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金属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B.干冰在空气中升华周围出现白雾
C.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红色固体析出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合理的垃圾分类,能有效的利用资源。与铝制易拉罐属于同一类垃圾进行回收的是
A.报纸
B.玻璃瓶
C.不锈钢餐具
D.塑料餐盒
3.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物。下列山西文物中,不属于金属制品的是( )
A. 西周晋候苏钟 B. 春秋侯马盟书
C. 西周晋候鸟尊 D. 唐朝开元铁牛
4.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溶液。加入锌粉的质量与洗涤、干燥后的固体质量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锌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 NO3)2、Cu( NO3)2
C.若原混合液中含有硝酸铝,则反应前后溶液质量仍相等
D.反应中溶液的质量先变小后变大,但反应前后溶液质量仍相等
5.下图是以铁为核心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⑤⑥一定会有气泡产生
B.转化③是一个放出热量的过程
C.转化④是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
D.转化①②均可通过化合反应来实现
6.将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7.2g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得到的氧化物质量可能为
A.10.6g B.12.0g C.13.0g D.13.6g
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时生成两种气体的质量
B.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C.用等质量的等质量分数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足量的稀硫酸中加入等质量的铁和锌
8.下列可回收物中,主要成分属于合金的是
A.塑料瓶 B.废报纸 C.旧钢丝球 D.旧衣服
9.将一定质量的锌粉放入到硝酸亚铁、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若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滤液中只有硝酸镁和硝酸锌
B.若反应后所得滤液是无色的,则滤渣中一定有锌、铁、银
C.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中可能有硝酸亚铁
D.若反应前锌粉的质量和反应后滤渣的质量相等,则滤渣中一定不含锌
10.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证明分子不断运动
B.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一氧化碳(假设恰好完全反应)
C.证明锌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
D.证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11.在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铁,可能有铜
B.滤渣中一定有银,一定没有铜和铁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镁、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镁、硝酸亚铁、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二、科学探究题
12.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在实验室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中的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小明同学用磁铁放在玻璃管上方,发现黑色固体完全被吸引。
【查阅资料】
铁粉和Fe3O4均为黑色,都可以被磁铁吸引。
【提出猜想】
对于生成的黑色固体,小组同学提出了猜想,请你参与完成猜想2。
猜想1:Fe
猜想2:
猜想3:Fe和Fe3O4
【进行实验】
取少量黑色固体,放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振荡,静置,产生的现象是 。
【实验结论】
猜想3正确。
【讨论交流】
(1)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需要先通入一会一氧化碳再进行加热的目的是 。
(2)本实验中的一氧化碳是利用加热草酸(H2C2O4)的方法制取,其产物为3种氧化物,请你写出反应方程式 。
三、计算题
13.铁钉长期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会生锈(用Fe2O3表示铁锈)。取10g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用CO还原,充分反应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8g,请计算: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此铁钉中铁锈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四、填空与简答
14.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是以色列材料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如图),他在1982年率先发现准晶体,这一发现对传统晶体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为物质微观结构的研究增添了新内容,为新材料的发展开拓新领域。则回答下列问题:
(1)准晶体具有独特的属性,与大多数金属材料不同,准晶体的导电和导热性很差,但可用作理想的热电材料,捕捉航天和汽车工业的发动机所废弃的热量并回收利用,准晶体热电材料在工作时将热能转换成 能,还可制造出能量转化率高的 等电子产品。
(2)瑞典一家企业在某种钢制材料中发现了准晶体,这种准晶体如同盔甲一般坚硬增加材料强度,准晶体用作表面改性材料,用于制作不粘锅涂层、剃须刀片和眼外科手术微细针头,这是由于准晶材料具有 的特点(至少两点)。
(3)谢赫特曼的发现有悖常规在当时引起极大的争议,为维护自己的发现,他被迫离开当时的研究小组,但准晶体的发现促使科学家开始重新思考对物质结构的认知。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启示呢? 。
15.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分离,在东风着陆场顺利着陆,太空出差三人组安全返回,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能力。
(1)在火箭制造中使用了镁铝合金和钛合金,一般来说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抗腐蚀性更好,熔点更 (填“高”或“低”)。
(2)钛和钛合金具有很多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航天飞机、化工和通讯等,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②钛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 。
(3)空间站中航天员所需的部分水是由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的,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参加化学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 ;
②该反应 (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
16.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
17.元代《格物粗谈》提及:“赤铜人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即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得到锌铜合金。已知锌的熔点为419.5℃,铜的熔点是1083.4℃。
(1)黄铜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熔点可能的范围是 。
(2)久存的黄铜钱币表面常有铜绿【Cu2(OH)2CO3】,铜绿的形成与空气中的O2、 、 (填化学式)有关。
(3)炉甘石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产生两种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赤铜和木炭粉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铜,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 。
18.“共享单车”作为代步工具,轻便灵活又环保。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年轻人的喜爱。回答下列问题:
(1)“低碳出行”理念中的“碳”指的是 。
(2)自行车的轮圈使用铝合金是因为其硬度比纯铝 (填“大”或“小”)。
(3)生产自行车用的最多的材料是金属铁,若以铁矿石(主要成分是)和一氧化碳为原料,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是 。
19.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为黑色粉末,C为紫红色固体,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常温下B、D均为气体,则B是 (填化学式)。
(2)若常温下B为固体,D为气体,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20.某种手机电路板中含有Fe、Cu、Au、Ag、Ni(镍,银白色金属)等金属,以下是某工厂回收部分金属的流程图。
【资料】①已知:2Cu+O2+2H2SO4 2CuSO4+2H2O;
②镍常见的化合价有+2、+3价,但在水溶液中通常只以+2价离子的形式存在。
(1)操作I、II的名称是 ,固体A的成分是 。
(2)滤液①中三种溶质的化学式为 。
(3)滤液③和铁粉反应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向滤渣①中加入稀硫酸和氧气后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溶液颜色变化为 。
(5)Cu、Fe、Ni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故正确;
B、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周围水蒸气液化出现白雾,故正确;
C、将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能置换出铜,所以一段时间后,铁钉上有红色固体附着,蓝色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错误。
故选D。
2.C
【详解】铝质易拉罐、不锈钢餐具、破铁锅、废铜线都属于废旧金属材料,主要成分是金属单质或合金;而报纸是纸制物品,玻璃瓶是玻璃制品,塑料餐盒是塑料制品,都不含金属。故选C。
3.B
【详解】西周晋候苏钟、西周晋候鸟尊是青铜器、唐朝开元铁牛,都是用合金制成;春秋侯马盟书是由植物纤维制成的,不属于金属制品。故选B。
4.A
【分析】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的先后顺序为:1、;2、,根据方程式分析,选择说法不正确的。
【详解】A、过滤后得到蓝色溶液,说明有硝酸铜未反应完,因此反应后固体中一定不含锌,符合题意;
B、反应后得到蓝色溶液,说明滤液有硝酸铜,同时还一定含有生成的硝锌,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Zn( NO3)2、Cu( NO3)2,不符合题意;
C、铝的活动性比锌、铜、银都要强,所以即使原混合液有硝酸铝,它也不参与反应,对反应结果无影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题目条件加入锌粉的质量与洗涤、干燥后的固体质量相等,则反应前后溶液质量仍相等。
D、依据方程式和可知,与硝酸银反应锌的质量小于生成银的质量,与硝酸铜反应锌的质量大于生成铜的质量,而反应后,加入锌粉的质量与洗涤、干燥后的固体质量相等,说明加入锌粉后发生了以上两个反应,生成的固体有铜和银。加入锌粉后,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固体质量变大,所以溶液的质量就变小,硝酸银反应完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的固体质量变小,所以溶液的质量就变大,但反应前后溶液质量仍相等,不符合题意。故选A。
5.A
【详解】A、转化⑤是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或者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转化⑥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或者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故不一定有气泡生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转化③是铁在氧气、水共同作用下生成铁锈,是一个放出热量的过程,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转化④是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转化①可以是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②可以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可通过化合反应来实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分析】可以采用极值法,假设7.2g全部为镁粉或铝粉,则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得到的氧化物质量应处于计算出的两个值之间。
【详解】设7.2g镁与足量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镁的质量为x,7.2g铝与足量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铝的质量为y
由此可见,若全部为铝,则得到的氧化物质量13.6g,如果全为镁,得到的氧化物质量12g,由于是混合物,因此混合物得到的氧化物质量应介于12g与13.6g之间。
故选C。
7.A
【详解】A、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A选项图像不正确,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中作催化剂,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氯酸钾分解,氧气逸散出反应体系,剩余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充分反应后不变,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先增大后不变,B选项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等质量的等质量分数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慢,二者充分反应产生的氧气质量相同,C选项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足量的稀硫酸中加入等质量的铁和锌,锌比铁活泼,产生氢气的速率较快,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的质量关系,每65份质量的锌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因此铁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更大,D选项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8.C
【详解】A、塑料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废报纸主要成分属于天然纤维,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旧钢丝球主要成分属于合金,故C选项符合题意;
D、旧衣服主要成分有天然纤维,也有合成纤维,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分析】将一定质量的锌粉放入到硝酸亚铁、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然后多余的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锌和硝酸镁不反应。
【详解】A、锌、铁均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若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可能硝酸亚铁部分反应,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镁和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亚铁,故A不正确;
B、若反应后所得滤液是无色的,说明硝酸亚铁反应完全,则滤渣中一定有铁、银,可能含有金属锌,故B不正确;
C、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硝酸银反应完全,锌可能反应完,含有硝酸亚铁,则滤液中可能有硝酸亚铁,故C正确;
D、锌和硝酸银反应的关系式为,65份质量的锌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反应后滤渣质量增加,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的关系式为,65份质量的锌生成56份质量的铁,反应后质量减少,若反应前锌粉的质量和反应后滤渣的质量相等,则滤渣中可能含锌,故D不正确。故选C。
10.C
【详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可以证明分子不断运动,故A正确;
B、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可用氧化铁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一氧化碳,故B正确;
C、证明锌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要求选取的酸是同一种酸且浓度相同,故C错误;
D、黄铜属于铜的合金,合金的硬度大,所以二者相互刻画能证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故D正确。
故选C。
11.D
【解析】根据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镁>铁>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硝酸镁不与铁粉反应;一定量的铁粉,可能完全置换出银,也可能只置换出部分的银,滤液呈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铁可能没有置换出铜,也有可能置换出部分铜等知识进行分析.
【详解】A、铁会首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铁可能与硝酸铜反应,有可能没有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由于有硝酸铜的剩余,则一定没有铁,故选项错误;
B、根据反应后的滤液显蓝色,说明滤渣中一定没有铁,否则会继续和硝酸铜反应,故选项错误;
C、铁和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亚铁;铁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故选项错误;
D、铁和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亚铁,还有没参加反应的硝酸镁;铁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 Fe3O4 黑色固体部分溶解,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 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爆炸 H2C2O4H2O+CO↑+CO2↑
【详解】(1)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可能是四氧化三铁,可能是铁,还可能是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故填:Fe3O4。
(2)黑色固体是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加入硫酸铜溶液,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现象为黑色固体部分溶解,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故填:黑色固体部分溶解,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
(3)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需要先通入一会一氧化碳再进行加热的目的是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爆炸,故填: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爆炸。
(4)加热草酸(H2C2O4)其产物为3种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C2O4H2O+CO↑+CO2↑,故填:H2C2O4H2O+CO↑+CO2↑。
13.(1)3.3g(2)40%
【详解】设生成CO2的质量为x,设铁钉中所含氧化铁的质量为y。
=,解得x=3.3g
=,解得y=4g
此铁钉中铁锈的质量分数为:×100%=40%
答:(1)生成CO2的质量为3.3g;此铁钉中铁锈的质量分数为40%。
【点睛】关键是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差量法计算。
14. 电 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等 硬度高、耐腐蚀、耐磨 坚持自己独特的发现,相信金子始终会发光;学习与生活上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意;相信自己的研究成果为真理而战等
【详解】(1)准晶体的导电和导热性很差,但可用作理想的热电材料,捕捉航天和汽车工业的发动机所废弃的热量并回收利用,准晶体热电材料在工作时将热能转换成电能,还可制造出能量转化率高的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等电子产品。
(2)这种准晶体坚硬度,用作表面改性材料,用于制作不粘锅涂层、剃须刀片和眼外科手术微细针头,这是由于准晶材料具有硬度高、耐腐蚀、耐磨的特点。
(3)谢赫特曼的发现有悖常规在当时引起极大的争议,但准晶体的发现促使科学家开始重新思考对物质结构的认知。因此我们认识到:
坚持自己独特的发现,相信金子始终会发光;学习与生活上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意;相信自己的研究成果为真理而战等。
15.(1)低
(2) 47.87 Ti2+
(3) 1:4 不属于
【详解】(1)合金具有的优点有: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抗腐蚀性更好,熔点更低,硬度更大。
(2)①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②由图可知,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钛离子,离子符号为Ti2+。
(3)①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则参加化学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4。
②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生成为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
16.(1)
(2)
【详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 混合物 小于419.5℃ CO2 H2O Cu或者铜元素
【详解】(1)由题意可知:由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得到锌铜合金叫黄铜,所以黄铜属于混合物。已知锌的熔点为419.5℃,铜的熔点是1083.4℃,锌铜合金的熔点要低于它们的熔点,所以黄铜熔点可能的范围是小于419.5℃,故答案:混合物;小于419.5℃。
(2)铜绿【Cu2(OH)2CO3】是由铜和二氧化碳、氧气、水反应制得的物质,所以铜绿的形成与空气中的O2、CO2、H2O有关,故答案:CO2、H2O。
(3)炉甘石的成分是ZnCO3,它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氧化锌两种氧化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赤铜的成分是Cu2O,它能和木炭粉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铜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2O+C 4Cu+ CO2,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0价,故答案:;Cu或者铜元素。
18.(1)/二氧化碳
(2)大
(3)
(4)夏季温度高,轮胎内气体分子运动加剧,气体压强大或温度越高,气体分子间隔增大,气体体积增大(答案合理即可)。
【详解】(1)“低碳出行”理念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故填:或二氧化碳。
(2)自行车的轮圈使用铝合金是因为其硬度比纯铝大,故填:大。
(3)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是由于夏季温度高,轮胎内气体分子运动加剧,气体压强大或温度越高,气体分子间隔增大,气体体积增大,故填:夏季温度高,轮胎内气体分子运动加剧,气体压强大或温度越高,气体分子间隔增大,气体体积增大(答案合理即可)。
19.(1)CO
(2) 置换
【详解】(1)C为紫红色固体,C为铜,A为黑色粉末,A和B能反应生成C、D,A是氧化铜,常温下B、D均为气体,可以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B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B的化学式为:CO;
(2)若常温下B为固体,D为气体,B为碳,氧化铜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0. 过滤 铜和铁 FeSO4、NiSO4、H2SO4 Fe+CuSO4=FeSO4+Cu 蓝色 Ni、Fe、Cu
【详解】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
(1)操作Ⅰ、Ⅱ均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Ⅰ、Ⅱ的名称是过滤;滤液③和铁粉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粉过量,固体A的成分为铜和铁;
(2)滤液①中,是铁、镍和稀硫酸反应,其中含有的溶质为硫酸亚铁,硫酸镍,硫酸;化学式分别为FeSO4、NiSO4、H2SO4;铁在置换反应中生成亚铁离子,所以滤液②中金属阳离子符号 Fe2+;
(3)滤液③和铁粉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4)向滤渣①中加入稀硫酸和氧气后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溶液颜色变化为蓝色;
(5)铁能和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镍,说明铁比镍活泼,铁和镍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铁排在镍前面;所以Cu、Fe、Ni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Ni、Fe、Cu。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