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6 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建议1.5 学时)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学 习 目 标 目标1:能梳理隋唐至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目标2:能概括唐代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理解隋唐“大一统”是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趋势。
目标3:能陈述隋唐兴衰的史实并能加以评析。
重 点 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知道唐代与少数民族政权关系、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
难点 评析隋唐兴衰
整体认知
学习检测
知识归纳
自主预学
互动学习
整体认知
预学问题1: 阅读课本第32页,概括出隋朝盛极一时的表现及其灭亡的原因。
分项 说明
仓禀殷实
建东都
开运河
表现:
灭亡原因:
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
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导致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起义。
学习检测
知识归纳
自主预学
互动学习
预学问题2:阅读课本第32、33页,梳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政策。
参考答案: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当权期间,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整体认知
学习检测
知识归纳
自主预学
互动学习
参考答案:
预学问题3:阅读课本第33、34页,归纳唐代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整体认知
(1)与突厥:东突厥在隋末唐初多次南下进攻,贞观初年,唐军大败东突厥,俘获其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2)与吐蕃:7世纪前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
(3)与回纥: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4)对少数民族管理: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学习检测
知识归纳
自主预学
互动学习
参考答案:
预学问题4:写出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整体认知
原因: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唐玄宗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
学习检测
知识归纳
自主预学
互动学习
参考答案:
预学问题5:画出隋至五代十国朝代更迭示意图。
整体认知
整体认知
学习检测
知识归纳
互动学习
自主预学
史料:
在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强烈要求统一,经济的发展也要求突破分裂实现统一,而统一的条件也已成熟:士族衰落了、民族融合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形成了,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的实现只是个时间问题.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实现统一,还要有一个杰出的领导人物。这个杰出人物必须顺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带领人民去完成历史时代所从予的任务。
——施建中:《隋统一原因再探—兼论隋文帝平陈方略》
讨论:说说隋朝走向统一的条件有哪些?
目标2
能概括唐代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理解隋唐“大一统”是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趋势。
任务一:通过史料阅读,探究隋朝走向统一的条件。
学习检测
知识归纳
互动学习
自主预学
答案示例:
条件: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强烈要求统一;经济发展的要求;士族衰落,民族融合,形成北强南弱的局面;隋文帝杨坚发挥领导作用。
讨论:说说隋朝走向统一的条件有哪些?
隋文帝杨坚
学习检测
知识归纳
互动学习
自主预学
史料:
讨论:隋唐时期民族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概述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在唐王朝,开拓西域、稳定西域、治理西域被置于国家大战略的首要目标。在唐初,面对多个敌对势力,唐代制定了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先退后进、先北后西、重点向西的策略,成功应对了各种安全挑战,化解了各种安全威胁。在经营西域的过程中,武力打击那些执意与唐朝为敌的强悍势力,一经达成军事目的,迅即施行和亲羁糜之策.唐代在西域地区推行两套不同的行政管理体制,一套是与内地相同的直属州县制,一套是保留游牧部落旧制的羁摩体制。同时,唐政府确定了与当地“地方精英”共同治理西州的基本原则。唐代还依托西北军镇、精兵布控、屯田和戌边相结合。在边疆防守兵力的征调与召募上,唐代从各个民族征募兵员,以蕃兵为主,唐代对西域的治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习商编自周德钧《略论唐代治理西域的大战略》
任务二:研读隋唐民族关系史料,说明大一统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本趋势。
学习检测
知识归纳
互动学习
自主预学
答案示例:
发展趋势:呈现民族交融的发展趋势。
原 因:隋唐采用开明进步,“怀柔”为主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问题措施灵活,方式多样。
影 响:促进边疆各族和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唐朝文化的内涵,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的安定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讨论:隋唐时期民族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概述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万邦来朝
学习检测
知识归纳
互动学习
自主预学
讨论:围绕材料相关信息,提取至少一条信息,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要求:符合主题;逻辑清晰。)
目标3
能陈述隋唐兴衰的史实并能加以评析。
任务一:研读史料,从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品味隋唐盛世。
史料二:
史料一:
学习检测
知识归纳
互动学习
自主预学
提示1:
信息:隋末唐初户数急速下降
说明: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民不聊生;随后期爆发大规模的起义,战乱频繁导致百姓死伤无数。
信息:从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说明: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货币统一,由五银钱到开元通宝;市场发达,有固定贸易的场所、专门的管理官员。邸店柜坊、飞钱、夜市、草市;涌现一批繁华大都市,如长安、洛阳、扬州等。
提示2:
讨论:围绕材料相关信息,提取至少一条信息,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要求:符合主题;逻辑清晰。)
学习检测
知识归纳
互动学习
自主预学
在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为求得暂时苟安,唐代宗措置失当,“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使安史降将摇身一变,成了由中央任命的地方节度使,保存了相当大的离心势力。在平叛过程中,朝廷还对内地掌握兵权的刺史多加节度使称号,造成了乱后“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扰兼三四”的藩镇割据的严重局面。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讨论:为什么说安史之乱表明唐代由盛转衰?
史料一:
任务二:研读史料,分析安史之乱的历史影响。
学习检测
知识归纳
互动学习
自主预学
原因:(1)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乱前全国户数890多万,乱后仅剩190多万,北方黄河流域所受破坏最为严重。
(2)为平定安史之乱,唐朝的边防军队多征调内地,造成了边防空虚。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趁机对唐进攻,西域、河陇地区相继被吐蕃占领,南方也经常受到了南诏的侵扰。在民族斗争中,唐朝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守。
(3)在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为求得暂时苟安,唐代宗措置失当,“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使安史降将摇身一变,成了由中央任命的地方节度使,保存了相当大的离心势力,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藩镇割据势力在乱后越来越强大。
讨论:为什么说安史之乱表明唐代由盛转衰?
答案示例:
学习检测
知识归纳
互动学习
自主预学
史料一: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同意大利众议长菲科举行会见时的讲话
史料二: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唐太宗
史料三:隋炀帝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频出朔方,三驾辽左,旌旗万里,征税百端……海内骚然,土崩鱼烂,丧身国。 ——(南宋)安尧臣
讨论:阅读上述史料,说说隋唐兴亡对当今大国治理的启示?
任务三:读史料,从隋唐兴衰史中谈谈自身的感受。
学习检测
知识归纳
互动学习
自主预学
启示:
(1)必须正确认识人民力量的伟大,正确使用民力,发挥效力。
(2)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当今必须依法治国。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任人唯贤,社会才能发展和进步。
(4)多听不同意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政策,以适应实际情况。
讨论:阅读上述史料,说说隋唐兴亡对当今大国治理的启示?
答案示例:
学习检测
知识归纳
互动学习
自主预学
思维建构
学生独立完成主干知识的网络结构化梳理,加强知识的体系化,便于理解和记忆。
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