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切入,咬文嚼字——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6《老山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巧切入,咬文嚼字——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6《老山界》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0 15:09:1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精巧切入,咬文嚼字——《老山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提示语从思想情感、学习方法和语文素养三个方面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即激发爱国主义思想,学习精读并做批注和把握抒情方式。《老山界》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它真实、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赞颂了红军英勇、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在写作手法上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安排内容。本文虽然说是一篇记叙文,但是也不乏很多写景之处,更是优美的抒情之作。它是本单元的第二篇教读课文,承担着让学生学会“间接抒情”的任务。
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了解相关历史背景。
2.预习课文,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课堂活动
一、探寻难点,把握内容
课文的最后一段第一句话写道:“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默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概括:翻越老山界,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
小结:难在路途之遥
难在动身之晚
难在人数之多
难在山势之陡
难在山路之窄
难在天气之寒
难在护理伤员
难在敌人追堵
二、感悟精神,掌握写法
让我们回到最后一段的这句话,“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之前我们了解到翻越老山界有那么多困难,那作者为什么在这里用“走”这个动词,而不用“爬”或“翻”呢?“爬”或“翻”不是更能体现动作之难吗?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文中后面写到“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认为老山界这次翻山并不是很难,所以用“走”而不用“翻”。那么继续引导,我们看,“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这句话中,对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这些困难很大的地方,作者用的动词仍然是“走”,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红军的精神。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对具体的句段的赏析,谈谈你理解到的红军精神。
小结:
语言描写——昂扬向上
简要叙事——英勇团结
环境描写——无所畏惧
把握喻体析难句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文段前面通过从视觉的角度描绘这寒冷的露宿之夜,这几句话,就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请大家联系上下文分析,“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这不可捉摸的声响是什么?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这个几个比喻句,喻体有什么特点?
“春蚕在咀嚼桑叶”,给人一种希望,新生的感觉;“野马在平原上奔驰”,给人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波涛在澎湃”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山泉在呜咽”更像是山泉冲破岩石阻碍的信心。由此,这“不可捉摸的声音”也许就是乐观的信念,是战胜困难的信心。
小结:通过对人物语言描写和尤其是环境描写的品析,我们感悟到了红军红军战士们昂扬乐观、迎难而上、无所畏惧、英勇团结的精神以及充满希望的必胜信念。全文不着一个赞字,却通篇都在表达作者对红军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赞美。这种写法叫间接抒情。虽然在记叙翻山过程中事件的头绪很多,但是有一个核心是不变的,那就是作者对红军战士精神的赞美。这就是叙事散文,形散神聚。
三、通过对比,理解分支
文章主要事件是翻越老山界,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探访瑶家?
百姓对待红军前后态度的对比,红军对待百姓和军阀对待百姓的对比,都说明了工农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
四、课堂小结:
这是一支迎难而上的队伍。
这是一支团结向上的队伍。
这是一支英勇顽强的队伍。
这是一支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队伍。
这是一支人民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