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具、次”等 13个生字和斤字旁 1个偏旁;会写“文、次”等 7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3. 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
2.观察插图,联系生活,体会人物心情,读好对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玩盲盒吗?我们今天先玩一把盲盒。学生上台摸盲盒里的词语卡,大家一起读。
2.刚刚我们读的“铅笔、橡皮、转笔刀”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认识“文、具”二字。
(1)指名说“文”的笔顺。
(2)“具”字是上下结构,下部是“八字底”。“直”加两笔可以变成什么字?如果换一换,又可以变成什么字? “具、真、直”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三横。
3.盲盒里还有一个朋友(拿出橡皮),它是谁?他现在有事请求我,它说“我本来又干净又漂亮,可是遇到了一个不爱惜自己的主人,每天不是拿铅笔扎我就是拿小刀戳我,最后还把我弄丢了。我找不到家了。”它想请张老师帮它找找自己的家,你们说我能答应它吗?
(生答:能)
我想请你们和我一起帮它,你们愿意吗?
4.今天我们就学习 15课《文具的家》,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标注自然段。打开书 82页,请快速标出自然段,看谁标得又快又好。指名回答(6个自然段,大家都同意吗?)。
2.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①.读准字音;
②.读通句子;
③.不丢字不多字。
3.大家都读完了,我来检查一下(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价是不是达到了老师的标准)。
4.再看看课文,课文写了谁的事?哪些句子提到了文具,标出来。汇报交流,识字。
(1)课文写了谁?(妈妈和贝贝)贝贝要干什么?(她要给文具找家)学习生字“她”及“他、她的区别”。
(2)文中哪里提到了文具?
第一处: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橡皮只擦了一回,再想擦,就找不着了。学习生字“丢”,指读,说识记方法,“去”字头上戴小帽,还有类似的字“千、季、禾等”。“哪”组词,和“那”对比记,说识字方法。
第二处: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学习生字“新”,认识“斤字旁”,斤字旁是个新的偏旁,我们还认识这些旧的偏旁,如“氵亻扌”,新和旧是一对反义词。我们还在哪儿见过“新”?出示:新华字典,新年快乐,新闻联播,认读。
第三处:你要想想办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呀。这是谁说的?练习读读妈妈的这句话。第四处:贝贝想起来了,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文具的家。学习生字“些”,生组词语记,加一加记。第五处:从此,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学习“每、仔细、检查、所有”,用其中的词语说话。这是全文最长的句子,谁来挑战?指名读,全班读。
三、读懂对话,深入理解课文
1.刚刚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再来读读课文,速度可以快一些。
(1)想一想,贝贝为什么要给文具找家呢?(因为丢文具,板书:丢)
(2)学习 1.2自然段。抓住“只、一次、一回”,你想说什么?这真是一个粗心的贝贝,(板书:粗心、丢)还可能把什么丢了?仿照第一二自然段说话。(3)贝贝真是一个马虎的孩子,你看现在的贝贝好狼狈呀,文具丢的到处都是,真是又让人生气,又让人着急。谁来读一读?我们着急就是因为她什么都只用一次就丢了,所以要把“一次”,“一回”读得很重。
2.师:所以贝贝只好......
(1)出示课件,师:哎,“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她怎么要的?谁来演一演?
(2)看来贝贝也很着急啊!她可能一放学,一见到妈妈,甚至一出校门就向妈妈要了。谁来演一演?
3.妈妈是怎样说的呢?找一找妈妈和贝贝的对话,画出来读一读。
(1)指名读对话。
(2)采访妈妈和贝贝:妈妈什么心情?
(吃惊、生气、奇怪、有点责备)妈妈为什么那么吃惊而且有些生气呢?抓住“天天”来感受。所以这两个也要读得重一点。指名读。贝贝,你在说话时是什么表情?圈出“眨着一双大眼睛”,摊开双手,红着脸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好“我也不知道。”
(3)哪两个同学愿意模仿着贝贝和妈妈的动作、表情和语气来读一读妈妈和贝贝的这组对话?
4.妈妈怎么给贝贝想办法的?出示妈妈的话,要怎样读?妈妈的话好不好?好在哪里?(妈妈说了两个家,一个是人的家,另一个是文具的家,人人都有家可归,怎么能让文具成为孤儿,成为流浪儿呢?)妈妈说得太好了,我们再来好好读读妈妈的话吧。男生读,女生读。
5.贝贝听懂妈妈的话了吗?找到文具的家了吗?
(1)文具的“家”在哪里?(文具盒)她做到了吗?指名读第 6自然段,重点讨论贝贝是怎么做的。
(2)理解重点词语“仔细”识记“仔细”。抓住“每天、仔细检查、所有”等词语感受贝贝现在对文具的爱护。从此,贝贝学会了(板书:收文具、整理文具)。
(3)从今天起,文具的命运改变了:出示:铅笔,用了很久,再也......橡皮,......尺子......转笔刀......
(4)贝贝成了(细心)的孩子啦!板书:细心
6.我们的橡皮是不是也找到家啦!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贝贝终于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了,我们真替她高兴。同学们也应该像她一样,做到“爱护文具”。那么小朋友们,你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文具的呢?总结:如果你们能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好习惯,再也不会把你们的小伙伴弄丢了。
2.儿歌巩固。
五、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游戏 “闪电读词” :同桌一齐站起来,老师点哪个词,同桌就开始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2.读一读,记一记。
3.扩词拓展:文包。
4.书写指导: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最难的一个字“包”的书写。出示动态书写“包”。生观察占格和笔顺。指导老师写。重点:“包”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应先外后内。写两个,根据占格和笔顺评价。
5.课下自己观察其余几个字的占格和笔顺,练习书写。
六、板书设计
文具的家
粗心 丢
妈妈帮贝贝
细心 收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文具的家
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仔细(zhǐ zǐ)所以(suǒ shuǒ)丢掉(dū diū)
工具(jù jùn)新闻(xīn xīnɡ)检查(jiǎn jǎn)
二、dú读pīn拼yīn音,xiě写cí词yǔ语。
yí cì wén jù zhǎo rén
shuǐ pínɡ shū bāo ràng kāi
bàn fǎ píng ān
三、zài在zhènɡ正què确de的yīn音jié节hòu后miàn面dǎ打“√”。
四、照样子,做汉字加减法。
池-(氵)+(土)=(地)(土地) 吹-口+( )=( )( )
他-( )+( )=她(她的) 戏-又+( )=( )( )
五、我能根据要求在横线上再写一个。
一个字表示颜色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两个字表示颜色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个字表示颜色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六、dú读yì一dú读,zuò做yì一zuò做。
妈妈说:“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你要想想办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呀。”贝贝想起来了,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文具的家。
1.贝贝都有哪些文具 用“_____”在文中画出。
2.文具的家就是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我会做。
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小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睡莲问:“小蚂蚁,你怎么啦?”小蚂蚁说:“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
1.选文写的是________和_______的对话。
2.“呜呜的哭声”是( )发出的。
《文具的家》课后反思
《文具的家》这篇课文以讲故事的方式教育学生如何整理自己的东西。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所以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来教学,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识字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在教学中,没有过多地包办代替,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
二、趣味识字。本节课识字教学力求趣味性,层次性,科学性,。识字过程中老师注重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如: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组词”等方法识记生字;运用联系生活方法认识“新”,(电视里的)新闻,(我们爱去的)新华书店,(过年了要对朋友说一声)新年快乐等,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在生活中识字。游戏识字,激发学生兴趣;比较同音字“她、他、他们”理解意思,学会运用。识字过程体现了识字方法的渗透,学生在学会识字方法,掌握生字的同时,很自然地感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同时学习过程体现梯度上升。
三、联系实际指导生活。通过这节课,我总结了本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并让孩子们坚持做到爱惜自己的文具。这些时我也天天强调,但有些同学
到现在也没有养成习惯,所以我借着这个机会又强调了这个问题,并且说到:“谁要是再不记得收拾自己的文具,谁就是粗心的贝贝,看看谁愿意当这个粗心的贝贝。”这两天我进行了观察,发现孩子们基本都做到位了,有时,我看到有同学下课或放学忘记收拾自己的文具同桌还会及时提醒他,这让我很欣慰,看来孩子们都不愿意当粗心的“贝贝”。
反思本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1.提问学生问题,应该表达清楚要求。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有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提醒学生回答的要有理有据,促进思维能力提升。
2.阅读要有层层推进。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有层次的读,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再加强引导学生朗读练习。
总之,一节好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收获,一节好课是需要不断调整提升,我将在教育路上踏实走好每一步,去探索更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