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天津高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天津高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6-10 14:3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年天津高考文综
历史试题答案与解析
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
(?http:?/??/?www.21cnjy.com?)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http:?/??/?www.21cnjy.com?)
A
B
C
D
【答案】B
(?http:?/??/?www.21cnjy.com?)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答案】D
【解析】题中材料描述了秦汉时期军过大事是先
(?http:?/??/?www.21cnjy.com?)由群臣商议,上后宰相上奏皇帝,皇帝最后做出裁决。这种商议的做法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所以本题选D。A项表述与材料“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相矛盾。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对材料的理解错误,并不能起到限制皇权的作用。
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
(?http:?/??/?www.21cnjy.com?)。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答案】A
【解析】根据题中材料“注重
(?http:?/??/?www.21cnjy.com?)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可知,维多里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人的价值。这是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反映。本题选A。B、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与材料表达的意思相反。
4.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
(?http:?/??/?www.21cnjy.com?)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答案】C
(?http:?/??/?www.21cnjy.com?)5.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A
【解析】题中材料表述了陕、甘、蒙等
(?http:?/??/?www.21cnjy.com?)地的皮毛被贩运到天津制成了皮制品销售到内地。这正是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表现。本题选A。B、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表述错误。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而不是天津开埠后。
6.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
(?http:?/??/?www.21cnjy.com?)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实质”。20世纪
(?http:?/??/?www.21cnjy.com?)30年代中国共产党字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使广大贫农分到了土地,其实质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A、C、D项是这样做的目的和结果。所以本题选B。
7.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http:?/??/?www.21cnjy.com?)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答案】C
(?http:?/??/?www.21cnjy.com?)8.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http:?/??/?www.21cnjy.com?)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其目的是是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本题选C。
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答案】A
【解析】题中所述“年轻时
(?http:?/??/?www.21cnjy.com?)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应该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允许把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应该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所以符合题意的应该是A项,当时的苏俄、中国都实行了开放政策。
10.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
(?http:?/??/?www.21cnjy.com?)
1987年中国大陆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北京开业
2013年西班牙马德里街头兵马俑巡展广告灯箱
①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
②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
③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④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http:?/??/?www.21cnjy.com?)11.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先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答案】B
【解析】一战初期,日本参战,其主要目的
(?http:?/??/?www.21cnjy.com?)是趁机占领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趁英国、法国忙于战争之机,加大对他们殖民地的经济渗透,扩充自己的实力。材料中日本的声明和演说只是为了其掩盖参战意图。所以本题选B。
12.(22分)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2~280年)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⑤公元4世纪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东晋南迁(317~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⑥公元5~6世纪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7分)
(2)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
(?http:?/??/?www.21cnjy.com?),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8分)
(3)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7分)
【答案】(1)①两者都制定了法律。
(?http:?/??/?www.21cnjy.com?)②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
③两者都进入了强盛时期。④两者都出现了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⑤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
(2)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
(?http:?/??/?www.21cnjy.com?)非常相似。
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也非常相似。
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3)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http:?/??/?www.21cnjy.com?)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现象和提炼理论的能力
(?http:?/??/?www.21cnjy.com?)。历史现象通过对比两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可以概括出来。古代中国和罗马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
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非常相似。理论的认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能够从个别事件中概括出普遍规律。古代中国和罗马各时期的相似性表明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
(3)本小问考查学生概括材料和分析历史
(?http:?/??/?www.21cnjy.com?)原因的能力。通过对比最后一个时期可以发现,中国最终从分裂走向了统一,而西罗马最终灭亡,欧洲走向分散。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题目要求从制度层面进行分析,注意不要偏题。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国最终统一提供了制度保障。
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年,清廷官员
(?http:?/??/?www.21cnjy.com?)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信息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把持态度的国内背景。(6分)材料二
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
(?http:?/??/?www.21cnjy.com?)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2)材料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
(?http:?/??/?www.21cnjy.com?)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
——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3)材料三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斗争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4分)
(4)综上,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2分)
【答案】
座位次序(外交礼仪之争)。
以天朝上国自居。
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国力强盛。
屈辱的服从地位。
19世纪末,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顺序。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4)综合国力,国际环境,对世界的贡献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中“双方在各自
(?http:?/??/?www.21cnjy.com?)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可知,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座位次序之争。清廷官员要求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这反映了清廷官员
以天朝上国自居。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是因为英国当时在进行工业革命,国力空前强盛。所以英国态度坚硬。
根据材料二中“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
(?http:?/??/?www.21cnjy.com?)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可知看出,清朝处于屈辱的被动的外交地位。外交是国家实力的交锋。因为当时的西方主要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他们积极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而当时的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是因为实力对比悬殊,所以中国在外交上才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
在国际场合争席位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
(?http:?/??/?www.21cnjy.com?)和尊严。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他要求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法官次序排位。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这也是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敢于斗争的主要原因。
(4)外交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各国外交
(?http:?/??/?www.21cnjy.com?)都受该国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内政策和需要的制约。综合国力是一国外交的基础和后盾。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变化,还有国际环境、对世界的贡献等因素的影响。
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
(?http:?/??/?www.21cnjy.com?)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6分)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案】(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强调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孔子所谓
(?http:?/??/?www.21cnjy.com?)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可知,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两方面的品质:一是注重自我修养,二是具有经世济民情怀。孔子生在春秋末期,一个政治动乱、礼乐破坏的时代,他的政治抱负就是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根据材料二中“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
(?http:?/??/?www.21cnjy.com?)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可知,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为社会现实服务,经世致用。顾炎武对理学的空谈义理进行批判,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可知,孔子和顾炎武两位思
(?http:?/??/?www.21cnjy.com?)想家都强调个人应该具有经世济民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