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含解析) 基础检测题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含解析) 基础检测题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0 00:1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3.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基础检测题-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一、单选题
1.食品安全、资源充分利用、保护环境备受关注,下列做法与此理念相违背的是( )
A.食品中大量添加苯甲酸钠等防腐剂,可有效延长其保质期
B.“地沟油”可以制成生物柴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发展光伏发电等高效清洁能源,缓解能源危机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汽油的质量,对减轻雾霾很有必要
2.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A.N2 B.NO C.NO2 D.SO2
3.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实施的是
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SO2污染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发速度,提倡使用化石燃料
4.在垃圾分类的标志中,如图为
A.可回收物标志 B.其他垃圾标志
C.厨余垃圾标志 D.有害垃圾标志
5.2009年12月18日闭幕的哥本哈根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解决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想办法降低“温室效应”现象。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因此,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有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②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③采用节能技术 ④利用太阳能、风能
A.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设备工作时,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是
A.风力发电机 B.干电池
C.燃气灶 D.太阳能热水器
7.化学与生活、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常用明矾、硫酸铁等物质来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质
B.硅单质可作为制造宇宙飞船太阳能电池帆板的主要材料
C.硫酸铜溶液可用来浸泡蔬菜,以保持蔬菜的新鲜
D.提倡使用共享单车,目的是为了降低碳排放
8.PM2.5 指标已列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API)。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更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灰霾主要由PM2.5组成
B.PM2.5 颗粒直径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吸附有毒物会增强它的毒性
C.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
D.空气污染指数(API)的数值越大,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9.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选项中围绕科技新闻的相关阐述错误的是
选项 科技新闻 相关阐述
A 以芝麻壳为原料,制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 芝麻壳的主要成分是油脂
B 通过光热效应,将香蕉皮分解为多孔碳和氢气 天然生物质转化为新能源,实现废物利用
C C60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导电、高硬度的非晶态碳玻璃 碳玻璃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D 用紫外线作能源、氯化铝作催化剂,将废弃聚苯乙烯塑料转化为更有价值的产品 聚苯乙烯的链节为
A.A B.B C.C D.D
10.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我国的页岩气储量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可采储量有1275万亿立方英尺。这些储量足够中国使用300多年,有关页岩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页岩气属于清洁能源 B.页岩气属于一次能源
C.页岩气属于一种新能源 D.页岩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电解质 B.稀豆浆——分散系
C.Na2O2——碱性氧化物 D.CO2——大气污染物
12.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B.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遏制雾霾天气发生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中发生了置换反应
D.在“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中,“星桥铁锁开”没有涉及化学变化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较,冰的能量低
C.同温同压下,在常温和点燃条件下的不同
D.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高低,决定了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
14.“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
B.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C.加大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使用,有利于“碳中和”
D.采用合适的技术将含碳温室气体转换为含碳固体,是科学研究的方向之一
15.我国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为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口号。下列节约化石能源的措施不切实际的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 B.充分利用风力和水力发电
C.提高能源利用率 D.不使用含碳的能源
16.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获得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能是二级能源 B.水力是一级能源
C.天然气是二级能源 D.水煤气是二级能源
17.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化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84消毒液、医用酒精、过氧乙酸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B.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一起使用,消毒效果更佳
C.口罩中间的熔喷布具有核心作用,其主要原料为聚丙烯,属于有机化合物
D.医用外科口罩用完后应投入有如图标志的垃圾箱
18.“绿色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使原子充分利用,不产生污染物。下列化学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制Cu(NO3)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B.制Cu(NO3)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制CuSO4:2Cu+O22CuO;CuO+H2SO4(稀)=CuSO4+H2O
D.制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
19.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开发新型清洁能源是有效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B.应大力研发将CO2转化为高价值化学品的新技术
C.CO2 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D.“碳中和”就是把生成的CO2变成不含碳物质
20.为了改善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B.淘汰落后产能,将污染严重的企业从城市迁往农村
C.控制城市机动车持有量,实行机动车限号行驶
D.倡导绿色化学理念,努力实现“原子经济”
21.下列燃料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乙醇 B.沼气 C.石油 D.生物柴油
22.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中过度排放有关物质引起的。下列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不相关的是
A.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B.光化学烟雾——二氧化氮
C.酸雨——二氧化碳 D.臭氧层破坏——氟氯烃
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分馏、煤的干馏均是物理变化
B.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延缓海水中钢闸门腐蚀,该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可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来发电
D.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24.2010年2月10日中国经济网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一文中有如下一组数据:
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 SO2 烟尘 NOX 粉尘
污染物产生量(万吨/年) 4345.42 48927.22 1223.97 14731.4
污染物排放量(万吨/年) 2119.75 982.01 1188.44 764.68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SO2、NOX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发生
B.煤与石油的大量燃烧是造成SO2、NOX大量排放的主要因素
C.烟尘、粉尘属于固体污染物
D.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态污染物能全部进入大气中
25.有关煤的综合利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步骤①是将煤在空气中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
C.步骤②中发生反应:
D.煤的综合利用可以减少燃煤时SO2等污染物的排放
二、填空题
26.保护环境、呵护地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
(1)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下列做法不利于水资源保
护的是 (填字母编号);
A.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B.任意排放化工厂废水 C.处理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2)矿泉水瓶不能随意丢弃。根据垃圾分类方法,矿泉水瓶属于
A.可回收物 B可堆肥垃圾
(3)据报道前段时间印度许多地方遭受雾霾、沙尘暴的严重侵害,下列因素不是造成雾霾原因的是
A.机动车辆尾气排放 B.劣质煤的直接燃烧
C.农田桔梗大量焚烧 D.新能源的开发使用
(4)居室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下列生活方式不会造成居室污染的是 。
A.室内燃煤取暖 B.室内过度装修
C.经常通风换气 D.室内吸烟
(5)随着全社会公民意识的提高,低碳生活已成为大部分社会公民选择的生活方式。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A.在外就餐时常使用一次性木筷 B.野外踏青骑自行车出行
C.积极参与“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 D.使用棉手巾代替纸巾
27.氟利昂作为冰箱的制冷剂,是由于氟利昂从液态变为气态时,需要 (选填“放出”或“吸收”)大量的热量,但当它大量散发到大气中去时,会造成破坏 的不良后果。
28.本题为选做题,包括A、B两题。选学《化学与生活》模块的考生答A题,选学《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考生答B题,每位考生只可选做1题。若两题都作答,则以A题计分。
A.《化学与生活》
化学和环境保护、食品营养、材料应用等密切相关。
(1)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①下列各项中,完成空气质量报告时不需要监测的是 (填字母)。
a.二氧化碳的浓度 b.二氧化硫的浓度 c.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
②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的是 (填字母)。
a.将废旧电池进行深埋处理 b.充分利用风能等新能源 c.给汽车加装尾气催化净化装置
③工业废水需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轧钢厂排出的废水主要是含盐酸的酸性废水,处理此废水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字母)。
a.氧化还原法 b.中和法 c.沉淀法
(2)营养平衡、合理用药是保证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①在氢、钠、铁这三种元素中,属于人体生命活动必需微量元素的是 。(填元素符号)
②下列物质中,具有抗菌消炎疗效的是 (填字母)。
a.氨基酸 b.阿斯匹林 c.青霉素
③下图为某品牌鸡精标签的一部分,其中能水解生成氨基酸的配料是 ,属于着色剂的是 ,属于防腐剂的是 。

(3)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
①水泥、玻璃及陶瓷都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生产水泥和玻璃都用到的原料是 ;SiC是一种新型的陶瓷,工业上用石英砂与焦炭高温下条件下生成SiC同时生成CO,该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写出正极反应式 。硬铝(一种铝合金)是制造飞机和宇宙飞船的理想材料,和纯铝相比,硬铝的强度 (填“低”、“高”或“无法确定”),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
③橡胶是制造轮胎的重要原料,天然橡胶通过 措施可增大其强度、弹性和化学稳定性等。
B.《有机化学基础》
(1)根据官能团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鉴别和除杂。
① 下列有机物属于烃的是 (填字母)。
a.乙炔 b.乙醇 c.乙酸
② 区分甲苯和苯酚,不可用的试剂是 (填字母)。
a. FeCl3 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溴水
③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可用的试剂是 (填字母)。
a. NaOH溶液 b.NaCl溶液 c.饱和Na2CO3溶液
(2)异丙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异丙苯的结构简式为 。
① 异丙苯中至少有 个碳原子共平面。
② 异丙苯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溴代物只有两种的芳香烃是 (填结构简式)。
③ 由异丙苯制备对溴异丙苯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化合物III是一种合成医药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① 该合成路线中第二步反应属于 反应(填反应类型)。
②I 、II、 III三种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含甲基产物的是 (填序号)。
③ Ⅲ的一种同分异构体X能发生银镜反应且能水解,X分子中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X的结构简式为 。
④ 请写区分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添加食品防腐剂的目的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延长保存期、方便加工和保全营养成分,按规定的添加量使用才是安全的,大量添加对人体有害,故A错误;
B.“地沟油”可以制成生物柴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变废为宝,故B正确;
C.清洁能源技术是指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如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开发的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新技术,加快高效洁净能源转换技术的开发,能缓解能源危机,故C正确;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减少私家车出行,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进行,故D正确;
答案选A。
2.A
【详解】氮气不是大气污染物,NO、NO2能引起酸雨以及光化学烟雾,SO2也能引起酸雨,均是大气污染物,答案选A。
3.D
【详解】A、SO2是空气污染物,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可以减少SO2的排放,A不符合题意;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B不符合题意;
C、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代替传统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增大化石燃料的供应量,会导致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增多,从而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4.A
【详解】A.垃圾分类中有多种标志符号,其,是可回收物标志,A符合题意;
B.其他垃圾标志为,B不符合题意;
C.厨余垃圾标志为,C不符合题意;
D.有害垃圾标志为,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B
【详解】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排放,故①符合题意;②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量CO2,减少CO2,故②符合题意;③采用节能技术,减少CO2排放,故③符合题意;④利用太阳能、风能,减少CO2排放,故④符合题意;因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6.C
【详解】A.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A不符合题意;
B.干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不符合题意;
C.燃气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符合题意;
D.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A. 明矾或硫酸铁等物质可以在水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净化水,故A正确;
B.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是制造太阳能电池帆板重要的原料,故B正确;
C.硫酸铜为重金属盐,对人体有害,不能用来浸泡蔬菜,故C错误;
D. 提倡使用共享单车,可以减少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碳的排放,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8.D
【详解】A.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元凶”之一,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故A正确;
B.PM2.5 颗粒直径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吸附有毒物会增强它的毒性,故B正确;
C.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故C正确;
D.空气污染指数指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表示空气质量越差,故D错误;
选D。
9.A
【详解】A.芝麻富含油脂,芝麻壳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香蕉皮中的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多孔碳和氢气,可将天然生物质转化为新能源,实现废物利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碳玻璃与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聚苯乙烯,该聚合物的单体为 ,链节为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C
【详解】A.根据题给信息可知页岩气是天然气,CH4+2O2CO2+2H2O,甲烷燃烧生成物无毒无害,属于清洁能源,A项正确;
B.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显然页岩气属于一次能源,B项正确;
C.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页岩气不属于新能源,C项错误;
D.在自然界中可以循环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显然页岩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项正确;答案选C。
11.B
【详解】A. 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故A错误;
B. 稀豆浆是蛋白质等分散到水中,属于分散系,故B正确;
C. Na2O2是过氧化物,与酸反应除生成盐和水外,还生成氧气,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
D. CO2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D错误;
故选B。
12.A
【详解】A.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遏制雾霾天气发生,故B正确;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中发生的反应为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C正确;
D.“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中星桥铁锁开的意思是关闭城门的铁锁被打开了,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涉及化学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A。
13.C
【详解】A.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等,这些能源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在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A正确;
B.相同质量的冰转化为水需要吸热,所以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较,冰的能量低,B正确;
C.对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而言,反应条件与反应热无关,同温同压下,在常温和点燃条件下的相同,C错误;
D.反应物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所以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高低,决定了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D正确;
答案为:C。
14.C
【详解】A.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则CO2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A正确;
B.植物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故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B正确;
C.加大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使用,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不有利于“碳中和”,C错误;
D.采用合适的技术将含碳温室气体转换为含碳固体,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是科学研究的方向之一,D正确。
答案选C。
15.D
【分析】根据“构建节约型社会”就是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来答题。
【详解】A、充分利用太阳能,不会产生环境污染,选项A正确;B、充分利用风力和水力发电,无污染,符合实际,选项B正确;C、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选项C正确;D、现在我们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就是化石能源,不使用含碳能源不切实际,选项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是一道化学和生活知识的题目,“构建节约型社会”就是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16.C
【详解】A.电能是通过物质燃烧放热转化成的,或是由风能、水能、核能等转化来的,为二级能源,故A正确;
B.水能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为一级能源,故B正确;
C.天然气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所以是一级能源,故C错误;
D.水煤气是以煤作为燃料,经过加工转化为CO和H2,故属于二级能源,故D正确;
故选:C。
17.C
【详解】A.医用酒精消毒不是将病毒氧化,医用酒精消毒是使蛋白质变性,故A错误;
B.84消毒液和酒精不可混合使用,混合后可能产生有毒气体,故B错误;
C.聚丙烯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故C正确;
D.医用外科口罩用完后属于有害物质,不属于可回收垃圾,不应投入有标志的垃圾箱,故D错误;
选C。
18.C
【详解】A.制Cu(NO3)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产生污染物NO2,A不合题意;
B.制Cu(NO3)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产生污染物NO,B不合题意;
C.制CuSO4:2Cu+O22CuO;CuO+H2SO4(稀)=CuSO4+H2O生成的H2O无污染,C符合题意;
D.制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产生污染物SO2,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D
【详解】A.开发新型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因而是有效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A正确;
B.将CO2再利用,合成有价值的化学品,能够减少温室效应,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尽早实现“碳达峰”,B正确;
C.CO2、CH4都会造成温室效应,CO2是含碳燃料产生的产物,可见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正确;
D.“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并非是把生成的CO2变成不含碳物质,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20.B
【详解】A、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可改善空气质量,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将污染严重的企业从城市迁往农村,不能杜绝污染物的排放,不能改善环境质量,故B错误;
C、实行机动车限号行驶,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倡导绿色化学理念,努力实现“原子经济”,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21.C
【详解】A.乙醇来自淀粉、纤维素的水解,燃烧产物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又可合成淀粉、纤维素,属于可再生能源,A不符合题意;
B.沼气来自植物的秸秆、动物的粪便,燃烧产物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又可转化为纤维素,属于可再生能源,B不符合题意;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C符合题意;
D.生物柴油是指以油料作物如大豆、油菜、棉、棕榈等,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动物油脂、餐饮垃圾油等为原料油,通过化学工艺制成的可代替化石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C
【详解】A.CO2气体在空气中排放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相关,A不符合题意;
B.NO2气体在空气中排放量过多,会导致酸雨及光化学烟雾,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相关,B不符合题意;
C.酸雨的形成与SO2、NO2过量排放有关,与CO2的含量无关,因此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不相关,C符合题意;
D.氟氯烃在紫外线作用下会产生游离Cl原子,Cl原子是臭氧层破坏的催化剂,从而导致臭氧层产生空洞,因此臭氧层破坏与氟氯烃的排放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23.C
【详解】A.石油分馏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物理变化;煤的干馏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是化学变化,A说法错误;
B.钢闸门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则电池负极失电子,而钢闸门只起导电的作用,可延缓海水中钢闸门腐蚀,该方法为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B说法错误;
C.太阳能、潮汐能、风能均为清洁能源,则可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来发电,C说法正确;
D.糖类中单糖、二糖及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说法错误;
答案为C。
24.D
【详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保护自然,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态污染物经净化处理后,只有少部分而不是全部进入大气中,D错误;答案选D。
25.B
【详解】A.煤作为化石能源是 在短期内自然界无法得到补充的,水煤气是由煤和水高温反应的产物,是不可再生能源,A正确;
B.①是煤的干馏,煤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的过程称为煤的干馏,B错误;
C.固体A是C,因此步骤②中发生反应:,C正确;
D.煤炭气化后,既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CO、SO2等的排放,又可以制成许多清洁能源、扩大水煤气的广泛用途,D正确;
故选B。
26. B A D C A
【详解】(1)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都能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因此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处理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答案选B;(2)矿泉水瓶的主要成分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属于可回收物,答案选A;(3)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劣质煤的直接燃烧、农田桔梗大量焚烧均会造成雾霾,新能源的开发使用可以减少雾霾,答案选D;(4)A.室内燃煤取暖容易导致CO中毒,A错误;B.室内过度装修会造成居室污染,B错误;C.经常通风换气不会造成居室污染,C正确;D.室内吸烟会造成居室污染,D错误,答案选C;(5)在外就餐时常使用一次性木筷,会消耗大量木材,不符合“低碳生活”,野外踏青骑自行车出行、积极参与“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使用棉手巾代替纸巾均符合“低碳生活”,答案选A。
27. 吸收 臭氧层
【详解】氟利昂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发生物理变化、分子间距离增大、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但紫外线作用下、氟利昂释放的原子会与臭氧反应、破坏臭氧层。
28. a a b Fe c 鸡肉粉 姜黄 苯甲酸钾 石灰石 SiO2+3CSiC+2CO O2+4e-+2H2O=4OH- 高 硫化 a b c 8 +Br2 +HBr 取代反应 Ⅰ、Ⅱ HCOOC(CH3)=C(CH3)2 分别取二者加入少量金属钠,有气体生成的为Ⅱ。
【详解】A.(1)①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CO2是空气的成分,不包括其浓度的测定,故合理选项是a;
②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进行深埋处理 能污染水资源和土壤,应回收处理,a符合题意;
b.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b不符合题意;
c.给汽车加装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减少了污染物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c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③废水中含有盐酸,盐酸易溶于水,盐酸溶液呈酸性,所以要在废水中加入碱性物质,使其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而降低废水的酸性,所以采用的处理方法是中和法,故合理选项是b;
(2)①在氢、钠、铁这三种元素中,H、Na属于宏量元素,Fe属于人体生命活动必需微量元素的;
②氨基酸不是药,阿斯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青霉素是消炎药,故合理选项是c;
③在某品牌鸡精中,其中能水解生成氨基酸的配料是鸡肉粉;着色剂是姜黄;防腐剂是苯甲酸钠;
(3)①水泥的原料是粘土和石灰石,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可见生产水泥和玻璃都用到的原料是二者是石灰石;工业上用石英砂与焦炭高温下条件下生成SiC,同时生成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3CSiC+2CO;
②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发生吸氧腐蚀,在正极上,氧气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的反应式是O2+4e-+2H2O=4OH-;
硬铝(一种铝合金)是制造飞机和宇宙飞船的理想材料,和纯铝相比,硬铝的强度高,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
③天然橡胶通过硫化措施可增大强度和弹性、化学稳定性等。
B.(1)①a.乙炔分子式是C2H2,仅有C、H两种元素组成,属于烃;a合理;
b.乙醇分子式是C2H6O,含有C、H、O三种元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b错误;
c.乙酸是C2H4O2,含有C、H、O三种元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c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②苯酚可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使溶液显紫色,甲苯不能与氯化铁反应,可以鉴别,a不符合题意;
b.二者均使高锰酸钾褪色,不能鉴别,b符合题意;
c.苯酚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甲苯与溴水发生萃取作用,使液体分层,上次颜色呈橙色,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甲苯和苯酚,c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③a.乙酸乙酯、乙酸都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目的,a错误;
b.NaCl溶液与乙酸乙酯、乙酸都不能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目的,b错误;
c.饱和Na2CO3溶液与乙酸反应产生可溶性乙酸钠,并且可以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因此可以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c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2)①苯环为平面结构,与苯环直接相连的C在同一平面内,甲烷中3个原子可共面,则只多8个C原子共面;
②异丙苯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溴代物只有两种的芳香烃是1,3,5-三甲苯,溴原子可取代苯环及甲基上的H原子,结构简式为 ;
③在Fe作催化剂时,异丙苯与Br2发生取代反应,溴原子取代异丙基对位的H原子得到对溴异丙苯的化学方程式为: +Br2 +HBr;
(3)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合成路线中第二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②Ⅰ、Ⅱ中均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含甲基的化合物,但消去反应的条件不同;
③化合物Ⅲ的一种同分异构体X能发生银镜反应且能水解,X的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分子中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X为甲酸某酯,且分子中含3种位置的H,则X为HCOOC(CH3)=C(CH3)2;
④Ⅱ中含—OH,与Na反应生成氢气,则区分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的实验方法和现象为分别取二者加入少量金属钠,有气体生成的为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