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课标与主题 了解西方法律的渊源及其简要发展历程,掌握西方法律的主要特征,知道西方宗教对西方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感悟西方的教化。
学情分析 本课为《国家制度与社会管理》中的第9课,施教对象为以历史作为选考方向的高二学生。一方面,学生经过高一通史的学习,其基础知识和历史素养有一定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探究性问题,比如在时间轴绘制中梳理宗教与法律的关系等;也可以提供更为复杂的史料以供辨析,如英美法系新名词频出的发展历程。但另一方面,本课的教学内容略显偏僻,法律史专业名词颇多,如日耳曼法、普通法、衡平法、无罪推定等,如何把握法律与历史学习的关系成为了教学设计的首要考虑对象。
教材分析
教学定位与内容、结构分析: 本课是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本课通过三个子目(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宗教伦理与教化)讲述了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的演变历程。本单元属于社会管理范畴,前后两课分别叙述中国古代“礼法并用”和中国当代“法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整个单元都强调同时发挥法律与教化的作用,中西方皆是如此。 本课主要包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宗教伦理与教化这三个子目的内容。 它在介绍了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强调司法独立,保护个人权利;在法律与教化这一单元的内容中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近代西方两大法系发展的脉络和特点。 (2)教学难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的基本特征、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素养与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学会史论结合、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梳理从奴隶制时代到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特点,分析基督教在中世纪和近代发挥的不同作用,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理解法律制度与国家治理、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设计: 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耶林《罗马法的精神》。 二、讲授新课设计: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1.渊源:罗马法 罗马法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6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制度的总称。包括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标志其开端的是公元前450年左右的《十二铜表法》,标志其完备的是公元6世纪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十二铜表法》 ①背景: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②颁布: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2)《罗马民法大全》 ①背景: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②颁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③意义: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3)罗马法的基本精神 材料一:在海滩上发现的珍宝和其他东西,根据自然法立即属于发现者所有……根据自然法,你所有的动物所生育的小动物归你所有。 材料二: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来平等……为别人制定的法律,自己也必须遵守 材料三: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 保护私有财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注重程序,无罪推定 2.发展:中古时期的法律 ①日尔曼法:日耳曼人以部落习惯法为基础, 编纂的一批成文法,等级色彩浓厚。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②教会法:以基督教神学为思想基础制定和颁布的法律。 ③罗马法复兴运动:11世纪后,欧洲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传播。 3.形成体系 (1)英美法系 ①背景:11世纪,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建立诺曼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王室设立法院,并派送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 ②过程: 普通法的产生与1066年诺曼征服有着密切的联系。……(诺曼征服后)一方面保留了地方法院的继续运作,另一方面,对司法也进行了全面的介入。 ——蒋啸《判例法研究》 英格兰中央政府统一法律、强化中央集权的过程,也是一个王室法自我完善的过程……实现了盎格鲁—撒克逊习惯法、诺曼底法、教会法的有机混合,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适用于全国的法律体系——普通法。 ——谢红星《多元法律文化的混合》 (2)大陆法系 ①背景:13世纪以后,随着王权的加强,法国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②构成: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③过程: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1.基本特征 (1)权力结构: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2)法律内容: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3)司法实践: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孟德斯鸠 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2.近代西方法律的评价 法律和私有财产的设定是不平等的第一阶段。——卢梭 法律的运用比法律本身还要不人道得多;法律压迫穷人,富人管理法律和对于穷人是一条法律,对于富人是另一条法律——这是两句早已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 ——恩格斯 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马丁·路德·金 根据材料及所学,如何评价近代西方法律。 消极: ①西方法律过于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②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财产的多少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③黑人、土著居民和妇女没有完全的公民权。 积极: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治理,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资本主义 的发展。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宗教伦理——宗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完整的道德修养体系,关乎人与神、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其社会作用是通过道德的感化而影响信众。 1.中世纪的基督教 (1)地位: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2)教化:①保存古典文化 ②开办学校 ③深入日常生活 ④维持社会秩序 (3)评价: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材料一 基督教会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而这些宗教信仰和道德并非一无是处。基督教宣扬“十诫”:1.除耶和华(上帝)外不可信仰别的神;2.不可造、拜偶像;3.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4.当受安息日为圣日;5.当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可做假证;10.不可贪恋他人的财物。 基督教道德伦理的基本要求是:1.要爱主;2.要顺服、忍辱、勿抗恶;3.要爱人如己;4.要经常忏悔罪恶。 ——范立民《基督教与中世纪教育》 材料二 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 ——恩格斯 2.新教的宗教伦理与教化 (1)背景: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 (2)内容: ①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 ②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3) 影响: 材料一 路德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马克思 材料二 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实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 ——马克斯·韦伯 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积极影响: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 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消极影响: ①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 ②排斥其他教派,引起多次教派冲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③一些对教义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被斥为“异端”,遭到迫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