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3~2024学年度秋季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生物(北师大版)
(全卷总分: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一律用2B铅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答案的标号涂黑)
1.下列动物与其运动方式正确匹配的是( )
A.大象——爬行
B.蛇——爬行
C.乌龟——行走
D.蜈蚣——行走
2.高等动物的运动系统中不包括( )
A.骨 B.关节 C.肌肉 D.神经
3.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是因为( )
A.无机物多于1/2,易变形 B.有机物多于1/2,易变形
C.有机物多于1/3,易变形 D.无机物多于1/3,易骨折
4.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利用硬纸板、松紧带、工字钉等制作了“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松紧带代表的是( )
A.骨 B.肌肉 C.关节 D.关节头
5.港珠澳大桥项目直接投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保护费用达八千万元,是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结合的范例。保护中华白海豚最有效的措施是( )
A.移入海洋馆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完善法律法规
D.建立种质库
6.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下列动物行为能帮助植物繁衍后代的是( )
A.飞蛾扑火 B.蜜蜂采蜜 C.蜻蜓点水 D.蜘蛛结网
7.如图是四种生物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放大镜观察乙的结构
B.甲是细菌,无成型的细胞核,丁是酵母菌,是酸奶发酵的微生物
C.甲、丙的孢子分别着生在结构①和b中
D.丙属于大型真菌,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8.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与“黑猩猩钓取白蚁”分类不同的是( )
A.蜘蛛巧结网 B.蚯蚓走迷宫 C.幼狮学捕猎 D.飞鸽传书信
9.“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下列关于青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蛙属于脊椎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
B.在生殖季节,雌雄蛙抱对,雌蛙将受精卵产入水中
C.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
D.青蛙的遗传物质是DNA
10.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青春期
11.如图中表示蝴蝶变态发育过程中蛹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叙述正确的是( )
A.卵细胞在卵巢中产生,和精子大小差不多
B.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C.胎儿和母体通过羊水进行物质交换
D.男孩进入青春期的年龄一般早于女孩
13.进入青春期,人的身体、生理和心理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关于青春期的特点或表现,错误的是( )
A.男女生身高突增,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B.男生在睡梦中有时会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C.在学校不与老师、同学交流,在家嫌父母啰嗦,不与父母沟通
D.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14.如图是马铃薯两种繁育方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只具有乙的遗传特性
B.丁的细胞中有来自甲的染色体
C.繁育方式②是有性生殖
D.扦插与繁育方式②的实质相同
15.2023年5月22日,据陕西新闻报道,陕西省朱鹮数量已超7000只。关于朱鹮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卵黄是发育成朱鹮雏鸟的重要结构
B.系带可以保证朱鹮卵进行气体交换
C.朱鹮的生殖发育特征是胎生
D.朱鹮具有求偶、交配和产卵等行为
16.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种在肥沃土壤里的水稻颗粒饱满
B.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变得发达
C.一对肤色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女儿
D.单眼皮做过整形手术后成为双眼皮
17.《诗经》以“蚕月条桑”描绘了古人种桑养蚕的劳动画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桑的细胞有细胞壁,而蚕无细胞壁
B.桑叶是由叶芽发育的
C.蚕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D.为增加产丝量,需延长蛹期这样能多产丝
18.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先后携带多种植物的种子进入太空漫游,后来经播种、选择,培育出了多个高产、稳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些种子的( )
A.形态结构 B.遗传物质 C.生理功能 D.营养物质
19.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狗的后代还是狗
C.女儿的脸型与母亲相像 D.父母不识字,儿子也不识字
20.小诺晨跑时看到迎面跑来的人很像她的同桌小薇,小诺的判断依据是( )
A.基因 B.DNA C.染色体 D.性状
21.假设决定人有酒窝的基因(D)是显性基因,决定无酒窝的基因(d)是隐性基因。小明有酒窝,则其基因组成为( )
A.DD或Dd B.Dd或dd C.一定是DD D.一定是Dd
22.一对夫妇都有耳垂,其基因组成均为Aa,生一个无耳垂孩子的概率是( )
A.50% B.30% C.75% D.25%
2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核中染色体、DNA与基因之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24.遗传病不仅会给家庭造成极大不幸,还会降低人口素质。下列预防遗传病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进行婚前检查 B.开展遗传咨询 C.禁止近亲结婚 D.加强体育锻炼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共26分。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5.2023年11月12日遵义新浦半程马拉松在奥体中心开跑,来自全国6000多名跑者参与。跑者在活力赛道上完成了不同程度的自我挑战,这项运动深受跑者喜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指令枪响运动员立即起跑,这一行为按获得途径分类属于 行为。
(2)运动员的奔跑动作的完成需要骨、 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还需要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3)运动员运动前进行热身能够使图甲【②】 分泌滑液,减少【⑤】 之间的摩擦。同时热身还能减少【①】 从关节窝中脱出的概率,有效预防脱臼。
(4)当运动员口渴时在取水点取水时,图乙中的【1】 受到大脑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完成喝水。
26.生物通过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产生后代。如图是与生物的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的生殖方式属于 。
(2)图甲所示的生殖方式,成功的关键是使【a】 与【b】砧木的形成层尽可能结合。
(3)图乙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图,新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受精卵是在【 】 中形成的,【③】是 ,受精卵在③中着床并发育成熟。
(4)图丙所示鸟卵的结构中,【2】是 ,可以发育成胚胎。【3】是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 。
27.“兔圆圆”在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亮相,它取自“安微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有距今约6200万年“兔祖先”的典型特征。生物学家从化石中找到线索,提出“鼠兔同源”的观点,后来结合DNA比对发现,兔形类的祖先类型正是与啮齿类一起,是从有胎盘类动物中分化出来的。如图为家兔的毛色遗传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家兔的毛色白色和黑色属于一对 。
(2)根据家兔毛色遗传图解可以判断白色为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3)家兔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22对,则其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 条。
(4)雄性家兔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 。
(5)由材料可知,生物学家是根据化石和结合 对比,提出了“鼠兔同源”的观点。
28.全球一半胃癌患者在中国,发病率世界第一。资料显示,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溃疡容易导致胃癌。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染。据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幽门螺旋杆菌的外部形态判断,它属于 (选填“细菌”或“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 。
(2)研究者为探究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关系,以及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的影响,用小鼠进行研究,将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每组若干只,按下表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越高,炎症越严重),并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值,结果如右下柱状图所示。(注:“灌胃”是使用灌胃器,将药液由动物的口直接注入到胃中)
处理 1组 2组 3组
是否灌胃乳酸菌 否 否 是
三周后是否灌胃幽门螺旋杆菌 否 是 是
①实验中1组和2组结果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得到实验结论: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发生 (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实验中2组和3组结果对照,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起到 (选填“抑制”或“加强”)作用。
③每组实验用若干只而不是用一只小鼠做实验,目的是 。
④结合题干资料和实验结论,给我们生活的启示是 (答对一点即可)。
试卷第6页,共7页
1.B
【分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不同。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有飞行、爬行、行走、奔跑等。
【详解】A.大象的四肢发达,运动方式是行走,A错误。
B.蛇的运动方式是爬行,B正确。
C.乌龟在水里游泳,在岸上爬行,C错误。
D.蜈蚣属于节肢动物,运动方式是爬行,D错误。
故选B。
2.D
【分析】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详解】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结;骨连结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肌肉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 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因此人体运动系统组成包括骨、骨连结(关节)、骨骼肌,而不包括神经,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三分之一 少于三分之二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三分之一 约占三分之二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三分之一 少于三分之二 弹性小易骨折
【详解】青少年的骨骼正在生长发育阶段。骨中无机物不到 2/3,有机物超过1/3,所以他们的骨弹性大,硬度小,容易变形。如果久而久之的不良坐姿、易引起骨骼畸形,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为了骨骼的正常发育和自身的形体,所以青少年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因此,A、B、D都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B
【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结,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
【详解】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所以,题图中:硬纸板、工字钉、松紧带,分别代表运动中的:骨、关节、骨骼肌。
故选B。
5.B
【分析】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因此保护中华白海豚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B
【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还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详解】A.飞蛾扑火体现了动物的向光性,A不符合题意。
B.蜜蜂采蜜的过程会在不同的花朵上停留,可以实现传粉,实现植物的繁殖,B符合题意。
C.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实现了动物的繁殖,C不符合题意。
D.蜘蛛结网是蜘蛛的主要捕食手段,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分析】甲图是青霉菌,①孢子、②直立菌丝、③营养菌丝;乙图是细菌。丙图是蘑菇,a菌盖、b菌褶、c菌柄、d菌丝。丁图是酵母菌。
【详解】A.乙细菌的个体非常微小,只能借助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A错误。
B.甲青霉菌是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丁是酵母菌,可用于制作馒头、面包,酿酒;而酸奶发酵时用的是乳酸菌,B错误。
C.甲青霉菌是靠①孢子繁殖的;丙蘑菇的孢子着生在b菌褶里面,C正确。
D.丙蘑菇是大型真菌,但是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D错误。
故选C。
8.A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维持动物最基本生存的需要。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
3.题干中“黑猩猩钓取白蚁”是黑猩猩后天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详解】A.蜘蛛结网是生来就有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
BCD.蚯蚓走迷宫、幼狮学捕猎、飞鸽传书信都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分析】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
【详解】A.青蛙具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A正确。
B.在生殖季节,雌雄蛙抱对,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B错误。
C.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C正确。
D.青蛙体内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B。
10.D
【分析】人的一生分为婴儿期、幼年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等,其中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详解】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也都迅速发育,是我们学习的最佳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期好好学习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将来有所作为。
【点睛】关键是掌握青春期生理的发育,理解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
11.C
【分析】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详解】蝴蝶的发育要经过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B
【分析】人类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如图:
【详解】A.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卵细胞比精子大,A错误。
B.睾丸是男性的性腺,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B正确。
C.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C错误。
D.男孩进入青春期的年龄一般晚于女孩,D错误。
故选B。
13.C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因此,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男女生身高突增,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A正确。
B.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等,遗精、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B正确。
C.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遇到一些问题要经常与同学、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C错误。
D.青春期,性意识萌动,会对异性产生好感,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同学们要注意树立远大理想,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培养高尚的情操上,要正确认识两性上的差别,正确的处理同学关系,男女同学相处中做到有礼有节,D正确。
故选C。
14.D
【分析】图中的①通过a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②用马铃薯的b块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甲乙表示植株,丙丁属于幼苗。
【详解】A.①通过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所以丙具有甲和乙的遗传特性,A错误。
B.②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特点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所以丁的细胞中没有来自甲的染色体,B错误。
CD.无性生殖的特点有: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②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扦插也属于无性生殖。所以扦插与繁育方式②的实质相同,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D
【分析】鸟卵的结构包括:胚盘,卵壳,系带,卵黄膜,卵黄,气室,卵白,卵壳膜。
【详解】A.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朱鹮雏鸟的重要结构,A错误。
B.卵壳上有许多起气孔可以透气;在卵壳的钝端有气室,储存空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
CD.朱鹮属于鸟类,卵生。生殖发育过程一般包括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和育雏等行为,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C
【分析】(1)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一对肤色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女儿”可知,正常为显性性状(基因组成可表示为AA或Aa),患白化病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可表示为aa)。该正常夫妇的基因组成含有a基因,是Aa,而白化病女儿的基因组成是aa。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一对肤色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女儿”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而“种在肥沃土壤里的水稻颗粒饱满”、“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变得发达”和“单眼皮做过整形手术后成为双眼皮”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7.D
【分析】(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 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2)从发育来看:叶芽发育为茎和叶(枝条);花芽发育为花;混合芽发育为花和叶。
(3)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详解】A.桑属于植物,植物的细胞有细胞壁,而蚕属于动物,动物细胞无细胞壁,A不符合题意。
B.从发育来看,叶芽发育为茎和叶(枝条),桑叶是由叶芽发育的,B不符合题意。
C.家蚕的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是有性生殖,C不符合题意。
D.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幼虫期,增加其体内的营养物质,D符合题意。
故选D。
18.B
【分析】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因此太空育种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详解】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先后携带多种植物的种子进入太空漫游,后来经播种、选择,培育出了多个高产、稳产的新品种。这种太空育种方式中,产生的变异能遗传给后代,理由是太空育种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9.D
【分析】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相似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详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狗的后代还是狗;女儿的脸型与母亲相像属于遗传现象,是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相似。父母不识字,儿子也不识字不属于遗传现象。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遗传现象。
20.D
【分析】(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
(2)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
【详解】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有的是生理特性,有的是行为方式。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每一条染色体上具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因此小诺晨跑时看到迎面跑来的人很像她的同桌小薇,小诺的判断依据是小薇的外部性状特征。
故选D。
21.A
【分析】生物性状有隐性性状和显性性状;基因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有一个是显性基因时,就表现为显性性状(如DD和Dd),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表现为隐性性状(dd)。
【详解】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因此表现为显性性状(即有酒窝)的基因组成有两种情况:DD和Dd。
故选A。
22.D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详解】一对夫妇都有耳垂,其基因组成均为Aa,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该夫妇生一个无耳垂孩子的概率是25%,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3.A
【分析】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为: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详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染色体、基因、DNA三者之间的包含关系的表述中,由大到小依次是:染色体>DNA>基因,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4.D
【分析】预防遗传病的发生,我们应该采取禁止近亲结婚、婚前检查、遗传咨询等积极的措施。
【详解】A.进行婚前检查能够起到预防遗传病的发生作用,是预防遗传病的措施之一,A错误。
B.开展遗传咨询可以预估孩子是否患病,能够预防遗传病的发生,是预防遗传病的措施之一,B错误。
C.近亲结婚,婚后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病的措施之一,C错误。
D.加强体育锻炼能增强身体素质,但是与预防遗传病的发生没有关系,D正确。
故选D。
25.(1)学习
(2)关节
(3) 关节囊 关节软骨 关节头
(4)肱二头肌
【分析】(1)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和关节软骨,其中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分泌的滑液,滑液和关节软骨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
(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3)图甲中,①为关节头,②为关节囊,③为关节腔,④为关节窝,⑤为关节软骨。图乙中,1是肱二头肌,2是肱三头肌,3是肘关节。
【详解】(1)指令枪响运动员立即起跑,这一行为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属于学习行为。
(2)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肌肉组成。运动员奔跑动作的完成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还需要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3)运动前进行热身能够使②关节囊分泌滑液,减少⑤关节软骨之间的摩擦,使运动更灵活。同时热身还能减少①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的概率,有效预防脱臼。
(4)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当运动员口渴时在取水点取水时,该动作为屈肘,图乙中的1肱二头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
26.(1)无性生殖
(2)接穗
(3) ② 输卵管 子宫
(4) 胚盘 营养
【分析】图甲中a是接穗,b是砧木;图乙中①是卵巢,②是输卵管,③是子宫,④是阴道;图丙中1是卵壳,2是胚盘,3是卵黄,4是卵白。
【详解】(1) 题图甲中所示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中的嫁接。
(2)嫁接成功的关键是a接穗与b 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3) 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游动进入③子宫,进而进入②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众多的精子中,只有一个能够进入卵细胞并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新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受精卵是在②输卵管中形成的,在③子宫中着床并发育成熟。
(4) 卵黄上的小白点叫2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图丙所示鸟卵的结构中,胚胎发育的部位是2胚盘,3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
27.(1)相对性状
(2)显性
(3)22
(4)精子
(5)DNA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详解】(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可见,家兔的毛色白色和黑色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题图的遗传规律(亲代:白色×白色→子代出现:黑色),可推知白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3)在体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家兔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22对,则其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后,为22条。
(4)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可见,雄性家兔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精子。
(5)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由材料可知,生物学家是根据化石和结合DNA对比,提出了“鼠兔同源”的观点。
28.(1) 细菌 成型的细胞核
(2) 胃幽门螺旋杆菌 有关 抑制 避免实验偶然性,保证实验科学 使用公筷
【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详解】(1)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根据幽门螺旋杆菌的外部形态“具有鞭毛”可判断,它属于细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胃黏膜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①实验中,1组(不灌胃幽门螺旋杆菌)和2组(灌胃幽门螺旋杆菌)对比,实验的变量幽门螺旋杆菌(或是否灌胃幽门螺旋杆菌)。根据柱形图“2组的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最高,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越高,炎症越严重”可得到实验结论是: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发生有关。
②实验中,2组(不灌胃乳酸菌)和3组(灌胃乳酸菌)对照,变量是乳酸菌。柱形图的结果,3组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对值比第2组低,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起到抑制作用。
③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每组实验用若干只而不是用一只小鼠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④根据以上实验结论,给我们生活的启示是餐具严格消毒;尽可能采用分餐;使用公勺公筷;适量饮用酸奶等(写1条,合理即可)。
答案第12页,共12页
答案第11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