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动能和动能定理 第1课时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3 动能和动能定理 第1课时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10 16: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宣讲人:某某某 时间:20XX.XX
第3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 第1课时
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目录
01
动 能
02
动能定理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炮弹在炮筒内推力的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大,动能增加这种情况下推力对物体做了功。
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说明动能和力做的功有关吗?这对于定量研究动能有什么启发呢?
知识点一:动能
思考: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试求这个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
得:
整理得:
1.动能的表达式
思考:粗糙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已知阻力恒定为f,试求这个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f=ma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
得:
整理得:
解:1→2:
整理得:
2→3:
(N-1)→N:
······
思考:质量为m的物体,沿一段曲线运动,速度由v1增加到v2,试推导这个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与速度的关系。
动能与质量(m)和速度(v)有关。
功 与 能量 的转化的概念紧密相连。
Ek2
Ek1
(1)定义:
(3)单位:
(2)公式:
(4)标量:
物体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遵从代数运算法则
焦耳(J) 1J=1kg·m2/s2
2.动能的概念
(5)特点:
①具有瞬时性,是状态量
②具有相对性,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动能一般不同,通
常是指物体相对于地面的动能。
③是标量,没有方向,Ek≥0。
知识点二:动能定理
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W合=Ek2-Ek1
合力的功
末动能
初动能
2.表达式:
W合=ΔEk
(1)合力做正功,即W合>0,Ek2>Ek1 ,动能增大;
(2)合力做负功,即W合<0,Ek2<Ek1 ,动能减小。
4.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1)恒力做功或变力做功;
(2)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
(3)单个物体或多个物体;
(4)一个过程或全过程。
3.对动能定理表达式 的说明:
W合=Ek2-Ek1
例:一架喷气式飞机, 质量m为7.0×104kg, 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在跑道上滑跑。当位移l达到2.5×103m时,速度达到起飞速度8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所受重力的1/50。g取10m/s2,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的大小。
分析:已知飞机滑跑过程的始、末速度,因而能够知道它在滑跑过程中增加的动能。根据动能定理,动能的增加等于牵引为做功和阻力做功的代数和。
如图,在整个过程中,牵引力对飞机做正功、阻力做负功。由于飞机的位移和所受阻力已知,因而可以求得牵引力的大小。
解:以飞机为研究对象,设飞机滑跑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飞机的初动能Ek1=0,末动能,合力F做的功W=Fl
根据动能定理W=Ek2—Ek1,有
由于F=F牵-F阻,F阻=kmg,

把数值代入后得到F牵=1.04×105N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1.内容: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动能和动能
定理
2.表达式:
动能
动能
定理
4.标量、状态量
2.表达式:
W合=Ek2-Ek1=ΔEk
3.单位:焦耳(J)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1. 关于物体的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速度不变,其动能一定不变
B.物体的动能不变,其速度一定不变
C.两个物体中,速度大的动能也大
D.某一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变化,其动能一定变化
A
2.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经过一段时间,则(  )
A.物体的动能可能不变
B.物体的动能一定变化
C.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变化
D.物体速度方向一定变化
A
3.如图所示,物体在距斜面底端5 m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滑上与斜面平滑连接的水平面,若物体与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4,斜面倾角为37°。求物体能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in 37°=0.6,cos 37°=0.8)
答案 3.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