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28张PPT)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历史(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28张PPT)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历史(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0 19:4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红色经典《社会主义好》经典的歌声
学习目标
1、从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2、从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角度,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运用王进喜、焦裕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
3、认识到探素速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米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模。认识到“文化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刘少奇作政治报告
①背景: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1956年)
②内容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A.指出主要矛盾
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制定主要任务
农业国
工业国
分析国情
③意义
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评价: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的错误的泛滥。
背景
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
时间
1958年
主要内容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总路线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3.、大跃进(1958-1960)
挖秃青山炼钢铁
将自家金属用品拿去炼钢
经过几个月的苦干和蛮干,到十二月十九日,冶金工业部宣布‘今年全国已生产钢一千零七十三万吨’,但合格的钢实际上只有八百万吨。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工业上全民大炼钢
表现: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3.、大跃进(1958-1960)
农业上:浮夸风盛行,虚报产量。
“卫星田”的稻穗竟能托住一位小姑娘。这是当时发表的照片。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记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7680000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3、大跃进(1958-1960)
  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盲目蛮干,不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4、人民公社化运动
干多干少一个样
特点:一大(规模大)、二公(公有化程度高)
人民公社化运动,最初是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小社并大社引起的。这本来是出于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但在“大跃进”的背景下,却演变成不顾客观实际条件,争相推进农村集体生产组织向所谓更高级的形式过渡的一场普遍的群众运动。
人民公社,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基层单位,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组织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化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都“一大二公”。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5、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
材料 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 1000万。突出的如河南信阳地区,1960年有9个县死亡率超过100‰,为正常年份的好几倍。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②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短缺。
结合材料,分析出现三年困难时期的原因。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6、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内容:
七千人大会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
结果: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和中央各部门、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地委、县委、重要厂矿党委及军队的负责干部,共7118人。这次会议通常被称为“七千人大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作会议。
“七千人大会”比较系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会议对待缺点和错误比较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发扬民主和自我批评的精神,给全党以鼓舞,增强了全党团结奋斗、战胜困难的信心。这次大会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文化大革命”
时间
特点
进程
启示
表现
危害
认识
二、“文化大革命”
时间
特点
进程
启示
表现
危害
认识
1966~1976年
“以阶级斗争为纲”
(1)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2)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3)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民主与法制遭受践踏(刘少奇遭受残酷迫害-“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社会和生产秩序混乱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
(1)要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2)健全民主与法制建设,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
(1)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
三、建设成就
1、建设成就
结合材料,指出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经济方面:工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①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②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③1965年,石油、原有产品的全部自给;工业布局明显改善: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有到无;交通:兰新、兰青、包兰铁路;水利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科技方面: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领先)
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①1967年,爆炸第一颗氢弹;②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③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三、建设成就
2、意义
材料二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198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也得到锻炼。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挫折和失误,给国家带来了损失。从挫折中,我们也吸取教训,认识到发展经济要符合国情,遵循客观规律。这些都为以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结合材料,概括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成就的意义。
课堂小结
艰辛的探索与建设成就
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建设成就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经济的调整:八字方针
文革时期
“文化大革命”
课堂检测
1.导致如图中B点到C点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D.三大改造的完成
2.“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已经传唱了半个多世纪。我们从雷锋身上学习的主要是(  )
A.攻坚克难精神 B.视死如归精神
C.助人为乐精神 D.执政为民精神
C
B
课堂检测
3.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我国的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这主要得益于(  )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B.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
C.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4.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A
B
课堂检测
5.2023年3月5日是全国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学习雷锋我们主要学习他的(  )
A.公而忘私,助人为乐 B.坚持真理、英勇斗争
C.善于改革,勇于创新 D.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6.邓小平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这表明(  )
A.要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
B.要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C.经济建设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
D.严重个人崇拜带来巨大的危害
B
A
课堂检测
7.如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不畏强敌、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D.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8.习近平称赞他“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兰考人民评价他:“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材料中的人物被誉为(  )
A.两弹元勋 B.“铁人”
C.“党的好干部” D.解放军好战士
C
D
课堂检测
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1)材料一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答出两方面即可)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建设者的辛勤劳动等。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课堂检测
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
(2)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课堂检测
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3)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事件是什么?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3)图A:“文化大革命”;图B:“大跃进”运动;图C:人民公社化运动。
(4)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稳中求进。
课堂检测
10.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摘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下册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当时怎样的经济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党和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1)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制定“一五计划”。
课堂检测
10.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确立】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幅图片的内容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2)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我国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课堂检测
10.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出现失误】
材料三 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赶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除了“大跃进”,在50—70年代的探索过程中还出现了什么失误?
【以史为鉴】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3)高速度,急于求成。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4)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实事求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