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区域与区域发展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区域与区域发展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2 08:55:40

文档简介

第32讲 区域与区域发展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要素组成;
2.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特点;
3.理解区域的差异性和区域关联;
4.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高考考向】
纵观近五年各地区的高考命题内容和趋向,区域和区域发展作为单独知识点考察的非常少,考生需要重点把握在区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协调发展、资源环境安全等区域发展的具体内容。
【知识整合,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单元体系构建,完善以下思维导图:
学习活动二:必备知识夯实
完成《创新设计》第32讲“梳理必备知识”的填空并识记。
小组讨论掌握《创新设计》第32讲的“关键素能一”和“关键素能二”中素能升华的内容。
学生自学掌握《创新设计》常考图像判读(十)“区域图”,小组互学相关“区域图”高考真题。
注:要求理解并能运用
学习活动三:【原理突破,思维建模】
真题实练
《创新设计》第32讲真题研析(2022.江苏卷)和(2022全国甲卷)、“75练”真题实战(2022.山东卷)
拓展延伸
《创新设计》第32讲“对点精练”
课后成长
《创新设计》第32讲“75练”
学习活动四:【拓展训练】
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图为部分清洁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共同的主要清洁能源是( )
A.核能水能 B.风能火电 C.水能地热 D.风能太阳能
2.我国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可以( )
A.促进低碳能源发展 B.改变能源资源分布
C.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D.缩短能源输送距离
【答案】1.D 2.A
【解析】1.图中三大能源基地都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而我国核能的开发主要是在沿海地区,核能并不是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共同的主要清洁能源,A错误;火电不是清洁能源,B错误;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到云南西部腾冲一带是我国地热能集中分布的区域,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地热能相对缺乏,C错误;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在我国青藏高原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风能和太阳能都较为丰富,D正确。故选D。
2.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时向外界排放的二氧化碳极少,可以促进低碳能源发展,A正确;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不会改变我国现有的能源资源分布,B错误;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呈增加趋势,我国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是为了增加能源供给而不是为了控制,C错误;图中三大能源基地远离东部主要的能源消费市场,并不能缩短能源输送距离,D错误。故选A。
【点睛】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马蹄形山弯中的小山村,村前是开阔而肥沃的土地,村后是群山峻岭。平山有“北方的鱼米之乡”之称。据县志记载,平山“北岳控其东,太行踞其西…,右襟冶水,左带滹沱,万山峨峨,百川浩浩。”图为西柏坡区位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西柏坡所在区域( )
A.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 B.位于黄土高原
C.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 D.河流汛期在五六月
4.平山形成“北方的鱼米之乡”的主要地理要素是( )
A.地形、河流 B.技术、降水
C.土壤、植被 D.水文、习俗
【答案】3.C 4.A
【分析】3.根据图中位置可知,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太行山以东,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A错误。太行山以东为华北平原,B错误。华北平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C正确。华北的汛期应出现在7、8月份,D错误。故选C。
4.材料中提到:平山“北岳控其东,太行踞其西…,右襟冶水,左带滹沱,万山峨峨,百川浩浩。”结合图中位置可知,平山位于太行山东侧河流冲积扇平原,地势平缓,土壤肥沃,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适宜农耕,成为“鱼米之乡”,A正确。平山成为“鱼米之乡”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与技术、习俗关系较小,B、D错误。植被对“鱼米之乡”的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A。
【点睛】华北平原海拔多不及百米,地势平缓倾斜。由山麓向滨海顺序出现洪积倾斜平原、洪积-冲积扇形平原、冲积平原、冲积-湖积平原、海积-冲积平原、海积平原等地貌类型。其中洪积倾斜平原(山前冲积扇)土地质量较高,适合农耕,物产丰富。
某城市公园引入稻鱼生态系统,将原来分割稻田的田埂用架空的木栈道修建成鱼道,取得了良好效益。下图为改造前后田埂和鱼道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修建鱼道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扩大水稻播种 B.拓展生物通道
C.保障游客安全 D.增加雨水下渗
6.下列地区最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的是( )
A.江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河西走廊 D.华北平原
【答案】5.B 6.A
【解析】5.读图可知,架空的木栈道修建成鱼道,并没有种植水稻,且扩大种植面积不属于生态作用,A错误;修建鱼道使原本被田埂割裂的稻田,连在一起,使鱼类有更宽阔的生长空间,拓展了生物通道,B正确;架空的木栈道修建鱼道,并没有增强游客的安全性,且保障安全不属于生态作用,C错误;田埂变鱼道,对于雨水下渗的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B。
6.据所学可知,秦岭淮河以南,土地类型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土地类型以旱地为主,粮食以小麦为主。江南丘陵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水源充足,水稻种植面积大,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A正确;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地区,水源缺少,都不适合种植水稻,不能引进稻鱼生态系统,BCD错误。故选A。
【点睛】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等因素在不断变化中,其将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
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
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 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
8.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
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 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
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 D.河道整治清游,清除全部河滩
【答案】7.A 8.B
【解析】7.据材料可知,该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和处理,相对污水处理厂,不需要建设厂房设施和使用药物,污水处理成本较低,A正确;图中人工湿地系统需要大量的土地,并没有减少土地占用面积,B错误;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其污水处理能力也有季节差异,C错误;据材料可知,人工湿地系统靠微生物、植物自然净化,速度较慢,D错误。故选A。
8.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常因缺少自然天敌而迅速繁殖,抢夺其他生物生长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或其他物种灭绝,A错误;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可提高湿地涵养水源能力和自净能力,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环境保护,B正确;扩大养殖规模,可能导致水污染加剧,C错误;清除全部河滩,河床裸露,侵蚀加剧,进而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B。
【点睛】污水处理厂是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行处理净化的场所。废水处理的一般目标是去除悬浮物和改善耗氧性(即稳定有机物),有时还进行消毒和进一步的处理。工业废水的处理侧重于油类、悬浮物、重金属和妨碍城市污水厂运行的或高残留的有机物的去除或转化,以及pH值的调整。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都”之称。近年来,大同市多措并举,实现了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在此过程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把太阳能、风能、煤炭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并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自2017年以来,大同市相继建设能源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城培育和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先导、储能蓄能、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光伏全产业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五大产业集群。下图示意大同市新能源产业链。
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大同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答案】改变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研发能力,带动产业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促使产业向低碳、绿色、可循环方向发展。
(3)简述大同市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意义。
【答案】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能源(新能源),助力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巩固“大同蓝”,持续改善大同市的环境质量,为京津冀的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详解】(2)氢能来源多样且利用广泛,氢能属于清洁能源,使用氢能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产业体系,建设新型能源基地;材料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把太阳能、风能、煤炭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说明大同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绿色生产,改善环境质量,同时也改善了投资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大同市相继建设能源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图和新能源产业城培育和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先导、储能蓄能、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光伏全产业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五大产业集群”说明大同发展新能源产业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新兴工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合理化。
(3)京津冀地区是大同主要的能源消费地,所以有利于京津冀地区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环境质量;减少雾霾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为京津冀环境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点睛】氢能发展对我国的影响:氢能资源属于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不大,而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发展氢能可以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我国由于经济发展需求,大量进口能源,发展氢能可以降低能源进口的风险,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发展氢能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发展氢能可以促进我国能源技术水平的提高。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答案】(3)植被合理配置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水土资源分布的差异,谷底水土资源丰富以林地为主;山坡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应以耐旱的草本植物为主;山顶水热较为缺乏,应发展耐寒、耐旱的草本和灌木为主。
【详解】(3)根据图植被应因地制宜的配置,谷底水热条件好,布置落叶阔叶林;坡地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应布置郁闭度高的草本,一方面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减少水分蒸发,从而减少土壤干燥化;山顶海拔高,气温低,土壤贫瘠所以应布置耐寒以及耐旱的灌木丛和草本。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以色列政府从2001年开始推行海水淡化计划,鼓励企业实行“电水联产”模式,即企业在建设海水淡化厂时,兴建以地中海丰富的天然气为能源的发电厂,且并入国家电网(由进口煤炭发电支撑,成本较高)。目前地中海沿岸地区已建成5家这样的海水淡化厂,每年生产的淡水相当于全国淡水用量的1/3,且被统一纳入国家供水网络优先利用。以色列政府于2022年启动淡化水反注太巴列湖工程,打造淡水“蓄水库”,以缓解最大水源地太巴列湖水位迅速下降的状况。下图示意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地区海水淡化厂及供水网络的分布。
指出以色列将海水淡化水纳入国家供水网络的目的。
【答案】缓解以色列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满足以色列中东部内陆地区的用水需求;调节淡化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避免“弃水”;提高海水淡化厂的经济效益。
(4)分析以色列打造淡水“蓄水库”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通过增大淡水需求,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规模;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利润;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海水淡化产业的生态价值;便于海水淡化产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取得持续发展;为海水淡化产业提供可靠的淡水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详解】(3)此地气候整体比较干旱,但生产生活用水量比较大。所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是最直接因素。此外,纳入国家供水管线,既保障了国家用水安全,又统一调度避免浪费。在另一个角度考虑,海水淡化工厂也可以卖出自己的淡水。提高了经济效益。
(4)大量淡水如果不存储,则可能存在浪费,而存储淡水,也说明以色列对于海水淡化产出的淡水的销路有保障。这样可以保证相关企业扩大生产,获得更多利润以延长产业链。并且提高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另外,蓄水库的存在使得海水淡化还具有较高生态价值。保障国家用水安全的同时,使得在政策角度,国家对于该产业更加支持。第32讲 区域与区域发展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要素组成;
2.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特点;
3.理解区域的差异性和区域关联;
4.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高考考向】
纵观近五年各地区的高考命题内容和趋向,区域和区域发展作为单独知识点考察的非常少,考生需要重点把握在区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协调发展、资源环境安全等区域发展的具体内容。
【知识整合,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单元体系构建,完善以下思维导图:
学习活动二:必备知识夯实
完成《创新设计》第32讲“梳理必备知识”的填空并识记。
小组讨论掌握《创新设计》第32讲的“关键素能一”和“关键素能二”中素能升华的内容。
学生自学掌握《创新设计》常考图像判读(十)“区域图”,小组互学相关“区域图”高考真题。
注:要求理解并能运用
学习活动三:【原理突破,思维建模】
真题实练
《创新设计》第32讲真题研析(2022.江苏卷)和(2022全国甲卷)、“75练”真题实战(2022.山东卷)
拓展延伸
《创新设计》第32讲“对点精练”
课后成长
《创新设计》第32讲“75练”
学习活动四:【拓展训练】
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图为部分清洁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共同的主要清洁能源是( )
A.核能水能 B.风能火电 C.水能地热 D.风能太阳能
2.我国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可以( )
A.促进低碳能源发展 B.改变能源资源分布
C.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D.缩短能源输送距离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马蹄形山弯中的小山村,村前是开阔而肥沃的土地,村后是群山峻岭。平山有“北方的鱼米之乡”之称。据县志记载,平山“北岳控其东,太行踞其西…,右襟冶水,左带滹沱,万山峨峨,百川浩浩。”图为西柏坡区位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西柏坡所在区域( )
A.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 B.位于黄土高原
C.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 D.河流汛期在五六月
4.平山形成“北方的鱼米之乡”的主要地理要素是( )
A.地形、河流 B.技术、降水
C.土壤、植被 D.水文、习俗
某城市公园引入稻鱼生态系统,将原来分割稻田的田埂用架空的木栈道修建成鱼道,取得了良好效益。下图为改造前后田埂和鱼道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修建鱼道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扩大水稻播种 B.拓展生物通道
C.保障游客安全 D.增加雨水下渗
6.下列地区最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的是( )
A.江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河西走廊 D.华北平原
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
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 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
8.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
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 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
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 D.河道整治清游,清除全部河滩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都”之称。近年来,大同市多措并举,实现了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在此过程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把太阳能、风能、煤炭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并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自2017年以来,大同市相继建设能源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城培育和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先导、储能蓄能、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光伏全产业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五大产业集群。下图示意大同市新能源产业链。
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大同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简述大同市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意义。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以色列政府从2001年开始推行海水淡化计划,鼓励企业实行“电水联产”模式,即企业在建设海水淡化厂时,兴建以地中海丰富的天然气为能源的发电厂,且并入国家电网(由进口煤炭发电支撑,成本较高)。目前地中海沿岸地区已建成5家这样的海水淡化厂,每年生产的淡水相当于全国淡水用量的1/3,且被统一纳入国家供水网络优先利用。以色列政府于2022年启动淡化水反注太巴列湖工程,打造淡水“蓄水库”,以缓解最大水源地太巴列湖水位迅速下降的状况。下图示意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地区海水淡化厂及供水网络的分布。
指出以色列将海水淡化水纳入国家供水网络的目的。
(4)分析以色列打造淡水“蓄水库”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