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陆九渊
勤
疑
熟读深思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25古人谈读书
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学如不及,有恐失之。”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朱熹:宋代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理学的集大成者,诗人、哲学家。
《童蒙须知》 (一作《训学斋规》)
是一篇启蒙读物。
零散信息
完整信息
学习活动一:
大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学习活动二:
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能读懂课文意思。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1.说意思
2.画停顿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1.说意思
2.画停顿
3.读韵味
思辩悟真知
1.独立学: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
2.合作学:读书为什么要做到“三到”?结合文章内容、生活实际,和同桌说一说。
思辩悟真知
☆“三到”的顺序能不能换一换?能从这段话中,找出理由吗?
思辩悟真知
眼不看仔细
只漫浪诵读
记亦不能久也
眼不看仔细
只漫浪诵读
记亦不能久也
学习活动一:
大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
√
√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有恐失之。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精卫填海》
取之,信然。——《王戎不取道旁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代词,代指所学的知识、学问。
到、往
的
学习活动二:
1.独立学:
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致意思。
代词,指某种事物、人物。这里指李子
学习活动二:
2.同桌互学:
(1)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同桌之间互相教一教。
(2)梳理6条信息,给他们归归类。
读书方法
读书态度
读书反思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如不及,有恐失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习活动三:
1.思考:如果从中选择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