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0 17:23:47

文档简介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和中册。
p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卜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众所周知,鲁迅选择从文事业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启蒙目的,旨在改造民众麻大的精神状态

鲁迅为启蒙而写作的目的,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与“科学”两大旗帜不谋而合,与“为
人生“的文学主张也不谋而合。所以,在鲁迅的文学事业里,不仅他参与的许多社会活动和社会
批判体现了强烈的广场意识,而且他的文学创作(主要是小说和散文的创作)也产生了强烈的广
F

场效应:《狂人日记》对阿礼教,旧传统“吃人”本质的批判,《阿Q正传影对国民的“沉默的魂灵”

的祸露和挖掘,《野草》对绝望的反抗,都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鲁迅犀利的思想批判是
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的。读者从鲁迅塑造的优秀艺术典型(狂人、阿Q、祥林嫂等)中
8
吸取思想的力量,而不是从教条的思想说救中获得启发。停迅用现代汉语所创造的思想力量与
艺术力量的完美结合,成为白话文学的高标。文学写作是一种专业岗位,鲁迅的创作显然高于

晚清至民国初期流行的通俗小说,也要高于同时代的一般白话小说和抒情散文,他的创作不仅
具有高超的思想艺术,也具有启蒙教育等广场知识分子追求的价值效应。我们很雄界定鲁迅的
文学创作中具体的某部分是广场启蒙还是文学审美,它是通过整体的艺术审美,综合产生教化
与审美的双重作用的。因此,我们把鲁迅的专业岗位设定为文学创作,那么鲁迅通过他的专业
岗位,依然在发挥包含广场意识在内的文学作用。换句话说,鲁迅不仅在社会责任和专业精神
两个方面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二元的目标,而且他在自已的专业岗位领域也完成了自我超越,达
到了一种集双重标准为一体的标杆性的高度。
(摘编自陈思和《现代知识分子广场型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二:
只有认识鲁迅,才能认识现代中国;只有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特别是他的心灵世界,与他
近距离接触,才能真正地理解他的思想,精神和人格特质,才能真正读懂他的作品,并在他的作
品中认识古老和现代交融的中国,一个处在向现代文明转型中的中国,进而也就能够认识一个
“真”的鲁迅。圆为对于现代中国来说,他的灵魂是最忧患、最痛苦、最孤独的,也是最复杂,最矛
盾和最深沉的。他自己也说,他常常觉得自己的灵魂巾有“毒气”和“鬼气”,想排除掉,却难以做

到。正是怀有这样一颗敏感的心、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他是以深刻而独到的生命体验和感悟,
发现了现代中国在转型时期所遵遇的困境和难以跨越的降碍。他是一位真正看滑中国历史、文
化、社会和现实人生“真面目”的智者,也是一位真正向传统发出怀疑,质询和敢于挑战的战士,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1-267B·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B项,因果关系不成立。C项,“就能真
正读懂他的作品,就能认识一个‘真’的鲁迅”分析不当,原文是“只有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特
别是他的心灵世界,与他近距离接触…才能真正读懂他的作品,并在他的作品中认识古老
和现代交融的中国,一个处在向现代文明转型中的中国,进而也就能够认识一个‘真’的鲁
迅”。D项,以偏概全,“思想利器”还包括“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
思想”。
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鲁迅既认识到传统的重要”不合
文意,原文是“使他置身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历史潮流中,能够用最坚决、最彻底的方式与传
统决别,并大声疾呼,要‘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对比论证”分析不当,没有运用对比
论证。
4.①六个“最”表明了鲁迅思想灵魂上的忧患、痛苦、孤独和复杂、矛盾、深沉在程度上达到极点。
②三个“最忧患”“最痛苦”“最孤独”和三个“最复杂”“最矛盾”“最深沉”分别形成句内排比,具
有强调作用,增强了说理的气势。(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
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特定内容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联系语境,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然
后结合句意,分析六个“最”的表达效果;最后概述答案,分点作答。
5.①材料一谈论鲁迅的文学创作,是为了论述鲁迅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广场效应:他的创
作不仅具有高超的思想艺术,也具有启蒙教育等广场知识分子追求的价值效应。②材料二谈
论鲁迅的文学创作,是为了阐释“真”鲁迅的本色:鲁迅思想深邃,他拥抱现代文明,思考民族
乃至整个人类共有的命运,关注人的生存境况和前途,寻找人的精神归宿。(每点3分,意思
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并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首先通读材料,读懂大意:然后结合
材料,分析两则材料谈论鲁迅的文学创作的不同目的:最后概述答案,分点作答。
6.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被动地”分析不当,根据原文“他终于
如愿以偿,进了王宫”可知,这是他的愿望;“他想走出上流社会”也不合文意。
7.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小说特定内容的能力。分析不当,不是“借代”,而是“夸张”。
8.①“我”是讲述者,用第一人称“我”耳闻目睹丑不死先生经历的方式讲述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②“我”是线索,贯穿全文,“我”见证了丑不死中奖、走进上流社会、被上流社会“吞没”而最终
去世的人生历程。③“我”是次要人物,以“我”的理智和冷静衬托了丑不死的爱慕虚荣和热衷
于走进上流社会。(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首先通读小说,梳理相关情节;然后结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24-267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