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东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东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0 16:19:55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1-5DDCBB
6-10CAADA
11-15ABACB
16-20DBACC
21、参考答案(12分)
(1)表现:农产品商品化;市场类型多样,商品流通范围扩大;纸币的出现与使用;海外贸易发达。(4分)
(2)现象:农村市场快速发展;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的地位确立。(2分)
原因: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2分)
(3)特点:海外贸易范围扩大;海外贸易额增加;海外贸易税收成为政府收入重要来源; 海上贸易取代陆路贸易。(4分)
22【答案】(13分)(麻烦严老师在答题纸上将下列红色字标注,便于阅卷,谢谢)
(1)魏源:问题: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的认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主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3分)
严复:问题:洋务派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主张:主张自由平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3分)
李大钊:问题: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民族危机严重;主张:学习苏俄,宣传马克思主义。(3分)
(2)趋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学东渐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2分)
原因:关注现实,胸怀国家;顺应时代,开拓创新;富于批判,善于借鉴。(2分)
23【答案】(15分)
(1)命运:抗战时:国内广为传唱,国际上受到推崇;(2分)
抗战后:国民政府禁 止,中共宣传推广。(2分)
(2)原因:(麻烦严老师在答题纸上将下列红色字标注,便于阅卷,谢谢)
抗战时:国民政府期望获得国际援助;日本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推动。(4分,任答一点得1分)
抗战后:国民政府坚持独裁统治; 《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2分)
(3)原因:词曲易唱易传,广为流传;歌词蕴含抗争意味,符合革命斗争精神; 符合工农联盟的政权性质;建国初期国内外形势的需要;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5分,任答一 点得1分)东南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
1、宋宁宗开禧二年,官府出榜招募百姓租佃荆襄两淮官田,并订立租佃契约,如果佃人不愿承佃,则许退田别佃,政府另外招人承佃。这反映出当时
A.官府与百姓矛盾尖锐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均田制得以继续维持 D.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2、朱熹针对当时有些儒者“徒知而不行”的学风,批评指出“大抵今日之弊,务讲学者多阙于践履”,认为“既致知,又须力行。若致知,而不力行,与不知同。”在此,朱熹
A.蔑视权威和教条 B.力图唤醒内心的良知
C.捍卫道学家尊严 D.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3、“今我朝罢承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应是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乾隆五十一年,军机处发现陕西按察使周樽奏报“清查保甲”一折的朱批中,没有涵盖奏折中涉及的全部内容,军机大臣提出讨论意见,并把研究结果拟写谕旨,连同原折一并呈报乾隆帝。这表明清朝
A.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B.军机处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
C.康乾盛世走向衰落 D.中枢秘书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
5、清政府曾规定,千文制钱合银1两,故银1两兑换钱超过1000钱即被称为“银贵钱贱”,反之则为“银贱钱贵”。据此判断,图中1790年之后银钱比价走势出现主要原因应是
A.康乾时期推行的赋税变革 B.鸦片输入引发的白银外流
C.闭关锁国导致的贸易逆差 D.中外条约规定的战争赔款
6、1853年,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实行由将官招募勇丁的制度:统领挑选营官,营官挑选哨长,哨长挑选什长,什长挑选勇丁,全军统辖于曾国藩。湘军的崛起
A.体现清朝军制近代化倾向 B.极大提升清军整体战斗力
C.引起晚清权力结构的变化 D.源于抵抗外敌入侵的需要
7、1866年,左宗棠在《拟购机器雇洋匠试造轮船先陈大概情形折》中指出,福州船政局创办后“比及五年,成船稍多”,即可布置沿海各省,“遥卫津沽”;无事之时,可以用来转运漕粮,发展贸易。据此可知,左宗棠
A.具有富国强兵意识 B.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C.着手创办民用工业 D.筹划解决西北边疆危机
8、1912年2月9日《神州日报》刊登了题为“鹬蚌相争”的漫画,将鹬蚌比作南北双方,旁边则站立着两个人,分别代表日本和西方帝国主义。此漫画的寓意为
A.南北议和,稳定政局 B.携手共建,民主共和
C.妥协退让,维护宪法 D.避免专制,捍卫成果
9、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各经济类型面粉生产量的发展变化情况,这反映了
1913年 1921年
面粉总产量合计(千包) 213642.03 247197.28
商用面粉 总量(%) 45.64 45.15
机器产品(%) 10.24 19.49
土磨坊产品(%) 35.40 25.66
自用面粉(%) 54.36 54.85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前景良好 B.机器面粉业的竞争力差
C.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D.近代工业在艰难中发展
10、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大都挂上了自己的旗帜,虽五花八门且颜色、图案各异,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最终取代武汉军政府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反映出,当时
A.国人民族意识增强 B.三民主义基本实现
C.清朝统治危机显现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1、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倡导“兽性主义”(意志顽狠,善争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两者旨在
A.塑造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 B.说明近代体育教育的缺失
C.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D.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
12、商会是近代工商业者自发建立的联合组织,积极活跃在近代舞台上,下表是 1915 年部分商会的活动。这些活动表明
3月中旬 上海总商会议董虞洽卿发起成立“劝用国货会”
3月中下旬 上海商界首先集会讨论抵制日货之事
4月初 上海总商会开始筹议发起“救国储金”活动
5月12日 北京总商会向全国各商会发出通电:“政府让步讲和,权利丧失,国几不国”
A.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商界积极参与反帝爱国斗争
C.北洋军阀统治腐败导致民心尽失 D.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兴起
13、下图漫画《愿人人以此自绳》,发表于1916年7月4日《新闻报》。画面中,一群不同阶层的人被一根绳索约束在一起,而绳索勾勒出“约”字样。该漫画表达的时代诉求是
A.建设民主政治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冲破礼教束缚 D.废除列强在华特权
14、1926年11月,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在《目前农运计划》中提出:“在目前状况之下,农运发展应取集中的原则,全国除粤省外,应集中在湘、鄂、赣、豫四省发展”。这一举措
A.表明国民革命开始兴起 B.提高了农民的革命意识
C.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进行 D.反映了革命重心的转移
15、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的土地政策规定:一概无任何代价地没收“所有封建地主、豪绅、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经过苏维埃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雇农、苦力、劳动贫民,均不分男女,同样有分配土地的权利。”这一时期是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全民族抗战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16、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突破敌人的重重围追阻截,来到井冈山同红四军会合。这些军事行动
A.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B.揭开红军战略大转移的序幕
C.确立起建党建军原则 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
17.抗战期间,漫画家丰子恺在长沙街头看到一群小孩在阅报处阅读“我军大捷”的消息,创作了《儿童与捷报》的漫画,右下角的落款是“廿七年儿童节”该漫画可用于研究
注:民国时期的儿童节为4月4日
A.局部抗战时期民众抗争 B.台儿庄战役产生的影响
C.敌后战场儿童关心国事 D.抗战胜利时民众的心态
18、1940年10月,日本天皇私下说:“中国的强大超出预想。每个人都对这场战争做出了错误估计,尤其是那些军事专家。”同年12月,天皇对参谋总长杉山元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上,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上述言论可用于佐证,当时
A.敌后战场正成为抗战主战场 B.太平洋战争迫使日军两线作战
C.中国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D.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重大转折
19、1948年11月,毛泽东致电东北解放军主要负责人:“我们曾考虑过你们主力早日入关,在包围态势下进行修整,则敌无人从海上逃跑。请你们考虑,你们究以早日入关为好,还是在东北完成修整计划然后入关为好。”这反映当时党中央正积极谋划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0.上海工商界一位颇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事后说:“六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此次则仅用经济力量就能稳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不到的。”上文中“此次”指代的历史事件
A.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进展顺利 B.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C.使人民政府掌握了市场主动权 D.使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二、材料题(共3题, 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宋代两浙地区,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卷入到市场活动之中。在两浙地区,到北宋中期,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地位的意义已基本确立。南宋时期,不少镇的市场发展水平不仅赶上,甚至超过了所在县城。
——摘编自陈国灿《宋代两浙路的市镇与农村市场》
材料三
西汉中叶,中国商人渡海到达印度半岛,购置当地奇珍。到了唐代,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广州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同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数十个,进口货物在4000种以上,宋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的收入不断增加。宋高宗绍兴初,年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宋代及其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而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王嘉《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社会基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浙地区出现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4分)
22、近代以来,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
严复 1854—1921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今之称西人者,其命脉云何?则自由与不自由异耳。中国人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 ——《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李大钊 1889—1927 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庶民的胜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主张。(9分)
(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说明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4分)
23.国歌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标志之一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的命运反映 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波澜与曲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935年 电影《风云儿女》上映,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比电影更为成功,通过广播 电台、唱片等载体被更多人熟知,并广为传唱。
1939年 国民党国际宣传处,称《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最流行的抗战歌曲”。在政府的推动下,中国歌咏或合唱团体也在重要的国际场合演唱《义勇军进行曲》, 这类歌唱活动与国际援华活动联系紧密。
1944年 美国、苏联、印度、法国等国将《义勇军进行曲》编制乐谱、灌制唱片,广受欢迎。由此,宣扬国族救亡意识的《义勇军进行曲》便具有了一定国际主义的意味,并融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洪流之中。
1948年 国民政府内政部将《义勇军进行曲》列入“禁止广播不良歌曲”清单。中共东北音乐工作团编选《群众歌曲选》,以反帝反封建为主旨,抨击国民党的反动 统治以及帝国主义的侵略,《义勇军进行曲》被排在首位。
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能够被广泛传唱得益于其“曲与词牢固的吻合”“坚决果断的节奏”以及“流利易唱的曲调”。歌词也蕴含了工农大众反对压迫的精神意涵,与工农联盟的政权性质相吻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寥寥无几,加上国内经济恢复困难,选用《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亦有居安思危之意。
—— 以上均摘编自夏静《在政党与国家之间 <义勇军进行曲>接受史》
(1)据材料一,概括《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战时期与抗战胜利后两个阶段不同的命运。 ( 4 分 )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抗战时与抗战后《义勇军进行曲》不同命运的原因。 ( 6分 )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原因。(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