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四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单元复习课件
时代特征(主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了华盛顿—凡尔赛体系,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调整,亚非拉国家的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起来。世界形势向好。然而暗流在不断涌动。
1929年
1933年
1939年9月
1941年6月
1941年12月
1942年1月
1942年7月
1944年
1945年2月
罗斯福新政
希特勒上台
经济大危机
德国突袭波兰
二战全面爆发
德国突袭苏联
日本偷袭珍珠港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斯大林格勒战役
转折
1945年
9月2日
诺曼底
登陆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
会议
日本签署投降书
二战结束
中国
1931年
1937年
1938年
1940年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百团大战
1945年9月
抗日战争结束
时空观念
一、整体感知
1、时空轴
·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繁荣
1929-1933
世界经济危机
时空观念
一、整体感知
3、单元概述
经济大危机 背景 开始标志
危机表现
特点
影响
直接原因: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隐藏着巨大危机,如生产过剩,股票投机等。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市崩盘,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①波及范围特别广;②破坏性特别大;③持续时间比较长(1929年—1933年)
①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②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各国资产阶级寻找出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意日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①金融危机: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②工业危机:企业破产,市场萧条;
③民生危机:失业激增,生活困难;
④农业危机:农业受损,价格下跌。
第13 罗斯福新政
1、时间:
1933年起
2、人物:
罗斯福
3、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实质:
6、措施:
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R:救济(以工代赈)——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复兴(金融、工业、农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
改革(社会福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5、目的:
根本: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直接:摆脱经济危机
7、影响:
积极:①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改善。
②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消极: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②开创了国家对经济干预指导的新模式。
中心措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二、知识梳理
知识点2:罗斯福新政
比较华盛顿.林肯.罗斯福
人物 当时解决的主要问题 重大事件 主要影响
华盛顿
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独立战争
1787年宪法
1.取得民族独立;
林肯
奴隶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国家面临分裂
南北战争
1.维护了国家统一,
2.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罗斯福
摆脱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摆脱经济危机
2.确立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二、知识梳理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不 同 点 开始时间 1921年 1933年 1978年
领导人 列宁 罗斯福 邓小平
特点 大力发展 商品经济 国家干预 经济 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影响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先例,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 促使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相同点 都是在不改变社会性质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 都是在经济状况欠佳的背景下大胆创新; 经过改革,经济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启示 发展经济,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立足国情、采取恰当的政策 比较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
二、知识梳理
(2022·安徽省·14)1934年,洛雷纳 希克在美国访问数月后感慨道:我原以为至少在大工业中法规会起作用,但我现在敢断言,99%的美国大企业正试图撕毁法规,而小企业则连假装遵守都不干。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克服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B.遭到了部分资本家抵制
C.解决了社会的基本矛盾 D.实施了全面公有制政策
(2022·甘肃白银·7)“他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评述的是( )
A.美国南北战争 B.罗斯福新政
C.“欧洲复兴计划” D.美国“新经济”
B
B
四、直击中考
3.(2017山东东营中考)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对此次危机认识不正确的是
A.导致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B.激化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
C.是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干预经济政策的结果
D.从美国开始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C
4.(2019·河南中考)“美国私人企业体系的基本面还是完好的,但是需要来自政府的短期协助来渡过大萧条,并且政府应该提供永久性的安全网,以此确保较弱的个体不会屈从激烈的经济竞争所带来的压力。”材料强调美国应
A.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 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确保对较弱个体救助 D.实行计划经济模式
A
四、直击中考
5.(2018·成都) 1929年—1933年,美国发生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当时的美国人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农产品堆积如山,农户喜笑颜开
B.挖野菜根、嚼野葱头成为时尚
C.住在舒适的“胡佛小屋”看电视
D.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难
D
6.(2019福建)罗斯福上台后不久,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不到两年,联邦最高法院却裁定该法案违宪。由此可见,对该法案的不同处理是基于美国
A. 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B. 政治体制得到完善
C. 权力制衡逐步强化 D. 社会性质日渐转变
A
四、直击中考
7.(2016·河南中考)罗斯福曾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材料中的这场“战争”
A.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B.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C.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D.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8.(2019·郑州模拟)“从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成,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65%。同时,农民的实际收入也在减少。”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A.生产率的提高造成大量失业 B.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C.美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C
D
四、直击中考
9.(2019山东济南莱芜)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这说明罗斯福
A.对工业进行了调整 B.逐步走向了独裁
C.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D.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0.(2019·南京中考)在1934年的头四个月里,“公共工程艺术计划”雇佣了三千多位艺术家,在全美各地为政府的各种建筑创作了一万五千多件艺术品。政府部门计算了艺术家们的报酬:总计118.4万美元,每件作品约合75.59美元。该计划的作用是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 B.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C.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 D.有助于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D
D
四、直击中考
11.(2015·河南中考)1931年凯恩斯说:“几天前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人们靠救济津贴来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境地就好些呢?当然不是。”下列举措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A.大力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缩减农业产量,稳定产品价格
C.发放蓝鹰标识,干预工业生产 D.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D
12.(2019扬州)为了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罗斯福在新政中采取的措施是
A.整顿金融秩序 B.调整农业政策
C.建立社会保障 D.推行以工代赈
D
四、直击中考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法西斯,拉丁语“束棒”的译音,象征着国家的
最高权力。法西斯意为:对内强权统治,对外侵
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形式。
1.背景: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
2.建立政权: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起法西斯政权。
3.对外扩张: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1936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易错点:意大利在经济大危机之前已经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是最早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德国 背景 建立者 建立时间
标志 统治 对内 对外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面对德、意法西斯的对外扩张-英美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法西斯国家气焰嚣张,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社会动荡不安
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不满,复仇情绪蔓延
希特勒的蛊惑宣传赢得了广泛支持
纳粹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希特勒出任总理
希特勒
1933年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解散国会,建立法西斯专政
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工会。
残酷迫害犹太人
加强思想控制,焚毁进步书籍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增加战前储备
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1938年,吞并奥地利;
1939年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日本 背景 建立者 时间
标志 侵略扩张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九一八事变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经济大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
广田弘毅
1936年
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
(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
(2)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制定了《国策基准》
(3)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2018南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崩溃的标志是
A.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B.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 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D.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C
四、直击中考
2.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②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③华盛顿会议结束 ④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A .④①③② B .②③①④ C .①②④③ D .③②④①
B
3.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和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分别是
①希特勒上台 ②日本军部的建立
③纳粹党取缔其他一切政党 ④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④
B
4.《安妮日记》中记载:从1940年开始,犹太人被禁止拥有自行车,乘坐公交汽车,去电影院,等,直到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被禁止“活下去”.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
A.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B.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C.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 D.西班牙法西斯的暴行
B
四、直击中考
6.当今世界,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那么,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
B.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
C.国际恐怖活动的频繁发生
D.民族复仇主义的打击报复
B
5.20世纪30年代,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是( )
①英国 ②意大利 ③德国 ④日本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④
四、直击中考
B
历史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深了各国矛盾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1929—1933经济危机的影响
其他原因:英法绥靖政策和美苏中立态度加速
二战的爆发
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了,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也许就不会降临到我们头上。
——丘吉尔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场 时间 事件 影响
德国
日本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序幕
(东方主战场)
1931年9月18日
1937年7月7日
拉开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开辟东方主战场
全面爆发
(西欧战场)
1939年9月1日
德国闪击波兰
英法卷入战争
二战扩大
(苏德战场)
1941年
莫斯科保卫战
粉碎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最大化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
美国卷入战争
1942年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二战转折点
1944年
诺曼底登陆(军事联合)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5月8日
柏林战役
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8月15日
1945年9月2日
日本宣布投降
签定投降书
二战结束
二、知识梳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军事大事件
二次世界大战政治联合表
时间 事件 影响
1943年 开罗宣言
1945年 波茨坦公告
1942年1月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2.扭转战争局势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1.操纵国(美英苏)
2.战后成立联合国
3.苏联出兵东北
4.对德分区占领
战后日本归还窃取中国领土
敦促日本投降
二、知识梳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胜利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二战的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正义战争,法西斯主义不得人心;
③各国人民英勇作战,与正义的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互相配合,共同作战。
二战带来的启示:
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要努力发展生产,恢复经济。
②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互相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③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协议书,二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战争名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起止时间 1914-1918年 1939-1945年(全面爆发)
交战双方 同盟国(德意奥) 协约国(英法俄) 轴心国(德意日)
反法西斯联盟(美英苏中)
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结果 同盟国的失败 反法西斯联盟胜利
战后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二、知识梳理
1.(2022·北京市)以下一组照片的主题是( )
A.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B.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
3.(2022·广西梧州·)尽管在雅尔塔已埋下不和的种子,但人们仍普遍地对雅尔塔会议表示欢迎,认为它是同盟国战时合作的顶峰。这一会议( )
A.讨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B.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组织
C.决定战后成立国际联盟 D.讨论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2.(2022·湖南张家界)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导致美国宣战的直接事件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德国突袭波兰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诺曼底登陆
D
C
B
四、直击中考
4.(2018常州)1938年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宣称,从德国给唐宁街带来了光荣的和平。我相信,这是为了我们时代的和平“张伯伦推行的是
A. 绥靖政策 B. 三角贸易
C. 门户开放 D. 杜鲁门主义
A
5.(2019山东淄博)1940年,温斯顿 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他对英国人民发表演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这一演说的背景是
A.德军进攻波兰,欧洲战争爆发
B.绥靖政策失败,英国遭到德军轰炸
C.德国闪击苏联,二战进一步扩大
D.盟军诺曼底登陆,打败纳粹指日可待
四、直击中考
B
7.(2019扬州)“1941年12月7日上午8时许,首轮轰炸结束,敌方指挥官用预定的信号虎、虎、虎’向上级汇报偷袭成功。其后,太平洋战争爆发。”这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德国闪击波兰 B.德国入侵苏联
C.日军偷袭珍珠港 D.联军诺曼底登陆
C
8.(2019贵州安顺)下列对如图漫画的解读,错误的是
A. 英国积极推行绥靖政策 B.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C. 漫画作者站在反法西斯的正义立场 D. 世界进步力量联合打击法西斯势力
A
四、直击中考
9.(2019嘉兴)1941年12月,《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指出:“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为,兹特正式对日宣战。”“侵略者之日本对美国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为”的标志性事件是
A. 中途岛海战 B. 诺曼底登陆
C. 偷袭珍珠港 D. 阿拉曼战役
C
10.(2019杭州).1944年6月,盟军实施“霸王行动”计划,发动世界战争史上迄今最大规模的登陆战。这次战役
①是遵照雅尔塔会议的决定发动的 ②是在法国的诺曼底地区登陆的
③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④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四、直击中考
11.(2018·河南中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技的运用(坦克、潜艇和飞机)和军队的数量一样,都在急速增长,战争结果表明,能够在先进装备上花费更多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这段话强调了
A.军队数量决定战争成败 B.科技影响战争结果
C.团结是战争决胜的关键 D.战争阻碍社会发展
12.(2019·洛阳模拟)1943年初,原来倾向于德国的土耳其、伊朗等国都纷纷表态,表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同时,很多国家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反法西斯联盟的正义性 B.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C.美国的参战增强了世界人民的信心 D.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战局
B
D
四、直击中考
13.1943 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发表《开罗宣言》,宣布日本侵占中国的台湾及钓鱼岛、澎湖列岛等所属岛屿, 战后必须归还中国。该材料说明
①中国的领土主权得到尊重
②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最终的胜利
③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④国际声援是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B
四、直击中考
14.(2019·烟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灾难,到处是残砖断瓦,人们流离失所。法西斯德国和日本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本国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A .历史背景 B .主要过程 C .主要战场 D .重要影响
D
15.下列史实与结论的搭配,哪一项是法西斯走向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
A.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
B. 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C.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正义力量的联合
D. 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战胜法西斯的行动步伐
C
四、直击中考
16.1941年,德、日法西斯在欧洲、亚洲等地连续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代表性事件是( )
①德国突袭苏联 ②法国投降 ③不列颠之战 ④珍珠港事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领导人都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在战后第二个10年中也获得了解放……”这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A.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加快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
B
四、直击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