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化学反应的方向基础检测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一、单选题
1.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化学科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烈火焚烧若等闲”涉及的反应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B.“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未涉及化学变化
C.“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可逆反应
D.“洪炉照破夜沉沉”中涉及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2.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下列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B.若某反应的ΔH<0、ΔS<0,则该反应在低温下可自发进行
C.v(SO2)=0.1mol·L-1·min-1表示在1min时,SO2的浓度为0.1mol·L-1
D.H2(g)+O2(g)=H2O(g) ΔH=-241.8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ΔH=-241.8kJ·mol-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
B.NH4HCO3(s)=NH3(g)+H2O(g)+CO2(g) ;ΔH=+185.57 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4.碘盐不断受热受潮易发生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5.关于恒容密闭容器进行的反应C(s)+CO2(g)2CO(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S<0 B.熵值越大,体系的混乱度越小
C.该反应为熵增反应 D.同一物质三态的熵值大小关系为S(g)6.在常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和,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象为产生白雾
B.该反应的
C.该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始终不变
D.任何温度下,该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7.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催化剂,为Cu/Zn/Al/M′/M″五组分共存的金属氧化物,实现了与反应生成醇、羧酸等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不属于过渡元素
B.乙醇为非电解质
C.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热加快反应速率
D.与生成乙酸是熵增大的反应
8.反应CH3OH(l)+NH3(g)=CH3NH2(g)+H2O(g)在某温度自发向右进行,若反应的|ΔH|=17 kJ·mol-1,|ΔH-TΔS|=17 kJ·mol-1,则下列正确的是
A.ΔH>0,ΔH-TΔS<0 B.ΔH<0,ΔH-TΔS>0
C.ΔH>0,ΔH-TΔS>0 D.ΔH<0,ΔH-TΔS<0
9.下列情况一定不能自发发生的是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
10.下列关于ΔH(焓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自发进行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D.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ΔH>0
11.已知FeO(s) +C(s)= CO(g) + Fe(s) △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低温下为自发过程,高温下为非自发过程 B.任何温度下为非自发过程
C.高温下为自发过程,低温下为非自发过程 D.任何温度下为自发过程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发反应仍需要适当的条件才能发生
B.已知:①2H2(g)+O2(g)=2H2O(g) ΔH=-a kJ·mol-1,②2H2(g)+O2(g)=2H2O(l) ΔH=-bkJ·mol-1,则a>b
C.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升高温度后,吸热反应的速率加快,放热反应的速率减慢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热或熵减小均有利于反应的正向自发进行
B.ΔH>0,ΔS<0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正向自发进行
C.2H2O2(aq)==2H2O(l)+O2(g) ΔH=-189.3 kJ· mol 1,任何温度下均可正向自发进行
D.向水中加入NH4NO3固体,溶液温度降低,可说明铵盐水解是吸热的
14.工业制备高纯硅的主要过程如下:
石英砂粗硅高纯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备粗硅的反应方程式为
B.1molSi含Si-Si键的数目约为
C.原料气HCl和应充分去除水和氧气
D.生成的反应为熵减过程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熵减的吸热反应可能是自发反应
B.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C.使用催化剂既不会改变反应的限度又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D.已知2C(s)+2O2(g)=2CO2(g) △H1;2C(s)+O2(g)=2CO(g) △H2,则△H1>△H2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ΔH<0
B.已知反应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为K,则2H2(g)+2I2(g) 4HI(g)的平衡常数为2K
C.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
D.反应NH3(g)+HCl(g)=NH4Cl(s)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的条件下不同
B.298K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C.当温度、压强一定时,在原料气(和的比例不变)中添加少量惰性气体,有利于提高反应气的平衡转化率
D.合成氨()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18. 氨气是人工固氮的产物,也是制备多种含氮化合物的原料。氨的催化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根据氮的催化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的
B.有和在反应器中充分反应,能放出热量
C.断裂键的同时,断裂键,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每消耗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
19.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正向自发进行的是
A.
B.(s,石墨)
C.
D.
2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为防止铁质闸门在水中被腐蚀,可以在闸门表面焊接铜块
B.反应NH3(g)+HCl(g)=NH4Cl(s)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保持温度不变,将图中的活塞快速推至20 mL处,新平衡时气体颜色变浅
D.向0.1 mol·L-1 CH3COONa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增大
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钙的分解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
B.硝酸铵溶于水可自发进行是因为ΔS>0
C.已知S(g)+O2(g)=SO2(g) ΔH1 ,S(s)+O2(g)=SO2(g) ΔH2,则ΔH1<ΔH2
D.若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akJ/mol,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bkJ/mol,则△H=(Eb-Ea)kJ/mol
22.已知异丁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有两种可能,反应历程及能量变化如图1、图2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比反应②速率快
B.过渡态Ⅰ比过渡态Ⅱ稳定
C.异丁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的主要产物为(CH3)3CCl
D.异丁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是放热反应,故能自发进行
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
B.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不可能发生
C.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实际可能没有发生
D.常温下发生反应2H2O2H2↑ + O2↑,说明常温下水的分解反应是自发反应
24.下列说法或解释错误的是
A.反应可以自发进行的原因是△H<0
B.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可以使非自发反应变成自发反应
C.常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D.已知反应,它在任何温度下都是自发的
25.2019年9月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Ti—H—Fe双温区催化剂,其中Ti—H区域和Fe区域的温度差可超过100℃。Ti—H—Fe双温区催化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在Fe区域发生,处于低温区
B.④过程表示N原子由Fe区域向Ti—H区域传递
C.该历程中能量变化最大的是2.46eV,①是氮分子中氮氮三键的断裂过程
D.使用Ti—H一Fe双温区催化合成氨,使合成氨反应转化为吸热反应
二、填空题
26.自发过程
(1)概念:在温度和压强一定的条件下,不借助 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2)特点:具有 ,即过程的某个方向在一定条件下是自发的,而其逆方向在该条件下肯定不能自发。
(3)实例:水由 流向 的过程、热由 温物体传向 温物体的过程都属于自发过程。
27.【情境问题思考】观察下列几个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
4Fe(OH)2(s)+2H2O(l)+O2(g)=4Fe(OH)3(s) ΔH=-444.3kJ·mol-1
②2Na(s)+2H2O(l)=2NaOH(aq)+H2(g) ΔH=-368kJ·mol-1
③2H2O2(l)=2H2(g)+O2(g) ΔH=-571.6kJ·mol-1
④NH4HCO3(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 ΔH=+37.30kJ·mol-1
(1)放热反应是否都能自发进行 ?吸热反应是否都不能自发进行 ?
(2)能否仅用反应焓变来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
28.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总压强/kPa 5.7 8.3 12.0 17.1 24.0
平衡气体总浓度/mol·L-1 2.4×10-3 3.4×10-3 4.8×10-3 6.8×10-3 9.4×10-3
(1)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填字母序号)。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2)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25.0 ℃时的分解平衡常数: 。
(3)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25.0 ℃下达到分解平衡。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将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ΔH 0(填“>”“=”或“<”,下同),熵变ΔS 0。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烈火焚烧若等闲”指石灰石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涉及的反应在高温下自发进行,故A项正确;
B.“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是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未涉及化学变化,故B项正确;
C.“丹砂(HgS)烧之成水银”指HgS在加热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指常温时Hg和S发生化合反应,二者不是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所以不是可逆反应,故C项错误;
D.“洪炉照破夜沉沉”指的是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故D项正确;
答案选C。
2.B
【详解】A.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A错误;
B.ΔH-TΔS<0的反应可以自发,若某反应的ΔH<0、ΔS<0,则该反应在低温下可自发进行,B正确;
C.v(SO2)=0.1mol·L-1·min-1表示二氧化硫的反应速率,不能说明SO2的浓度数值,C错误;
D.燃烧热是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A. 混乱度越大,熵值越大,则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由s→l→g增大,A项错误;
B. 该反应△H>0、△S>0,而最终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主要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B项正确;
C. 依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H-T△S<0分析,反应自发进行需要焓变、熵变和温度共同决定,不能单独使用焓变、熵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C项错误;
D. 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与反应的方向无关,不能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D项错误;
答案选B。
4.D
【详解】该反应受热易发生,则 H>0,正反应的气体分子数增加,则 S>0,故选:D。
5.C
【详解】A.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数增大,这是一个熵增的反应,ΔS>0,A错误;
B.熵值越大,体系混乱度就越大,B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数增大,这是一个熵增的反应,C正确;
D. 同一物质三态的滴值大小关系为S(g)>S(1)>S(s),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A.常温下生成的氯化铵为固体颗粒,现象为产生白烟,A错误;
B.该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混乱程度减小,属于熵减的反应,,B错误;
C.常温下,氯化铵为固体,混合气体始终为等物质的量的和的混合气体,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始终不变,C正确;
D.该反应的,该反应在低温下才能自发进行,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A.Zn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IIB族,属于过渡元素,A项错误;
B.乙醇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B项正确;
C.催化剂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热,C项错误;
D.CO2与H2生成乙酸的反应为2CO2+4H2CH3COOH+2H2O,该反应是熵减小的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B。
8.A
【详解】该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能够自发的向右进行,这说明此温度下(ΔH-TΔS)<0,则(ΔH-TΔS)=- 17 kJ·mol-1,若ΔH=-17 kJ·mol-1,则TΔS=0,这显然不可能,所以ΔH=17 kJ·mol-1,大于0,综上所述ΔH>0,ΔH-TΔS<0,故答案为A。
9.D
【详解】根据反应可自发进行,则当ΔH>0,ΔS<0时,,即一定不能自发发生,故答案选D。
10.D
【详解】A.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例如燃烧,A错误;
B.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条件,B错误;
C.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C错误;
D.焓变ΔH=生成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能量和,当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ΔH>0 ,此反应为吸热反应,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H-T△S <0时,反应能自反进行,△H>0,△S>0,只有T很大,即高温时,才能保证△H-T△S <0时,即高温下该反应为自发过程,低温下该反应为非自发进行,C满足题意。
答案选C。
12.A
【详解】A. .△H-T△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有些自发进行的反应在常温下可以进行,但有些自发反应需要特定的前提条件,比如燃烧物的燃烧需要先点燃等,A正确;
B. 液态水变化为气态水吸热,则液态水的能量比气态水的能量低,aC. 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百分数不变,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错误;
D. 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不管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D错误;故答案为:A。
【点睛】自发反应的判断依据:△G=△H-T△S;△G<0,反应正向自发进行, △G=0,反应处在平衡状态, △G>0,反应逆向自发进行。
13.C
【详解】A.ΔG=ΔH-TΔS,ΔG<0时,反应可自发进行,因此放热或熵增均有利于反应的正向自发进行,A错误;
B.根据A选项的分析,ΔH<0,ΔS>0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正向自发进行,B错误;
C.反应2H2O2(aq)==2H2O(l)+O2(g)的ΔH<0,反应物为溶液,产物中有气体,是熵增反应,故ΔG=ΔH-TΔS<0,任何温度下均可正向自发进行,C正确;
D.NH4NO3溶解是吸热过程,因此溶液温度降低不能说明铵盐水解是吸热的,D错误;
故选C。
14.B
【详解】A. 和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和,因此,制备粗硅的反应方程式为,A说法正确;
B. 在晶体硅中,每个Si与其周围的4个Si形成共价键并形成立体空间网状结构,因此,平均每个Si形成2个共价键, 1mol Si含Si-Si键的数目约为,B说法错误;
C. HCl易与水形成盐酸,在一定的条件下氧气可以将HCl氧化;在高温下遇到氧气能发生反应生成水,且其易燃易爆,其与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HCl,因此,原料气HCl和应充分去除水和氧气 ,C说法正确;
D. ,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因此,生成的反应为熵减过程,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5.C
【详解】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时反应能自发进行,熵减的吸热反应,,,,反应不可能是自发反应,选项A错误;
B.某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选项B错误;
C.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使用催化剂既不会改变反应的限度又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选项C正确;
D.在一定条件下,已知:
依据盖斯定律得到,反应是放热反应,,,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6.C
【详解】A.ΔH=生成物能量和-反应物能量和,当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ΔH>0,A错误;
B.因为相同温度下,化学计量数变为原来的n倍,则化学平衡常数应变为原来的n次方倍,所以反应2H2(g)+2I2(g)4HI(g)的平衡常数为K2,B错误;
C.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ΔG=ΔH-TΔS<0时,反应可以自发进行,若Δ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C正确;
D.反应NH3(g)+HCl(g)=NH4Cl(s)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ΔG=ΔH-TΔS<0,从方程式知ΔS<0,说明ΔH<0,D错误;答案选C。
17.B
【详解】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的条件下ΔH是相同的,焓变=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与反应条件无关,A错误;
B.298K下,熵增反应CaCO3(s)=CaO(s)+CO2(g)不能自发进行,由复合判据ΔG=ΔH-TΔS知该反应的ΔH>0,B正确;
C.当温度、压强一定时,在原料气(N2和H2的比例不变)中添加少量惰性气体,等效于对原平衡减压,平衡逆向移动,平衡转化率下降,C错误;
D.合成氨(ΔH<0)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不符合勒夏特列原理,高温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D错误;
故选B。
18.B
【详解】A.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为熵增反应,,A正确;
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和在反应器中充分反应,放出热量小于,B错误;
C.结合氨气和水中化学键,断裂键的同时,断裂键,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
D.反应,每消耗4mol氨气,转移20mol电子,每消耗转移电子为5mol,数目约为,D正确;
故选B。
19.A
【详解】A.△H<0,△S>0,可满足△H-T△S<0,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正向自发进行,故A符合;
B.△H>0,△S<0,△H-T△S>0,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正向自发进行,故B不符合;
C.△H<0,△S<0,温度较低时可满足△H-T△S<0,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能正向自发进行,故C不符合;
D.△H>0,△S>0,温度较高时可满足△H-T△S<0,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能正向自发进行,故D不符合;
故选A。
20.D
【详解】A.闸门上焊接铜块,铁的腐蚀更快,故错误;
B.该反应在常温下能进行,且为熵减的反应,所以应为放热反应,故错误;
C.将图中的活塞快速推到20毫升处,是加压,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新平衡时颜色变深,故错误;
D.醋酸钠中加水,水解程度增大,溶液中增大,故正确。
故选D。
21.D
【详解】A、CaCO3(s) CaO(s)+CO2(g)△H>0,△S>0,根据△H-T△S<0,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故A正确;
B、常温下硝酸铵溶于水是一个能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硝酸铵溶解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是熵变增大的过程,说明该过程的△S>0,故B正确;
C、固体硫燃烧时要先变为气态硫,该过程吸热,气体与气体反应生成气体比固体和气体反应生成气体产生热量多,但反应热为负值,所以△H1<△H2,故C正确;
D、焓变与活化能的关系是△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即△H=(Ea-Eb) kJ/mol,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焓变计算的几个常见公式,①△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②△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③△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注意不要混淆。
22.D
【详解】A.生成①的过程所需活化能较低,则反应速率较快,故A正确;
B.过渡态Ⅰ能量较低,则比过渡态Ⅱ稳定,故B正确;
C.活化能越低,反应越易进行,可知异丁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的主要产物为(CH3)3CCl,故C正确;
D.根据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异丁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是放热反应,但能否能自发进行还需要考虑熵变,故D错误;
故选D。
23.C
【详解】A、反应的自发性和反应进行的速率快慢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不一定能迅速发生反应,如常温下H2和O2反应生成水,不点燃的条件下,几乎不反应,故A错误;
B、非自发进行的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自发进行,水分解生成H2和O2,是不自发的,但是在通电的条件下,该反应可以发生,故B错误;
C、反应的自发性是反应能否进行的可能性的推断,并不是实际一定能发生,即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实际可能没有发生反应,故C正确;
D、常温下水的分解反应不能自发进行,2H2O2H2↑+O2↑,在常温下反应非自发进行的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要注意根据△G=△H-T△S,只要满足△G<0,反应即可自发进行,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H、T、△S有关。
24.B
【详解】A.反应的ΔS<0,若△H>0,则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自发进行,所以可以自发进行的原因是△H<0,A正确;
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可能性,所以使用催化剂,不可以使非自发反应变成自发反应,B错误;
C.反应的ΔS>0,但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表明该反应的△H>0,C正确;
D.已知反应,即△H<0、ΔS>0,则它在任何温度下都是自发的,D正确;
故选B。
25.B
【详解】A.①为催化剂吸附N2的过程,②为形成过渡态的过程,③为N2解离为N的过程,以上都需要在高温时进行,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A错误;
B.由题中图示可知,过程④完成了Ti-H-Fe-*N到Ti-H-*N-Fe两种过渡态的转化,N原子由Fe区域向Ti-H区域传递,B正确;
C.由图可知,历程中能量变化最大的是2.46eV,该过程为N2的吸附过程,氮氮三键没有断裂,C错误;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能够读懂图是解题的关键,难点B,③为N2解离为N的过程,过程④完成了Ti-H-Fe-*N到Ti-H-*N-Fe两种过渡态的转化。
26. 外部力量 方向性 高处 低处 高 低
【解析】略
27.(1) 否,多数放热反应为自发进行的反应 否,有些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
(2)不能;ΔH<0,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但不能仅用反应焓变来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解析】略
28. BC K=c2(NH3)·c(CO2)≈1.6×10-8 增加 > >
【分析】(1)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化学反应中变化的量不在发生变化,说明达到平衡,以此解答该题;
(2)根据K=c2(NH3)·c(CO2)计算;
(3)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气体总浓度增大,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氨气和CO2的方向进行。
【详解】(1)A.未说反应速率的正逆,故A错误;
B.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压强逐渐增大,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说明达平衡状态,故B正确;
C.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增大,而容器的体积不变,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当密度不变时,说明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
D.氨气与二氧化碳比例始终为2:1,不会随反应方向变化而变化,与平衡无关,不能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故D错误;
答案:BC
(2)K=c2(NH3)·c(CO2)=(4.8×2/3×10-3)2×(4.8×1/3×10-3)≈1.6×10-8;
答案:1.6×10-8
(3)压缩容器体积,增大了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增加。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气体总浓度增大,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氨气和CO2的方向进行,即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该分解反应的焓变ΔH>0;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因此Δ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