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物理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专项复习:物态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物理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专项复习:物态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21 20:13:11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专项复习: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2019八上·泉山月考)关于温度相关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6℃读作零下6摄氏度
C.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A.0℃的冰与0℃的水状态不同,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A不符合题意;
B. 6℃表示温度比0℃低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B符合题意;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C不符合题意;
D.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根据常见物体的温度解答。
2.(2020八上·八步期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A不符合题意;
B.读数时,视线未与液柱上表面相平,B不符合题意;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C不符合题意;
D.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没有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使用温度计时,液泡要进入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取示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
3.(2023八上·富川期中)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两盆的水温相比(  )
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C.两盆一样高 D.无法确定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它们都是冰水混合物,因此温度都是0℃,则两盆水的温度一样高。
故选C。
【分析】根据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分析判断。
4.(2023八上·南宁期中)如图所示,大烧杯中盛有适量碎冰,另将装有碎冰的小试管插入该烧杯中(试管底部不接触烧杯底),缓慢加热,当大烧杯中的冰有一半熔化时,小试管中的冰
A.全部熔化 B.熔化一半
C.没有熔化 D.只有底部的冰熔化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 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由于没有温度差不发生热传递,故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1)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且要继续吸热。
(2)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5.(2023八上·福田期中)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  )
A.是晶体,熔点是 B.熔化过程经历了
C.在时,物质处于固态 D.在至过程中是没有吸热
【答案】A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A.根据图像,物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熔点是0℃,A符合题意;
B.根据图像,熔化过程经历了6min-2min=4min,B不符合题意;
C.在4min时,物质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C不符合题意;
D.在2min至6min过程中,物体在熔化,需要吸收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是熔点,熔化时固液共存。
6.(2023八上·增城期中)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过程中,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体是非晶体
B.此过程是液化过程
C.t1﹣t2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
D.t1﹣t2这段时间,没有发生物态变化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从图象可看出,此物质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此物质是晶体而不是非晶体,故A错误;
B、从图象可以看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此过程是晶体的熔化过程而不是液化过程,故B错误;
CD、该晶体在t1﹣t2时间内,属于熔化过程,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发生了物态变化,故C正确,D错误;
综上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C 。
【分析】从图象中辩别晶体和非晶体,主要是看这种物质有没有一定的熔点,即该物质在一段时间内,是否有处于吸热但温度不升高的过程,若有则为晶体,若没有则为非晶体。
7.(2018八上·禹城期末)下列方法不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B.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
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D.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并拧紧
【答案】D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电吹风吹出的是热风,加快了头发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升高了头发上水的温度,加快了蒸发,A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升高了湿衣服上水分的温度,从而加快了蒸发,B不符合题意。
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蒸发,C不符合题意。
D、将酒精的瓶盖拧紧,酒精上方的空气不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温度高蒸发快,表面积大蒸发快,有空气流动蒸发快.
8.(2022八上·青岛期中)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
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D.把蔬菜放入冰箱内保存
【答案】A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可加快蒸发;
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减慢了蔬菜上方空气流动,B不符合题意;
B、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避免了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把蔬菜放入冰箱内保存,也避免了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温度高、液体表面积大、空气流动快,蒸发越快。
9.(2023八上·八步期中)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
A.
冬天哈出的“白气” B.
正在消融的冰凌
C.
夏天湿衣服晒干 D.
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
【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 冬天哈出的“白气”,即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符合题意;
B. 正在消融的冰凌,即冰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B不合题意;
C. 夏天湿衣服晒干,即水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C不合题意;
D. 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即从固态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熔化、汽化和升华,都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都向外放热。
二、多选题
10.(2023八上·八步期中)某同学发明了一种“恒温杯”,如图所示.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海波熔点为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会明显下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夹层中海波的温度不会高于
B.如果水温太高,夹层中的固态海波可能直接汽化
C.开水倒入杯中后,海波熔化吸热,所以水温下降的较快
D.水温低于时,海波凝固放热,所以水温不会很快下降
【答案】C,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 A.海波熔化后如果继续吸热,其温度会高于48℃,故A错误;
B.汽化是从液态到气态的现象,固态的海波不会发生汽化,故B错误;
C.开水倒入杯中后,海波会吸收热量,此时海波晶体熔化,水温下降较快,故C正确;
D.水温低于48℃时,海波凝固放热,所以水温不会很快下降,故D正确。
故选CD。
【分析】A.液态海波的温度可以高于熔点;
B.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C.根据熔化吸热判断;
D.根据凝固放热判断。
11.(2020八上·天津月考)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  )
A.春天早晨空中出现的雾——汽化、吸热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蒸发、吸热
C.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液化、放热
D.冬季地面草丛上出现的霜——凝固、吸热
【答案】B,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春天早晨空中出现的雾,是液化现象,要放热,A选项错误;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蒸发,要吸热,B选项正确;
C.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是液化现象,要放热,C选项正确;
D.冬季地面草丛上出现的霜是凝华现象,要放热,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C。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结合选项分析求解即可。
三、填空题
12.(2023八上·吉林期中)中国科兴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中所示的温度计    。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验收人员    (选填“能”或“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
【答案】图2;不能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甲乙的区别是,乙有缩口,容易保持温度,测量最高温度时,使用图2温度计更方便,为正确读数,验收员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此温度计在遇到高温时,液柱升高,使测量不准确。
【分析】温度计中有缩口时,在低温时不下降,在高温时能上升。
13.(2023八上·南宁期中)为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开展了各种劳动教育活动。有同学在家进行炒菜实践活动时,不小心将水滴入烧热的油锅,顿时“油花四溅”,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   (选填“高”或“低”),水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高;汽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1) 不小心将水滴入烧热的油锅,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水沸腾的结果,说明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2)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水发生了汽化。
【分析】 (1)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2)汽化的两种方式是沸腾和蒸发。
14.(2019八上·东海月考)滚烫的油锅不小心滴入了一滴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实际上比油的沸点   (填高或低)很多的结果。在医院里病人发热时,高烧不退,可以用酒精擦拭病人的皮肤,这是因为酒精在   过程中要   ,从而能带走病人身体的热量。
【答案】低;蒸发;吸热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滚烫的油锅不小心滴入了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水沸腾的结果,说明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酒精擦在病人身体上,酒精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而使人降温。
【分析】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摄氏度,比油的沸点低;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
15.(2023八上·姜堰期末)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和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升华;熔化;汽化;凝华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图甲的碘颗粒吸热变为碘蒸气,是固态变气态,是升华现象。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升华外,还可能会熔化为液态的碘以及液态碘继续汽化为碘蒸气。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放热变为固态的碘,是气态变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分析】是固态变气态,是升华现象;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升华外,还可能会熔化为液态的碘以及液态碘继续汽化为碘蒸气;气态变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16.(2023八上·南宁期中)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为某物质通过吸、放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进行转化,其中   (选填“甲”“乙”或“丙”)为固态,从甲到丙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答案】丙;凝固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 由图知:丙到甲吸热,甲到乙吸热,所以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甲到丙是凝固过程。
【分析】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四、实验探究题
17.(2023八上·吉林期中)如图所示,为某物理兴趣小组自制的“温度计”,直角玻璃管与烧瓶相连,烧瓶内是大气,玻璃管水平部分封有一段红色的水柱,烧瓶活塞不漏气。
(1)此“温度计”是根据    (填“液体”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该“温度计”从室内移至室外,发现玻璃管内红色水柱向左移动了一段距离,说明此时室外的温度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室内的温度。
【答案】(1)气体
(2)高于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1)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推动液柱移动,反映温度的变化,此“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该“温度计”从室内移至室外,发现玻璃管内红色水柱向左移动了一段距离,是烧瓶内气体膨胀更大,温度更高,是室外的温度高于室内的温度。
【分析】(1)气体温度计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2)液柱远离瓶口,气体膨胀更大,温度更高。
18.(2023八上·南宁期中)八年级各物理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各种物态变化的实验。
(1)第一实验小组想“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他们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节图甲中固定夹   (选填“A”或“B”)的高度,组装完成后,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温度计测得某时刻水的温度为   ℃。
(2)第二实验小组把冰放入如图乙所示的烧杯中,还未用酒精灯加热,冰已开始熔化(室内温度约为30℃),他们采用该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该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冰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当加热到第8min时冰处于   态。
(3)实验结束后,两实验小组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水在沸腾时以及冰在熔化过程中有相同的温度变化规律,即都要持续吸热,但   。第一实验小组的同学还发现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们写出可以缩短加热时间的办法:   。(写出其中一种即可)
【答案】(1)A;93
(2)可行;6;固液共存
(3)温度不变;提高水的初温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 (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节A固定夹的位置。图甲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零刻度线在下方,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3℃。
(2)小强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会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热量熔化,采用这样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是可行的,原因是冰在熔化时可以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冰熔化过程持续了10min-4min=6min,第8min时,试管中的物质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态。
(3)熔化过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为了减少加热所用时间,除了适当减少水量,还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或适当提高水温。
【分析】 (1)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先根据酒精灯火焰的位置确定A固定夹的位置;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和液面的位置读数。
(2)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但此过程仍然吸热。
(3)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掌握减小加热时间的方法:适当减少水量;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给烧杯加盖。
19.(2023八上·吉林期中)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1)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    ℃。
(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A图象,由此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在熔化过程中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
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丁图中C图象。由以上实验可知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1)自下而上;﹣3
(2)晶体;增大
(3)降低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组装图乙实验器材时,为了酒精灯和温度计的合理使用,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根据图丙,温度计液柱在零下3格,示数是-3℃;
(2)根据丁图的A图象,是冰熔化的图像,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冰的内能增大;
(3)根据丁图中C图象,是加热盐冰的熔化图像,可知,加盐后,熔点降低了。
【分析】(1)进行加热实验时,从下到上组装器材;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测量温度;
(2)冰是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变大;
(3)水中加盐后,熔点降低。
20.(2023八上·八步期中)小明用下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当水温为82℃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2 86 90   98 98 98 98 98
(1)该实验器材装配的合理顺序是(填序号)   (①烧杯;②酒精灯;③温度计;④铁圈及石棉网);
(2)如图乙是小明在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的情况,其中图   (选填“A”或“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3)第3min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表格中应该填入的数据是   。由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4)小丽用同一酒精灯加热水,先后做了两次“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分别画出如图丙所示的ab两条图线,实验数据及绘图都是正确的。试分析导致两次图线差异的原因是   。
【答案】(1)②④①③
(2)B
(3)94;98;温度不变
(4)开始计时水温不同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组装器材时从下到上的顺序可知,该实验器材组装的顺序为②④①③;
(2)根据图片可知,A中气泡升高时越来越大,则为水沸腾时的情形;
(3)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每加热1min时温度升高4℃,则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为:90℃+4℃=94℃;
②根据丙图可知,水保持不变的温度为98℃,则水的沸点为98℃,那么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保持不变。
(4)小丽用同一酒精灯加热水,先后做了两次“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分别画出如图丙所示的ab两条图线,实验数据及绘图都是正确的。试分析导致两次图线差异的原因是开始计时水温不同。
【分析】(1)根据组装器材时从下到上的顺序解答;
(2)水沸腾时,上下水温一致,则气泡上升时体积不断变大;
(3)①根据表格相邻数据比较,确定加热1min时温度升高值,据此推算空白处的温度;
②水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沸点,根据图像确定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4)注意观察加热时间为0时水的初始温度是否相同即可。
五、计算题
21.(2023八上·凤翔期中)实验室一个有刻度的温度计,共70格刻度,将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液柱停在了第5格的位置,而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液柱停在了第55格的位置。 试求: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2)该温度计的量程是多少?
(3)将这个温度计放入一杯热水中,示数稳定在第32格的位置,求这杯热水的温度是多少?
【答案】(1)解: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为:;
(2)解: 该温度计最下面的0刻度对应的温度是:0℃-2℃×(5-0)=-10℃;最上面的70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100℃+2℃×(70-55)=130℃,
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10℃~130℃;
(3)解: 用它测量热水的温度时,示数稳定在第32格的位置,热水的实际温度:2℃×(32-5)=54℃.
【知识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差和对应的刻度,计算分度值;
(2)根据分度值和刻度,计算量程;
(3)根据液柱位置,计算实际温度。
22.(2020八上·马鞍山期末)小明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并运用等分原则为它做好了刻度。现在他用这支温度计与一支标准温度计一起测量两杯水温,所得数据如表:
  第一杯 第二杯
自制温度计示数T/℃ 14 50
标准温度计示数t/℃ 10 50
这说明小明自制的温度计是一支不标准的温度计。
(1)若用此温度计测出的室温是23℃,实际室温是多少?
(2)写出T与t的关系式。
【答案】(1)解:由于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温度越高,示数越大,假设T=kt+b
把表格中的数据(10,14)和(50,50)代入可得14=10k+b,50=50k+b
解出k=0.9,b=5
所以可得T=0.9t+5
把T=23℃代入可以得到23℃=0.9t+5
所以t=20℃
(2)解:T与t的关系式为T=0.9t+5
【知识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由于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温度越高,示数越大,假设T=kt+b;然后将数据代入写出T与t的关系式,将T=23°代入关系式,计算出实际室温。
1 / 1人教版物理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专项复习: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2019八上·泉山月考)关于温度相关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6℃读作零下6摄氏度
C.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2.(2020八上·八步期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23八上·富川期中)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两盆的水温相比(  )
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C.两盆一样高 D.无法确定
4.(2023八上·南宁期中)如图所示,大烧杯中盛有适量碎冰,另将装有碎冰的小试管插入该烧杯中(试管底部不接触烧杯底),缓慢加热,当大烧杯中的冰有一半熔化时,小试管中的冰
A.全部熔化 B.熔化一半
C.没有熔化 D.只有底部的冰熔化
5.(2023八上·福田期中)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  )
A.是晶体,熔点是 B.熔化过程经历了
C.在时,物质处于固态 D.在至过程中是没有吸热
6.(2023八上·增城期中)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过程中,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体是非晶体
B.此过程是液化过程
C.t1﹣t2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
D.t1﹣t2这段时间,没有发生物态变化
7.(2018八上·禹城期末)下列方法不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B.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
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D.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并拧紧
8.(2022八上·青岛期中)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
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D.把蔬菜放入冰箱内保存
9.(2023八上·八步期中)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
A.
冬天哈出的“白气” B.
正在消融的冰凌
C.
夏天湿衣服晒干 D.
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
二、多选题
10.(2023八上·八步期中)某同学发明了一种“恒温杯”,如图所示.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海波熔点为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会明显下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夹层中海波的温度不会高于
B.如果水温太高,夹层中的固态海波可能直接汽化
C.开水倒入杯中后,海波熔化吸热,所以水温下降的较快
D.水温低于时,海波凝固放热,所以水温不会很快下降
11.(2020八上·天津月考)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  )
A.春天早晨空中出现的雾——汽化、吸热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蒸发、吸热
C.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液化、放热
D.冬季地面草丛上出现的霜——凝固、吸热
三、填空题
12.(2023八上·吉林期中)中国科兴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中所示的温度计    。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验收人员    (选填“能”或“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
13.(2023八上·南宁期中)为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开展了各种劳动教育活动。有同学在家进行炒菜实践活动时,不小心将水滴入烧热的油锅,顿时“油花四溅”,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   (选填“高”或“低”),水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14.(2019八上·东海月考)滚烫的油锅不小心滴入了一滴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实际上比油的沸点   (填高或低)很多的结果。在医院里病人发热时,高烧不退,可以用酒精擦拭病人的皮肤,这是因为酒精在   过程中要   ,从而能带走病人身体的热量。
15.(2023八上·姜堰期末)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和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
16.(2023八上·南宁期中)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为某物质通过吸、放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进行转化,其中   (选填“甲”“乙”或“丙”)为固态,从甲到丙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四、实验探究题
17.(2023八上·吉林期中)如图所示,为某物理兴趣小组自制的“温度计”,直角玻璃管与烧瓶相连,烧瓶内是大气,玻璃管水平部分封有一段红色的水柱,烧瓶活塞不漏气。
(1)此“温度计”是根据    (填“液体”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该“温度计”从室内移至室外,发现玻璃管内红色水柱向左移动了一段距离,说明此时室外的温度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室内的温度。
18.(2023八上·南宁期中)八年级各物理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各种物态变化的实验。
(1)第一实验小组想“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他们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节图甲中固定夹   (选填“A”或“B”)的高度,组装完成后,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温度计测得某时刻水的温度为   ℃。
(2)第二实验小组把冰放入如图乙所示的烧杯中,还未用酒精灯加热,冰已开始熔化(室内温度约为30℃),他们采用该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该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冰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当加热到第8min时冰处于   态。
(3)实验结束后,两实验小组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水在沸腾时以及冰在熔化过程中有相同的温度变化规律,即都要持续吸热,但   。第一实验小组的同学还发现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们写出可以缩短加热时间的办法:   。(写出其中一种即可)
19.(2023八上·吉林期中)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1)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    ℃。
(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A图象,由此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在熔化过程中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
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丁图中C图象。由以上实验可知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0.(2023八上·八步期中)小明用下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当水温为82℃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2 86 90   98 98 98 98 98
(1)该实验器材装配的合理顺序是(填序号)   (①烧杯;②酒精灯;③温度计;④铁圈及石棉网);
(2)如图乙是小明在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的情况,其中图   (选填“A”或“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3)第3min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表格中应该填入的数据是   。由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4)小丽用同一酒精灯加热水,先后做了两次“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分别画出如图丙所示的ab两条图线,实验数据及绘图都是正确的。试分析导致两次图线差异的原因是   。
五、计算题
21.(2023八上·凤翔期中)实验室一个有刻度的温度计,共70格刻度,将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液柱停在了第5格的位置,而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液柱停在了第55格的位置。 试求: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2)该温度计的量程是多少?
(3)将这个温度计放入一杯热水中,示数稳定在第32格的位置,求这杯热水的温度是多少?
22.(2020八上·马鞍山期末)小明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并运用等分原则为它做好了刻度。现在他用这支温度计与一支标准温度计一起测量两杯水温,所得数据如表:
  第一杯 第二杯
自制温度计示数T/℃ 14 50
标准温度计示数t/℃ 10 50
这说明小明自制的温度计是一支不标准的温度计。
(1)若用此温度计测出的室温是23℃,实际室温是多少?
(2)写出T与t的关系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A.0℃的冰与0℃的水状态不同,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A不符合题意;
B. 6℃表示温度比0℃低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B符合题意;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C不符合题意;
D.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根据常见物体的温度解答。
2.【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A不符合题意;
B.读数时,视线未与液柱上表面相平,B不符合题意;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C不符合题意;
D.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没有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使用温度计时,液泡要进入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取示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
3.【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它们都是冰水混合物,因此温度都是0℃,则两盆水的温度一样高。
故选C。
【分析】根据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分析判断。
4.【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 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由于没有温度差不发生热传递,故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1)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且要继续吸热。
(2)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5.【答案】A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A.根据图像,物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熔点是0℃,A符合题意;
B.根据图像,熔化过程经历了6min-2min=4min,B不符合题意;
C.在4min时,物质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C不符合题意;
D.在2min至6min过程中,物体在熔化,需要吸收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是熔点,熔化时固液共存。
6.【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从图象可看出,此物质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此物质是晶体而不是非晶体,故A错误;
B、从图象可以看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此过程是晶体的熔化过程而不是液化过程,故B错误;
CD、该晶体在t1﹣t2时间内,属于熔化过程,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发生了物态变化,故C正确,D错误;
综上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C 。
【分析】从图象中辩别晶体和非晶体,主要是看这种物质有没有一定的熔点,即该物质在一段时间内,是否有处于吸热但温度不升高的过程,若有则为晶体,若没有则为非晶体。
7.【答案】D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电吹风吹出的是热风,加快了头发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升高了头发上水的温度,加快了蒸发,A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升高了湿衣服上水分的温度,从而加快了蒸发,B不符合题意。
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蒸发,C不符合题意。
D、将酒精的瓶盖拧紧,酒精上方的空气不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温度高蒸发快,表面积大蒸发快,有空气流动蒸发快.
8.【答案】A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可加快蒸发;
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减慢了蔬菜上方空气流动,B不符合题意;
B、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避免了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把蔬菜放入冰箱内保存,也避免了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温度高、液体表面积大、空气流动快,蒸发越快。
9.【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 冬天哈出的“白气”,即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符合题意;
B. 正在消融的冰凌,即冰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B不合题意;
C. 夏天湿衣服晒干,即水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C不合题意;
D. 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即从固态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熔化、汽化和升华,都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都向外放热。
10.【答案】C,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 A.海波熔化后如果继续吸热,其温度会高于48℃,故A错误;
B.汽化是从液态到气态的现象,固态的海波不会发生汽化,故B错误;
C.开水倒入杯中后,海波会吸收热量,此时海波晶体熔化,水温下降较快,故C正确;
D.水温低于48℃时,海波凝固放热,所以水温不会很快下降,故D正确。
故选CD。
【分析】A.液态海波的温度可以高于熔点;
B.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C.根据熔化吸热判断;
D.根据凝固放热判断。
11.【答案】B,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春天早晨空中出现的雾,是液化现象,要放热,A选项错误;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蒸发,要吸热,B选项正确;
C.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是液化现象,要放热,C选项正确;
D.冬季地面草丛上出现的霜是凝华现象,要放热,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C。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结合选项分析求解即可。
12.【答案】图2;不能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甲乙的区别是,乙有缩口,容易保持温度,测量最高温度时,使用图2温度计更方便,为正确读数,验收员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此温度计在遇到高温时,液柱升高,使测量不准确。
【分析】温度计中有缩口时,在低温时不下降,在高温时能上升。
13.【答案】高;汽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1) 不小心将水滴入烧热的油锅,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水沸腾的结果,说明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2)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水发生了汽化。
【分析】 (1)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2)汽化的两种方式是沸腾和蒸发。
14.【答案】低;蒸发;吸热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滚烫的油锅不小心滴入了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水沸腾的结果,说明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酒精擦在病人身体上,酒精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而使人降温。
【分析】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摄氏度,比油的沸点低;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
15.【答案】升华;熔化;汽化;凝华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图甲的碘颗粒吸热变为碘蒸气,是固态变气态,是升华现象。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升华外,还可能会熔化为液态的碘以及液态碘继续汽化为碘蒸气。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放热变为固态的碘,是气态变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分析】是固态变气态,是升华现象;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升华外,还可能会熔化为液态的碘以及液态碘继续汽化为碘蒸气;气态变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16.【答案】丙;凝固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 由图知:丙到甲吸热,甲到乙吸热,所以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甲到丙是凝固过程。
【分析】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17.【答案】(1)气体
(2)高于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1)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推动液柱移动,反映温度的变化,此“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该“温度计”从室内移至室外,发现玻璃管内红色水柱向左移动了一段距离,是烧瓶内气体膨胀更大,温度更高,是室外的温度高于室内的温度。
【分析】(1)气体温度计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2)液柱远离瓶口,气体膨胀更大,温度更高。
18.【答案】(1)A;93
(2)可行;6;固液共存
(3)温度不变;提高水的初温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 (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节A固定夹的位置。图甲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零刻度线在下方,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3℃。
(2)小强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会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热量熔化,采用这样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是可行的,原因是冰在熔化时可以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冰熔化过程持续了10min-4min=6min,第8min时,试管中的物质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态。
(3)熔化过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为了减少加热所用时间,除了适当减少水量,还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或适当提高水温。
【分析】 (1)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先根据酒精灯火焰的位置确定A固定夹的位置;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和液面的位置读数。
(2)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但此过程仍然吸热。
(3)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掌握减小加热时间的方法:适当减少水量;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给烧杯加盖。
19.【答案】(1)自下而上;﹣3
(2)晶体;增大
(3)降低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组装图乙实验器材时,为了酒精灯和温度计的合理使用,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根据图丙,温度计液柱在零下3格,示数是-3℃;
(2)根据丁图的A图象,是冰熔化的图像,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冰的内能增大;
(3)根据丁图中C图象,是加热盐冰的熔化图像,可知,加盐后,熔点降低了。
【分析】(1)进行加热实验时,从下到上组装器材;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测量温度;
(2)冰是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变大;
(3)水中加盐后,熔点降低。
20.【答案】(1)②④①③
(2)B
(3)94;98;温度不变
(4)开始计时水温不同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组装器材时从下到上的顺序可知,该实验器材组装的顺序为②④①③;
(2)根据图片可知,A中气泡升高时越来越大,则为水沸腾时的情形;
(3)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每加热1min时温度升高4℃,则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为:90℃+4℃=94℃;
②根据丙图可知,水保持不变的温度为98℃,则水的沸点为98℃,那么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保持不变。
(4)小丽用同一酒精灯加热水,先后做了两次“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分别画出如图丙所示的ab两条图线,实验数据及绘图都是正确的。试分析导致两次图线差异的原因是开始计时水温不同。
【分析】(1)根据组装器材时从下到上的顺序解答;
(2)水沸腾时,上下水温一致,则气泡上升时体积不断变大;
(3)①根据表格相邻数据比较,确定加热1min时温度升高值,据此推算空白处的温度;
②水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沸点,根据图像确定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4)注意观察加热时间为0时水的初始温度是否相同即可。
21.【答案】(1)解: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为:;
(2)解: 该温度计最下面的0刻度对应的温度是:0℃-2℃×(5-0)=-10℃;最上面的70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100℃+2℃×(70-55)=130℃,
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10℃~130℃;
(3)解: 用它测量热水的温度时,示数稳定在第32格的位置,热水的实际温度:2℃×(32-5)=54℃.
【知识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差和对应的刻度,计算分度值;
(2)根据分度值和刻度,计算量程;
(3)根据液柱位置,计算实际温度。
22.【答案】(1)解:由于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温度越高,示数越大,假设T=kt+b
把表格中的数据(10,14)和(50,50)代入可得14=10k+b,50=50k+b
解出k=0.9,b=5
所以可得T=0.9t+5
把T=23℃代入可以得到23℃=0.9t+5
所以t=20℃
(2)解:T与t的关系式为T=0.9t+5
【知识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由于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温度越高,示数越大,假设T=kt+b;然后将数据代入写出T与t的关系式,将T=23°代入关系式,计算出实际室温。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