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0 16:29:55

文档简介

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试题
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1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2022年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小王遗址发
现仰韶文化时期遗存,出土大量陶器及少量石器、骨器等,这对研究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文化面
貌提供实物资料。下列关于仰韶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A.地处黄河中游,典型器物是彩绘陶
B.私有制已产生,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
C.能够养蚕缫丝,主要栽培作物是稻
D.出现阶级分化,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2.战国时期,商鞅认为:“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
饿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荀子认为:“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
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这些主张(,)
A.强调了君主集权的重要意义
B.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
C,蕴含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
D.体现了重构社会秩序的愿望
3.秦灭六国后,派将军蒙恬率大军30万人击败匈奴,取河南地,筑44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
住。又发50万人守五岭,与土著居民杂居。这说明当时()
A.国家动员能力增强
B.皇帝地位独尊
C.边疆经济发展迅速
D.官僚制度完善
4.图1是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中一处东汉夫妻合葬墓中发现的织锦护臂,上有八个篆体汉字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周围有弓箭、箭箙、短剑鞘等物品。这可以用来佐证()
图1
A.阴阳五行学说开始流传
B.东汉时期长途贩运兴盛
C.中原与西域的交通往来
D.西域织锦技术赶超内地
高一历史,(共8页)第1页
5.东晋推行一种君主与臣子共同治理天下的形式,当时晋元帝司马睿登基之时,百官陪列,命
王导御床共坐。这说明()
A.君主的权力被制衡
B.门阀势力显赫
C.士族与皇权的冲突
D.地方豪强割据
6.表1所示的唐诗诗句反映出当时()
诗人
作品
诗句
骆宾王
《从军行》
弓弦抱汉月,马足踏胡尘。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朱庆馀
《送于中丞入蕃册立》
上马生边思,我装别众僚。
蕃庭过册礼,几日却回朝。
元稹
《估客乐》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绝域遥怀怒,和亲愿结欢。
表1
A.周边各族得到迅速发展
B.各民族的经济交流频繁
C.民族间交往的形式多样
D.中央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7.北宋时期科举考试实行锁院制,是说官员一经皇帝任命为考官,必须立即锁宿。锁院期大约
五十天左右,考官不得回家,不准见亲友或与院外臣僚交往。锁院制的实行()
A.使官员文化素质提高
B.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标准
C.使选官制度趋于公平
D,集中了选拔人才的权力
8.《齐民要术》吸收了荀子等人的主张要求“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
劳而无获”,还吸收了《尚书》中:“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的主张。这说
明()
A.统治阶级推崇儒家文化
B.自然条件限制农业生产
C.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发展
D.儒家思想影响农业理念
9.《金史》记载:“世宗之立,…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
责”;“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
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这一盛世反映了()
A.国家沿用重农抑商政策
B.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开明统治
C.当时社会秩序空前稳定
D.中央集权统治的进一步稳固
高一历史,(共8页)第2页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1-5 ADACB 6-10 CCDBC 11-15 ABABC 16-20 BACAD 21-24 ADCD
15.C【解析】据材料内容可知题中设问“发展路径也可能改变”指中国近代化发展方向,因此洋
务运动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只是“历史条件变了”,但还没有实现“发展的路径改变”。
20.D【解析】漫画中的“民气”巨石代表了中国人民要求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拒签和约。
中国政府代表因此“拿不动签约的笔”。体现了作者声援五四运动的立场。
25.【答案】
(1)概况: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2分)
外来因素: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2分)
(2)因素:近代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粮食倾销的场所;近代工业化、
城市化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对粮食需求量增加;经济作物种植扩大,影响粮食生产;传统小农
经济无法满足社会对粮食的需求。(每点 2 分,共 6 分,三点即可。)
建议:提高粮食生产技术;关注粮食安全等。(2分,任意一点即可。其他合理作答可酌情
给分,总分不得超过 2 分)
26. 【答案】
(1)特点:既有传统文化背景的烙印;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救亡图存。(每点 1 分,
共 2 分)
原因:晚清政府统治腐朽,阶级矛盾尖锐;外来侵略加剧,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传统儒家思
想的影响;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每点 2 分,共 4 分。任意两点即可)
(2)因素: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每
点 2 分,共 4 分。任意两点即可)
影响: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每点 1
分,共 2 分)
27.【答案】
(1)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切抗日的党派、团体、阶级和阶层抗日大联合的思想。(2
分,任意一点即可)
背景:日本侵略中国,九一八事变发生;国联牺牲中国利益;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
方针;东北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坚持抗战;华北事变,日本扩大对
中国侵略。(每点 2 分,共 6 分。任意三点即可)
(2)解决:召开洛川会议形成全面抗战路线、推动及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发
表《论持久战》等凝聚了抗日力量;开辟敌后根据地、进行游击战、百团大战等军事斗争,敌后
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持久战有效进行;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以三三制为原则的民主
选举等将抗日战争与社会变革结合。(每点 2 分,应含一条史实与角度。共 6 分。只写史实每点
给 1 分)
高一历史(答)— 1
{#{QQABSYCUogioQBBAARgCUQH6CgKQkACCCKoOhAAEsAABwQFABAA=}#}
28.【答案】
(1)解读:解放战争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党和
国家领导人重视树立模范人物。东北较早解放且工业基础较好,建国初涌现出了孟泰等模范。模
范人物对东北地区工业发展,新中国经济恢复及一五计划顺利实施起促进作用。其代表的劳模精
神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等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考生应从
三个角度作答。其中背景 3 分,意义 3 分,精神 2 分。共 8 分)
(2)发展:将劳动模范精神与科学技术创新相结合,综合素质高。(2 分)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需要;高等教育的
发展,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科学技术进步等。(每点 2 分,共 4 分。任意两点即可)
高一历史(答)— 2
{#{QQABSYCUogioQBBAARgCUQH6CgKQkACCCKoOhAAEsAABwQ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