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这首诗用清新的笔调,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以及农人的生活情况,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田园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自然流畅,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通过学习本诗,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农村的生活状况,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含义和用法,掌握七言绝句的基本格式和韵律特点。
2.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和探究,学生能够体会古诗的意蕴和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增强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古诗的意境和韵味,掌握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包括PPT课件、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古诗的背景、作者、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五、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
(1)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美吗?”、“你们想知道这里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自然地引入课题。
(2)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有关田园的故事或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去过的乡村,来唤起学生对田园生活的美好记忆,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乡村生活的有趣故事,或者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在乡村的经历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3)教师还可以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猜测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先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们猜猜我们要学些什么内容呢?”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并产生阅读期待。
2. 作者简介
(1)教师向学生介绍范成大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他的诗歌风格和特点。可以通过PPT课件或图片展示范成大的相关资料,如他的生平和诗歌作品等。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范成大的简介,让学生自主了解诗人的更多方面。可以让学生朗读或默读相关内容,并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同时可以展示诗歌的节奏划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节奏感。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和断句。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朗读,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强调朗读时要注意节奏和韵律。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并相互交流朗读心得。
(4)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提问学生本诗写了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回答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让学生明确本诗主要描写了农村的田园生活和农人的劳作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把握。
4. 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阅读课文,分析诗句的含义和意境。可以通过讲解、图解或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难点和意象。例如,“昼出耘田夜绩麻”这句诗中,“耘田”指除草,“绩麻”指纺麻,“昼”和“夜”分别说明这种劳作的辛苦和持续不断;“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诗中,“儿女”指男女农人,“各当家”指各自承担着家庭的一份责任和义务;“童孙未解供耕织”这句诗中,“童孙”指孩子们,“未解”指不懂得,“供”指从事,“织”指纺丝。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意境。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句中的深层含义和艺术手法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同时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互动游戏等形式增强课堂氛围的活跃性。
(4)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中出现的景物和生活场景,感受田园的美丽和宁静,以及农人的辛勤劳动。可以通过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的田园风光中,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
(5)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理解诗人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看法和感受,并与诗人产生共鸣。
(6)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昼”、“夜”、“童孙”等,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意象,提高其文学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5. 拓展延伸
(1)教师向学生介绍其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作品,如《归园田居》、《过故人庄》等,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并分析不同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比较报告等形式进行交流分享。
(2)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田园场景进行描写,要求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来表现其特点。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培养其文学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启示。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来进行思考和表达,提高其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6. 教学总结
(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PPT课件或板书等形式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学习要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思想感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感受。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体会,以及对诗人的评价和认识。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寓意和现实意义,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7.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预习下一篇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生平事迹等基本信息。
8. 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改进。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在反思与改进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