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读一读”“认一认”“写一写”认识“菠、煎”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烧、茄”等9个生字,会写“美食、红烧”等6个词语;
(2)根据图片,会读菜名,了解“菜单”的美好寓意;
感受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明确“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能力目标
通过烹饪视频和生活经验了解美食的烹饪方法,发现偏旁“火”和“灬”的联系,通过字形演变,图片、视频等方式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结合情境“亲朋好友来做客”推荐美食,学会合作,合理分工。
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在家长的配合下掌握并正确使用菜刀、擀面杖、电磁炉、燃气罩等常见烹饪工具。
素养目标
通过对美食的介绍,感悟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养爱国爱民的情感。
通过亲手制作美食,真切领会“幸福生活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的劳动精神,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通过为亲朋好友“荐美食”了解中国美食文化,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能主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将语文课和劳动相结合,能极大程度地调动起来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能在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加强对孩子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品质的培养。合肥的孩子生活生活水平都还不错,各种美食都接触过,课本上的菜肴都非常熟悉;其次,二年级的孩子接触事物客观具体,喜欢通过具体事物去学习。本文中的内容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学生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此外,对于形声字,也已经学习过一年多的时间,学生已经明白习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但是还无法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针对学生具像思维为主,还没形成较强逻辑思维的思维特点,本次传授课应该以演示、实践为主,同时结合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融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于一体,让学生快速领会抽象内容,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培养其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发现偏旁“火”和“灬”的联系,通过字形演变,图片、视频等方式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重点)
分析及解决措施: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具像思维为主,还没形成较强逻辑思维,在识字方法上学生倾向于利用熟字进行识记,很少主动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生字,也就是学生还无法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针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认识不成型,思想可逆性强的认知特点,可以结合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融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于一体,让学生快速领会抽象内容,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培养其独立识字的能力。
2.结合情境“亲朋好友来做客”推荐美食,学会合作,合理分工。(难点)
分析及解决措施:传统的讲授教学一般来说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对于课文中的字、词会感觉很枯燥,如果恰如其分地创设相应情境效果就会不一样,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为避免“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形态,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在低段孩子们心中厚植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识菜名
1.激趣导入:抓住兴趣“看视频”:播放音乐视频《生僻字(美食版)》
2.创设情境,打卡任务“读菜名”: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逛逛这个美食城,感受中国美食的独特魅力,今天的这个美食城一共分为四个小站,每个小站都有好玩的“打卡任务”,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看,第一站“菜单展览厅”到了,这几组菜单大家都会读么,谁来试试
借助拼音,大家读的特别的好,去掉拼音,大家还会读么?咱们来通过一个小游戏来检测
(二)、操作观察建构概念---认食材
1.创设情境,打卡任务“找食材”:
同学们这些美味的食物是由什么食材制作出来的呢?咱们一起到第二站“食材博物馆”看看,书上的美食分别用了哪些食材?找一找,圈一圈,请同桌合作,一位说菜名,一位说对食材(师相机指出:“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是两种食材)
同学们,美食馆为大家推出了“VR食材我会找”的体验,你们想不想试试?看一个真实的VR食材馆出现在大家眼前了,你们能不能在这里找到书上出现的食材?
2.观察摆放,建构观念“会分类”
(1)同学们,不仅会读食材,还会找食材,观察VR馆食材的摆放,你有什么发现?(明确: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分类)
(2)大家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你们能根据发现,给书上的食材也分分类么?
知识迁移辨析提升---学烹饪
(三)创设情境,打卡任务“知烹饪”:
同学们,这么多食材,美食城的大厨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咱们一起去第三站“后厨派烹饪馆”看看,悄悄告诉大家,每道菜都有它的“烹饪方式”,请同学们在书上找一找,老师待会请男女生合作:男生说菜名,女生说烹饪方式。(师相机指出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米粥的烹饪方式有哪些)
现在老师将这些烹饪方式请到了黑板上,观察这些烹饪方式,你有什么发现?(明确:烹饪方式多是四点底和火字旁)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火字旁和四点底有什么联系呢?咱们一起通过一段微视频了解(明确:①火字旁和四点底都和火有关②四点底是由火字旁演变而来的)
知识提升,辨析运用“会烹饪”:
火字旁和四点点的关系大家都清楚了,现在老师将这些烹饪方式去掉了拼音改变了顺序,大家还会读么?真是什么都难不倒大家。会读了,那大家会用么?咱们一起来玩个好玩的游戏,通过希沃学习机给每道菜名选择适合它的烹饪方式,看看谁操作的又快又准。
(四)任务驱动合作探究---荐美食
1.家校合作,课堂外延“访美食”:美食馆的大厨不仅熟练掌握各种烹饪方式,还会根据客人的口味设计套餐,咱们一起来第四站“菜谱设计馆”看看,课前老师根据同学们居住地的远近进行了分组,在家长的陪伴下,你们对餐厅进行了实地走访,这次走访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2.回归课堂,说说菜品“夸美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次同学们对餐厅的走访之旅真是收获满满,对美食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今天同学们都带了一道自己做的美食,你能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道美食么?同学们都很有自己的想法。那大家能用上咱们语文园地三中的词语来夸夸它们么?
3.合作探究,打卡任务“荐美食”:同学们说的可真是绘声绘色,让人忍不住现在就想吃上一口呢,这不一位神秘嘉宾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就想过来做客呢,你们能化身大厨,为神秘嘉宾设计一份合适的套餐吗?听听她有什么要求吧。要求听完了,请同学们8人以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看看怎样才能为小丽阿姨设计一份满意的套餐。注意:设计的过程要分工明确,套餐要包含主食和菜品,并说明你们组的手机理由
(五)回顾课堂创意拓展---品烟火
1.总结课堂,理清脉络“书汉字”: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食材,学会了给它们分类,知道了烹饪方式多是火字旁和四点底,更是为神秘嘉宾设计了一份满意的菜单,现在到咱们的写字时间了,观察“烧”“烤”“炒”这3个生字,你有什么发现?(明确:①都是左右结构②都是左右等高)现在咱们一起先来写好第一个生字(明确:写字有“三看”:一看结构,二看偏旁,三看关键笔画)
2.创意作业,情感拓展“品烟火”:在中国美食不仅仅是一日三餐,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情怀,下节课咱们再继续品味,课后请同学们在希沃学习机的作业清单上自选一项完成上传
五、教学反思
这堂课运用了大量的信息技术。除了传统教学中常用的PPT、音频和视频外,还将平板互动、微课教学引入课堂。在教学中,所有的图片、视频动画都利用平板来展示,如“火”字微视频的出示、微信来电的插入、VR画面的投屏,3D模型建造等。此外,本课还充分发挥了“家校共育”的作用,延伸了课堂的界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设问引导、直观教学为主要教法,以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为主要学法,运用了抢答和投票的功能,让学生通过平板互动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整堂课,学生运用平板进行了即时选择,使得课堂上的反馈不仅快速而且准确,孩子们上课的兴趣也大大提升了。
传统的讲授教学一般来说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对于课文中的字、词会感觉很枯燥,很难走入情境中,可如果恰如其分地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相应情境效果就会不一样,譬如本堂课在“VR”画面中找食材、理解“火字旁和四点底”间 的联系以及创设情境“亲朋好友来做客”时,信息技术就提供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也自然而然地就懂了。可以说,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创造了多元的学习环境。在总结部分,如果加入更加直观的动画进行总结,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