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化学反应速率专项训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一、单选题
1.对于反应X2(g)+3Y2(g)2XY3(g) ,以下表示的反应速率中,速率最大的是
A.(X2)=0.4 mol L-1 min-1 B.(XY3)=2.4 mol L-1 min-1
C.(Y2)=0.8 mol L-1 min-1 D.(X2)=0.01mol L-1 s-1
2.下列有关有效碰撞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要条件 B.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不一定是活化分子
C.不存在活化能为零的反应 D.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3.下列措施不能延长食品保存时间的是
A.冷藏 B.真空包装 C.添加营养强化剂 D.高温灭菌
4.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提纯(含少量HCl、) B.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C.探究铁是否能与水蒸汽反应 D.除中的
5.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甲所示装置验证氨气溶于水呈碱性
B.用图乙所示装置制取CO2
C.用图丙所示装置验证镁片与稀盐酸反应放热
D.用图丁所示装置丁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6.甲醇与水蒸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Ⅰ:CH3OH(g) CO (g)+ 2H2(g) ΔH1
反应Ⅱ:CO (g)+ H2O(g) CO2 (g)+ H2(g) ΔH2
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3-E2>E4-E1
B.反应Ⅱ决定整个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可以降低总反应的焓变
D.CH3OH(g)+H2O(g) CO2(g)+3H2(g) ΔH=ΔH1-ΔH2
7.反应A+3B2 2C+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15 mol·L-1·s-1②v(B)=0.6 mol·L-1·min-1③v(C)=0.4 mol·L-1·s-1④v(D)=0.45 mol·L-1·s-1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②>③=④>①
8.在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B.
C. D.
9.某一反应物的浓度为1.0mol/L,经过20s后,它的浓度变化了0.2mol/L,在这20s内它的反应速率为( )
A.0.04 mol/(L S) B.0.01mol/L C.0.02mol/(L S) D.0.8mol/(L S)
10.某小组欲探究某反应过程中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如表实验(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编号 0.01mol/L酸性KMnO4 溶液体积/mL 0.1mol/LH2C2O4 溶液体积/mL 水的体积 /mL 反应温度 /℃ 反应时间 /min
I 2 2 0 20 2.1
II 2 V1 1 20 5.5
III 2 V2 0 50 0.5
A.V1=1,V2=2
B.实验I、III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C.实验III中用KMnO4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KMnO4)=0.02mol·L-1·min-1
D.若改用0.1mol·L-1酸性KMnO4溶液,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1.下列各组反应(表中物质均为反应物)在反应刚开始时,放出H2的速率最大的是
选项 金属(粉末状)及其物质的量/mol 酸的浓度及体积 反应温度/℃
A Mg 0.1 6mol·L-1硝酸 10mL 30
B Mg 0.1 3mol·L-1盐酸 10mL 30
C Fe 0.1 3mol·L-1盐酸 10mL 30
D Mg 0.1 3mol·L-1硫酸 10mL 30
A.A B.B C.C D.D
1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量
B.化学反应速率为0.2mol·L-1·min-1,是指反应经过1min后,某物质的浓度是0.2mol·L-1
C.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越明显
D.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13.根据反应Br+H2 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甲进行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正反应吸热
B.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C.加入催化剂后,该反应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可用图乙表示
D.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焓变不变
14.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4mol/L
B.1.2mol/L
C.0.8mol/L
D.0.6mol/L
15.黄铜灰渣(含有Cu、Zn、CuO、ZnO及少量FeO、Fe2O3)生产硝酸铜溶液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浸取”时适当提高硫酸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宜过量太多
B.若反应中所加Zn过量,所得Cu(NO3)2溶液中含Zn(NO3)2
C.滤液II含Zn2+、Fe2+、Fe3+、SO等离子
D.反应II会产生NO污染环境,可将滤渣灼烧后再加稀硝酸
16.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为的装有催化剂的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和,末测得容器内压强是起始压强的,则内,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 B.
C. D.
17.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合成氨的反应历程有多种,其中有一种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质用*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2生成NH3是通过多步还原反应生成的
B.该历程中既有共价键的断裂也有共价键的形成
C.适当提高N2分压,可以加快N2(g)→*N2反应速率,提高N2在此步骤的转化率
D.大量氨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将降低反应速率
18.处理、回收CO是环境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课题。CO用于处理大气污染物N2O,发生的反应为:。上述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第二步:,第二步反应不影响总反应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且参加了化学反应
B.第一步中与N2O的碰撞仅部分有效
C.第二步反应速率大于第一步反应速率
D.增大CO的浓度可显著增大处理N2O的反应速率
19.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室温下与的反应,所用镁条质量和表面积相同,且均已用砂纸打磨,实验2的镁条放在尖嘴玻璃导管内并浸于蒸馏水中,实验3产生的浑浊物主要为碱式碳酸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镁条表面有微小气泡,且溶液较长时间无明显变化 镁条表面有较多气泡且产生气泡速率逐渐加快,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镁条表面有大量气泡,溶液逐渐变浑浊
A.实验1现象不明显,可能与表面生成了难溶的有关
B.实验2比实验1现象更明显,可能是由于玻璃导管内空间狭小,热量不易散失
C.由实验1和实验3可得出“碱性增强有利于加快镁与水反应速率”的结论
D.实验3中破坏了在镁条表面的沉积,增大了镁与水的接触面积
20.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SO2和NO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SO2(g)+NO2(g)SO3(g)+NO(g) △H<0,测得SO3浓度随时间变化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时间/s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SO3浓度/(mol/L) 0.10 0.14 0.21 0.26 0.30 0.32 0.33 0.33
A.50 s时,SO3的生成速率为0.028 mol/(L·s)
B.40 s~90 s的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40 s~50 s的反应速率大于70 s~80 s的反应速率
D.110 s时,缩小容器体积再次达到平衡后,SO2的转化率和浓度均保持不变
21.与的反应分两步完成,其能量曲线如下图所示。
反应①:
反应②: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均是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B.反应①、②均是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C.
D.温度升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碰撞概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22.已知NO的氧化反应:2NO(g)+O2(g)=2NO2(g) H 分两步进行:
步骤Ⅰ.2NO(g)=N2O2(g) H1
步骤Ⅱ.N2O2(g)+O2(g)2NO2(g) H2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 = E1-E5
B.决定NO氧化反应速率的是步骤Ⅱ
C.步骤I的活化能为E1-E4
D.1mol NO(g)的总能量一定高于1mol N2O2(g)的总能量
23.催化剂光助―芬顿反应用于漂白有机染料的一种机理如图所示,其中包括①②光激发产生光生电子与光生空穴(,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③④空穴氧化、⑥超氧自由基氧化、⑦光生电子还原铁离子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在漂白颜料时体现了强还原性
B.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
C.反应⑤每消耗1,共转移4
D.反应⑨有非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
24.已知FeCl3和MnO2都可作H2O2分解制O2的催化剂,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
B.
C.
D.
25.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验证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检验中含有 D.比较、、的氧化性强弱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26.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发生如下反应:A+2B=3C (、、C均为气体)。反应经后,的浓度从开始时的降到。已知反应开始时的浓度是,求:
(1)末B、C的浓度 。
(2)用单位时间内A浓度的减小来表示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27.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5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标态下),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50 120 232 290 310
(1)哪一时间段(指0~1、1~2、2~3、3~4、4~5 min)反应速率最小 ,原因是 。
(2)哪一时间段的反应速率最大 。
(3)求2~3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 。
(4)如果反应太激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他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A.蒸馏水、B.NaCl溶液、C.NaN03溶液、D.CuS04溶液、E.Na2C03溶液,你认为可行的是 。
28.反应速率v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化学反应包含下列两步:①(慢)、②(快),第一步反应的速率表达式为,式中k为常数,m、n值可用下表中数据确定。T℃时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 c(NO)/(mol/L) c(H2)/(mol/L) 速率/(mol/(L·min))
Ⅰ 0.0060 0.0010 1.8×10-4
Ⅱ 0.0060 0.0020 3.6×10-4
Ⅲ 0.0010 0.0060 3.0×10-5
Ⅳ 0.0020 0.0060 1.2×10-4
(1)m= ,n=
(2)分步反应的活化能① ②(填“>”“<”或“=”)
(3)相同条件下,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H2 NO(填“>”“<”或“=”)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比较化学反应速率时,需根据同一时间段内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比进行转换为同一物质相同的单位表示的数值再进行比较,现我们将各物质均转化为用X2表示,则有:
A.(X2)=0.4 mol L-1 min-1;
B.当(XY3)=2.4 mol L-1 min-1时,(X2)=1.2 mol L-1 min-1;
C.当(Y2)=0.8 mol L-1 min-1时,(X2)=mol L-1 min-1;
D.(X2)=0.01mol L-1 s-1= 0.01×60 mol L-1 min-1=0.6 mol L-1 min-1;故最快的是B,故答案为:B。
2.A
【详解】A.有效碰撞才可能发生反应,则有效碰撞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充要条件,故A正确;
B.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必须分子间发生有效碰撞,普通分子间的不能发生有效碰撞,即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故B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Ag+和Cl-已是活化离子,故其活化能为零,故C错误;
D.活化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所以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3.C
【详解】A.冷藏可以降低温度,降低反应速率,从而延长食品保存时间,A不符题意;
B.真空包装可以减小氧气的浓度到几乎为0,降低食品被氧化的速率,从而延长食品保存时间,B不符题意;
C.添加营养强化剂是为了补充人体缺乏的某种营养或元素,不能延长食品保存时间,C符合题意;
D.高温灭菌可以延长食品保存时间,D不符题意;
答案选C。
4.B
【详解】A.氯化氢气体溶于稀硫酸,再用浓硫酸干燥得到纯净气体,A正确;
B.过氧化氢与亚硫酸氢钠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B错误;
C.铁粉与水蒸气加热反应生成氢气,肥皂水冒泡,证明铁能与水蒸汽反应,C正确;
D.氢氧化钠与中的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溴化钠和次溴酸钠,难溶于水,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可除去中的,D正确;
故选B。
5.C
【详解】A.石蕊遇碱变蓝,应该用湿润的红色湿润试纸检验,A错误;
B.长颈漏斗下端未浸入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逸出,B错误;
C.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若镁片与稀盐酸反应放热,饱和石灰水温度升高,会析出Ca(OH)2,石灰水会变浑浊,可以达到实验目的,C正确;
D.两组实验的温度也不同,变量不唯一,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6.A
【详解】A.由于绝对值,该值为负值,去掉绝对值后,E3-E2>E4-E1,A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I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1-E5,反应Ⅱ的活化能为E2-E3,反应I的活化能较大,则反应I的反应速率慢于反应Ⅱ,反应I决定整个反应的速率,B选项错误;
C.催化剂可改变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的焓变由始态和终态决定,催化剂不改变焓变,C选项错误;
D.根据盖斯定律,反应I+Ⅱ可得目标方程CH3OH(g)+H2O(g) CO2(g)+3H2(g) ΔH=ΔH1+ΔH2,D选项错误;
答案选A。
7.A
【详解】v(A):v(B2):v(C):v(D)=1:3:2:2,转化成B2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①v(A)=0.15 mol·L-1·s-1,则v(B2)= 0.45 mol·L-1·s-1;②v(B2)=0.6 mol·L-1·min-1=0.01 mol·L-1·s-1;③v(C)=0.4 mol·L-1·s-1,则v(B2)= 0.60mol·L-1·s-1;④v(D)=0.45 mol·L-1·s-1,则 v(B2)= 0.675 mol·L-1·s-1,故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④>③>①>②。
故答案为:A。
8.D
【分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先都转化为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且要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
【详解】A. ;
B. ;
C. ;
D. 。
由此可知,D项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答案选D。
9.A
【详解】根据反应速率的概念知,;
答案选A。
10.C
【详解】A.探究某反应过程中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控制变量为浓度、温度,其它量要相同,故V1=1,V2=2,A正确;
B.实验I、III变量为温度,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B正确;
C.实验III中用KMnO4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KMnO4)=0.01mol·L-1·min-1,C错误;
D.若改用0.1mol·L-1酸性KMnO4溶液,高锰酸钾过量,不能褪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正确;
故选C。
11.D
【分析】反应速率受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内因为主要影响。内因与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有关,外因主要包括催化剂、温度、浓度、压强等,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压强越大(气体参加的体系)、加正催化剂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详解】A.Mg与硝酸反应不生成氢气;
B.HCl为一元酸,3mol·L-1的盐酸中H+浓度为3mol·L-1;
C.由于金属活动顺序Mg>Fe,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Fe与酸反应的速率较慢;
D.H2SO4为二元酸,3mol·L-1的硫酸中H+浓度为6mol·L-1;
B选项与D选项温度相同,均为Mg参加反应,因此都能产生H2,D选项中H+浓度大,根据分析,浓度大的反应速率较快,D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详解】A.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故A错误;
B.化学反应速率为0.2mol·L-1·min-1,是指反应经过1min后,某物质的浓度减少或增加0.2mol·L-1,故B错误;
C.有些反应无明显的现象,如酸碱中和反应,故C错误;
D.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D正确;
故选D。
13.B
【详解】A. 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正反应吸热,A正确;
B. 加入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B错误;
C. 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影响该反应的焓变,图乙正确,C正确;
D. 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该化学反应的焓变不变,D正确;
答案选B。
14.A
【详解】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mol/(L·s),则B的平衡反应速率为0.06mol/(L·s),10秒钟时,B的浓度变化量为0.06mol/(L·s)×10s=0.6mol/L,则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4mol/L,故选A。
15.C
【分析】黄铜灰渣加硫酸浸取,除单质铜不与硫酸反应,其它金属单质和氧化物均生成对应的硫酸盐,过滤得到铜单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Zn粉将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过滤得到铜单质,将两次得到的铜单质溶于硝酸得到硝酸铜,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反应1处加入Zn粉,若前面加入的H2SO4过量,则会消耗更多的Zn,故A正确;
B.加入的Zn将Fe3+反应生成Fe2+,将Cu2+反应生成Cu,若Zn过量,滤渣中有Cu和Zn,加入稀HNO3,Cu和Zn均可以被溶解,生成Cu(NO3)2和Zn(NO3)2,故B正确;
C.Fe3+的氧化性强于Cu2+,Zn与Cu2+置换前,必然将Fe3+还原为Fe2+,所以滤液II中不存在Fe3+,故C错误;
D.稀HNO3与金属会产生NO,滤渣为Cu,先灼烧,则生成CuO,再溶于稀HNO3,不会产生NO,故D正确;
答案选C。
16.C
【详解】设内,转化的的物质的量为,用三段式法分析如下:
由可得,,则,故答案为C。
17.C
【详解】A.由图可知,N2生成NH3的过程,N元素化合价是逐渐降低的,即通过多步还原反应生成NH3,故A正确;
B.过程Ⅰ中,断裂1个N-Nπ键,形成1个N-H σ键,包括后续变化,也有共价键的断裂也有共价键的形成,故B正确;
C.适当提高N2分压,可以加快N2(g)→*N2反应速率,但N2在此步骤的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
D.氨气分子的脱附可留下继续反应的空间,而增加催化剂的活性位,如果大量氨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就将降低反应速率,故D正确;
故选:C。
18.D
【详解】A.将第一步、第二步相加可得总反应,可以将消去,所以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由反应方程式知,参加了第一步反应,选项A正确;
B.由题意知,第二步反应不影响总反应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所以第二步为快反应,第一步为慢反应,则第一步中反应物之间的碰撞仅部分有效,选项B正确;
C.第二步为快反应,第一步为慢反应,选项C正确;
D.对于第二步反应,因为反应速率很快,所以增加的浓度对于总反应来讲,反应速率影响不大,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19.C
【详解】A.镁条已用砂纸打磨,实验1中镁条表面有微小气泡,且溶液较长时间无明显变化,说明镁条与蒸馏水反应,可能发生的反应为Mg+2H2O=Mg(OH)2+H2↑,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Mg表面生成了难溶的Mg(OH)2,A项正确;
B.实验2的镁条放在尖嘴玻璃导管内并浸于蒸馏水中,实验2比实验1现象更明显,可能是由于玻璃导管内空间狭小,热量不易散失,体系温度升高,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Mg(OH)2溶解度增大,B项正确;
C.实验3产生的浑浊物主要为碱式碳酸镁[mMg(OH)2 nMgCO3],实验1和实验3中反应不相同,实验1和实验3中的变量不唯一,故由实验1和实验3不能得出“碱性增强有利于加快镁与水反应速率”的结论,C项错误;
D.实验3产生的浑浊物主要为碱式碳酸镁[mMg(OH)2 nMgCO3],说明实验3中可破坏Mg(OH)2在镁条表面的沉积,增大了镁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镁条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D项正确;
答案选C。
20.B
【详解】A.50 s内,v(SO3)=mol/(L·s)= 0.0028 mol/(L·s),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不是某一时刻的即时速率,所以可以说50 s内SO3的生成速率为0.0028 mol/(L·s),但不能说50s时SO3的生成速率为0.0028 mol/(L·s),A错误;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绝热条件下进行该反应,反应温度逐渐升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生成物浓度越大,逆反应速率越快,所以40 s~90 s的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B正确;
C.40 s~50 s内,SO3平均化学反应速率v(SO3)=mol/(L·s)= 0.004 mol/(L·s);70 s~80 s内三氧化硫平均化学反应速率v(SO3)=mol/(L·s)= 0.004 mol/(L·s),说明40 s~50 s的反应速率等于70 s~80 s的反应速率,C错误;
D.110 s时,缩小容器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因为体积减小,各种物质的浓度增大,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21.B
【详解】A.由图象可知,反应①、②均是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故A正确;
B.反应①、②均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故B错误;
C.反应①和②总的能量变化为,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②得 ,故C正确;
D.温度升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从而使反应碰撞概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D正确;
答案选B。
22.B
【详解】A.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为E2,生成物的总能量为E5,则 H = E5-E2,A不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步骤Ⅰ的活化能小于步骤Ⅱ的活化能,则决定NO氧化反应速率的是步骤Ⅱ,B正确;
C.步骤I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为E2,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为E1,则活化能为E1-E2,C不正确;
D.因为反应为放热反应,则1mol NO(g)与mol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1mol N2O2(g)的总能量,但1mol NO(g)的总能量不一定高于1mol N2O2(g)的总能量,D不正确;
故选B。
23.B
【详解】A.、和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在漂白颜料时体现了强氧化性,A项错误;
B.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B项正确;
C.反应⑤中O2转化为,每消耗1,共转移1,C项错误;
D.反应⑨中H2O2转化为,没有非极性键的形成,D项错误;
故选B。
24.D
【详解】A.不能形成对比试验,无法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A错误;
B.温度和催化剂都不一样的情况下,无法探究温度对该双氧水的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B错误;
C.第一个装置中缺少催化剂二氧化锰,无法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C错误;
D.催化剂是一样的,都是氯化铁,温度不同,这样可以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D正确;正确选项D。
【点睛】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一定要将其他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控制为相等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25.A
【详解】A.A装置为浓度不同,不同温度下的反应,不能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错误;
B.可以通过U型管中红墨水液面的高低,验证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正确;
C.若中含有含量较少,能反应,使溶液颜色变浅,所以可以检验中是否含有,C正确;
D.和浓盐酸可以制取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氯气,生成的氯气与KBr溶液反应,产生溴单质,溶液夜色变深,能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单质,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可以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D正确;
故选A。
26.(1)0.8mol/L、0.6mol/L
(2)
【分析】反应经后,的浓度从开始时的降到。A反应了,反应开始时的浓度是;根据反应A+2B=3C,B反应了;生成了C;则有,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1)据分析可知,末B、C的浓度0.8mol/L、0.6mol/L;故答案为0.8mol/L、0.6mol/L。
(2)的浓度从开始时的降到;用单位时间内A浓度的减小来表示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故答案为。
27. 4~5min 此时H+浓度小 2~3min 0.2mol/(L·min) AB
【详解】(1)在0~1、1~2、2~3、3~4、4~5min时间段中,产生气体的体积分别为50mL、70mL、112mL、68mL、20mL,由此可知反应速率最小的时间段为4~5 min,此时温度虽然较高,但H+浓度小,反应速率最小;
(2)在0~1、1~2、2~3、3~4、4~5min时间段中,产生气体的体积分别为50mL、70mL、112mL、68mL、20mL,由此可知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为2~3 min;
(3)在2~3min时间段内,n(H2)=0.112L÷22.4L/mol=0.005mol,根据2HCl~H2,计算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浓度是0.2mol/L,则υ(HCl)=0.2mol/L÷1min=0.2 mol/(L min);
(4)A.加入蒸馏水,H+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且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A正确;
B.加入NaCl溶液,H+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且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B正确;
C.加入硝酸钠溶液,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C错误;
D.加入CuSO4溶液,Zn置换出Cu,构成原电池,反应速度增大,D错误;
E.加入Na2CO3溶液,生成CO2气体,影响生成氢气的量,E错误;
答案选AB。
28.(1) 2 1
(2)>
(3)<
【详解】(1)根据反应Ⅰ、Ⅱ可知:在c(NO)不变时,c(H2)是原来的2倍,速率也是原来的2倍,说明反应速率v与c(H2)呈正比;由反应Ⅲ、Ⅳ可知:在c(H2)不变时,c(NO)是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v是原来的4倍,则速率与c(NO)的平方呈正比;则v=kc2(NO) c(H2),m=2,n=1。
(2)由于反应①是慢反应,反应②是快反应,说明分步反应的活化能一定是①>②。
(3)根据反应Ⅰ、Ⅱ可知:在c(NO)不变时,c(H2)是原来的2倍,速率也是原来的2倍,说明反应速率v与c(H2)呈正比;由反应Ⅲ、Ⅳ可知:在c(H2)不变时,c(NO)是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v是原来的4倍,则速率与c(NO)的平方呈正比,相同条件下,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H2<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