选专练
8.在《朝花夕拾》的阅读分享会上,以下哪位同学的发言不准确呢( )
A.鲁迅常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比如只用寥寥几笔,就从“身形、须发、眼镜”三个方面,勾勒出了寿镜吾先生的形象。
B.《范爱农》和《藤野先生》,不但回忆了作者的求学经历,也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
C.本书中,鲁迅对儿童教育的体验非常不好,可见,相关章节对当今教育,其实没什么意义。
D.本书的语言,时而简洁舒缓,时而讽刺犀利,很多独创的表达在散文史上具有典范性。
【答案】A
【解析】C.有误,本书中,鲁迅对儿童教育的体验非常不好,这恰恰给我们当今的教育提供了借鉴意义,比如应当学会理解儿童追求自由的心理和爱玩的天性,要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儿童读物应当经过认真筛选,符合儿童认知心理等等,并非对当今教育没有意义。故选:C。
精选专练
9.下列对《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对鲁迅倾听美女蛇故事的专注神情印象深刻,后又见鲁迅痴迷于神话图像,于是托人买来了绘图的《山海经》,以此补偿杀死隐鼠之过。
B.《二十四孝图》中批判了批判封建社会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C.《五猖会》写鲁迅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文中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与儿子的隔膜,以及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都给我们留下了思考。
D.在《狗 猫 鼠》一文中,鲁迅写了他“仇猫”的原因:残忍,一副媚态,吵到了自己,以为吃了“我”的隐鼠。
【答案】A【解析】A.有误,应该是“鲁迅对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印象深刻”;另外,长妈妈告假回家,为鲁迅买来了《山海经》,并非“托人买来”。“以此补偿杀死隐鼠之过”这个说法错误。故选:A。
精选专练
10.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长的性格特点是朴实、迷信、细致入微。
B.《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撰写的一部小说集。
C.《五猖会》中,正当我欢天喜地准备去关东看五猖会时,父亲却要“我”背《论语》。
D.《<二十四孝图>》忆述了作者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答案】D
【解析】A.有误,阿长不拘小节,并不细致。
B.有误,《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C.有误,《五猖会》中,父亲要“我”背的是《鉴略》。
D.正确。故选:D。
精选专练
11.阅读《朝花夕拾》,回答下列问题。
鲁迅笔下人物众多,你在阅读完《朝花夕拾》后,对里面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分类,下列不能归入“‘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一类的人物是( )
A.藤野先生 B.长妈妈 C.寿镜吾先生 D.衍太太
【答案】D
【解析】衍太太是一个尖酸刻薄的人,鲁迅对她是批判的,所以不能归入“温馨的回忆”。故选:D。
精选专练
12.下列不能作为《朝花夕拾》推荐语的一项是( )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家人们一起咏雪,很好玩。C.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D.这书像人物画卷,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答案】B
【解析】B.有误,《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描述了谢道韫小时候和家人一起咏雪,《朝花夕拾》中并未记录鲁迅先生小时候和家人们一起咏雪。
故选:B。
精选专练
13.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内容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鲁迅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夹杂着有趣的议论和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B.《<二十四孝图>》——鲁迅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C.衍大太是一个善良、朴实、疼爱孩子、精通礼节的人,鲁迅在《父亲的病》《琐记》《狗 猫 鼠》中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D.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范爱农,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回国后,两人成为好朋友。后来,鲁迅还因他溺水身亡感到悲伤。
【答案】C
【解析】C.有误,衍大太是一个尖酸刻薄的人,鲁迅在《父亲的病》《琐记》《狗 猫 鼠》中表达了对她的讨厌。故选:C。
14.阅读《朝花夕拾》后,同学们就作品内容、人物形象、阅读方法等进行了交流,其中表述恰当的是哪一项 ( )
A.《朝花夕拾》展现了一幅幅浓郁的江南乡镇的风俗画,比如出嫁儿女的归省、过年的规矩、迎神会的盛况、目莲戏的热闹、月夜归航偷豆等。
B.《朝花夕拾》写于一九二六年,共十篇。其中《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等七篇,为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的文字。《藤野先生》《<二十四孝图>》等三篇,写的多为孩童之事,读来令人兴味盎然。
C.阅读回忆性散文集,应该关注作者的叙述视角,错综的叙述视角可以展现出作者更加丰富复杂的情感。例如《朝花夕拾》,全书以“童年鲁迅”的视角进行叙述,在回忆往事中流露出作者浓浓的温情,也表现了作者理性的思考。
D.《朝花夕拾》中有些篇章前后关联,如写阿长,除了《阿长与<山海经>》,还有《狗 猫 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再如写父亲,除了《父亲的病》,还有《五猖会》。阅读时注意前后勾连对比,可以更全面立体地感知人物。
【答案】D【解析】A.有误,月夜归航偷豆是社戏中的情节,出自《呐喊》。B.有误,《朝花夕拾》写于一九二六年,共十篇。其中《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等七篇,写的多为孩童之事,读来令人兴味盎然。《藤野先生》《<二十四孝图>》等三篇,为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的文字。C.有误,,《朝花夕拾》描写了鲁迅青年、少年时期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同时也立体地展现了他性格、志趣形成的过程。本书主要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叙述的,即通过儿童的视角认识社会现实,童趣中带有深刻的疑问和思考,但同时这也是鲁迅成年后写的,所以文中又夹杂了成年鲁迅的思维和批判。部分文章,如《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写于留学日本时期,因此选项中提到的全书以“童年鲁迅”的视角进行叙述的说法不正确。故选:D。
精选专练
15.关于《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 猫 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前半部分写阿长的粗鄙,是为了突出后半部分阿长对“我”的无私关爱。
D.《琐记》《范爱农》两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答案】B
【解析】B.有误,在《五猖会》中,待“我”背完书,对去“看会”,已觉索然无味了。文章写了“我”对父亲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感受的无奈和厌烦。因此B项中“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不正确。故选:B。
精选专练
16.阅读了名著《朝花夕拾》,你会感怀于鲁迅的挚友范爱农,在《范爱农》一文中,鲁迅追述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记录了他们由误会到相识相知的过程。下列事件不属于《范爱农》一文的是( )
A.匿名信事件 B.酒楼里叙旧
C.报馆案风波 D.因溺水而死
【答案】A
【解析】A.不属于,匿名性事件是在鲁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中提到的一件事,讲的是是鲁迅在考试中没有挂科,而当时的日本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不挂科,就认为就藤野先生给鲁迅提前泄题,于是写了一封匿名信嘲讽鲁迅先生。故选:A。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1926年,鲁迅先生先后撰写十二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B.《<二十四孝图>》中让作者深感有性命之虞的是“卧冰求鲤”“陆绩怀橘”。最使作者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C.鲁迅笔下的“无常”“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D.《朝花夕拾》中提到鲁迅先生坚决支持白话文的文章是《琐记》。
【答案】C
【解析】A.有误,《朝花夕拾》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
B.有误,《<二十四孝图>》中让作者深感有性命之虞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D.有误,《朝花夕拾》中提到鲁迅先生坚决支持白话文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故选:C。
精选专练
18.下列有关《朝花夕拾》和《西游记》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十篇回忆性散文,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文章,可借此了解鲁迅幼年到青年成长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C.《西游记》全书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其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卧冰求鲤等故事情节扣人心弦。
D.《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答案】C
【解析】C.有误,卧冰求鲤不属于《西游记》故事情节,出自《二十四孝图》。故选:C。
精选专练
19.下列关于《朝花夕拾》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二十四孝图》写鲁迅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近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的“孝道”的批判。
C.《琐记》一文,作者先是写了衍太太种种虚伪可厌的行径,接着又回忆了他在雷电学堂、路矿学堂学习的愉快经历,以及珍贵的同学情谊。
D.《范爱农》一文,范爱农因为没有学费被迫回乡,并一直被轻视、排斥和伤害,但他为人孤傲、正直,不满黑暗社会,最后落水遇难。
【答案】C
【解析】C.有误,作者先是写了衍太太种种虚伪可厌的行径,接着又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故选:C。
精选专练
20.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和《西游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常出现对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五猖会》《无常》。
B.《朝花夕拾》中提及较多的人物主要有恩师、父亲、朋友和阿长。
C.《西游记》叙述唐僧在女儿国的经历,意在突出唐僧的坚定意志。
D.《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富想象力的章回体长篇科幻小说。
【答案】D
【解析】D.有误,《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富想象力的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故选:D。
2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和《西游记》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朝花夕拾》里的《五猖会》一文,父亲责令我去看五猖会前背《天演论》,让我无比沮丧,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B.《朝花夕拾》最初在《新青年》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所作的抒情性散文集。共10篇。
C.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悟空——齐天大圣——弼马温——孙行者——斗战胜佛,其中孙悟空的法号是唐僧取的。
D.《西游记》明代吴承恩所著,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答案】D 【解析】A.有误,《朝花夕拾》里的《五猖会》一文,父亲责令我去看五猖会前背《鉴略》。B.有误,《朝花夕拾》最初在《新青年》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C.有误,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其中孙悟空的法号是唐僧取的。故选:D。
精选专练
22.下列关于《西游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前七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
B.《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小说主要叙述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得以修成正果的故事。
C.《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原为管理天界三军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山为妖,后经太白金星点化,保唐僧取经,修成正果。
D.《西游记》构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塑造了一群神话人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姜太公钓鱼”等情节也是耳熟能详。
【答案】B
【解析】A.有误,《西游记》的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
C.有误,猪八戒是经观音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修成正果;
D.有误,“姜太公钓鱼”不是《西游记》中的故事。故选:B。
精选专练
23.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
B.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图>》中,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C.《西游记》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施耐庵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唐代的社会现实。
D.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回忆了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
【答案】C
【解析】C.有误,《西游记》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吴承恩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唐代的社会现实。故选:C。
精选专练
24.对名著《西游记》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想象力的作品之一,作者是吴承恩。
B.《西游记》主要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魔,历经重重困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
C.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行者。他忠贞不二,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
D.猪八戒又叫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误投猪胎。他有很多缺点,如好吃懒做、爱占便宜等,但不失忠勇和善良,大战红孩儿时,是悟空的得力助手。
【答案】D
【解析】D.有误,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猪八戒已经被红孩儿捉起来了,所以在这个故事情节里,猪八戒不是助手。故选:D。
精选专练
25.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四圣试禅心”这一情节中,如来佛祖欲试唐僧师徒的取经意志是否坚定,和黎山老母、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分别化为四个漂亮的女儿,欲招唐僧师徒四人为女婿、唐僧、悟空和沙僧不为所动,只有猪八戒迷恋女色,被如来佛祖吊在树上教训。
B.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范爱农,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后来,鲁迅还因范爱农溺水身亡感到悲伤。
C.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主要记叙、描写了作者童年时期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种不同的生活。
【答案】C
【解析】A.有误,结合原著《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可知,观音菩萨和黎山老母、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变作母女试探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之志是否坚定。选项中“如来佛祖”“四个漂亮的女儿”表述错误。
B.有误,初见范爱农,听了范爱农的话,“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所以“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这个说法有误。D.有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散文。故选:C。
精选专练
26.下列对《西游记》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行者——弼马温——齐天大圣——孙悟空——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B.平顶山莲花洞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欲捉拿唐僧,并有葫芦、净瓶、宝剑、扇子、魔绳五件宝器,神通广大。悟空与之斗智斗勇,屡经磨难,才降伏他们。
C.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了王后娘娘。
D.“三调芭蕉扇”中,“第二调”是孙悟空变成小虫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从而向铁扇公主借到一把假扇子。
【答案】C【解析】A.有误,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B.有误,应是平顶山莲花洞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欲捉拿唐僧;D.有误,应该是“第一调”是孙悟空变成小虫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从而向铁扇公主借到一把假扇子。故选:C。
精选专练
27.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其中的十一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叙兼议论。
B.《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奶妈。文章记述了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C.《西游记》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
D.猪八戒也是《西游记》中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七仙女,被贬下凡,错投猪胎。
【答案】C
【解析】A.有误,《朝花夕拾》共有十篇文章,不是十一篇;
B.有误,《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不是奶妈;
D.有误,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故选:C。
精选专练
28.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和《西游记》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父亲的病》中写到,作者为父亲先后找过两位名医治病,两位名医都开出了一些奇怪的药方,都没有治好父亲的病。
B.《二十四孝图》中写到,作者收到《二十四孝图》这本薄薄的小书时高兴极了,然而接着就是扫兴,因为发现“孝”是如此之难。
C.在黄风岭,唐僧被虎先锋摄往洞中。悟空、八戒打死了虎先锋,但是斗不过黄风怪,后来悟空请来文殊菩萨用定风丹降服了黄风怪。
D.在宝象国,黄袍怪将唐僧变为猛虎,八戒听闻黄袍怪厉害,吓得要回高老庄,白龙马劝他去找悟空,但这时孙悟空已经被唐僧赶走了。
【答案】C
【解析】C.有误,黄风怪是悟空请来灵吉菩萨以定风丹与一柄飞龙宝杖降服的。故选:C。
精选专练
29.下列关于名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B.《西游记》中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
C.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二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D.《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答案】C
【解析】C.有误,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不是二十篇。故选:C。
精选专练
30.下列有关《西游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B.全书故事引人入胜,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C.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号人物,小说中老莱娱亲、大闹天宫、大战流沙河、三打白骨精等情节都以他为主角。
D.这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答案】C
【解析】C.有误,“老莱娱亲”出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故选:C。
精选专练
31.下面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其中《五猖会》《无常》都反映了鲁迅家乡赛会的风俗。
B.在《朝花夕拾》中,鲁迅提到了三本在他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书:一本是长妈妈为他买的《山海经》;一本是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偏要他背的《鉴略》;一本是在矿路学堂如饥似渴阅读的《天演论》。
C.《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悟空——齐天大圣——弼马温——孙行者——斗战胜佛。“孙悟空”是唐僧给他起的,“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D.《西游记》中“孙行者一调芭蕉扇”遭拒是因为孙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收服了罗刹女之子红孩儿。
【答案】C【解析】C.有误,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孙悟空是菩提祖师给他起的。故选:C。
精选专练
32.下列有关《西游记》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眉老佛原本是东来佛祖笑和尚弥勒佛的童子,他趁佛祖不在家时,偷了金钹、紫金葫芦两件宝贝,下界成精。
B.孙悟空在朱紫国行医,因国王不见生人面,悟空便悬丝问诊,在尾上拔了三根毫毛,变作三条丝线。
C.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过比丘国,发现国王被妖魔所缠,身染重病,昏庸的国王听信妖言,治病要用一千多个女孩的心肝做药引。
D.在车迟国,虎力、牛力、羊力三个妖精因祈雨救旱有功做了国师,国王敬道灭僧。孙悟空与三个妖精斗法,一一挫败他们,使它们现出了原形。
【答案】B
【解析】A.有误,偷了金钹、人种袋两件宝贝;
C.有误,治病要用一千多个男孩的心肝做药引;
D.有误,虎力、鹿力、羊力三个妖精因祈雨救旱有功做了国师。
故选:B。
精选专练
33.下列名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收服的第一个徒弟是压在五行山下的石猴,并为其取名为孙悟空。
B.《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林庚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鲁迅称之为“童心之作”。
C.《二十四孝图》中,通过写“老莱娱亲”和“程门立雪”的故事,引发了对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父亲的病》中因庸医陈莲河乱开药方导致父亲去世,鲁迅决定到他乡求学,想学医救民。
【答案】D
【解析】A.有误,菩提祖师给石猴取名孙悟空;B.有误,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称之为“童心之作”;C.有误,没有“程门立雪”,应该是“郭巨埋儿”;故选:D。
精选专练
34.下面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B.《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写了“我”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时的感受,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C.《西游记》以丰富想象描绘奇异神魔世界的同时,也借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途中斩妖除魔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D.《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得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猪八戒骗了回去。
【答案】B
【解析】B.有误,并不是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而是批判了封建孝道。故选:B。
精选专练
35.读《朝花夕拾》,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 ),二是描绣像。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 》,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 》,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长辈馈赠,阿长买的。
【答案】收集图书 二十四孝图 山海经
【解析】
读《朝花夕拾》,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收集图书,二是描绣像。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二十四孝图》,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山海经》,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长辈馈赠,阿长买的。
36.请参考表中示例完成阅读记录单。
【答案】(1)五行山 五行山
(2)在《朝花夕拾》中鲁迅离开S城前往南京新式学堂,学习新知识,后又前往日本仙台学医,因看到中国人的麻木,深感学医无法挽救中国,故弃医从文,回国后以笔为刃,成为一名民主斗士。地点的转换,可以读到鲁迅不同的人生经历、思想转变。我们也看到了鲁迅最终明确了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
精选专练
37.结合《朝花夕拾》原著或你对鲁迅的认识,谈谈父亲的病对鲁迅先生的人生产生的影响。
【答案】示例:《朝花夕拾》记录有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而《父亲的病》回忆鲁迅为父寻医治病的情景,在父亲因庸医愚昧乱治而去世后,鲁迅认识到中国封建迷信的严重,毅然到日本求学从医。但后来为了救国图存,弃医从文,投入到文化救国运动中。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围绕名著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示例:《朝花夕拾》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在《父亲的病》这篇文章中,鲁迅看着父亲在中医、庸医的治疗下痛苦地死去,揭露了当时一些中医的故作高深、草菅人命,表达了对他们的讽刺和批判。正是因为父亲的遭遇,鲁迅对中医产生了怀疑、否定,故在后来的人生道路选择上先是选择去日本学西医,希望能够用西医治疗中国人的身体,但是后来在日本学习时发现,中国人病的不是身体,更是头脑,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展现了他们的麻木、冷漠、愚昧,面对侵略者不知道反抗,而是被驱使和利用,于是又弃医从文,要用文字来医治中国人的心灵。
精选专练
38.请根据下面语段的内容,填空。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 》,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 》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 》中,鲁迅写了他在日本的医学导师,这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但对工作极其认真的先生,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写出了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
【答案】旧事重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写了他在日本的医学导师,这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但对工作极其认真的先生,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写出了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
39.孟锦同学有两道名著题不会解答,请你帮他作答。
(1)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 无常》一文中赞叹道:“一切鬼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我们不变鬼则已,如果要变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较的相亲近。”“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请结合文中“无常”的自述,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慨叹。
(2)李卓吾评点《西游记》:“灵台方寸,心也。一部《西游》,此是宗旨。”西行之路也是孙悟空的修心之路。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比较孙悟空“被拒绝”或“被误解”后的表现,分析他的心灵成长。
A.被拒绝:索宝水晶宫——三借芭蕉扇 B.被误解: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
【答案】(1)鲁迅发出这样的慨叹,是因为“无常”本是勾魂使者,却又极富善心,但是他的善良却遭到阎王的误解,被扣上“得钱买放”的罪名“捆打四十”,他既有极善的同情心,又必须服从阎王的旨意,他的内心极为矛盾和痛苦。经过思索,他决定恪守本职工作,不再宽纵:“那怕你,铜墙铁壁!那怕你,皇亲国戚!”(2)示例一:我选A。孙悟空向龙王索要兵器不成,就不依不饶,直至找到金箍棒;后又索要披挂,再遭拒绝,便以在龙宫试金箍棒相威胁。借芭蕉扇时,孙悟空被铁扇公主拒绝,便先钻进她的肚子,后化成牛魔王,智取扇子。孙悟空从粗鲁、蛮不讲理到善用智慧、通达人情,心智更加成熟。
示例二:我选B。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屡遭误解,他做了辩解,并表示不愿离开,但误解仍未消除,最终忍气回到花果山。在“真假美猴王”这一情节中,孙悟空又被误解,于是他先后请观音、玉帝、唐僧、地藏王、如来佛祖等为自己辨明真身,并请观音澄清真相,终于重回取经队伍。由此可见,孙悟空办事更老练、人情更通达、目标更坚定。
精选专练
40.有几位同学想买《朝花夕拾》,请你为他们简单介绍这本书。(80字左右)
【答案】《朝花夕拾》是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重提,以及对所处的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注,他将回忆与现实交织起来,真切地宣示自己的瞬间感受和内心情感的流程,那些在鲁迅生活历程中曾留下印记的人和事都一一流泻于笔端。在《朝花夕拾》这本书中,可以了解鲁迅在过往的生活中有快乐,也有悲伤,也可以知道鲁迅在生活中的一些给予他帮助的人。
【解析】注意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语言特点、后世影响、阅读感受等方面来写,至少涉及两个方面,推荐给朋友。要注意结合名著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推荐。
41.一个好的书名,往往内涵丰富,《朝花夕拾》就是这样的书名。请任举其中一篇来谈谈你对此书名的解读,150字左右。
【答案】《朝花夕拾》,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喻指鲁迅晚年回忆青少年时期的人和事,并抒发自己的情思。书名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和文章的体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作者写了奇趣无穷的百草园,写了既受束缚又有可嬉耍后园、可趁先生入神时乘机偷乐的三味书屋,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如《五猖会》这篇散文写了童年鲁迅对五猖会热切向往,写了因父亲强迫背书而扫兴、无奈和厌烦的感受,最终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却感觉五猖会也没什么意思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解析】鲁迅《朝花夕拾》书名中“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作答时,列举篇目要正确,文体要关联“回忆散文”,内容要对应所选篇目或涉及“过去、童年、青春”等,写作价值要关联“中年回顾、现实思考及未来忧思”等。如,《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琐记》记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精选专练
42.阅读下面《西游记》片段节选,回答问题。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又问:“那方有经?”八戒道:“西方有经。”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
(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1)这段对话选自《西游记》中 一调芭蕉扇 这一故事情节,从中可以看出唐僧在遇到到困难时仍然 目标明确、立场坚定 的品质。
(2)《西游记》中很多人物既保持着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请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答案】(1)一调芭蕉扇 目标明确、立场坚定
(2)示例一:孙悟空 动物性;长得一副猴相,雷公嘴、毛脸,具有猴子机敏、乖巧、好动的习性;神的本领(神性):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神奇本领;
人的特点(人性):必高气傲、容易冲动、爱捉弄人,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教条等。示例二:猪八戒动物性:猪八戒嘴脸和猪相似,有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等特点;
神的本领(神性);天蓬元帅出身,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人的特点(人性):爱耍小聪明,爱在师父面前进孙悟空的谗言,动不动就喊“散伙”等。
43.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甲】A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巍然不动。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扇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那A又扇两扇。果然不动。A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
【乙】只见A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A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
【丙】行者探到喉咙之上见了道:“嫂嫂,我既饶你性命,不在腰肋之下搠个窟窿出来,还自口出。你把口张三张儿。”那A果张开口。行者还作个蝶蠑虫儿,先飞出来,丁在芭蕉扇上。那A不知,连张三次,叫:“叔叔出来罢。”行者化原身,拿了扇子,叫道:“我在此间不是?谢借了!谢借了!”
(1)三段文字都选自明代作家 吴承恩 的名著《西游记》,文字中的A是 铁扇公主 。
(2)【甲】段中孙悟空面对扇子扇为什么能“巍然不动”?
(3)结合全书,说说孙悟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
(1)吴承恩 铁扇公主
(2)因为孙悟空从灵吉菩萨那里得到了一粒定风丹。
(3)聪明(或:机智、有智谋)。乙段中悟空变成小虫躲在茶沫下,趁机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去制服她;丙段中悟空从铁扇公主肚子里出来时,怕她咬,让她张三次口。
精选专练
44.(1)在叙述中插入诗词,是《西游记》行文的一个特点。下面是从《西游记》中摘录的有关孙悟空的诗句,请概括出相应的故事情节。
A.渴饮嫆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天灾苦困遭磨折,人事凄凉喜命长。
B.棒架威风长,枪来野性狂。一个是混元真大圣,一个是正果善财郎。
(2)《西游记》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被孙悟空直接打死的妖魔鬼怪并不多,被太上老君、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收走的倒是不少。请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看法。
【答案】(1)A.被定五行山 B.大战红孩儿
(2)这一现象体现了人们与社会对犯错之人的包容与拯救之心,给予犯错之人一个改过自新、向善求美的机会,让整个故事少了一份血腥,多了一些温情。
【解析】(1)本题要结合诗句筛选《西游记》的有关孙悟空的故事情节。
A.“渴饮嫆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天灾苦困遭磨折,人事凄凉喜命长。”写的是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五指山的情节。B.“棒架威风长,枪来野性狂。一个是混元真大圣,一个是正果善财郎。”写的是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情节。(2)本题考查观点。题干问的是你怎样正确看待被孙悟空直接打死的妖魔鬼怪并不多,被太上老君、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收走倒是不少这一现象;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分析,作者宣扬的是向善求美的思想作答即可。
精选专练
45.团队的胜利,凝聚着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努力与付出。《西游记》中取经团队之所以能够成功,可以说是“一个都不能少”。请参考示例,结合《三调芭蕉扇》的具体情节,说说唐僧师徒“一个都不能少”的体现。
示例:黄袍怪将唐僧变做老虎囚禁笼中,白龙马为救师父,受伤潜入水中。八戒来到花果山,用激将法请回孙悟空,悟空与八戒双战黄袍怪才得以救回师傅。在此过程中,唐僧取经意志坚定,遇到困难也不退缩,悟空神通广大,八戒关键时候聪明机智,沙僧誓死守护师父,白龙马勇敢无 畏,可以说是“一个都不能少”。
【答案】唐僧师徒受阻火焰山,悟空从罗刹女手中骗得真扇,又被牛魔王骗回;唐僧派八戒助力,众神协助大败牛魔王,调得真扇,得以过山。在此过程中,唐僧意志坚定,悟空百折不挠,八戒鼎力相助,沙僧守护师父,可以说“一个都不能少”。
【解析】根据“一个都不能少”的主题可知作答本题时应根据情节分析出人物在情节中所发挥的作用。例如:师徒三人去到宝象国,国王思念女儿,恳请八戒、沙僧上山降妖。二人不是妖怪对手,沙僧被擒,八戒逃回馆驿。黄袍怪变做俊俏郎君,去国中拜见岳父,并施展妖法,将唐僧变做老虎囚禁笼中。白龙马为救师父,变作宫女,伺机刺杀黄袍怪,却力不能胜,受伤潜入水中。八戒来到花果山,用激将法请回孙悟空,悟空与八戒双战黄袍怪才得以救回师傅。在此过程中,唐僧取经意志坚定,遇到困难也不退缩,悟空神通广大,八戒关键时候聪明机智,沙僧誓死守护师父,白龙马勇敢无畏,可以说是“一个都不能少”。
46.你所在班级举办《西游记》知识竞赛,请你依据要求作答。
(1)“他神通广大,会72般变化:妻子擅长灭火,儿子却擅长放火”,他是 (人名)。
(2)请说出《西游记》一则以沙僧为主角的故事。
(3)下面图片描述的《西游记》回目中,猪八戒有哪些突出贡献?
【答案】
(1)牛魔王
(2)示例一:悟沙僧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流沙河;
示例二:红孩儿捉去了唐僧,八戒和悟空提出散伙的话,沙僧一听,便“打了一个失惊,浑身麻木”,劝说八戒坚定心性。
(3)与悟空合战蟒蛇精,并变成野猪将八百里七绝山的稀柿沟拱开了一条大路。
精选专练
47.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出来的《西游记》部分“取经路线及对应故事”图,请补全空缺内容。
【答案】①三打白骨精 ②大战红孩儿 ③三调芭蕉扇
【解析】①《西游记》的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故事发生的地点就是白虎岭,所以填写的相应情节是三打白骨精。
②“火云洞”洞主是红孩儿,所以相应的情节是大战红孩儿。
③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芭蕉扇可以扇灭。由此引出与铁扇公主间发生的故事,所以情节是“三调芭蕉扇”。
精选专练
48.名著阅读。
(1)《西游记》是 (朝代)的 (作者)写的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其中重点描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个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有人认为他大闹天宫和大闹黑风山这两个情节都体现了他勇于反抗的精神,你认同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小说的相关内容简要阐述。
【答案】(1)明代 吴承恩 (2)不赞同。在《大闹天宫》这一章节中,十分鲜明地体现了孙悟空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中,他被骗到天庭,屡遭羞辱,大搅蟠桃会,偷御酒,吃仙丹,勇斗神兵,虽败犹荣。但在大闹黑风山中,和熊怪难决胜负,请观音帮忙,不足以体现勇于反抗,更表达了他的智慧。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西游记》是明代的吴承恩写的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其中重点描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结合小说的相关内容简要阐述即可。在《大闹天宫》这一章节中,十分鲜明地体现了孙悟空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中,他被骗到天庭,屡遭羞辱,大搅蟠桃会,偷御酒,吃仙丹,勇斗神兵,虽败犹荣。但在大闹黑风山中,和熊怪难决胜负,请观音帮忙,不足以体现勇于反抗,更表达了他的智慧。
49.请根据《西游记》中《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孙行者调芭蕉扇的目的是什么?
(2)在“一调芭蕉扇中”,主要显示了孙悟空哪两种本领?
(3)你喜欢故事中的孙悟空吗?说说理由。
【答案】(1)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途中,途经火焰山,孙悟空只有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的大火,才能通过。 (2)筋头云;变化。
(3)示例一:喜欢,孙悟空的本领非常大,他能上天入地,还有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让人十分羡慕。
示例二:喜欢,孙悟空由一双火眼金睛,任何妖怪不管变成什么模样,都能被他一眼识别出来。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途中,途经火焰山,孙悟空只有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的大火,才能通过。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在“一调芭蕉扇中”,主要显示了孙悟空筋斗云飞越之远和七十二变。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写出喜不喜欢孙悟空并阐述理由即可。例如喜欢,孙悟空忠心耿耿、疾恶如仇的性格也让人喜欢。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一直保护着唐僧,遇见妖怪、强盗就开打。
精选专练
50.高尔基曾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请结合《西游记》具体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运用想象丰富故事情节的。
【答案】示例:《西游记》的想象建立在神话故事上,富有神秘色彩。如石猴是由石头孕育出来的,虽不符合科学常理,但是一种大胆新奇的想象。作者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迢遥的西方取经途中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幻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成的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衬托了无情的山川险 阻,并以降妖伏怪歌颂了取经人排除万难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人战胜自然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宣扬了惩恶扬善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及写作手法的把握。《西游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吴承恩,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归来共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它是我国神魔小说的典范。比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让我印象深刻且异乎寻常。他是一只石猴,具有超凡的能力和拥有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这意味着孙悟空可以将自己变成任何形态,无论是人、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体。他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改变自己的外貌和形态。这个细节超越了现实生活中人类的限制,赋予了孙悟空无穷的变化可能性和惊人的能力,使他成为故事中最具特色和颇具魅力的角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