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爬山虎的脚》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11 13:5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爬山虎的脚叶圣陶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3.给文章分段。第一段(1):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第二段(2):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第三段(3—5):写了爬山虎脚的特点。
字词学习 占领 铺满 均匀 重叠
空隙 茎叶 叶柄 触角
痕迹 逐渐 爬山虎细节分析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
嫩红变成嫩绿。
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
长大了的叶子。 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说说第2自然段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涨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比一比,哪句更好?
A.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涨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B.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伸出细丝,也是嫩红的。
第一句观察更细致具体,描写更生动形象。爬山虎在向上爬的过程中脚有什么变化?
爬山虎触着墙的脚变成了小圆片,那小圆片把它的茎拉了一把。
它的细丝刚一触到墙的时候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成小圆片了。
它变成小圆片对它的脚向上爬起什么作用?
它会巴住墙,不容易掉下去。在墙上巴得怎么样?
牢固。
当它的细丝触到墙的时候,它细丝的头上有什么变化?
爬山虎的脚原先是直的,后来变弯曲了。
它的脚由直变弯,它的茎发生了什么变化?
它的茎被它的脚拉了一把,长了一块,爬山虎就是这样往上爬的。
动词:
触、变、弯、拉、贴 ……
能不能“触”字换成“贴”?
触”字表示刚碰到墙,而“贴”是碰到很久了。用“触”字表示刚碰到墙就变成小圆片了,说明速度快。
“触”换成“贴”不行,那“巴”换成“贴”好吗?
“巴”是特别有力,而“贴”没有力气。用“巴”字表明小圆片十分牢固地吸附在墙上。没触墙触着墙爬山虎的脚爬山虎:鲜绿;排列均匀;好像脚1.位置、形状、颜色2.怎么爬3.两种结果触着墙的没触着墙的叶子写作方法 观察仔细,抓住特点;
运用比喻;
按一定顺序,具体细致地描写。我也来试试:
  请同学们回家以后,自己亲手种几颗大蒜,并且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把大蒜的生长过程记下来,写成一篇观察日记。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