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小猴子下山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小猴子下山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0 14:2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用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词语的意思。
4.能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利用“小猴子走到了……他看见……就……”这个句式讲书中的故事,并尝试看图自己续编故事。
5.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利用“小猴子走到了……他看见……就……”这个句式讲书中的故事,并尝试看图自己续编故事。
2.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三、教学评估
1.借助字卡评估本课生字掌握情况。
2.借助“小猴子走到了……他看见……就……”的语言结构讲书中的故事,并合理续编故事。
四、教学资源
1.字卡
2.教学PPT
3.《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创编工作纸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教师过渡:同学们都有答案了,让我们一起叫出它的名字吧——小猴子。
教师引导:一只调皮的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来,可最后却垂头丧气地回家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小猴子下山》吧。跟老师齐读课题并介绍“猴”是反犬旁,反犬旁的字和动物有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引导:教师边出示ppt边讲课文故事,故事快讲完时止住,让学生自己说结果,学生可以讲书中的结果也可以讲自己续编的结果。
2.教师引导:教师ppt分组出示课后要求会认的字:
掰 扛 扔
摘 捧 扔
摘 抱 扔
追 蹦 跳
(1)ppt出示“掰、扛、扔”,教师解释并组词。
(2)ppt出示“摘、捧、扔”,老师提问:你摘过什么?教师解释“捧”并让学生做一个“捧”的动作。
(3)教师ppt出示“追”,提问学生你追过什么?再让学生做蹦和跳的动作。
3.教师引导:
老师做“掰 扛 扔 摘 捧 抱”等几个动作让学生猜字,总结:提手旁的字都和手有关。
教师引导:你还知道哪些提手旁的字?
教师引导:“追 蹦 跳”都和脚的动作有关,你还知道哪些足字旁的字?
教师引导:ppt出示多音字“结”的两种不同读音并组词。
学生两人一组以打扑克牌的方式复习巩固本课所学生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过渡:课文一共有几幅图?几段话?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随机指导朗读。
4.教师引导:讲故事训练
(1)老师ppt出示课文插图+每个自然段部分内容,让学生利用“小猴子走到了……他看见……就扔……”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讲故事。
5教师引导: 故事创编
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张小猴子来到果园、花园等不同地方的图片,让学生小组合作继续用“小猴子走到了……他看见……就扔……”的句式续编故事,然后每个组派一个代表分享本小组创编的故事。
四、主题升华
过渡:把小猴子之前扔掉的东西的图片归纳在一起,并在旁边配上“小猴子走到了……他看见……就扔……”的句式,并告诉学生,小猴子的这种行为就叫做“三心二意”、”见异思迁“。
过渡: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找吃的,结果怎么样?
他的行为好不好,妈妈见到它以后会说什么呢?老师扮演猴子妈妈,让学生扮演小猴子,教师提问:
“小猴子,你今天下山给妈妈带回来食物了吗?“
“没有“
“为什么呢?“
“因为我……“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可以让学生和现场听课的老师角色互换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预设:猴妈妈说:“小猴子,做事情要有目标,不能三心二意,要有始有终”等等。
思辨讨论:你喜欢这只小猴子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亲爱的小朋友们,世界上好的东西是无穷无尽的,当我们见到别人的好东西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自己也有同样的好东西,例如:当你看到别人穿漂亮的公主裙时就想一想:嗯,我自己的运动服也不错呀;当你看到别人玩飞机模型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拼魔方其实也不错呀!
五、作业布置
过渡:小猴子上一次下山空手而归是因为他见到一样新的东西就扔掉了自己原来拥有的东西,让我们一起来帮小猴子改掉这个环习惯吧!
教师引导:
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去,走到……他看见……就想……“这次小猴子又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呢 请大家创编自己的《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绘本故事吧。
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掰 扛 扔
桃树下 摘 捧 扔
西瓜地 摘 抱 扔
树林里 追 蹦 跳
空着手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