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单元素养综合训练
(2023·辽宁沈阳月考)读世界部分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图,完成1~2题。
1.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2.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 )
A.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
B.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带
C.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
D.集中在交通便利地带
下图为浙江省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4.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3·河南濮阳期中)截至2019年,我国已有150多座城市发布了放宽落户条件、增加安居和创业补贴等新政策,吸引人才流入。人才流入不仅需要政策推动,更依赖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牵引。下图为我国部分城市人才吸引预期效果的综合评价,其中感情牵引力度受所在省份高考人数和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影响;经济牵引力度指各城市经济体量在区域中的分量;政策牵引力度是指对已发布的人才引入政策的评价。据此完成5~6题。
5.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迁入率较高的城市多为( )
A.东部发达城市
B.中西部核心城市
C.沿海港口城市
D.北方工业城市
6.目前,人口政策有利于疏解城市功能的是( )
A.重庆 B.太原 C.天津 D.深圳
人口重心反映了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集中指数反映了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下表示意我国东北地区人口重心及人口集中指数的变化。据此完成7~9题。
年份 1990 2000 2010 2015
人口 重心 经度 125.01°E 124.98°E 124.97°E 124.94°E
纬度 42.93°N 42.86°N 42.84°N 42.82°N
人口集中指数 0.323 6 0.325 0 0.329 4 0.331 6
7.我国东北地区( )
A.人口重心移动是政府行为
B.人口分布越来越不均衡
C.人口重心由东南向西北移动
D.人口分布越来越分散
8.我国东北地区人口重心移动的原因是( )
A.北部地区人口迁入多
B.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
C.南部地区人口迁出多
D.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展快
9.下列地区与造成其人口集中指数高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三江平原—热量 ②鞍山—石油 ③松嫩平原—土壤 ④大连—交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利用气候条件、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医疗条件、交通便捷程度、区域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明程度、生活成本等指标对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某类型人口流动适宜度指数。下表是2020年我国某类型人口流入适宜度指数排行榜。据此完成10~11题。
城市 广州 海口 厦门 福州 南宁 三亚
适宜度 指数 157 150 145 137 136 133
排名 1 2 3 4 5 6
10.该类人口流入的主要目的是( )
A.养老 B.经商
C.旅游 D.求学
11.该类人口流入对流入地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A.人口容量增大
B.社会服务短缺
C.科技水平提高
D.就业压力增大
(2023·福建南平高一期中)读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城镇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城镇和农村人口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20年世界欠发达区域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B.较发达区域平均城镇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
C.目前世界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城镇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
D.世界人口的增长取决于人口的迁移
13.欠发达区域城镇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农村
B.城镇人口寿命长,死亡率低
C.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迁移
D.农村人口移民发达国家
消费水平是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中能反映人口合理容量与消费水平关系的曲线是 ( )
A.a B.b C.c D.d
15.日本消费水平高,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
B.对外开放程度高,科技水平高
C.矿产等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D.海陆位置优越,耕地面积广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水资源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可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水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一定水质的条件下,水环境容量所能支撑的最大人口数量。下表为假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变,西藏三种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情景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状况。据此完成16~17题。
承载力 分项 保持现有模式 着力发展支柱 产业、淘汰辅 助性产业 着力发展 旅游业
水资源 承载力 4.05 12.84 24.98 79.12 33.34 105.63
水环境 承载力 2.25 7.41 1.93 6.11 2.08 6.58
土地 资源 承载力 0.04 0.12 0.05 0.17 0.25 0.79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制约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水资源
B.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升水环境承载力
C.着力发展支柱产业,淘汰辅助性产业对于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升明显
D.从总量上讲,西藏的水资源可以支撑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17.下列举措最有利于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是( )
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B.鼓励生育
C.积极推进生态旅游
D.大力提高人们消费水平
(2023·江苏淮安期中)《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提出,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 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下图为2001—2016年北京市用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2001—2016年,北京市( )
A.环境用水量增加
B.生活用水量减少
C.工业用水量持续保持主体地位
D.农业用水量所占比重持续增大
19.北京市“以水定人”是因为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对外开放程度 B.资源丰富程度
C.生活消费水平 D.经济发达程度
读某时期我国省际人口迁出率、迁入率分布图,完成20~21题。
20.甲、乙、丙、丁四地中,表示贵州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1.图中省级行政区中,迁移人口数量较大的是( )
A.安徽→贵州 B.上海→北京
C.浙江→贵州 D.江西→江苏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丁美洲
B.从亚洲迁往拉丁美洲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2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
A.甲地优美的环境
B.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C.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已超过80亿,并且人口分布不均匀,其中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左右。下图示意纬度每隔10°世界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
(1)概括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
(2)说出20°N~40°N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比例大的主要原因。
(3)分析赤道至10°S间平原地区人口较少的原因。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新加坡陆地面积719.1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5米,岛上河流较短。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成为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新加坡人口564万(2022年),经济发达。下图为新加坡的位置示意图。
(1)分析新加坡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说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3)为提高“资源短板”,新加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6.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绿洲的分布特点。
(2)指出制约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3)为提高该区域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4)据测算,该区域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千米2,目前已达13人/千米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素养综合训练
1~2.1.B 2.C 第1题,读图可知,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在这三个大洲中,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南美洲。第2题,读图可知,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较大,说明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
3~4.3.A 4.D 第3题,由图中信息及图名可知,该图反映的是人口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大;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小。第4题,由图可知,④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最大,该区域地势低平,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因此,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④。
5~6.5.B 6.D 第5题,结合材料信息分析,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迁入率较高的城市为郑州、西安、合肥、长沙、成都、武汉、天津、南京,这些城市感情牵引力度、经济牵引力度和政策牵引力度都是最高的,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最强,从分布来看,这些城市大都为中西部的核心城市,B正确;东部发达城市、沿海港口和北方工业城市也有,但数量不多,A、C、D错误。故选B。第6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四个城市中,深圳政策牵引力度最小,说明深圳的政策对人口迁入限制较多,有利于控制城市规模,向周边城市疏解城市功能,D正确;重庆和太原政策牵引力度适中,对人口迁移有一定吸引力,会使城市规模扩大,A、B错误;天津的政策牵引力度高,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强,城市规模扩大,不利于疏解城市功能,C错误。故选D。
7~9.7.B 8.D 9.D 第7题,我国东北地区人口重心移动,主要受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主要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的,人口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造成人口分布越来越不均衡。故选B。第8题,在东北地区,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吸引人口迁入,故选D。第9题,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热量条件不足,①错误;鞍山主要是发展钢铁工业,②错误;松嫩平原土壤肥沃,大连的海陆交通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③④正确。故选D。
10~11.10.A 11.B 第10题,由材料可知,城市评价的指标为气候条件、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医疗条件、交通便捷程度、区域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明程度、生活成本等,而对于养老来说,环境适宜、利于身体健康最为重要,城市评价的指标与环境、健康因素关联密切。经商考虑的应该是成本、市场、交通等因素;旅游为短期活动,对水质、医疗、气候等关注较少;求学关注的应该是教育和文化氛围。故A正确。第1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类流入人口主要为老年人口。老年人对医疗卫生、养老机构等社会服务设施需求大,老年人口增多,会使社会服务设施供需紧张,社会服务短缺。故B正确。
12~13.12.A 13.C 第1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2020年世界欠发达区域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A正确;较发达区域平均城镇化水平并没有下降,B错误;目前世界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城镇化水平较低的欠发达区域,C错误;世界人口的增长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D错误。故选A。第13题,欠发达地区城镇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带来的,欠发达地区人口基数大,早期城镇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比重大,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欠发达地区城镇人口增长迅速,A错误,C正确;城镇人口寿命长、死亡率低,是人口保持增长的一个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农村人口移民发达国家会导致发达地区人口增长,且该说法不符合实际,D错误。故选C。
14~15.14.A 15.B 第14题,消费水平越高,每个人每天消耗的资源量也就越多,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能供养的人口就越少。因此,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a曲线符合。第15题,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自然资源环境、科技水平、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日本自然资源短缺,消费水平高,但日本科技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高,因此其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大。
16~17.16.D 17.C 第16题,由材料可知,西藏土地资源承载力最低,制约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土地资源,A错误。大力发展旅游业没有提升水环境承载力,B错误。发展支柱产业、淘汰辅助性产业,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升不明显,C错误。西藏的水资源相对充足,可以支撑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D正确。第17题,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鼓励生育和大力提高消费水平都会给土地带来很大压力,A、B、D错误。积极推进生态旅游,有利于保护土地生态环境,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C正确。
18~19.18.A 19.B 第18题,读图可知,北京市环境用水量增加幅度最大,农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减少,生活用水量小幅度增加,生活用水量逐渐占据主体地位。第19题,由材料可知,北京市“以水定人”是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考虑的,B符合题意。
20~21.20.A 21.D 第20题,图中横坐标表示迁入率,纵坐标表示迁出率,与纵坐标平行的另一竖线表示平均迁入率,贵州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迁出率较大,应在平均迁入率的左侧、平均迁出率的上侧,只有甲符合。第21题,江西与江苏距离较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江西向江苏迁移的人口较多。
22~23.22.C 23.B 第22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西亚因石油开采,吸引大批外籍工人,成为人口迁入区。第23题,甲地的推力因素和乙地的拉力因素促使人口由甲地迁移到乙地。甲地为人口迁出地区,甲地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教育条件为拉力,不会导致人口迁出;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为拉力,会吸引人口迁入;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会限制人口迁移。
24.答案 (1)分布不均衡;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多,高纬度地区少;20°N~40°N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大。
(2)气温适宜,降水适中;陆地面积大,平原、低地面积广;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3)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闷热潮湿,不适宜人类居住。
25.答案 (1)新加坡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河流短小,陆地储水条件差;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对淡水需求量大。
(2)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等。
(3)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海水淡化;废水(污水)回收利用;修建滨海堤坝,拦蓄淡水。
26.答案 (1)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2)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3)防治土地沙漠化;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合理开发资源,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4)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控制人口增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