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0 20:2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坝、汉”等12个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花孩子们在雨中竞相开放的情景,感受雨中花儿的活泼和美丽。
难点:体会课文中充满诗意的语言,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开放时的心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花朵的资料和图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花朵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
2.板书课题《花的学校》,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简介作者拉宾德拉纳特 泰戈尔。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是一位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他出生于1861年5月7日,逝世于1941年8月7日。
泰戈尔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其中许多被认为是他对神的奉献。他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特别是在印度,他的诗被视为印度的民族史诗。
《花的学校》是泰戈尔的一首著名的散文诗,描绘了六月里隆隆雷雨之后,绿草地上突然冒出来无数花儿的美妙景象。诗人以神奇浪漫的笔触,模仿儿童天真无邪的口吻,用欢快的笔调勾勒出一幅孩子和自然浑然融合的诗意的世界,表达出诗人眼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1913年,泰戈尔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作品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字音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荒(huāng)
笔画顺序:横、竖、竖、点、横、竖折折钩、撇、撇。
组词:荒凉、荒野、荒诞
造句:这片荒野上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显得异常荒凉。
笛(dí)
笔画顺序:撇、横、点、撇、横、点、点、竖、横折钩、竖、横折、横。
组词:笛子、长笛、短笛
造句:他拿起笛子,吹奏了一曲优美的旋律。
罚(fá)
笔画顺序:竖、横折、竖、竖、横、点、横折提、竖、横折钩。
组词:惩罚、罚款、罚球
造句:他因为违反了规则,被裁判罚下场。
假(jiǎ)
笔画顺序:竖、横折、横、竖折钩、横。
组词:假期、假发、假象
造句:他利用假期去了海边度假。
裳(cháng)
笔画顺序:点、点、提 、撇 、捺 、撇 、撇 、撇。
组词:衣裳 、红裳 、云裳。
造句:她身着一件红色的衣裳,看起来非常漂亮。
3.指名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4.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这首诗写了什么?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中心句。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又是怎样的?花孩子们在天上上学是怎么样的?花孩子们放假时是什么样的?花孩子们是怎样跑出来的?他们有翅膀吗?有怎样的翅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并相机指导朗读。
3.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配乐诗朗诵来感受诗的韵味和音乐美,并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语气和节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感受诗的韵味和情感。
4.课文分段详细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象,具体地展现了雷雨天气和东风的特点。
首先,“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描述了雷雨天气的来临。雷声轰响,阵雨落下,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强烈和震撼的感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接着,“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进一步描绘了东风的特点。东风被形容为“润湿的”,给人一种清新和湿润的感觉,而“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则进一步增强了东风的形象感,使得东风仿佛有了生命和情感。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将雷雨和东风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第2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绘了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场景,给人一种欢快、热烈的感觉。
首先,“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描述了花儿突然出现的过程,这种描述方式让花儿显得更加神秘和生动。
接着,“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则进一步描绘了花儿的活动。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这种描绘方式让花儿显得更加欢快和热烈,仿佛整个场景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将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3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一个孩子对妈妈说的心里话,表达了他对花朵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的想象和理解。
首先,“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这句话直接表达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他觉得花朵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这种想象方式充满了趣味和创意,同时也展现出孩子天真无邪的个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接着,这句话也透露出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以及对花朵的特别关注和欣赏。他能够从花朵的开放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这种感受和体验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审美观念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孩子的语言和想象,展现了孩子天真无邪的个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这种表述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
【第4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通过想象和拟人的手法,描述了花朵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的生活情景。
首先,“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的”,这句话中,“关了门做功课”是描述花朵们认真学习的情景,“如果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的”则描述了花朵们受到老师的严格管束,不能随意出来游戏的情景。这种想象和拟人的手法,使得花朵们具有了人类的特质和行为,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和有趣。
此外,这段文字也展现了孩子对花朵的关注和想象,表现出孩子天真无邪的个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孩子能够从花朵的开放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同时也能够想象出花朵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的情景,这种想象力是非常宝贵的。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花朵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的生活情景,同时也展现了孩子天真无邪的个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表述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
【第5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滴落在花朵上的场景,同时融入了孩子们放假的比喻,营造出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
首先,“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句话中的“他们”指的是花朵们,而“放假了”则是对雨滴落下时,花朵随风摇曳的生动描绘。通过拟人的手法,将花朵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和行为,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和有趣。
此外,这句话也隐含着孩子们放假的情景,通过比喻的方式将花朵的摇曳比作孩子们的放假,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这种表述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雨滴落在花朵上时的美妙情景,以及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雨滴落在花朵上的场景,同时融入了孩子们放假的元素,营造出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这种表述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
【第6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通过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中的景象,特别是雷雨天气中花儿的开放。
首先,“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句话描绘了雷雨天气中的自然景象,通过拟人的手法,将树枝、绿叶、雷云都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和行为,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和有趣。
接着,“这时,花孩子们便穿着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这句话则进一步描绘了花儿的开放。花儿被形容为“花孩子们”,并且穿着不同颜色的衣裳,这种表述方式使得花儿显得更加生动和有趣。同时,“冲了出来”则描绘了花儿在雷雨天气中急切开放的情景,增强了整个场景的动态感。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中的景象,特别是雷雨天气中花儿的开放。这种表述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
【第7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通过孩子的口吻和想象,描绘了花儿的家在天上,在星星所在的地方。
首先,“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这句话中的“你可知道”是一种提醒和强调,让孩子妈妈的注意力集中到下面要说的事情上。“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则是孩子的想象和描述,花儿被想象成居住在天上,在星星所在的地方。这种想象方式充满了趣味和创意,同时也展现出孩子天真无邪的个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此外,这段文字也表达了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孩子能够从花儿的开放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同时也能够想象出花儿的家在天上,在星星所在的地方,这种想象力是非常宝贵的。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孩子的口吻和想象,生动地描绘了花儿的家在天上,在星星所在的地方的情景,同时也展现了孩子天真无邪的个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表述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
【第8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孩子对妈妈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孩子表达了他对花儿急切开放的原因的理解。
首先,“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这两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是询问妈妈是否注意到了花儿急切开放的情况,第二个问题则是进一步询问妈妈是否理解花儿急切开放的原因。通过这种连续提问的方式,孩子表达了他对花儿急切开放的理解和感受。
接着,在接下来的句子中,孩子给出了他对花儿急切开放原因的回答:“他们急着要到星星所在的地方去。”这个回答表明孩子认为花儿的急切开放是为了去往星星所在的地方,这个想象充满了趣味和创意,同时也传达了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孩子的提问和回答,展现了孩子对大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同时也传达了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这种表述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
【第9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孩子对花儿的想象和理解,他认为花儿也有自己的妈妈,就像他自己有妈妈一样。
首先,“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这句话中,“我自然能够猜得出”表达了孩子的自信和判断力,他相信自己能够理解花儿的情感和行为。“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则进一步强调了孩子对花儿的同理心和共鸣,他认为花儿也有自己的妈妈,就像他自己有妈妈一样。这种同理心和共鸣展现了孩子天真无邪的个性和善良的心灵。
此外,这段文字也表达了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孩子能够从花儿的开放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同时也能够想象出花儿的情感和行为,这种想象力是非常宝贵的。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孩子的想象和理解,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花儿的同理心和共鸣,同时也展现了孩子天真无邪的个性和善良的心灵。这种表述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
四、总结:
《花的学校》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在这篇课文中,诗人以神奇浪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孩子和自然浑然融合的诗意世界。
首先,课文通过描绘六月里隆隆雷雨之后,绿草地上突然冒出来无数花儿的美妙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美丽。诗人以儿童的视角和口吻,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其次,课文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感。诗人用欢快的笔调勾勒出一幅孩子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同时,课文中的语言优美、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这篇课文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花儿的生长和开放,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由的向往。他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呼吁人们珍惜自然、尊重生命。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们可以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和感受意境来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同时,他们可以从中汲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总之,《花的学校》是一篇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散文诗,通过描绘花儿的生长和开放,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深入理解其内涵,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