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区)

文档属性

名称 平行线(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8-12-20 10: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 周 课时 6 授课时间: 2008年 3月 7 日 授课教师:
课题 5.2.1平行线 课型 新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教具模式的演示和通过画图等操作,交流归纳与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用符号语方表示平行公理推论,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重点 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难点 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法 引导发现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复习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尝试活动 探索新知教师演示教具.顺时针转动木条b两圈。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形成共识.平行线定义,表示法教师应强调平行线定义的本质属性,第一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第二是设有交点的两条直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尝试反馈 理解新知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后,把教具中木条b与c重合在一起,转动木条a确认自己的回答.并能接着问:在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还有别的位置关系吗 学生思考:把a、b 想像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两条直线,顺时针转动b时,直线b与直线a的交点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 有没有直线b与c木相交的位置 转动b时,直线b与c的交点从在直线a上A点向左边距离A点很远的点逐步接近A点,并垂合于A点,然后交点变为在A点的右边,逐步远离A点.继续转动下去,b与a 的交点就会从A点的左边又转动A点的左边……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个直线b的位置,它与直线a左右两旁都没有交点.学生能结合演示的结论,师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定义:同一平面内,存在一条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换言之,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这里“∥”是平行符号.学生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交点情况去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 1 周 课时 6 授课时间:2008 年 3 月 7 日 授课教师:
教 学 过 程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下知识点:1.在转动教具木条b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与a平行 2.用直线和三角尺画平行线.3.通过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推论. 4.归纳平行公理推论.练习:如果多于两条直线,比如三条直线a、b、c与直线L都平行, 那么这三条直线互相平行吗 请说明理由.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知识点的小结并适当的强调有关的知识点,并能总结学生在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对以后的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布置作业习题5.2第11题. 学生直觉直线b绕直线a外一点B转动时,有并且只有一个位置使a与b平行.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学生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并在充分交流后,归纳平行公理。学生在反复运用平行公理推论中掌握平行公理推论以及说理规范.能由教师的引导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反思自己在本节课学习中优缺点与不足之处及改进的方法,并能积极的参与总结性的发言.
板 书 设 计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行线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入资料及出处
教 后 记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的内容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加工厂以正确性的应用,但是个别同学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要加以引导与教育。 组 长
教 导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