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对比下面两图,你会发现,尽管才经过3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新的城市不断 涌现,城市数量急剧增多,原有的城市规模持续扩大;你的家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现象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新课导入
城镇化
第二章 第二节(第1课时)
运用实例或资料,说明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
一、城镇化的意义
(一)城镇化的概念
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知识延伸
城镇人口增加
城镇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
主要标志
最重要指标
(二)城镇化标志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深圳面积为3.8平方千米,城市人口1万人,农村人口30万人,城镇化率3.2%,城区5层楼为最高建筑。
1980年
深圳面积为1997.47平方千米,实常住人口1756万人,城镇人口1748万人,城镇化率100%,是第一个全区域城镇化的城市。
2021年
80年代
90年代
现在
案例:深圳
(三)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
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
九龙坡·西彭镇 中国铝加工之都
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
为什么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镇化水平却很高?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镇化,城镇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
所谓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四)城镇化对于区域发展的意义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和工程设施等待建设,这对区域经济发展会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拉动社会内需,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对比城镇与乡村的土地利用状况,思考城镇化对资源利用方面的积极意义。
城镇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可提高土地、水资源等利用效率。
观察以下图片,思考城镇化对人们居住环境方面的积极意义。
乡村
城镇
观察以下图片,思考城镇化对人们居住环境方面的积极意义。
城镇夜晚
乡村夜晚
观察以下图片,思考城镇化对人们居住环境方面的积极意义。
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
乡村生活污水排放口
通过集中排放和处理污染物、平整土地、修建基础设施、加强绿化等措施改善居住环境。
随着城镇化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减小、价值观逐渐趋同。
观察图片,思考城镇化对缩小城乡差距的积极意义?
城镇化大背景下的乡村景观
01
04
02
03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城镇化对于区域发展的意义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①读坐标、图例。
②读出指定年份世界总人口。
③读出该年的城镇人口总数。
④计算该年城镇人口比例。
⑤按年份列表汇总各组计算数据。
⑥建立坐标系,绘出世界城镇化发展及 预测曲线。
读图方法及要求:
(一)世界城镇化发展历程
阅读教材P34图2.17,完成以下内容:
1.分别计算1950、2000、2010、2030(预计)的世界城镇人口比例。
世界城镇人口比例
18 世纪中叶 1900年 1950年 2000年 2030年
<2% 13.3%
28.7%
49.6%
60.5%
阅读教材P34图2.17,完成:
2.根据计算结果说明世界城镇化水平变化状况。
18世纪中叶之前为城镇化起步阶段,水平很低,增速缓慢;
工业革命后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1900年达到13.3%;
20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加速发展,增速快,水平较高。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历了不同的城镇化过程,达到了不同的城镇化水平。
①城镇化水平75%以上的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洲、_____洲、
______洲、______洲。
②城镇化水平40%以下的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
大洋
北美
南美
非洲中部和南部
南亚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800
1850
1900
1950
2000
初期阶段
加速阶段
后期阶段
发展较慢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早,水平
高,速度减缓
起步晚,水平
低,速度加快
学习目标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起步早,在1851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镇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 起步晚,发展快,大部分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 水平 新技术革命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使大量乡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城镇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70%左右。
城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990年城镇人口的比例只有33.6%
城镇化发展趋势 出现逆城镇化现象,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环境方面的原因,人口从大城市向环境质量较好的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 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比较
城镇人口比例/100%
时间
0
20
40
60
80
100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村镇,使大城市人口减少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三)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阅读P36图文资料,思考:
1.概括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英国城镇化在地域上的变化。
2.分析英国城镇吸引乡村人口的原因。
3.推测英国城镇化对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文化的影响。
4.分析英国吸引人口再次回到城市的原因。
案例
案例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1.概括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英国城镇化在地域上的变化。
阅读P36图文资料,思考:
城镇数量增多;
城镇用地规模扩大;
逐渐形成城市群。
案例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2.分析英国城镇吸引乡村人口的原因。
阅读P36图文资料,思考:
城乡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差异
城市:①就业机会多
②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③文化设施齐全
④交通便捷
乡村: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②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③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案例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3.推测英国城镇化对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文化的影响。
阅读P36图文资料,思考:
第二、第三产业比例上升,第一产业比例下降;
城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乡村扩展。
英国小镇水上伯顿
基础设
施完善
【问题探究】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化?
郊区城市化是指人口在郊区集中,使郊区与城市融为一体。
逆城市化:城市化后期,由于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日益严重,城区环境质量下降,城区人口迁往环境条件好、基础设施完善的乡村的现象。
城区
郊区
环境质量下降
乡村
案例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4.分析英国吸引人口再次回到城镇的原因。
阅读P36图文资料,思考:
复兴城市,提升城镇化的功能和内涵;
提高城市的土地利用;
避免对绿地、森林和农田过度开发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伦敦的一家旧铸铁厂改造成了一家通讯机构的办公室兼联合办公空间。
油毡工厂改造伦敦lion酒吧餐厅
城镇
乡 村
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
中心
城区
城市郊区
乡 村
人口迁往乡村
中心
城区
城市郊区
乡 村
中心
城区
城市郊区
乡 村
19世纪到20世纪
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下半叶
21世纪以来
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
开始出现迁往郊区居住的现象
依据案例中的图文信息,概括英国不同阶段城镇化的人口流动情况,并绘制在下面的示意图中。
人口重新迁回城镇中心
发展阶段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初期阶段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镇化低水平时期 发展中国家
中期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了郊区城镇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后期阶段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趋势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发达国家
城镇化的进程
小结
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活动
我国的城镇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但东西部城镇化差距较大。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已超过60%,形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一批城市群;但是地区差异较大,中西部的城市化水平还不到50%。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原因。
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活动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
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活动
特点: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快,城镇化随之加快;1996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0%,进入城镇化加速阶段。
原因:改革开放后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也带动城镇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吸引更多人口进入城镇。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原因。
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活动
自然原因:东部地区地形较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
社会经济原因: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化水平高,改革开放初期受国家政策倾斜,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水平较高。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1162人,占63.89%(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87562人,占36.11%。
城镇化
(第1课时)
城镇化的意义
城镇化的概念
城镇化标志
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
城镇化对于区域发展的意义
世界城镇化进程
世界城镇化发展历程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案例:英国的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