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0 08:4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同步练习
1.有学者研究发现,殷商的祭祀活动非常频繁,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有一次名目不同的祭祀活动;周代则减损了殷商时频繁的祭祀制度,创造了昭穆制度。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商代祭祀制度比周代更为完备 B.周代对商代祭祀制度的否定
C.周代祭祀制度比商代更为理性 D.周代对商代祭祀制度的继承
2.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B.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3.下图为《中国名产——政府罐头》漫画,描绘了20世纪初的清政府以及社会民众对政府的态度(有“腐败”、“可费钱了”“臭”等字眼)。据此可推知
A.清政府已然成为“洋人朝廷” B.民主革命具备一定群众基础
C.清末新政受到民众普遍抵制 D.清政府的改革违背时代潮流
4.下图为西周天子与贵族的列鼎数量及肉食种类示意图,据此可知
A.周初分封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B.牛羊猪肉丰富反映西周牲畜饲养业发达
C.西周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D.礼乐制度是维护西周等级秩序的工具
5.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6.“每一个疏于履行其对公共事务的责任的人,都是在给共和国造成一分伤害。”为避免此种状况出现,伯利克里
A.以财产多寡让公民分享不同的权利
B.建立地区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C.发放津贴以吸引公民积极参与政治
D.加强陪审法庭以监督公职人员
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两大基本矛盾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以及皇权与相权的冲突。以下对此叙述有误的是
A.明清时期专制主义空前加强 B.三省六部制强化了皇权
C.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发展 D.北宋最终灭亡于藩镇
8.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责任内阁在性质上的区别是
A.咨询机构\决策机构 B.决策机构\咨询机构
C.皇帝的内侍机构\行政机构 D.首辅有决策权\内阁大臣拥有建议权
9.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宣布,众议院将开始对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正式的弹劾调查,称他违反了总统就职誓言和宪法所规定的义务。10月8日,白宫正式致信众议院,表示不会配合对特朗普的弹劾调查。这说明美国
A.众议院有部分司法权 B.行政权相对独立但受制衡
C.总统可以不接受弹劾 D.国会没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10.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捆好书绳的简策的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
②秦朝实行分封制
③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④秦朝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11.1923年9月,曹锟在总统选举的预选会上,以5000元一张选票,到处收买议员,又以40万元高价,收买了国会议长,最终花了1350余万元总算当上大总统。曹锟贿选客观上说明( )
A.民主共和成为时人共识 B.《临时约法》已然失效
C.时人对民主政体的认可 D.武力操控政局成为过去
12.下图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中央政府架构简图。这一王朝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北宋
13.1978年,在邓小平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其意图是
A.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开展做思想先导
B.使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更加明晰
C.制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D.阐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内涵
14.1912年底,云南都督蔡锷认为,《临时约法》使得临时政府难有作为,如果正式宪法由国会制定,“难保不偏重党见,趋于极端,徒为防制行政首长之条规,致失国家活动之能力”。据此可知蔡愕( )
A.主张修改约法,强调权力制衡 B.反对政党政治,巩固革命成果
C.主张推动宪政,维护民主共和 D.质疑议会民主,增强政府权威
15.元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表明元代( )
A.坚持中央集权制原则 B.削弱了地方的权力
C.给予了地方部分权力 D.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16.1782年,英国《议会法》禁止接受享有王室俸禄的人担任下院的议员。这一规定
A.利于削弱君主对议会的影响 B.开创了政府对议会负责的先例
C.剥夺了英国王室的各项权力 D.方便了工人阶级参与议会政治
17.清政府推行“预备仿行立宪”,我们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是戊戌变法的再现 B.由资产阶级立宪派主持
C.没有实质性变化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18.1862年《纽约晚邮报》写道:“在美国政府行政系统,总统大胆地乐于承担一切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大家共同负责的想法。从最上边发号施令,要下边行动,虽然有时内阁官员对这些号令并不同意。”出现上述情况是由于美国
A.宪法赋予总统独裁权 B.总统拥有最高的行政权
C.内阁实行共同负责制 D.总统权力缺乏有效制约
19.先进的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请阅读下列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
——《汉书》
(1)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就建立,并创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材料一中,制度发生什么变化导致“天下为公”变成了“天下为家”?“天下为家”是以哪一朝代开始的?
(2)秦朝建立后,在全国推行新的制度,巩固了统治。材料二说明西周实行什么制度?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
(3)汉承秦制,但又有所创新。材料三中的“朕”是汉朝的哪一位皇帝?材料说明他实施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发挥了什么作用?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 年起,国民政府颁布了《县组织法》等文件,确定在全国县、区、乡(镇)推行地方自治。强调“地方自治,为训政实施之基础”,希图通过对权力体系的安排实现独裁统治目的。但地方自治推行并不理想,就当时国情而言,乡村地区文化落后,文盲众多,直接的选举的确难以实施。而国民政府的制度设计又“竞欲以严密统一之程序与方式施与各种情形不同之地域与人民······绝无实效之可言”。从实际运作情况看,各地方派系对此也以消极的态度对抗。即使办理的,自治机关"纯变为下级行政机关,负传达公文及征发之任,……驯至人民因办理自治而负担日重,怨望日增"。
——摘编自王继平 张晶宇《论国民政府时期湖南的乡村社会治理》
材料二 1937年边区政府颁布选举条例规定: "凡是居边区境内,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卖国行为,经政府通缉有案的""经军法或法院判决剥夺公权尚未恢复的"不得参加选举和被选举。同时,共产党在乡村苏维埃建设的经验之上,以现代政党组织为核心建设乡村抗日政权,使国家行政权力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通过现代政党组织的形式渗透到了乡村基层。在乡村政权内,中国共产党不直接以党员来领导乡村政权,而是以党团的形式活动,即参与政权的所有党员组成一个党团,党团内部的成员必须以一个声音说话,联合左派进步分子,团结中间分子,以保证贯彻党的政策,实现党对乡村社会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动员。这些探索在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摘编自李伟中《试论抗日根据地乡村政权建设的特征与近代中国乡村管理体制的转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民政府推行地方自治的目的及推行缓慢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特点及意义。
参考答案:
1.C2.B3.B4.D5.C6.C7.D8.C9.B10.C11.C12.D13.A14.D15.C16.A17.C18.B
19.(1)王位世袭制确立;夏朝。
(2)分封制;郡县制。
(3)汉武帝;推恩令;解决了地方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20.(1)目的:推动训政发展;实现独裁统治。
原因:社会动荡(战争,国共对峙等);乡村落后(人民素质低);地方差异性;各地军阀消极对抗;人民反对。
(2)特点:民主性;革命性;政党政治。
意义:推动全面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增强党的凝聚力;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为新中国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