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建设——以《水调歌头》为例
一、秋林初盛,研读教材
入职以来,我一直对统编教材中“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建设很感兴趣。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统编教材的阅读教学,以各单元课文学习为主,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种课型,辅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并在这方面凸显特色。这样设计,目的是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倡议,并达到课标提出的课内外阅读总量400万字的要求。强调由单篇文章阅读到更多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阅读的拓展,改变过于强调单篇阅读的状况,更好地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改变现在普遍读书太少的状况。
下面,我就以《水调歌头》一课,简要谈谈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建设。
《水调歌头》是九上统编教材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诗文。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学习本单元,要引导学生感知古代诗文的意蕴,感受作者的情怀,体会古人的情感世界,从而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美感的陶冶。同时本单元结束后紧跟了四首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秋风徐来,硕果累累
“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要求以各单元课文学习为主,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种课型,辅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根据这个要求,我翻阅了本学期的所有课内外古诗文篇目及《唐诗三百首》名著阅读,发现之前八年级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与本学期课内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课外古诗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商山早行》都提到了“月”这个意象。名著阅读《唐诗三百首》中选用“月”的意象更是数不胜数。“咏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题材,从《诗经》中的“月出皎兮”(《陈风·月出》),到谢庄《月赋》的“素月流天”,咏月之作,代代有之。所以根据诗歌“月”的意象与诗人复杂情感等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一、古今一轮月
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
二、读诗歌,明诗意
三、新旧知识勾连
回顾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了解作者经历、情怀及“月下”景物描写的作用。
四、自读《水调歌头》,赏析诗歌情感。
“明月”在上、下阙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独特意境、情感变化、人生思考等。
五、对比阅读杜甫《月夜忆舍弟》,分析“月”的作用及作者情感。
六、课外阅读拓展
1.根据上课所学方法,自学课外古诗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分析“月”的作用及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2.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或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等,了解东坡笔下的月亮,感受其豁达人生。
3.再读《唐诗三百首》,从其中任选一首关于月的诗,进行自主赏析。
这样的设计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阅读体系,很好地纠正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本次授课,在学习本诗的同时,进行了课外古诗学习与其他古诗文或名著阅读,学生兴趣盎然。
三、秋意盎然,乘风破浪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用心去做,三年以来,我已根据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编写了三本《集思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将课内某一篇学到的知识拓展到了无数篇相关文本当中,或对课内文本了解的更深刻,或对作者知道的更全面。总而言之,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明确方向,乘风破浪,接下来的日子,还需不断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