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第五章 第三节(第2课时)
新课导入
视频:《我国深海探测能力》
视频中反映了海洋开发的哪些方面?
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海洋,美丽、富饶
能量的源泉
未来的粮仓
(一)我国的海洋国情
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
自北向南
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季风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
渤海、黄海北部沿岸冬季海面有结冰
海洋灾害种类多,包括风暴潮、海冰、海水入侵等。
海洋生态系统多样,包括入海河口、珊瑚礁、红树林等。
风能
可燃冰
潮汐能
石油
波浪能
天然气
温差能
页岩油
海藻等水产品
渔业资源
种类多
数量大
此外还有广阔的海洋空间资源
阅读材料和资源分布图,举例说出我国海洋的“能量的源泉”“未来的粮仓”的具体表现。
中国主要的海洋资源分布
思考
结合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可以发展哪些行业?
中国主要的海洋资源分布
思考
风力发电
潮汐能和波浪能
海上天然气开采
海上石油开采
远洋航运
海盐业
海上养殖业
海洋捕捞业
仓储业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是缓解陆域资源紧缺、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需要;
是实现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应全球海陆一体化开发趋势的需要;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建设海洋强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迫切需要。
(二)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思考
塑料污染
海洋生态破坏
珊瑚礁白化
石油泄漏
海洋污染、生态破坏、海洋争端及加剧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发展海洋经济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维护海洋权益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三)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举措
案例
“一带九区多点”的海洋经济开发格局
中国主要的海洋资源分布
以海岸带为主要载体,调整优化以辽东半岛海域、渤海湾海域、山东半岛海域、苏北海域、长江口及其两翼海域、海峡西部海域、珠江口及其两翼海域、北部湾海域、海南岛海域等九区组成的近岸海域空间布局,保障国家沿海发展战略所确定的重点城市、重点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实施,形成我国海洋开发战略格局。
中国主要的海洋资源分布
辽东半岛海域
渤海湾海域
山东半岛海域
苏北海域
长江口及两翼
海峡西岸海域
珠江口及两翼
北部湾海域
海南岛海域
多点是指重点城市、重点产业区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区
海洋的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合理创造更多发展空间,如围填海造陆、现代化港口、跨海桥梁和海底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开发更多资源,例如,提高海洋资源勘探技术,推进形成储近用远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格局,积极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
第三,升级海洋产业结构。改造和升级传统海洋重化工业,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
我国海洋经济开发需要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开展蓝色海湾整治等工作,实现海洋经济绿色发展。
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20年,2009年12月开工建设,筹备和建设前后历时达十五年,于2018年10月开通营运
Hong Kong Zhuhai Macao Bridge, China
我国实现钻采深海“可燃冰”
2020年3月26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可燃冰”第二轮试采取得成功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可燃冰”产业化进程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四、维护海洋权益
海洋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宝库和环境保障,也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竞争与合作的平台。
海洋权益的变化
对海洋权益的争夺,从过去主要围绕军事目标、战略要地和海峡通道
发展到更广泛的海洋资源及其他相关经济利益。
海洋权益是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
(一)海洋权益的相关概念
1982年
联合国主持通过
它是现代海洋法形成的标志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
系统、全面的国际海洋法典
于1994年11月16日生效
我国于1996年批准了该公约
依据该公约,一国可主张的海洋权益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
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称为公海。
毗连区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
毗连区的宽度不超过12海里。
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大陆架的外部界限,若其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
若自然延仲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应超过350海里。
内水是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
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
领海为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
在群岛国的情况下则为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海域。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12海里。
(二)中国的领海概况
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
海岛数量:11000余个
岛岸线:超过14000千米
领海面积:37万平方千米
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中国主要的海洋资源分布
最早发现
最早命名
最早开发
历代管辖
最晚在汉代,我国人民首先发现了南海诸岛,并对南海有了初步认识。
至隋唐两代,中国人民在南海的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已经远至西沙群岛。
相关记载表明,至少在东汉时期,我国人民发现和命名了南海。
宋代将南海诸岛列入“琼管”范围,标志着南海诸岛纳入中国版图已现端倪。
(三)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
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
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
中国海南三沙市 南海永兴岛
2012年,我国为便于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把永兴岛作为三沙市市政府驻地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总面积约5.69平方千米,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礁组成
(四)中国的钓鱼岛
从历史角度看: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
钓鱼岛等島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从事生产活动。
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
从地质角度看: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
是台湾东部山岭的自然延伸
与琉球群岛以冲绳海槽隔开
钓鱼岛既不是无主岛也不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而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
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五)维护海洋权益的必要性
海洋争端: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与周边国家也存在着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的争议。我国政府一贯主张,与相关国家通过双边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
必要性:维护海洋权益不仅可以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而且能够巩固海防,打击海上恐怖活动、走私和跨国犯罪,营造和平、良好的国际海上安全秩序。
海洋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
“西方侵略者
几百年来
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
架起几尊大炮
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
是一去不复返了”
视频:《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讲话
“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
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
腿肚子不会抖
腰杆子不会弯
中华民族是吓不倒
压不垮的”
——习近平
2020/10/23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维护海洋权益
海洋权益的相关概念
中国的领海概况
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钓鱼岛
维护海洋权益的必要性
我国的海洋国情
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